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一)

《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一)

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一)

1、——元朝政权最后帝,明宗长子宁宗兄。

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Toghon Temür,蒙古语意为“铁锅”,1320年5月25日—1370年5月23日),即元惠宗,元朝第十一位皇帝,大蒙古国第十五位大汗。也是元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元明宗长子,元宁宗长兄。生母是迈来迪。

《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一)

2、——文宗宁宗相继崩,妥懽帖睦被迎回。

延祐七年(1320年)四月十七日生于察合台汗国境内,天历二年(1329年)元明宗继位后回到元朝,不久后元文宗毒死了元明宗,将妥懽帖睦尔流放到高丽大青岛与广西静江(今桂林)。元文宗、元宁宗相继驾崩后,妥懽帖睦尔被太后卜答失里下令迎回,至顺四年(1333年)六月八日即位于上都。

《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一)

3、——采取系列改措施,挽救元朝治危机。

至元六年(1340年),妥懽帖睦尔扳倒权臣伯颜而亲政。亲政初期,他勤于政事,任用脱脱等人,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挽救元朝的统治危机,史称“至正新政”,包括颁行法典《至正条格》,以完善法制;颁布举荐守令法,以加强廉政;下令举荐逸隐之士,以选拔人才。

《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一)

4、——逐渐怠政沉享乐,内斗不断变迭起。

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积弊已久的社会问题,在至正十一年(1351年)爆发了元末农民起义。后期逐渐怠政,沉湎享乐,元廷内斗不断,外部民变迭起,无法有效地控制政局。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闰七月,明军进攻大都,妥懽帖睦尔出逃,蒙古退出中原,元朝对全国的统治结束。

《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一)

5、——明朝尊号为顺帝,民间又称至正帝。

至正三十年(1370年)四月二十八日,妥懽帖睦尔驾崩于应昌,享年五十一岁。庙号惠宗 ,蒙古汗号为“乌哈噶图汗”。明朝为其上尊号为“顺帝”,民间又称其为至正帝、庚申帝、庚申君等。

《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一)

人物生平

少年时代

6、——元朝周王世瓎子,忽必烈的五世孙。

延祐七年(1320年)四月十七日,妥懽帖睦尔出生于西北察合台汗国所属的金山(阿尔泰山)一带。他是元朝周王和世瓎(后来的元明宗)的长子,元世祖忽必烈的五世孙,其世系依次是真金(元裕宗)、答剌麻八剌(元顺宗)、海山(元武宗)、和世瓎(元明宗),而妥懽帖睦尔的出生与成长也是伴随着皇位之争的腥风血雨。

《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一)

7、——元武宗与仁宗约,继承皇位和世瓎。

至大四年(1311年),元武宗海山(妥懽帖睦尔的祖父)驾崩,他的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以皇太子身份继位,是为元仁宗。按元武宗与元仁宗的约定,继承仁宗皇位的是武宗长子和世瓎,但仁宗即位后却反悔了,试图立自己的儿子硕德八剌(后来的元英宗)为皇太子,而把和世瓎封为周王,命其出镇云南。

《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一)

8、——生下顺帝便去世,后来追尊圣皇后。

延祐三年(1316年)十一月,和世瓎行至延安时,与武宗旧臣图谋恢复皇储地位,结果招来仁宗的追杀,和世瓎被迫奔往西北的金山(阿尔泰山),得到察合台汗国的庇护。在和世瓎避难金山期间,纳了一名回回女子、郡王阿儿厮兰的后裔罕禄鲁迈来迪,并与她生了妥懽帖睦尔。 迈来迪生下妥懽帖睦尔后便去世了,后来被追尊为贞裕徽圣皇后。

《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一)

9、——元朝皇位更迭繁,内乱不断轮流转。

妥懽帖睦尔出生那年正值元仁宗驾崩之年。此后至天历元年(1328年),元朝皇位更迭频繁、内乱不断,先后经历了元英宗、泰定帝、天顺帝三位皇帝,皇位又落入了武宗一系的手里,这就是在两都之战中取胜的和世瓎之弟图帖睦尔(元文宗,即妥懽帖睦尔的叔叔)。图帖睦尔宣称将皇位禅让于自己的哥哥和世瓎,和世瓎在天历二年(1329年)即位于漠北,是为元明宗,没来得及去大都便被图帖睦尔一伙毒死于王忽察都。

《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一)

10、——再次登基元文宗,孤儿寡母岌可危。

图帖睦尔再次登基,是为元文宗,元明宗留下的孤儿寡母的地位岌岌可危。天历三年(1330年)四月,明宗皇后八不沙(妥懽帖睦尔的嫡母)被文宗皇后卜答失里杀害。至顺元年(1330年)七月,元文宗将妥懽帖睦尔流放到高丽大青岛加以监禁,不许与外界接触。

