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跨越八百年的坚守 任岁月匆匆流逝 你仍然初心依旧

鄂尔多斯是个好地方,不仅有准格尔的煤、苏格里的气以及温暖全世界的鄂尔多斯羊绒,还有跨越八百年的坚守。

在内蒙古高原上,黄河以其坚韧不拔的精神从东、西、北三面将鄂尔多斯环绕,将其纳入“几字湾”的怀抱。同时长城又横亘在几字湾的南端。形成了黄河如弓,长城如弦的地形。东、南、西与山西、陕西、宁夏接壤,北与巴彦淖尔隔河相望,东北与呼和浩特和包头紧邻,形成了发展潜力巨大的“呼包鄂经济圈”。前些年,媒体报道的鄂尔多斯“鬼城”之说,如今成为内蒙古的“样板工程”,鄂尔多斯又恢复了发展的动力,继续在内蒙古大草原上领跑。

鄂尔多斯跨越八百年的坚守 任岁月匆匆流逝 你仍然初心依旧

高楼大厦中的鄂尔多斯

​在鄂尔多斯高原上,数千年来演绎出一幕幕中原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不断碰撞,不断地渗透和融合。秦始皇、汉武帝沿着纵贯鄂尔多斯南北的秦直道布略巡察、司马迁乘车采风寻梦、郦道元编绘河经纬、赫连勃勃建都立国等等,这些就如一部草原文明史让鄂尔多斯人引以为傲。但更能扣动鄂尔多斯人心灵的却是另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蒙元帝国的缔造者成吉思汗。正是因为这个人,他们一直在坚守着,八百年来,任岁月匆匆流逝,鄂尔多斯人仍然初心依旧。

(1)

八百年来,他们在坚守着。因为每一种坚守都有期待,而他们的坚守是为了继承祖先的那种职责。

公元1227年8月25日,成吉思汗在亲征西夏的途中病逝,结束了其戎马一生。成吉思汗死后,按照蒙古族习俗实行了秘葬,不起坟垅、不立墓碑,安葬完后用万马踏平,所以800年过去了,成吉思汗的陵寝究竟在哪,成不解之谜。

鄂尔多斯跨越八百年的坚守 任岁月匆匆流逝 你仍然初心依旧

民国时期的成吉思汗陵

​不过蒙古族认为,人去世灵魂不灭。他的后代在成吉思汗生前使用的八座白色宫帐(俗称“八白室”)前举行祭奠活动。明朝中期,成吉思汗的八座毡帐经过辗转迁徙从漠北来到鄂尔多斯,于是,这八座毡帐就成为成吉思汗陵寝的象征。

最初,“八白室”由鄂尔多斯部落守护,而每个部落每年都逐水草搬迁,所以蒙古族人祭奠成吉思汗也都随鄂尔多斯部迁移。至清代顺治年间,“八白室”被固定在伊克昭盟的伊金霍洛旗。抗日战争时期,为防止日军偷袭陵寝,蒙古族群众把“八白室”迁至青海塔尔寺存放。途经陕甘宁边区时,延安军民曾组织迎送。建国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于1954年春把“八白室”迎回原地,于1956年建起固定的成吉思汗陵供人瞻仰。

成吉思汗守灵群体,是守护成吉思汗宫廷的鄂尔多斯部的组成部分,俗称达尔扈特部,达尔扈特有“担负神圣使命者”之意。成吉思汗生前,这一群体被称之为“守护鄂尔多的人们”,即鄂尔多斯部的前身。1204年,成吉思汗建立了“怯薛军”(轮流值班守卫之意)。其总数为一万人,由成吉思汗九员大将之首博斡儿出统领。

鄂尔多斯跨越八百年的坚守 任岁月匆匆流逝 你仍然初心依旧

守护成吉思汗陵的达尔扈特人

​成吉思汗去世后,这支部队仍履行守护成吉思汗祭灵白室的义务。根据达尔扈特家谱,成吉思汗守灵人主要由大将博斡儿出、木华黎的后裔或他们的属民组成。并且博斡儿出、木华黎等大将的之子都担任领班,他们的子孙后代继承了祖先的职责。达尔扈特这一群体就这样成了专门守护成吉思汗陵寝的人。

年复一年,代代相传,他们不为别的,只是一种职责,这种职责是源于他们的初心未改。

(2)

坚守是寂寞的,有多少人还能坚守最初的方向,不会迷失了自己?鄂尔多斯人在这个忙碌的世界里,那份执着却异常坚固。

鄂尔多斯人就是这样,为了坚守,他们也在失去。

1226年,成吉思汗远征西夏。在前后两年的时间里,双方倾注了各种力量,进行了五次交战,终于将西夏攻灭。成吉思汗本人,也病死在西夏亡国之前。

鄂尔多斯跨越八百年的坚守 任岁月匆匆流逝 你仍然初心依旧

蒙古族的祭火仪式

​在征战中,由于地域关系,鄂尔多斯不仅是这次西征的必经之地,而且还是攻占西夏的一个角战场。这件事情,后来对鄂尔多斯生活的人们影响非常之大。辐射到历史、文化、风俗的各个角落,渗透了普通牧民的日常生活。成吉思汗陵最终落户鄂尔多斯,就可以看作是影响鄂尔多斯的最高表现形式。

