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壺為什麼要看“底”?

資深壺友看壺的時候

都會著重看一下紫砂壺的壺底

壺底有什麼重要的?

為什麼高手一看壺底

就知道壺的好壞?

因為

壺底隱藏了很多不為人知的信息

所以看壺要看底!


大彬壺竹刀溼刻留款,曼生壺時代的棄款鈐章,現在的壺底蓋章又加款,有的還會刻上與壺意境相諧的詩句。壺底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今天我們就來揭示一下壺底的秘密!

壺底類別


壺底有方與圓、凹凸與平、圈足與起腳、筋紋與樹樁等形式。大致可分為素底、捺底、加底(圈足)、釘足四種,粘接製作方式有明接、暗接兩種,直方挺直造型的壺宜用明接,圓韻渾樸的造型宜用暗接處理。


看壺為什麼要看“底”?


▲三釘足

原礦底槽青 梵華

點擊查看詳情


(1)平底:壺底素面,無任何加工,因無大量茶水承載之虞,多為小品,如“水平”款式。


看壺為什麼要看“底”?


▲平底

原礦朱泥 泉逸

點擊查看詳情


(2)加底:在壺身成型時加一道圈足,並用脂泥複合嵌接,亦稱“挖足”加底,應視主體造型而設置。


看壺為什麼要看“底”?


▲加底

原礦紫泥 四方竹鼎

點擊查看詳情


(3)一捺底:捺與摁同義,製作省工省時,以手指或藉助版型,用捺底處理圓器造型趕緊利索,簡練靈巧,如一粒珠、木瓜等圓器。


看壺為什麼要看“底”?


▲三釘足

原礦紫泥 曼生石瓢壺

點擊查看詳情


(4)釘足:它源於銅器鼎足,用釘足支架壺體,穩而不滯,透出靈氣。型制大小,釘腳高、矮、粗、細宜視主體而統一協調。

壺底規律


千百年來無數紫砂匠人不斷的試驗與提煉,不斷演化,什麼壺型配什麼壺底,使一些經典壺的壺底有了“定律”。


看壺為什麼要看“底”?


明朝土 納福壺

點擊查看詳情


如石瓢壺一般都是三足鼎立,傳爐壺則是四腳撐起;井欄壺常為加底圈足,線圓壺則多為一捺底;供春壺的壺底一般都是不規則的內凹底,南瓜壺則是瓜稜線聚向瓜臍。


看壺為什麼要看“底”?


降坡泥 匏尊(滌塵)

點擊查看詳情


相應的在用壺時,配個養壺器,避免壺底形成頑固的水漬茶鏽;擺壺時,最好選用木製的壺託;端拿時,高壺與大壺千萬別蹲底;筋紋與花形壺底注意別與硬物摩擦。

壺底製作方式


手工製作的紫砂壺,壺底與壺嘴、壺把等一樣,都是分開做好再銜接起來的。例如一捺底的製作方式。

1.底片成型的工具——虛坨


看壺為什麼要看“底”?



2.上底片前必須在虛坨上把底片虛起來


看壺為什麼要看“底”?



3.上底片


看壺為什麼要看“底”?



4.用虛坨均勻地敲擊底片,使之凹下去,直至一捺底完成


看壺為什麼要看“底”?



5.使用工具對一捺底進行最後整修


看壺為什麼要看“底”?



一捺底是紫砂圓器上常見的式樣,它乾淨、利落、洗練、靈巧,是紫砂造型所特有的一種式樣。

大師底款


像顧景舟這樣的大師,他們的壺底有什麼不同之處呢?

一、1932年(18歲)

墨緣齋、墨緣齋景堂制、景記、景洲、顧景洲


看壺為什麼要看“底”?



二、1933年(19歲)

曼晞陶藝


看壺為什麼要看“底”?



三、1937年(23歲)

武陵逸人


看壺為什麼要看“底”?



四、1942年(28歲)

自怡軒、自怡軒主人


看壺為什麼要看“底”?



五、1944年(30歲)

瘦萍、老萍


看壺為什麼要看“底”?



六、1948年(34歲)

①荊南山樵、荊山壺隱


看壺為什麼要看“底”?



②足吾所好玩而老焉、得一日閒為我福


看壺為什麼要看“底”?



③顧景舟、景舟


看壺為什麼要看“底”?



④景舟製陶、景舟制壺、景舟手製


看壺為什麼要看“底”?


七、1940s (34-35歲)

宜興人


看壺為什麼要看“底”?



八、1955年(41歲)

啜墨看茶


看壺為什麼要看“底”?



九、1984年(70歲)

景舟七十後作、壺叟、老萍


看壺為什麼要看“底”?



紫砂壺底講究與壺整體匹配、渾然天成,提攜整器的神韻。諸多樣式的紫砂壺底,並不是隨便加的,應是與全壺一氣貫通,有時一個好的壺底會成為神來之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