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名與省名相同,吉林省省會為什麼是長春而不是吉林?


在我們翻看地圖時會發現,吉林省有一個叫吉林市的地級市,然而,相比省會長春市,吉林市存在感實在不高,這不免讓人生疑:吉林市和吉林什麼特

市名與省名相同,吉林省省會為什麼是長春而不是吉林?

△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山色半城江

眾所周知,長春市是吉林省省會,但在東北地區的古代歷史中,古吉林市地區作為松花江流域的重鎮,早在西漢時期就成為古扶餘國的國都,在此後的很長時間內都是該地區的政治和經濟中心。


市名與省名相同,吉林省省會為什麼是長春而不是吉林?

△西漢時期位於東北地區的夫餘國

扶餘國,在玄菟北千里。南與高句麗,東與挹婁,西與鮮卑接,北有弱水。地方二千里,本濊地也。——《後漢書·東夷列傳》

也正如此,吉林市自吉林置府設省伊始,就成為了吉林省的省會,而吉林省的省名也來自於此。直到1954年建國後,吉林市省會的位置才被長春市取代而降級為地級市。

“吉林”的由來

回到地圖,吉林市位於東部長白山區向松嫩平原過渡的地帶,背靠連綿的長白山脈,面朝廣闊的東北平原,外可溝通渤海、高麗等域外地區,內可管治土著遊牧漁獵民族。

市名與省名相同,吉林省省會為什麼是長春而不是吉林?

△吉林市周邊地區地形地貌

而在以水路運輸為主體的古代,一條松花江穿城而過,將兩大地形單元串聯起來,造就了吉林市得天獨厚的的山川之勢,使吉林市在古代成了兵家必爭之地,而吉林之名的由來,也與軍事有著密切的聯繫。

市名與省名相同,吉林省省會為什麼是長春而不是吉林?

△冬季封凍的松花湖

1409年,明朝整合東北地區的所設衛所,置奴兒干都指揮使司,即奴兒干都司,駐奴兒干城(今黑龍江下游黑龍江與亨滾河匯合處右岸的特林地方,即元朝徵東元帥府的故地)。同年,明朝在兀也哈衛(今吉林市松花江下游)建設造船基地,加強遼東都司和奴兒干都司之間的聯繫。這處船廠成為溝通兩地的中轉站,負責轉運兩地的官兵、糧草、貢賦。

市名與省名相同,吉林省省會為什麼是長春而不是吉林?

△奴兒干都司

滿清入關後,將東北地區視為龍興之地,施行東北封禁政策,並先後設置盛京昂邦章京(盛京將軍)和古塔昂邦章京(寧古塔將軍),管理東北各地。

市名與省名相同,吉林省省會為什麼是長春而不是吉林?

△清前中期東北局勢

1658年,為抗擊沙俄入侵併加強對東北地區的控制,寧古塔將軍恢復了明朝在古吉林市地區建立的船廠,並駐防旗兵,營建水師。1673年,寧古塔將軍在松花江畔建立起了一座城池,命名為吉林烏拉城(滿語,意為“沿江的地方”)。1676年,寧古塔將軍移駐吉林烏拉城,設將軍衙門。於是,吉林烏拉替代了原寧古塔(今黑龍江寧安市)的地位,成為寧古塔將軍的治所。

市名與省名相同,吉林省省會為什麼是長春而不是吉林?

△影視劇中常出現的“流放寧古塔”,即現在的吉林地區

隨著吉林烏拉地位的上升,吉林烏拉除了代指寧古塔將軍治所,也泛指“東濱大海,西接邊牆,南峙白山,北逾黑水”3000餘里的將軍轄地,為避免混用,將這一地區統稱吉林而省去烏拉二字,寧古塔將軍也更名為吉林將軍。

吉林建省

康乾之後,人口迅速增長,加劇了人地矛盾,每逢水旱災害,就會產生大量的流民,流民得不到安撫就會演變成起義暴動,為了維護清朝的穩定統治。

嘉慶帝登基之後,開始逐步放鬆東北封禁,“京南受災,高宗純皇帝格外施恩,準令無業貧民出口(關內)覓食。”隨著內地流民的遷入,東北地區陸續設立州府,管理民政,作為吉林將軍治所的吉林城也先後變更為吉林廳、吉林府。

