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州區:“教師村”裡的學校

潞州區:“教師村”裡的學校

老頂山鎮王村,是潞州區有名的“教師村”。幾十年間,村裡走出了近200名教師。

王村學校,幾乎與新中國同齡——成立於1950年,是典型的鄉村學校。

1975年,該校成為九年一貫制學校,即小學和初中實施一體化教學,學生小學畢業後可升入本校初中。

與新中國一起成長的王村學校,幾十年間,曾創造過輝煌。

上世紀九十年代,王村學校是轄區名校集團“南王關”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其中“南”是南垂學校,“關”是關村學校,“王”就是王村學校。

在最興盛時,王村學校在校生規模接近1000人,除接收本村及周邊村的學生就學外,還曾因優質的教學質量吸引到市區及周邊縣區的學生到此求學。當時學校小學部實行2軌制,即一個年級二個教學班,班容量為四五十人;初中部實行3軌制,即一個年級三個教學班,班容量為四五十人。

從王村走出的近200名教師,幾乎都曾是王村學校的學生,且很多學生如今已成為各行各業的翹楚。

於是,王村學校聲名遠揚。

河流總是彎曲向前。

進入20世紀,王村學校也遇到了與許多鄉村學校一樣的問題——生源規模逐年減少、教學質量與城市相比欠佳、教師隊伍老齡化等等。

目前,王村學校共有學生222名,設9個教學班,即小學部初中部均是1個年級1個班,平均班容量不足25人;共有教師42名,平均年齡近50週歲,年齡最小的38週歲,還有的已接近退休年齡。

222名學生,得益於長治市實行義務教育劃片招生就近入學制度後,王村學校除能接收本村孩子入校,還能接收鄰村的孩子就近入學。

擺在王村學校面前的現狀是:一方面,鄉村孩子有就近上學的需求;另一方面,如何提高教學質量,讓鄉村孩子能享受到公平優質的教育資源。

今年,市委、市政府順應群眾對教育發展的需求,出臺印發了《長治市深化基礎教育改革十大行動》,聚焦教育改革短板和群眾關注熱點,從十個方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推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以期人民在高質量教育中收穫更多幸福感。

潞州區積極深化基礎教育改革十大行動,全力打造“全市領跑、全省一流、全國知名”教育高地,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範圍。

王村學校進入堅守與復興的發展關頭。

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王村學校正在努力做答。

潞州區:“教師村”裡的學校

潞州區:“教師村”裡的學校

校長向教師報到 向管理要效益

王村學校現任校長安國峰是2018年3月份到崗的。

安國峰原在廠礦中學——漳電學校分管政教和後勤工作。工齡已超過26年的他,原工作地離家近,工作順手,跑到20千米外的王村當校長,他不是主動請纓,屬於組織安排。他希圖了什麼?

“鄉村學校的孩子有權利公平地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作為農民孩子的安國峰對此有著切身的感受。

“校長向教師報到”,是安國峰到任後實行的一條紀律:要讓教師一到校就能看到校長,讓學生一到校就能看到校長,這樣教師工作起來有底氣,學生學習起來有心勁。

於是,王村學校的師生經歷著這樣的場景,早到校,就能看到在打掃校園衛生的校長。

“校領導全部代課”,是安國峰到任後採取的一項措施。校領導要接受教師監督,發揮領好路、起好步的榜樣作用,要了解一線教師的不容易,要解決問題,辦實事,成為教師和學生的主心骨。

於是,王村學校的師生經歷著這樣的場景,好好上體育課,就可能碰到帶體育課的校長。

學校的三位副校長也根據實際情況到了教學一線。

安國峰成了天天和教師、學生在一起的校長。他的辦公室經常開著門唱著“空城計”,他笑稱“倒真是省下了打掃辦公室的功夫”。

學校日常管理要走上軌道,教學教研活動更是要步入有序。

潞州區:“教師村”裡的學校

潞州區:“教師村”裡的學校

加強素質教育,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注重培養學生的六大核心素養,即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堅持開展學生“養成教育”,把學生學習習慣、行為習慣的養成作為學校管理的中心工作,開展衛生、紀律、早操課間操、禮貌、愛護公物等內容的評比。積極開展國旗下的演講、“我與國旗合個影”等活動,將尊師重教、誠信教育、生命教育、勤儉節約教育、當前形勢教育、安全文明校園創建教育融入其中,激發學生愛祖國、愛校園的熾熱情感,豐富學生的思想文化內涵,提高學生的人文知識水平,促進了學生健康成長。

