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这个名义上的刘邦后代,为什么没有得到天下?

文┃倬琰

刘备这个名义上的刘邦后代,为什么没有得到天下?

生于微末、一度落草,不好读书、才学不够,刘邦的"流氓皇帝"身份被烙下了太深的印记。但尽管如此,作为一个政治家的刘邦依然是当时最顶尖的。作为自称的、不可考的刘氏后裔,刘备长久以来被认为仁义、忠厚,从个人形象评价上远比那个"祖先"强得多,但为何同样起家时资本匮乏,刘邦最后打造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大帝国。刘备失败在哪,刘邦是否没有一直以来说的那么不堪。


┃先来看看家底

刘邦和刘备,无论历史真实怎么样,毕竟作为祖宗和后人的关系,长久以来一直都是这么说。今天也不是要论证到底刘备是不是刘邦后裔,而是作为"看起来"的后代,为何没有像先祖一样在乱世得到天下。

刘备这个名义上的刘邦后代,为什么没有得到天下?

【刘邦】

要论这个事情,先来看看两人的家底。刘邦的家底,在起兵的时候实在是有些可怜。无论是小三岁的说法,还是小12岁的说法,刘邦都是秦始皇的同辈人。所以在秦始皇暴死、秦朝开始骚乱起来之前,刘邦是一个无事业、无家庭、无资本的三无中年。

即使因为"天生异象"被吕公看中娶了吕雉,也没有实质上给他带来富贵。作为亭长押解犯人的刘邦,遇到了之后和陈胜吴广差不多的情况,按时间来说,先做出带着落跑的囚犯搞事的人,其实是刘邦。而他因为索性放走了所有人而留下来的追随者,是他最早的队伍。这支队伍,连乌合之"众"都不好算,毕竟人数实在太少。

秦始皇常说"东南有天子气",乃东游欲以厌胜之。刘邦自认始皇东游是针对他,于芒砀山山泽落草为寇。队伍还没多大,就先当了土匪,刘邦实在开局艰难。陈胜吴广起义后,刘邦有了得到地盘的机会。从沛县出发,沛公刘邦有了几千人的队伍。

投奔项家叔侄后,刘邦也是经历过很长时间寄人篱下的生活的,甚至很难说那时候的刘邦是否会想到将来要和并肩作战过的小老弟项羽,一较高下。在名为楚怀王但实际项家叔侄说了算的楚国麾下,刘邦才开始有一些地位,有更多的军队。

入关灭秦的时候,应该是刘邦独立自主之前实力最强的情况,虽然在张良等人的劝阻下没有入住秦王宫,但还是昏了头想要把项羽拦在函谷关之外。这一着不慎,队伍大减,关中王也做不了了,甚至差点在鸿门宴死了,当然项羽为什么没有在鸿门宴杀刘邦,这是可以以后单开一篇来聊的。

刘备这个名义上的刘邦后代,为什么没有得到天下?

【鸿门宴】

项羽为了困住刘邦,违背怀王所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之约,假称巴蜀亦属关中,改立刘邦为汉王。从地图上也知道,由川蜀地区杀将出来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后世的刘备很大一部分也是受困于这个原因,这个后面讲。

由于项羽"作死"诛杀"楚义帝",刘邦得以有机会出川,但直到韩信、彭越、英布等人的队伍都和刘邦联合之后,他的队伍才真的比项羽庞大,这时候其实已经离胜利不远了。所以自始至终,刘邦最重要的依仗都是萧、韩、张三杰,家底并不算太厚。

那再来说说刘备,刘备的家底倒也不是比老祖宗刘邦强多少,织草鞋起家、到他这这个所谓"宗亲"更多是后来慢慢声名鹊起后的加成作用,起兵时着实也是很艰难。

黄巾之乱爆发后,刘备不断做官、又离开,平乱、自己又心生不满,直到陶谦死后把徐州交给他,刘备才开始有了自己的地盘。但因为善待著名的"反骨仔"吕布,反而丢失了徐州,刘备的队伍从来也是打打停停,多多少少。

衣带诏事件让好不容易脱离了曹操的刘备再次迎来了打击,唯一还有的小沛也丢了,妻子儿女以及好弟弟关羽都不得不入了曹营。这时的刘备进入了荆州这个和他有着不解之缘的地方,在这期间,得到了诸葛亮,又和东吴一起赢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这是刘备开始走向众所周知的最后的道路的最重要的开始。

刘备这个名义上的刘邦后代,为什么没有得到天下?

【三国形势】

赤壁的胜利让刘备有了更大的名声和影响力,和先祖一样刘备也是从川蜀开始向天下进发。但唯一不同的是,刘邦是不得不去,刘备是自己的选择,当然那时候确实也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从入主益州,到称王称帝、再到最后遗憾而死,刘备的家底就一直在蜀地没有太大的扩张。

从争天下的家底来说,刘邦和刘备都不算有多好,但为何刘邦能逃出川蜀的牢笼,刘备却终生未能得偿所愿,直至后代也都没有完成,不得不说还是有很多其他的原因的。


┃成功毕竟有优点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的刘邦,无赖、泼皮、不学无术,有事情就只会问张良"为之奈何"。但事实上,如果不是有足够的刷子,刘邦何以做得到最后的那番成就。

刘备这个名义上的刘邦后代,为什么没有得到天下?