《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一)

11、——高丽接回帖睦尔,转而流放到桂林。

第二年,有人向文宗密告辽阳与高丽要奉妥懽帖睦尔造反 ,文宗乃昭告天下,声称妥懽帖睦尔不是元明宗的亲生儿子,并在至顺二年(1331年)十二月派遣枢密院使尹受困、中丞厥干等从高丽接回了妥懽帖睦尔,转而流放他到广西静江(今桂林)。

《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一)

12、——掘地为穴尿其中,后活成泥做玩具。

妥懽帖睦尔在静江居住了一年左右,在这期间他寓居于大圆寺中,受该寺的秋江长老教导,学习了《论语》《孝经》,并每日练习写字两张。后来妥懽帖睦尔被召回大都时,还将他学习所用的书册文具藏入小皮匣中,随时翻看。妥懽帖睦尔性格亦活泼好动,常常掘地为穴,撒尿其中,然后活成泥,做成各种玩具。

《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一)

13、——金枝玉叶不比民,不可妄言不自重。

又喜欢养“八角禽”,有时鸟飞到池塘中的枯树枝上,妥懽帖睦尔竟顾不得脱靴,下水捕捉,秋江长老多次加以制止。他还经常做孩子王,带领二三十个小孩做纸旗杆,插在城上。秋江长老还注意培养妥懽帖睦尔的言行举止,教导他:“太子乃国家金枝玉叶,不比凡民,见大官人来,切不可妄发言,亦不可不自重。”

《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一)

14、——官吏巡查正襟坐,一旦离开戏如初。

于是每当有官吏来寺里巡查时,妥懽帖睦尔就正襟危坐,官吏一旦离开,就嬉戏如初,所以是“一时勉强,素非涵养有之”。 妥懽帖睦尔即位后,为报答秋江长老的恩德,不仅大加赏赐,还将大圆寺改为万寿殿(现址为靖江王府)。

《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一)

登基为帝

15、——理应传给明宗子,去世明宗有交代。

元文宗驱逐妥懽帖睦尔以后,便于至顺元年(1330年)十二月立自己的儿子阿剌忒纳答剌为皇太子,可是一个月后太子就死了。这对信仰藏传佛教、相信因果报应的的元文宗夫妇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尽管他们还有儿子燕帖古思,但文宗在至顺三年(1332年)八月驾崩时遗言:“当年在晃忽叉(王忽察都)弑杀明宗皇帝是我铸成的大错,后悔莫及。如今我有一子燕帖古思,虽然我爱他,但现在理应将皇位传给明宗的长子妥懽帖睦尔。这样我去世后也对明宗有个交代了。”

《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一)

16、——卜答失里坚持立,阔里吉思接回京。

当时,把持朝政的权臣太平王燕帖木儿没有立年长的妥懽帖睦尔,而是立了就在大都的明宗幼子懿璘质班(妥懽帖睦尔异母弟)继位,是为元宁宗。不料当年十一月,元宁宗就驾崩了。燕帖木儿欲立燕帖古思继位,但元文宗皇后卜答失里坚持立妥懽帖睦尔。 于是派遣中书左丞阔里吉思前去静江接妥懽帖睦尔回京。到了良乡,燕帖木儿率人持卤簿来迎接他。

《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一)

17、——太史也说不可立,元朝皇位空半年。

燕帖木儿与妥懽帖睦尔并马徐行,说明了拥立他为皇帝的意思。妥懽帖睦尔还是个十三岁的孩子,一时吓得不敢回答,所以燕帖木儿怀疑他,到大都后也没有立他为帝,再加上司天监的太史也说妥懽帖睦尔不可立,立则天下乱,所以元朝皇位空缺了半年之久。

《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一)

18、——这样将皇位空置,国家责由谁来担。

元代藏文史料对此有更详细的记载,当时的占卜者说: “如果和世瓎的长子妥懽帖睦尔在鸡年等待六个月然后再登上皇位,那么皇运将和薛禅汗(元世祖)一样久长。”对此说法,众位大臣们说: “这样将皇位空置,国家的责任由谁来担负?”这时燕帖木儿说:“你们对天神的预示再好好测算,如果真是如此,能使皇帝圣寿久长那就再好不过,皇位空悬时期国家重任由我来承担。”

《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一)

19、——卜答失里临朝制,燕帖弄权登峰极。

在这半年间,卜答失里临朝称制,燕帖木儿的弄权也登峰造极。至顺四年(1333年)五月,燕帖木儿因纵欲过度而亡,卜答失里在内定自己的儿子燕帖古思为妥懽帖睦尔继承人以后,决定正式奉妥懽帖睦尔为帝。

《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一)

