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華為和中興是國產兩個並駕齊驅的品牌,現在中興為什麼一落千丈?

豫北見聞


2018年美國對中興實施封禁,此後又有一個和解協議“中興公司支付10億美元罰款,另外準備4億美元交由第三方保管,然後美國商務部才會將中興公司從禁令名單中撤除”

14億美元的罰款換成人民幣差不多是100億元,這個鉅額的罰款實在太沉重了,相當於中國人每一個人被美國罰款了1美元,這是中國企業在美國遭遇的最大處罰。

中興在這次封禁事件中對高層進行了一次大換血,數名高管被免職,在現在看來中興為此付出的代價十分巨大,這不是一般企業能夠承受得了的。

同樣的今年華為也遭遇到了美國的封禁,但是在封禁事件中華為付出的代價並沒有中興那麼大,反而美國的封禁讓華為火了一把,順利的將備胎海思芯片成功轉正,而鴻蒙操作系統順利發佈,美國的封禁雖然會對華為的手機等產品產生一些影響,但是損失不會達到中興的14億美元以及高管被換的地步。

為何兩者會出現這樣的差距,那就是他們的性質不同,一家是上市公司會受到資本的限制,中興落入了美國早已設置好的圈套,現在受到美國的監管,在發展上不能自由發揮,而華為呢一直不上市以民營企業發展,美國對它是隻能看不能管,將華為列入實體名單不讓美國企業和華為做交易。

現在不管是華為也好中興也罷,最起碼都是中國的佼佼者,在通信行業的貢獻十分巨大,我願它倆以後越來越好,作為強大民族企業一定要有一個硬氣的脊樑,抵制美國的一切不合理要求,壯大我國的科技產業。


案案看世界


我來說下我個人的觀點。

中興沒落是決策的問題,華為能做到國內龍頭也是決策的原因。

華為的18萬員工當中有著45%的研發人員,也就是說有8W人是研發的人,這是一個很恐怖的數字,也可以從側面看出華為是一個高度重視研發的企業,賺的錢除了分給員工外,很大一部分都投入研發,所以你可以看到什麼5G世界第一,領先對手2年,這些如果是吹,也是有著資本吹的。

中興上市了,有著資本控制著,決定了更多是要為股東負責,一切以賺錢為主,那麼研發的力度就會下降,特別聽說中興還跑去房地產這賺快錢的方法也是大為不恥的,一個科技企業不去搞技術搞房地產真是不像樣,在降低研發和轉移企業本心的情況下,當然會落後於華為。

當時,中興跟華為在國內市場也是廝殺很厲害,最後的結果,華為國內40%的份額,中興60%,這才停止拼殺,而此時華為更把目標往國外發展。在美國的誅殺令前正面硬剛,把老美氣得半死。而對於有著資本控制的中興在美國面前就是個軟柿子,想怎麼捏就怎麼捏。從中也可以看出中興中幹外強的本質。


大寶engineer


中興和華為當初並駕齊驅。按理來說,現在兩家企業應該差距不大。可是,中興讓美國罰了款,並且現在還有美國人在監督著中興。

華為讓美國很頭痛,特郎普舉全國之力想將華為逼死。從不讓華為進美國市場,到逮捕華為高管,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指令美國企業不賣東西給華為,鼓動盟友不和華為做生意。招數使盡了。華為還是華為,照樣發展。

之間和中興到底有什麼不同之處?

一,中興上市,華為不上市。華為不上市,美國就沒辦法制裁華為。因為華為不受資本的制約。

二,中興一切朝錢看,華為不以賺錢為唯一目標。華為也要賺錢。但是,華為賺了錢拿出利潤的大部分做投入研究項目。

三,中興的股權都在他們大股東手裡。華為股權分給了所有職工。這樣,職工就知道,企業的勝與敗與他們息息相關。所以團結一致,卻命幹。並且,職工都富了。誰幹的認真幹得好,受到提拔,掙得更多。

四,華為廣收人才,不惜代價,高薪挖人。因此華為有極強的科研團隊,能夠自主研發,出新產品。自主創新的結果,就是擺脫依賴外國制約的風險。

五,華為掌舵人高瞻遠矚。從很早就預料到美國會給華為斷供。因此出資出人,推舉一個女工程師,帶領團隊,在還和平的時候就開始研發芯片。在美國真的斷供的那一刻,華為備胎轉正。這就叫未雨綢繆。

華為的所有所作所為,都表現出一股勁:硬氣!