1860年,沙俄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通過政治詐騙和軍事威脅,侵吞東北上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為對抗對土地貪婪無厭的沙俄,加強對東北邊疆的控制,清政府正式開禁放墾,鼓勵移民實邊,以振興關外的經濟。

市名與省名相同,吉林省省會為什麼是長春而不是吉林?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俄國侵佔的領土

開禁之後,大量的流民進入東北地區,形成了闖關東的浪潮。清政府於1878年,設置吉林墾務局,管理墾植工作,並逐步形成東部的農林地區,中部的農業地區和西部農牧地區的差異特點。隨著東北地區的經濟面貌的改變,撤軍府改行省被提上日程。

市名與省名相同,吉林省省會為什麼是長春而不是吉林?

△電視劇《闖關東》劇情截圖

1907年,清政府對東北地區進行行政體制改革,裁撤盛京將軍、吉林將軍、黑龍江將軍,設奉天、吉林、黑龍江三行省。作為原吉林將軍治所的吉林府也順理成章的成為吉林省的省會。

市名與省名相同,吉林省省會為什麼是長春而不是吉林?

△清中後期東北局勢


因鐵路而興的長春

隨著工業革命的成果傳入中國,鐵路取代水陸成為當時最重要的交通運輸方式,原先的小城長春也因鐵路而興,成為吉林省乃至東北地區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甲午中日戰爭後,俄國與清政府於1896年簽訂《中俄禦敵互相援助條約》,俄國假借與清政府共同對抗日本,獲得了在中國東北修建中東鐵路(中國東省鐵路)的權力。隨後,俄國又與清政府簽訂《中俄四釐借款合同》,以東北鐵路的租借權為條件,向清政府提供貸款用以支付中日《馬關條約》的鉅額賠款。

市名與省名相同,吉林省省會為什麼是長春而不是吉林?

△甲午中日戰爭

1898年,中東鐵路正式開工,耗時近五年,建成了以哈爾濱為中心,分東、西、南部三線,全長約2500多公里的“T”字型中東鐵路。北部幹線西起滿洲里,東至綏芬河,南部支線北起哈爾濱,南至旅順,長春便在這中東鐵路南北支線上。

市名與省名相同,吉林省省會為什麼是長春而不是吉林?

△中東鐵路路線

中東鐵路建成之後,沿線的鐵路附屬地也被俄國打造成侵佔中國東北權益的據點。俄國以長春寬城子站為中心,建起了車站,宿舍,護路軍兵營,俱樂部等建築設施,排水、防寒等簡單的市政設施也先後上馬。初具規模的街區規劃,使得長春中東鐵路附屬地初現近代城市的雛形。

市名與省名相同,吉林省省會為什麼是長春而不是吉林?

△長春寬城子車站

1905年,日俄戰爭後,日本取代了俄國在中國東北的部分權益,其中就包括中東鐵路南部支線,並將其改名的南滿鐵路。

與鞭長莫及的俄國不同,日本不僅是中國的近鄰,而且國內能源資源短缺,獲得南滿鐵路權益的日本,通過鐵路將吉林等地的原材料轉運至大連,再通過船隻運向朝鮮和日本,同時將日本的工業製成品運到東北傾銷。南滿鐵路成為日本掠奪中國資源和傾銷工業品的重要通道。

市名與省名相同,吉林省省會為什麼是長春而不是吉林?

△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之於日本,相當於東印度公司之於英國

南滿鐵路為日本帶來了巨大的利益,也加速了日本在長春的近代化改造運動。日本人以長春站為中心,延伸道路,修建起學校、醫院、郵局、警察局、商場等市政服務設施,鋪設城市街道、上下水、電力路燈,將長春打造成一個為日本人服務的近代化街區。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扶持了清朝末帝溥儀建立偽滿洲國,並將“首都”定在了沒有任何政治背景的長春,並改名為“新京”,以保證日本人對偽滿洲國的絕對控制。

市名與省名相同,吉林省省會為什麼是長春而不是吉林?

△偽滿洲國行政區劃

作為大東亞共榮的樣板,日本人在長春的市政建設上著實費了一些心思。1932年開始,以原長春舊城區、中東鐵路附屬地、南滿鐵路附屬地和商埠地為基礎,制定《大新京都市計劃》,由偽國都建設局負責,有計劃、有步驟的建設長春。

市名與省名相同,吉林省省會為什麼是長春而不是吉林?

