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蝦偷死不是疾病,是由多種原因導致的症狀

偷死不是一種疾病,而是由於一種或多種原因所導致的症狀。

對蝦的“偷死病”學術上稱EMS(早期死亡綜合症)或“急性肝胰腺壞死症”,俗稱為“掉苗”、“冒底”,是在對蝦養殖週期內出現的一種特殊現象。顧名思義,通常表現為對蝦毫無徵兆地、少量地死亡,或是在池塘進出水口、下風口、排汙口、料臺上發現少量死亡個體。且病症並不限於南美白對蝦,其他品種的對蝦也會出現這種現象。


對蝦偷死不是疾病,是由多種原因導致的症狀


對蝦早期偷死的症狀:

❶ 肌肉白組織不透明,肌肉白濁、肝胰腺萎縮、輪廓不清,取出研磨呈靡狀,無血色。

❷ 對蝦患病後,會趴於池邊,空腸空胃活力減弱,停止吃料,甲殼有黑色斑點,蝦從發病到爆發最快只要5-7天就需要進行排塘了。養殖過程中發現隨著時間的增加,蝦池裡的蝦吃料逐漸減少,從剛開始只在料臺上發現個別死蝦逐漸到後面死蝦大量增加。


對蝦偷死不是疾病,是由多種原因導致的症狀


對蝦早期發生偷死的原因:

❶ 病因是一種細菌,由口入,定植在對蝦消化道里面而產生毒素,從而對蝦的肝胰腺功能和結構造成損傷,病原是一種被細菌體病毒感染後的副溶血性弧菌,可以釋放強力的毒素。

❷ 副溶血弧菌是在TCBS培育基礎上直徑2釐米左右的綠色菌株,它嗜鹽喂酸,在3%-6%的鹽水中8-9分鐘建甌繁殖一代,在低於0.5%或高於8%的鹽度下都是隻存活不繁殖,在PH小於4的環境下,1-3分鐘即死亡。


對蝦偷死不是疾病,是由多種原因導致的症狀


預防對蝦早期偷死的辦法:

❶ 定期水體的PH、氨氮、亞硝酸鹽等值,防止因水體各項指標超標而引起水質的變化;

❷ 定期解毒、保肝、有規律的增料和減料;可使用杜仲提取物長期拌料提高對蝦免疫能力。

❸ 定期改底、活菌調水;保持水體中生態系統平衡。

❹ 天氣突變時期,要注意夜晚開足增氧機,晚上潑灑顆粒氧;以保證對蝦在池底有足夠的溶氧供對蝦生存。

每週可定期減料1-2餐,提高膽汁酸的添加量來減少飼料對蝦肝胰臟的負荷。

在對蝦轉肝期、脫殼期,要補充相對應的保肝產品(膽汁酸30%)及微量元素和補鈣產品。


對蝦偷死不是疾病,是由多種原因導致的症狀


對蝦患早期偷死後的措施:

❶ 立即停料,這是為了控制蝦的蛻殼,不用當心健康蝦吃死蝦而相繼發病的問題,停料是因為食物不足,蝦免疫系統會使它推遲蛻殼時間,蝦的死亡率就會大大下降,3-5天后蝦就會停止死亡。

❷打開池塘所有的增氧機,同時停料一段時間,不難發現這期間水質及底質會變好,然後等死蝦停止死亡後,並且看見料臺上的蝦沒有出現白濁現象時,就可以慢慢開始恢復投料,這個過程可能還會出現15%-20%蝦的死亡率。

❸在池塘潑灑一些石灰和小蘇打,把池塘的PH調節到8度左右(早上值),然後長期補充礦物元素增強蝦的體質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