荒山無泉


首先體制決定命運,其次是科技樹沒點對,最後是固有的效率問題。“卓越司”和“菊花司”的對抗還在繼續,我們還看不到真正的結局。

體制決定命運。

在國有體制上,中興通訊算非常優秀,你不能老是和華為比,中國通信業不止他們,還有中國信通,也就是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旗下比如烽火通信,光迅科技,大唐電信。國家投入到中國信通的資源相對於中興通訊,那是多了老鼻子了。你再看看大唐電信,這ST掛了摘,摘了掛的,很揪心。對於中興通訊,其早年創始人是侯為貴,教師出生,後來作為技術員,嗅覺,眼光,能力都是相當了得。但是在1992年之後,還是因為所有制的問題,不得不被動改制,變為國有民營,進而97年上市。

華為是全員工持股,而中興通訊有大批的財務投資者,包括政府參股和大量A和H股股民。相對來說,華為員工的凝聚力是看得見的。拉的出,打得響。有人可能喜歡質疑華為股權是不是集體所有。個人不討論這些,個人認為,能夠通過股權獲得收益,那是真實的,也是有激勵作用的。華為的兵講狼性,“菊花司”的能動性上面勝一籌,“卓越司”輸了點氣勢。

科技樹沒點對,又形成了一定的路徑依賴

中興通訊在芯片領域技術專利是很多的,但是並不突出,也很少落地,5G起來的時候,大家都在談自己的空口理念,當時空口技術就中興通訊提的最豐富,微基站,到獨立組網。然而,當中興通訊進入多層級的成熟企業模式之後,其對於過去的路徑依賴開始明顯。當時的高通,的確是霸主的姿態。高通通過幾個方式來穩固其CDMA在4G時代的壟斷。

一個是壟斷三家,包括設備商、手機商和運營商。因為高通一方面有手機的芯片,另一方面有基站的芯片,並且囤積數十萬專利,形成專利牆,這使得設備商、手機商和運營商都受制於高通(運營商要買基站,要定製手機)。進一步的,高通關閉了旁支的業務,就搞芯片。而且,高通有反向專利授權法則,也就是說,同樣適用高通芯片的手機之間,專利可以反向授權給高通,所以只要你使用高通的技術,就不會被友商起訴。這一系列的做法,實際上當年華為和中興都在一定程度上面受到遏制。手機方面華為開展的並不早。中興通訊更早的有定製的手機。手機端和基站端長期的依賴,就逐步形成了路徑依賴。在一個成熟的企業,這種路徑依賴,真的很難改變。所以,他的技術概念大而全,但是沒有最終應用到實際,等到要用了,就會有人考慮:“我們應該用習慣的方式來前進”。

固有的效率問題

多因素導致了效率上的差異。也可以叫做執行力的問題。層級多了,命令傳達就慢,任正非時不時的在心聲社區交流,但是很多中興通訊員工這輩子也沒見過侯為貴。作為中興通訊核心人物的高層,位置太高,組織扁平程度不足。典型的多層級疊加矩陣的結構。

綜合來看

說企業管理總是很枯燥的。但中興通訊在國企領域表現已經很不錯了,要技術有技術,要市場有市場。一家有路徑依賴不太靈活的企業,在市場變化的時候偶爾隨風飄搖也是正常。中興通訊最缺乏的,大約就是那種背水一戰式的激勵機制。這口鍋裡面沒有多少肉是自己的情況下,是不是值得拼上一拼,是不是願意去亞非拉地區當將軍。這是個問題。

當然,華為如今也吃不掉中興通訊,雙方雖然量級上有差距,但是國內能夠比肩華為的,大約就是中興。雙方競爭多年,老對手了。在外,華為中興集團,一直代表著本國通信業。


財經紙老虎


《中興與華為》

關鍵技術靠進口,

中興脖子掐美手。

華為創新能自主,

反制霸凌逼出頭。











神聖卡瓦格博


哥們兒,我想說中興也很厲害的好吧,你看看5G必須專利就知道了。中興就是自己產不來芯片。不過這次5G商用是個機會,就看中興能不能彎道超車了。


畢小金


中興沒有備胎,川普本來好心好意要先為他打一波廣告,可他接不住啊。。。。


有米有綠豆


為什麼呢,一句話,投降,華為為什麼受到尊重,因為堅強,就是這麼簡單


遠航的鳥49949448


一個是很早就上市的公司,受到方方面面的監管。一個是民營私企,想怎麼玩都行。就這麼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