△偽滿洲國長春南廣場

《大新京都市計劃》參考了19世紀巴黎的改造規劃,英國的“田園城市”理論以及美國的城市規劃設計理論,按長春市20年內50萬人口,100萬平米的城市規模,進行規劃設計。

市名與省名相同,吉林省省會為什麼是長春而不是吉林?

△偽滿洲國中央銀行

在最初的計劃中,將整個城區分為居住區域、商業區域、工業區域、畜牧種植區和備用區域,引入近代化的城市規劃,公共設施,建築群落,使整個長春完全體現出近代城市的特點,力求建設成“王道國家”的“樂土”。

市名與省名相同,吉林省省會為什麼是長春而不是吉林?

△偽滿洲國大同廣場

後因為戰爭的影響,《大新京都市計劃》並沒能完全實現,但拋去政治層面的影響,長春的城市化進程在偽滿洲國時期取得了飛速發展,以至於東北光復後成為首批直轄市,並在建國後取代吉林市成為吉林省省會。

從吉林到長春

民國初年,為加強中央集權,改清朝的省、府、縣地方行政制度為省、道、縣三級地方行政制度。在這一背景下,吉林省將原吉林府、長春府等州府改為吉林縣、長春縣等,並在改府設縣的基礎上,設立吉長道,管理吉林、長春等11縣。

新成立的吉長道公署設在長春縣,吉林省政治中心從吉林轉向長春,而在鐵路的帶動下,長春在經濟上又超越吉林成為吉林省的經濟中心,吉林在近代化浪潮的衝擊中被邊緣化。

1928年,國民革命軍北伐後,形式上完成了中國的統一,撤銷了道的行政區劃。同年吉林縣改為永吉縣,並設立吉林市政籌備處,計劃中的撤縣設市後因日本發動侵華戰爭而被打斷。

市名與省名相同,吉林省省會為什麼是長春而不是吉林?

△19世紀20年代吉林舊貌

1928年到1954年,吉林作為吉林省省會期間,吉林逐漸擺脫封建王朝傳統城市的面貌,在城市化進程上越走越快,市政建設,城市文化,社會經濟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市名與省名相同,吉林省省會為什麼是長春而不是吉林?

△19世紀20年代吉林舊貌

但相較於長春,吉林的城市化進程稍顯落後,在經濟發展水平,工業化程度和城市規模上都有明顯差距。不過,出於特殊的歷史原因,長春一直沒能取代吉林成為吉林省省會,而是單獨列出管理,例如1928-1931年的東省特別區,1948-1949年的長春特別市,1953-1954年的長春直轄市。

市名與省名相同,吉林省省會為什麼是長春而不是吉林?

△19世紀20年代吉林舊貌

1954年,國內基本解放,朝鮮戰爭也已停戰,開展社會主義建設成為當時中國的主要的課題。

在行政區劃上,將原先的遼東、遼西、吉林、松江、黑龍江五省整合為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長春、瀋陽、哈爾濱、撫順、本溪、鞍山、旅大七個直轄市全部撤銷

市名與省名相同,吉林省省會為什麼是長春而不是吉林?

△建國初期東北行政區劃演變

在這次巨大的行政區劃調整中,吉林省省會也從吉林市遷至經濟更發達,人口更多,城市建設更完善的長春,而長春也在一五計劃中大放異彩,成為新中國的工業重鎮。

市名與省名相同,吉林省省會為什麼是長春而不是吉林?

△一五計劃中建成的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

回顧長春市和吉林市兩地的發展歷程,經濟發展是吉林省省會變遷的重要原因,然而自吉林省省會由吉林市遷至長春市後,吉林市名並沒有變更,以至於出現市名和省名同名的尷尬局面。

而本人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更是格外注意區分吉林市和吉林省,以免造成誤解,以小見大,也足以看到省市同名所帶來的煩惱,那麼作為題外話:你覺得吉林市需要改名嗎?

市名與省名相同,吉林省省會為什麼是長春而不是吉林?


吉林市人民政府網:吉林市歷史沿革

淺析近代長春的城市發展

民國初年吉林城市職能的變遷

吉林市和吉林省同名的歷史淵源和弊端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