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省三:抗日英烈长眠故乡

李省三,1905年出生于民权县伯党南李庄(时属睢县)。学生时代,他就拥有激进的民主革命思想。

1927年,冯玉祥主政河南。李省三参加国民党省党部在开封举办的党务训练班学习数月,随后回睢县任县党部筹备委员会委员。此后他经历数次职务调整,但由于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严重,任职时间都极为短暂。

1929年秋,他赴上海暨南大学当旁听生,于1930年返乡,受聘于睢县四小(刘庄)任教。在教书期间,李省三同共产党员来往密切,并以四小为据点开办夜校,讲述革命道理。

1933年2月,李省三任睢县教育局社会教育课课主任。当年秋天,为营救在押的中共睢县负责人姜朗山、苗泽生,他三赴省城,奔走疏通,使两人得免一死。

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后,李省三被推举为声援“一二·九运动”睢县指挥部指挥长。1935年12月24日,全城师生1500余人停课游行,李省三在十字街头演讲,发誓“宁愿战场死,不做亡国奴”。群众报以雷鸣般的掌声,纷纷振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当时,睢县在政治上形成两大派,即地方派和教育派。地方派由实力雄厚的土豪劣绅组成,以贪官县长蔡慎为靠山;教育派则是以李省三为代表的年轻少壮、锐意进取的民主势力。

在与地方派的斗争中,李省三发动机关职工联名上告,要求省府查撤蔡慎,并数次率员赴省指控蔡慎劣迹。1936年春,李省三查实蔡慎在任职期间贪污受贿、草菅人命等罪行,整理成文,由职工集资,再次率员赴省告状,并在开封与蔡慎对质。李省三从容不迫、慷慨陈词,谈锋犀利、针针见血,驳得蔡慎缄口无言。省府无奈,将蔡慎撤职查办。

1936年8月,李省三任睢县民众教育馆馆长。1938年1月,经姜朗山介绍,李省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时以其公开身份协同中共豫东工委领导人举办抗日青年干部训练班。他利用自己在教育界的声望和人脉,协助中共睢县中心县委书记张辑五组建抗日武装。

1938年5月31日,睢县沦陷。张辑五率领抗日武装到县城西南农村开辟抗日游击区,李省三、姜朗山当时住在船李村。李省三抗日心切,欲将家乡伯党乡的武装拉出来共同战斗,遂向张辑五提出请求。1938年6月的一天,李省三骑车准备经杨楼绕睢杞边境回家。不料这一消息走漏了风声。李省三行至长岗、贾沙窝之间的一条荒僻土路上时,遭反动民团头子张心贞一伙伏击,惨遭杀害,时年33岁。

噩耗传来,睢杞抗日武装力量领导人吴芝圃等不胜悲愤,决定立即消灭张心贞反动民团。围攻长岗前,他们集中部队作战斗动员,讲述李省三被害惨状,誓为烈士报仇雪恨。战士们个个臂缠白纱奔赴战场,一举歼敌300余人。胜利当日,他们为李省三置棺殓尸,隆重追悼,慰祭忠魂。

新中国成立后,李省三被列入“河南省著名烈士英名录”。李省三烈士如今长眠在民权县伯党乡东南。豫东人民对这位抛洒热血的抗日英烈并没有忘记,每逢清明总有群众自发到他墓上祭扫、追思。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