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在彭城以3万大军击败刘邦50多万联军,为何在垓下却难以翻盘

项羽在秦汉之交前期简直是无敌的存在。项羽多次以少数多,巨鹿之战以六七万人的劣势兵力击溃了秦朝五十万大军。项羽进入关中以后,按照自己的意图重新划分天下。自己占据西楚九郡,执天下牛耳。不久齐地发生了叛乱,为了维持正常秩序,项羽亲自率军前往征讨。就在项羽在齐地征讨之际,刘邦率领诸侯联军共五十六万大军攻占了项羽的都城彭城。得到消息的项羽立即决定把大部队留在齐地,自己亲率一支为数三万人的部队,回击刘邦。最终项羽靠着三万大军击败了刘邦五十六万诸侯联军。这样的经典战役在中国古代前所未有,后面极少出现。能和睢水之战相媲美的也许只有昆阳之战。用三万军队短期内消灭刘邦五十六万,让人想都不敢想,但是项羽做到了。我们来一起看一看项羽是如何做到的。

项羽在彭城以3万大军击败刘邦50多万联军,为何在垓下却难以翻盘


1、项羽处于攻势。项羽是一个极善进攻的将帅,他总能在进攻中找到机会。过度迷信于进攻的项羽相对来说不太注重防守。所以项羽每次打仗基本上都是以出色的进攻在第一时间击败敌人,不给敌人任何还手机会。一旦第一战被项羽打败,敌人则几乎不可能转败为胜。

2、项羽出奇制胜。项羽打仗非常擅长出奇制胜。项羽的军队人数少,目标也小,不容易被发现。当项羽军队发起攻击的时候,刘邦军队毫无知觉,被项羽打了个措手不及。初战胜利以后,项羽就发挥了自己善于进攻的优势,紧咬着刘邦不放,直到把刘邦咬死为止。

项羽在彭城以3万大军击败刘邦50多万联军,为何在垓下却难以翻盘


3、刘邦没有准备。刘邦自恃有五六十万大军,而且项羽又远在齐地,他认为项羽不会在短期内赶到。占领彭城之后,刘邦也滋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他甚至认为项羽不过如此。所以刘邦在彭城彻底暴露了自己好酒及女色的面目。刘邦的骄傲松懈直接影响了军队战斗力。当项羽打过来的时候,根本不能组织有效的抵抗。

4、刘邦内部不团结。当时刘邦虽然号称五十六万大军,实际上是诸侯联军,汉军人数并不多。当项羽打过来的时候,许多诸侯军队或者迅速溃败,或者直接投降项羽,或者迅速撤出战场,最后只剩下汉军和项羽作战。

5、兵种优势。有学者分析当时项羽负责攻击的三万军队主要是骑兵,而刘邦的军队基本上都是步兵。彭城附近又都是大平原,在平原上一个骑兵至少可以对三到五个步兵,骑兵对步兵简直是屠杀。这样项羽军队数量上的劣势得到一定弥补。骑兵的机动性强,可以任意攻击刘邦的薄弱点。

项羽在彭城以3万大军击败刘邦50多万联军,为何在垓下却难以翻盘


6、士气不同。楚军属于记着回家报仇的士兵,他们在战场也一直处于主动地位,所以楚军的士气特别高涨。而刘邦军队进入彭城以后则弥漫松散和骄傲的风气,士气相对低落。以复仇心切、士气高昂的士兵,进攻士气低落、骄傲松懈的士兵岂有不胜之理。

7、统帅素养。项羽的战斗力就无需多言了,刘邦的战斗力比起项羽自然差了不少。刘邦手下的所有军队,也不完全听从自己。刘邦能直接调动的也只有汉军,刘邦也不能依靠自己的军事才华转败为胜。

综合以上七点,项羽以少胜多也就在情理之中。项羽以进攻之师攻击刘邦,取胜的机会自然更大。然而垓下之战就完全不一样。垓下之战时,战争已经进行了四年多,无论是刘邦还是项羽都已经呈现出疲态,最终在最后一场战役项羽败下阵来。我们来一起看一下为什么项羽有十万大军却没有最终发盘。

项羽在彭城以3万大军击败刘邦50多万联军,为何在垓下却难以翻盘


1、我们讲过项羽善于进攻,却不善于防守。项羽之前也不用防守。突然由进攻转入防守,项羽一时习惯不了。项羽不习惯在防守中寻找机会,等他习惯的时候已经战败。

2、项羽面对的对手发生了变化。之前刘邦率领的是五六十万诸侯联军,垓下之战刘邦率领的全部是汉军。这五六十万都听从刘邦的命令。被包围在包围圈中的项羽难以施展自己的优势,项羽之前的骑兵优势也不复存在。

3、对手主帅发生了变化。彭城之战项羽面对的是刘邦,两个人军事素养不在一个重量级上。垓下之战项羽面对的是兵仙韩信。韩信的军事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过了项羽,何况韩信还拥有五六十万大军,更何况韩信还有彭越、英布等人出色将领。一旦被韩信包围,想转败为胜几乎不可能。

项羽在彭城以3万大军击败刘邦50多万联军,为何在垓下却难以翻盘


4、项羽军士气低落。楚汉双方已经打了四年,楚军早就已经筋疲力尽。对于项羽来说情况更差,项羽更需要精力进攻。士气低落的楚军,已经没有了昔日的锋芒。刘邦则看到了胜利的希望,汉军的士气已经超过了楚军。张良利用四面楚歌彻底打掉了楚军最后一点士气,楚军已经无心再战,开始出现大量逃兵。这种情况下,项羽根本不可能转败为胜。

5、楚军人才凋零。彭城之战时,楚军人才储备丰富,龙且、钟离昧、项声、范增、周殷等人都还在。垓下之围的时候,范增已经去世,龙且战死、项声不知所踪、钟离昧不被重视,周殷叛变。项羽能够依靠的只有自己。

项羽在彭城以3万大军击败刘邦50多万联军,为何在垓下却难以翻盘


6、项羽本人泄气。项羽被包围以后,尤其是出现逃兵以后,项羽就像泄气的皮球,自己也觉得应该结束这一切。项羽不认为自己出现问题,而是上天要灭了自己,非战之罪。所以项羽在乌江只求痛痛快快打完最后一战,向天证明自己失败是天意而不是人事。

垓下之围和彭城之战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在上升势头上的项羽遇神杀神、遇佛杀佛;垓下之围的项羽已经是强弩之末,没有回天之力也属于正常现象。借用一句古话;攻守之势异也!

欢迎各位小伙伴阅读、评论、关注!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