推門聽課,以聽評課為主,將每位教師每學期一節公開課落到實處,加強常規教學工作,著力提高教學質量。校長、教務處定期、不定期聽課,督促教師規範課堂教學。每週四上午開展教研活動,教研組為教師教學找亮點、提不足,同時積極參加校際教研活動,學先進,查短板,以研促教。

潞州區:“教師村”裡的學校

潞州區:“教師村”裡的學校

教師向名師看齊 向課堂要質量

現如今的王村學校,教師忙,而且是一個比一個忙。

今年剛過完年,帶小學五年級數學的李慶軍老師評上了中小學一級教師,和他同時參加評級的四名同事也順利通過職稱評審。

至此,王村學校42名教師中,中小學一級教師職稱的21名,中小學二級教師職稱的21名。

顯然,深知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的“教師村”裡的學校,並不滿足於此。

名師,名師,還是名師,這是王村學校打教育翻身仗的根本。

王村學校對名師的詮釋是“心中有愛、目中有人、手中有法”的好教師,是對教育保持虔誠的大愛,對孩子付出真愛,對教育科研投入熱愛,腳踏實地幹好園丁工作,帶領孩子們走上幸福快樂成長之路的好教師。

名師之路漫長而艱辛,王村學校想把第一步,以至之後每一步都走堅實。

走出去取經。從去年至今,王村學校利用一切機會把教師送出去培訓學習。申福清、盧會芳、牛俊豔三名教師分別參加了國培計劃(2018)——山西省中小學教師培訓項目、山西省新時代課堂教學改革觀摩研討等學習。帶著任務學,歸來談感受——三位教師學習返校後,分別作示範課、作講座,並參加校際教研活動,把學來的先進教學理念和專業知識與同事、同行交流分享,帶動提高全體教師的教學水平。

潞州區:“教師村”裡的學校

潞州區:“教師村”裡的學校

校內傳幫帶。在王村學校,有這樣的“師徒協議”,即教齡長、經驗豐富的骨幹教師與年輕教師自願簽訂一對一結對子協議。骨幹教師手把手指導年輕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積累教學經驗,幫助年輕教師早日成才。指導內容具體到指導分析教材、制定教學計劃、撰寫教案備課、參與教學研究、上示範課公開課等。在結對子過程中,骨幹教師要對年輕教師適時作出客觀評價,學校對結對傳幫帶效果進行考核驗收。

教研加苦幹。下班回不了家,現在是王村學校很多教師的工作常態。忙什麼?忙教學教研。武豔斌、陳思佳老師顯然忙得都腳不沾地了,他倆除了忙教學教研工作外,還附帶要做政教處、教務處的工作。

已有34年教齡的副校長郭金榮,是名副其實的老王村,主管教學工作,帶著初三歷史課。他說,“學校40多名教師中,就有18名教師出生在王村,大家對王村學校有感情。過去大家實幹苦幹,讓王村學校成了名校。現如今,靠著教研加苦幹,王村學校還是有希望走出鄉村學校發展新路子的。”

記者手記

鄉村教育:光榮與夢想

鄉村盛,教育必須盛。鄉村振興離不開鄉村教育的支撐。

對教育、對鄉村教育,始終高看一眼、厚愛一分,是我區的優良傳統。

一年來,區政府加大投入力度,為王村學校購置了速印機、攝像機,實施教學樓防水處理、機房改造、護欄維修等基礎設施建設,學校的教學設備、教學設施進一步完善,教學環境有了極大改觀。

來自《中國農村教育發展報告2017》的調查顯示,有近八成學生家長表示,若城市教育質量和農村教育質量相同,他們會讓子女留在農村學校讀書。

來自《中國農村教育發展報告2019》的調查顯示,《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實施後,對支持計劃持滿意態度的鄉村教師達84.85%,83.46%的鄉村教師願意繼續留任鄉村學校任教。

在王村、在王村學校,這幾個比率則更高。

振興鄉村教育,有需求,有基礎。

當前,潞州區正在積極推動教育改革“十大行動”落細落實,全力打造“全市領跑、全省一流、全國知名”教育高地,推動教育工作取得新成績。

教育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加大投入,優化教育資源;吸引人才,提升教師素質;更新觀念,挖掘鄉村教育優勢……鄉村教育振興之路在拓展、並逐漸伸向遠方!

讓更多的孩子留下來,有更多的孩子留下來,留在鄉村享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

我們期盼這一天早日到來!

那時,我們的王村學校,我們的王村,我們的鄉村,我們的潞州區,一定會更具有生機和活力!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