都說葉落歸根,為什麼故鄉成了回不去的農村?

現在出來打工的人越來越多了,農村土地微薄的收入已經不能讓自己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打工是無奈之舉。但是朋友們發現沒有,這兩年真正回到農村的人,並不是很多,原因何在,且聽我說。

  • 輝哥很少回家,回家的那一次還是在六七月份回去的是為了給孩子上戶口,回得快來得疾,僅三四天時間,因為他的那份工作請假都是有日子的,工作忙,必須按時回來,現在找到一份好工作也不容易,你不幹,乾的人多的是,想回來吧,家裡的工資太低了,一月兩三千塊錢,根本養不了家,想想還是外面好,幹幾年再說吧。

工資低養不了家是一個原因。

  • 我的侄子在廣東那邊很多年了。兩個孩子和父母也在那邊。小兩口上著班,嫂子在那邊帶著孩子,幫著做做飯。哥哥也在附近的建築工地上幹活。一家人都在外已經習慣了這邊的生活,如果沒有什麼大的事,回家真的沒有必要了,因為有親人的地方就是家,前不久他們就在那邊買了房子,故鄉已經成了孃家。網上朋友也這樣說:
都說葉落歸根,為什麼故鄉成了回不去的農村?
  • 在他鄉定居生活是不回家的另外一個原因。
  • 兒時的玩伴在大學畢業之後,就在那裡工作創業。經過幾年的發展,自己的公司辦得非常不錯,就把家鄉的父母也接了過去。這麼多年我記不清他什麼時候回來過,既然外面有足夠優質的資源,如工資高,創業條件好,入學又近,超市不遠,買東西很方便。在哪裡生活不是生活呢?為什麼一定會故鄉呢?而有的朋友也想回去創業,可是又有些憂慮:
都說葉落歸根,為什麼故鄉成了回不去的農村?
  • 優質的外部資源,把農村的優秀人才留在了那裡。
  • 小楊,以前是做門窗工作的,後來回到自己的縣城裡邊開始單幹,自己創業。由於過硬的質量和良好的服務態度,讓他在業界有了很好的口碑,業務和工程進展都很順利,讓他得到了豐厚的回報,在縣城買了房子。老家的父母也跟著過來幫忙,把土地也轉給了別人。故鄉雖然近在咫尺,但回家的次數是屈指可數。

縣城有更好的發展空間,不選它選誰呢?

農村這兩年變化也非常大。道路好了,房子高了,可村裡的人卻少了,留守的是婦女、兒童和老人。在路邊經常可以看到,老人和孩站在大道邊痴痴地守著,兩眼望著遠處的行人,多麼希望,那就是自己的親人。

葉落歸根。故鄉應該回去看看,畢竟那裡是我們的根呀,人是不能忘本的!

朋友們對此又是怎麼看的呢?歡迎大家在下方討論。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