【刘邦】

会用人是一个都快被说烂了的优点,但这点却是依然值得去说的。同样是会用人,刘备也是有这样的优点的,不然也不会被人说有"高祖遗风"。但相对来说,刘备比刘邦还是没有那么果敢与坚定,论敢做事,刘邦在历史上都算是排的上号的,更不用说和同时代的人比。项羽很大程度上就是死在了优柔寡断,感情用事总是不好,至少对于古代想要争天下的人来说。

刘邦当年曾经杀过自己的救命恩人,目的是为了警示属下,其实也算是一种收买人心。这跟刘邦确实没有什么心理包袱也是有很大关系,他可不是只会盲从谋士们的建议。自己动起手来,刘邦也是从来都不手软。

这个被刘邦斩了的人,叫做丁公。此人曾经是项羽的部将,却在当年刘邦坐板车落荒而逃时,他带兵追上刘邦后,又徇私放了刘邦。后来丁公就离开项羽,归降了刘邦,他以为依靠当年拯救过刘邦性命的大功,怎么着也会封官荣华。

刘备这个名义上的刘邦后代,为什么没有得到天下?

【楚汉战争】

没想到,刘邦立刻下令把丁公带到军营,巡回示众,然后,宣布他的罪状:"丁公当项羽的部下却不忠于项羽。"然后杀掉了丁公。刘邦说:"使后世做人家部下的,再不要效法丁公。"虽然这个救命恩人是个叛徒,但杀死他还是会有一些名声的影响的。但刘邦并不在意,而且杀掉丁公的事情反而以儆效尤,让部下们更加忠于自己,有一些流言又能如何呢。

项羽除了亡在优柔寡断,一直以来都说项羽也亡在他的凶残。坑秦降卒、坑齐降卒,杀秦王子婴及秦国宗室,烧阿房、毁秦宫。哪一项都是被认为失民心的事情,但这其中,我认为杀降并不只是项羽自己干过,有些时候杀降也是被逼无奈,很难说完全都是因为残暴。

刘邦也是杀过降的,整个楚汉战争期间,为汉军俘获的一方势力人物为数相当不少。如魏王豹、赵王歇、代王陈余、代相国夏说、雍王章邯、齐王田广、塞王司马欣、韩王郑昌、殷王司马卬均属被俘。当然,除了这些有头有脸的人物,大量的秦军和其他势力的军队,也都在楚汉战争的过程中陆续被俘虏。

这些人里,有头面的人是被杀的主要范围,上面说到的那些,大半都被杀掉了,后来刘邦也大杀异姓王和功臣,暂且不讨论道德层面,有权力、有影响的这些人,确确实实对于刘邦掌控全局有很大的影响,杀掉后他确实安全了许多。而那些降卒们,在古代战争的情况下,降卒不是补充,反而是不安定因素和军粮的消耗途径,不得不说这是杀降的悲哀,也是古代战争的悲哀。

刘备这个名义上的刘邦后代,为什么没有得到天下?

【垓下之战】

除了会用人,果断、善于听意见但又很有自己的想法,在自己认为需要和应该做的事情上,不手软、下狠心。当然杀降的事情没法用现在的标准来判断他的对错,也暂且不论对错,但确实是刘邦成功的原因之一。


┃成败的交相辉映

刘备的优点是大家都知道的,如同他的"祖先"刘邦一样,善于用人,乐于听从意见,这是他虽然没有达成最后的宏愿,但也称霸一方的重要原因。

刘备这个名义上的刘邦后代,为什么没有得到天下?

【刘备】

但为什么,同样重要且在当时没有很多主君能做到的优点,没有让刘备如刘邦那样得到天下,是因为刘备有一些更加影响巨大的缺点,掩盖了他的优点,最终没有得偿所愿。

刘备的其中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自己对于事情的判断经常出现偏差,事情的轻重缓急会有搞混的情况。

比如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所确定的战略方针是"东联孙吴,北拒曹操",曹刘是主要矛盾,孙刘是次要矛盾。当孙权数次讨荆州时,诸葛亮的对策是一拖再拖、软磨硬泡但不对抗,直到最后才让出荆州的部分地方。刘备却派了根本不执行"以联吴为根本、争夺荆州要有理有节"策略的关羽去驻守荆州,把注意力放在了和东吴抢荆州的事情上,损伤了孙刘联盟的和气和与信任。

刘备这个名义上的刘邦后代,为什么没有得到天下?

【关羽】

当关羽败走麦城,终被杀死的时候,刘备又感情用事地去征讨东吴,这方面其实也是刘备的另一个缺点,下面具体聊。当然为兄弟报仇可以理解,但却正式和东吴撕破了脸皮,这其中东吴方面的错误暂且不论,刘备确实有些因小失大。

就连赵云都说:"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诸葛亮也上表谏止说:"臣亮等切以吴贼逞奸诡之计,致荆州有覆亡之祸;陨将星於斗牛,折天柱於楚地。此情哀痛,诚不可忘。但念迁汉鼎者,罪由曹操;移刘祚者,过非孙权。窃谓魏贼若除,则吴自宾服。愿陛下纳秦宓金石之言,以养士卒之力,别作良图,则社稷幸甚!天下幸甚!"可是刘备看完后,把表掷於地上,说"朕意已决,无得再谏",实在是唏嘘。

刘备的另一个缺点就是上面提到过的感情用事,这也是他没有做到刘邦的地步的重要原因之一。

刘备这个名义上的刘邦后代,为什么没有得到天下?

【火烧连营】

最重要的事情当然还是为了找东吴讨说法而悍然发兵进攻,即使诸葛亮死谏也没有用处。不仅火烧连营让自己的珍贵队伍损失惨重,还最终导致了刘备身心俱疲,死在了白帝城,连成都都没有再回去过。

除了这些,从拿益州的方式,和对整个川蜀的统治,刘备在这些方面同样值得商榷,虽然在曹、孙的包围下能取得川蜀的地盘,而且这个国家最后在他儿子手里还存在了很长时间,已经算是很不错了。但对于一个起家时说要匡扶汉室收复天下的汉室宗亲,不得不说终究有些失败。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