20、——卜答失里皇太后、燕帖古思皇太子。

至顺四年(1333年)六月初八日,妥懽帖睦尔即位于上都,是为元惠宗。元惠宗即位后改年号为“元统”,并封燕帖木儿之女伯牙吾氏(答纳失里)为皇后、卜答失里为太皇太后、燕帖古思为皇太子。

《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一)

扳倒权相

21、——其弟撒敦左丞相,女儿拥有皇后尊。

妥懽帖睦尔登基后,是一个“深居宫中,每事无所专焉” 的傀儡皇帝,继燕帖木儿而兴的权臣伯颜以右丞相的身份专擅朝政,但是燕帖木儿家族的势力仍然很大,其弟撒敦为左丞相、儿子唐其势为御史大夫,女儿答纳失里还拥有皇后之尊。到元统三年(1335年)时,撒敦死去,唐其势升为左丞相,欲与伯颜争权,遂与撒敦弟答里密谋发动政变,杀伯颜,废顺帝,另立元文宗的义子塔剌海(燕帖木儿之子,唐其势之弟)。

《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一)

22、——伯颜被封为秦王,一手遮天势焰灼。

同年六月,伯颜粉碎唐其势的政变,消灭燕帖木儿余党,同时将答纳失里皇后逐出宫中,并将她杀害。同年十一月,元惠宗以“祖述世祖”为名改年号为“至元”。当时,伯颜被封为秦王,一手遮天,“势焰薰灼,天下之人惟知有伯颜而已”。他大肆排斥异己,甚至杀了自己的老主人郯王彻彻秃一家,并贬谪宣让王帖木儿不花和威顺王宽彻普化。

《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一)

23、——聚敛财富奢极欲,卜答失里与私通。

他聚敛财富,穷奢极欲,甚至出入太皇太后卜答失里宫中,与其私通,以致大都传诵“上把君欺,下把民虐,太皇太后倚恃着”的讽刺伯颜的歌谣。伯颜最被人诟病的是排汉的民族压迫政策,在他的主导下,蒙古、色目殴打汉人、南人不得还手,禁止汉人、南人学习蒙古、色目文字,重申汉人、南人不得执兵器之戒,严格控制汉人做官的限界。

《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一)

24、——伯颜提出杀五姓,所幸惠宗没听从。

汉人、南人遭到前所未有的排斥,在伯颜当权下的中书省只有王懋德、许有壬、傅岩三人做过左丞和参知政事。地方上甚至还没收汉人铁制农具及禁止汉人文化活动。至元元年(1335年)十一月,伯颜取消了科举考试,也是一大倒退。在面临汉人反抗时,伯颜甚至提出了杀绝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的主张,所幸元惠宗没有听从。

《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一)

25、——广泛传播白莲教,埋下全国乱火种。

伯颜的倒行逆施使社会矛盾原本就十分尖锐的元朝更加动荡不安,广西、山东、四川、江西、福建、河北、河南等地爆发了农民起义或少数民族起义,元末农民起义的著名领袖彭莹玉就是在至元四年(1338年)发动袁州起义,失败后广泛传播白莲教,埋下了十多年后全国性动乱的火种。

《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一)

26、——范孟自称有圣旨,杀平章事以官。

而至元五年(1339年)在河南更发生一起“假传圣旨”的闹剧,河南吏员范孟自称有圣旨,杀了河南行省平章政事月鲁帖木儿以下一干官僚,不久后范孟被杀。 此事可以看出当时元朝纲纪松弛到了何等程度。伯颜专权所导致的乱象都被元惠宗看在眼里,他与伯颜的侄儿脱脱早已图谋除掉伯颜。而伯颜也蠢蠢欲动,与卜答失里合谋以燕帖古思取代顺帝。

《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一)

27、——先贬河南左丞相,再放南恩阳春县。

至元六年(1340年)二月,惠宗与脱脱利用伯颜出猎之机,发动政变,罢黜伯颜,先贬为河南行省左丞相,再流放南恩州阳春县(今属广东),至此伯颜时代落下帷幕,顺帝得以亲政。在政变中,顺帝坐镇玉德殿,主符檄,发号令,其间杨瑀等文臣在御榻前起草贬斥伯颜的诏书时,有“以其各领所部,诏书到日,悉还本卫”的语句,顺帝指示说:“自早至暮,皆一日也,可改作时。”充分显示出他的果断与精明。

《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一)

28、——被服衮冕祼太室,祭告父亲追谥号。

同年六月,元惠宗为报杀父之仇,下诏毁太庙文宗室,废太皇太后卜答失里并将她赐死,流放燕帖古思,还缴销了当年元文宗宣称他不是元明宗儿子的诏敕。元惠宗完成复仇之举后,“被服衮冕,祼于太室”,祭告父亲元明宗,并追上谥号。次年正月,元惠宗改元“至正”,任命脱脱为右丞相,宣布将“与天下更始”,准备大展宏图、中兴元朝。

《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一)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