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膝傷的打球之道

膝關節損傷在羽毛球愛好者中很常見,隨著打球時間的積累,受傷的幾率也隨之提高。膝關節受傷的原因有動作的問題,也有意外的發生。為了防止受傷,或受傷後能快速恢復,在打球時稍加註意,就能起到積極的預防作用。

預防膝傷的打球之道

膝傷產生的原因

膝傷產生的原因有很多,真正打球直接致傷的並不多,主要原因還是保護不足造成傷痛較多。

1、疲勞致傷

打球時,跑動直接造成的疲勞並不大,更多的是起動、制動和轉身過程中對膝關節的使用。一次擊球的跑動不會造成很大影響,多次的跑動累積對膝關節的損傷就會很大。

究其原因:1、在起動過程中快速蹬起;2、落地時右腳支撐時間過長,緩衝過程不足;3、蹬跨落地時支撐角度過小;3、起動蹬轉過程中髖關節轉體配合不足,膝關節蹬轉用力過多;4、後場擊球后落地緩衝不足。

由於打球時動作不夠合理,可以使膝關節的局部承受壓力過大。移動的慣性不足,每次都需要用全力擊球,對身體控制力減弱,受傷幾率就會提高。移動時身體很硬,缺乏彈性動作,每次落地都會對身體產生衝撞。起動轉體沒有和髖關節配合,蹬轉速度慢,起動時間長,移動的線路長。

2、步法不合理

步法不標準和不合理對膝關節都會有一定的損傷積累,適當調整步法,就可以避免或減少傷病的發生。步法如果不標準,在移動中會對打球造成很大影響,也會對腳下特別是膝關節造成壓力,甚至造成損傷。具體表現為:網前落地時腳尖落地,腳尖向內,容易造成踝關節外翻,也容易傷到膝關節;移動中蹬跳步,重心起伏大,每次落地先緩衝再蹬起,移動速度減慢造成接球困難,導致跨大步接球,加大膝關節承受的壓力;後場擊球轉身不充分,落地時身體未向球網,邊移動邊轉體,加大了膝關節的損傷幾率;中場跨步接殺球后回動時蹬轉過快,增加了膝關節的損傷幾率;前場接球跨步過大,落地後重心未跟上,身體受力的緩衝不夠,膝關節承受了大部分的衝擊力。

3、動作不合理

隨著打球年限的增加,打球的經驗也不斷積累,打球的水平也會逐漸提升,而身體能力卻不斷下降,很多高難動作的壓力使下降的身體逐漸難以承受,往往不經意的一些小動作就能造成膝關節的傷痛產生。將動作做得合理一些,降低身體給膝關節的壓力,能有效提高運動年限。

動作不合理的主要表現:一是前場步法正常的大蹬跨步落地時,膝關節受力很大,容易造成受傷;二是搶高擊球點,移動速度過快,落地給膝關節衝擊力加大;三是網前跨步重心過高,落地給膝關節造成直接的衝撞力過大;三是起動重心過低,膝關節的受力加大。

預防膝傷的打球之道

4、力量不足

腳下力量不足會造成移動速度慢,勢必會讓最後一步跨步的壓力加大,適當地加強下肢力量會起到很好的效果。

如果腳下力量不足,蹬跨步的壓力就會加大,落地產生的衝擊力也會加大。當腳下力量不足時,在落地時緩和衝擊力的能力不足,膝關節受力加大;回蹬力量不夠,回中速度慢,對下一拍擊球的移動壓力加大。

膝傷的預防辦法

1、改變打球的方式

首先,起動時提前預判,有移動方向的起動才能更輕鬆;起動時身體要有一定的緊張度,過於放慢移動還會增加下肢的壓力起動轉體時,髖、膝、踝同時用力和轉動,轉體的動作要快而且輕鬆;移動過程中重心要平穩,移動中減少跳的動作;如果腿部力量不足,移動步幅不要過大,中等步移動省力,下肢壓力可適當減小;前場移動的最後一步適當減速,利用移動慣性向前跨步重心不要向前衝,適當地向下坐;落地後適當地緩慢屈膝,增加緩衝效果。

其次,掌握正確的步法動作;移動的速度放慢,將每步的移動效果做好;強化專項步法的移動練習;移動中注意保持重心穩定;前場擊球時,落地穩定後再進行擊球,避免落地同時擊球或先擊球后落地;後場擊球時,不要只關注擊球的動作,要重視對身體的控制,以及擊球后的落地也要主動進行控制。稍微降低一拍擊球的威脅,提高動作的連貫和擊球后的回動,對下一拍擊球有協助作用。

第三,用較為勻速的步法進行跑動;擊球時,如果不能給對手造成很大壓力,擊球點可適當降低一點,能減緩步法移動的速度,給膝關節充分的保護;落地擊球時,動作要自然,使腳下動作形成自然的緩衝,減少落地時產生的撞擊力量;減少大步幅的移動,改成中小步移動;充分利用身體前傾伸拍擊球的長度,能有效地減少移動距離,減少對膝關節的壓力。

第四,加強力量訓練,重點是增加半蹲起的力量,能強化起動速度;加強靜蹲練習,能提高腿部的支撐能力,使膝關節在緩衝過程中的彈力更好。

預防膝傷的打球之道

2、做好準備活動

簡單的準備活動只能牽拉大肌肉群,對於小肌肉群和關節的潤滑起不到太大的作用。準備活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肌肉拉伸以及身體狀態要逐步加強。只有神經系統和關節的活動能力全面提升,才能進入運動。每次打球前,必須進行20分鐘左右的熱身運動,否則不建議進行大強度的練習或比賽。

3、正確對待疲勞

疲勞的積累不易被人重視,一旦積累到一定強度,很容易發生傷病。要控制好每次運動的強度,也要注意運動時間的間隔讓身體充分恢復。營養和休息對疲勞的恢復也很關鍵,減肥期間和長期勞累之後,再進行運動時,不要進行大運動量特別不要進行大強度的運動。因為,這些對身體的損傷是很嚴重的。

4、有傷就要採取措施

運動中時常會產生傷病,有傷病就要及時進行治療。這種治療不一定到醫院進行,如果只是小傷病,可以降低運動強度,減少局部壓力,小強度的運動對恢復小傷小病還是有積極的作用的。但是不能忍著傷病進行運動,這樣只會加重傷害,讓小傷轉變成大傷或慢性傷病。

5、運動後積極放鬆

放鬆可以降低疲勞,也能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放鬆可以採用靜力牽拉,也可以採用不同運動方式進行積極的恢復。不同種類的運動交替,可以降低對局部肌肉的疲勞積累,還能起到積極恢復的作用。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