在鄂尔多斯生活了18年的郭雨桥是位蒙古族文化的学者,他在《成吉思汗祭祀全书》中说,成吉思汗的点滴,在鄂尔多斯的生活无不处处体现。由于成吉思汗征战西夏,鄂尔多斯的“历法”都改变了。正月过去不是二月,而是直接进入五月,民间至今仍有使用。

这是由于成吉思汗征讨西夏之时屯兵鄂尔多斯,与西夏皇帝约定,在农历五月决战于黄河之滨。后来成吉思汗再一寻思:五月的黄河冰消雪化,哪能渡河作战呢?于是他在一过完正月,就迅速下达与西夏的作战的命令,乘着黄河结冰未融化之时,蒙古铁骑长驱直入,直捣西夏的老巢。

鄂尔多斯跨越八百年的坚守 任岁月匆匆流逝 你仍然初心依旧

鄂尔多斯农历

​从此鄂尔多斯就没了二月之说,正月过去直接就是五月。然后一直往下排,排到十月,又从秋中月、秋末月、冬初月、冬中月、冬末月排起,到一月又赶上正月。鄂尔多斯民歌里唱道:“八月的牧草鲜花,那是八月风光美丽,这里的八月说的就是五月,至今鄂尔多斯的一些上了年龄的老牧民,还是把五月十三的祭敖包说成是八月十三。

一个生动的例子记录了鄂尔多斯过完正月就是五月的事实,当年跟随成吉思汗陵西迁去甘肃兴隆山三人之一的阿力宾巴雅尔,就是因为在履历表上误填了鄂尔多斯农历的出生年月,本该是离休人员结果办成了退休人员。当然这是一个个例。

坚守对于鄂尔多斯人来说,只是一种本质,他们不图回报,只是守护。

(3)

坚守让我们折服 ,感动让他们顽强。鄂尔多斯人在坚守的路上让人敬畏。

在鄂尔多斯高原上,几乎每户牧民家的门前都有一根高高耸立的旗杆,杆头是一柄明晃晃的三叉,叉上有日月图形,杆上还悬挂着一面长方形的蓝旗,那旗帜上仿佛有腾飞的骏马在随风飘动。

鄂尔多斯跨越八百年的坚守 任岁月匆匆流逝 你仍然初心依旧

禄马风旗飘扬在鄂尔多斯高原

​也有些牧民在家门口左右对称地埋两根旗杆,中间用细绳连接起来,上面垂挂红黄蓝白绿五色彩旗。风一吹过,这些旗帜就“哗啦啦”地一起飘起来。若仔细去看,三叉中间的那一股形如箭头,另外两股则酷似一张弓。这个神秘的之旗就是“禄马风旗”,禄马风旗是鄂尔多斯蒙古人心中的“神圣不可侵犯”之物。

成吉思汗死后葬于鄂尔多斯,虽然葬地仍然在争议,但成吉思汗陵在鄂尔多斯这是不争的事实。老百姓为了纪念他,就把他的武器苏鲁德和旗帜仿制下来,竖于自家门前,逢年过节,必得朝拜,日久成俗,就形成了禄马风旗。禄马风旗蒙古语叫嘿毛利”,意思就是“希望之马”或者“时运之骏”。

禄马风旗已经成了鄂尔多斯蒙古人的精神支柱,即使再穷的鄂尔多斯蒙古族牧民,门前也要竖立禄马风旗。每到新年除夕之夜,家家在门口东南都要燃堆旺火,将新制作的禄马风旗在旺火上面旋转着烘烤几下,再爬到旗杆将旧的禄马风旗取下来,换上新的。

鄂尔多斯跨越八百年的坚守 任岁月匆匆流逝 你仍然初心依旧

牧人家们前的尼玛杆

​除夕以后,禄马风旗就只能供奉不能再动了。如果有小孩儿出生,特别是生了男孩儿,禄马风旗要换新的。还有娶媳妇的时候,禄马风旗也要更新。当然,在一家之主死了,一定要把禄马风旗降下来。

鄂尔多斯蒙古族自言人生只有三宴,出生满月时有去发宴,成年娶妻时有婚礼宴,老人去世时有入土宴。前两宴都是升旗,后一宴是降旗。

这种坚守是对生命的敬仰,这种坚守是一种挺拔,也是一种温情和关怀。

坚守是一首鄂尔多斯草原文化的动人赞歌。时间可以作证……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