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独特,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湖南益阳三台塔

三台塔,位于湖南益阳境内资水与长常高速交汇处,地基在当时清代称为"三台洲"(即现在叫'清水塘'),所以就叫"三台塔"。他与资江南岸龟台山下斗魁塔(始建于清乾隆十二年即西元1747年)隔江对峙,遥相呼望。塔周围还保存有一定的开阔地,塔内有双梯旋转而上至塔顶,益阳城郊及南洞庭湖美景尽收眼底,从而使三台塔具有特殊的保护利用价值。

造型独特,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湖南益阳三台塔


三台塔呈楼阁式花岗岩石塔,体现建材高度本土化得特征。各层之间设飞檐,翼角高翘,通高(含塔刹)32米。基高1.1米,塔身八方七级,八方底层周长34米,占地66平方米。正南面设有拱门,门楣上镌刻“三台塔”。二至七层面积及层高逐层递减,东西南北均设拱门。自塔底东西两侧有石梯螺旋至顶楼,顶层绘有伏羲先天八卦图,八卦方位与现代指南针所测方位一致,塔尖饰三星宝顶,转轮塔刹。塔身内壁满嵌青石碑刻,大部分铭文可辨,记载皆塔之建始、圯复、人名以及名宦跋记等,保留了最为珍贵的原始史料,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从塔的造型来看,塔基装饰有莲花云气浮雕,塔刹系球形宝顶,整体气势壮观,其建筑技术充分体现了清代晚期湖南地区石塔建造技术的较高水平。宝塔其含义有两种:一是锁龙镇妖;二是使航行在江上的船只排筏,感到千年益阳古城的“威武”。

造型独特,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湖南益阳三台塔


相传,春秋时期,西施的堂姐妹为躲避灾难来到五泄施姑坪上隐居,食百果,炼修行,得道成仙后,被玉皇大帝认作干女儿,召回天上,人称"七仙女"。在七位仙女中,数老五和老六性情最为顽皮,喜欢戏水。因思恋五泄的奇山异水,常常偷偷跑到三台塔下的水潭里洗浴耍闹。

造型独特,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湖南益阳三台塔


一日,有一游僧来西源游玩,听到有女孩嘻笑之声,便顺声而至,平息屏气,攀爬到三台塔上,向下探头一看,发现是二位仙女在洗澡,不由得春心萌动,喜上眉梢。鼻孔抽动中闻到阵阵幽兰之香,侧头一看,原来是大石上放着二位女孩的红衣绿裳,游僧急忙将衣物揽入怀中。这时,玩耍嬉闹正酣的二位仙女也发现有人在石上窥看,急忙将娇美的身子潜入水中,哀求游僧放过她们。而游僧任凭二女孩好言相许,终不肯将衣物还给她们,并扬言如果二人同意嫁给他做老婆才可以送还衣裳。二人不允,于是游僧便怀抱衣物向外而去,二仙女只好远远地裸身相随,一路跟到了西龙潭附近。游僧停下脚步,二仙女便躲在草丛中向他探头,再次恳求送还衣裳,游僧依然不肯,一恍间,二仙女回天的时刻已过去。二仙女最终发怒,出手打死了游僧。此时,天上的值日神周登发觉二仙女私自下凡并惹出事端,便急忙向玉帝禀告。玉皇大帝大动肝火,惩罚二人永世不得回天。 二仙女泪流满面,羞愧不已,最后含恨化作了两座山岩,终年守在寂寞的西源峡谷中。山有灵性,二仙女虽然化作山峰,但是对天上五个姊妹的思念之情却是与日俱增,翘首祈盼天上的亲人能看到自己,于是岩体逐年上升,便有了"双峰插云"的美丽景观。而她们的眼泪便化作了清彻的小溪向山谷外汩汩流淌。她们的红衣绿裳则化作枝繁叶茂、苍翠挺拔的楠木林,成为五泄西源峡谷的又一奇观。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