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直道:來自兩千年前秦朝的“黑科技”

黨的十八大以來,港珠澳大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等一批超級工程震撼世界,中國在交通建設方面的成就國人是有目共睹的。

秦直道:來自兩千年前秦朝的“黑科技”

秦直道:來自兩千年前秦朝的“黑科技”

而在我國古代,大多數宏大的工程誕生於秦朝,秦始皇建長城,修靈渠,開秦直道、秦馳道,建阿房宮、秦陵等。

秦直道:來自兩千年前秦朝的“黑科技”

秦直道:來自兩千年前秦朝的“黑科技”

後人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如今長城依在,靈渠的水還在流淌著,阿房宮得以重建,秦陵更是成為了考古界的焦點。

可是秦直道卻彷彿成為了時代的棄兒,被遺忘在崇山峻嶺之中...

秦直道:來自兩千年前秦朝的“黑科技”

但是在兩千多年前的秦朝,秦直道可是一條極其重要的戰略要道。

在公元前212年,秦始皇為了防範和阻擋北方匈奴的侵擾,命大將蒙恬和公子扶蘇負責修築秦直道。

直道起點位於陝西咸陽,終點位於內蒙古九原,中間穿越14個縣,全長700多公里,最寬60餘米,最窄也有20餘米。

考古研究員肖建一表示:“如果長城是秦代防禦匈奴的彎弓,那麼從咸陽林光宮到九原麻池古城的秦直道就是保證秦軍迅速,主動出擊的箭矢。”

秦直道:來自兩千年前秦朝的“黑科技”

它是可以和長城比肩的存在。

在秦朝,它是一條軍事要道。

而在今天,這條路則是一條“不毛之道”。

秦直道:來自兩千年前秦朝的“黑科技”

沒錯,自秦直道被發現以來,眾多學者都對一件事很好奇,那就是秦直道為何兩千多年幾乎都寸草不生。

眾所周知,小草的適應能力是很強的,繁殖速度也快,可在這兩千多年前科技不發達的秦代,古人是怎麼做到的呢?

首先呢,秦直道有一部分屬於沙漠地帶,不長草還算正常。

而在非沙漠的地段,修路的土有一點點不太一樣,因為修秦直道的土,是特製的!

怎麼個特製法呢?

第一步,工人在道路的兩旁架起大鍋,將沙土和鹽鹼(高濃度的鹽鹼土,可是能讓一般的綠色植物都望而卻步的)混合,然後在鍋內翻炒。

等到翻炒得差不多了,再進行第二步,夯實。

在當時利用重物從一定的高空自由墜落,對混合的特製土進行夯擊,以提高其密實度,最後形成夯土路面,這樣整條道路就會像混凝土一樣堅固。

另外,直道建成後期也是經過了不少的馬車和行人,這樣的物理性破壞下雜草也就會少很多。

到了清代後期,秦直道漸漸廢棄,直道上面漸漸覆蓋了黃土和落葉,草籽落在上面可以生根發芽,但是根到了秦直道路面的土層上會扎不下去,所以草也長不高,高大的樹木就更難見到了。

千年古道,歷盡世間滄桑。2000年前曾經金戈鐵馬、熙熙攘攘的秦直道,如今甚至難以在國內外史書中發現對它的記載。

因為到了元明以後,隨著中國政治格局和軍事格局的變化,秦直道的實用性相對降低了。

但是像這麼一條見證了“昭君出塞”“文姬歸漢”等史上各大事件的偉大工程,不應該知之寥寥,它知道我們繼續探索。

孟欣. “中國最早的高速公路”是啥樣[N]. 中國文化報,2015-11-12(007).

徐伊麗.千年等一回:誰來再走秦直道?[J].絲綢之路,2005(01):51-54.

趙巖.秦直道——高速公路鼻祖[J].中國公路,2016(09):30.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