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井塘村:小山楂“剪”出大產業

陽光明媚,秋高氣爽,又是一年豐收季。記者來到青州市王府街道井塘村的山楂園裡,只見綴滿枝頭的山楂果壓得樹枝彎了腰,正在採摘的果農個個臉上都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我們家山楂可好吃了,你嚐嚐!”看到我們到來,孫世堂家大娘熱情地打著招呼。記者隨手摘了一個用手擦了擦,慢慢咬上一口軟軟的酸甜味瞬間溢滿了口腔,那酸爽真夠勁。孫大娘說:“今年的山楂又是一個豐收年,一棵樹上能摘二百多斤,估算我們家總共能摘七八千斤吧。”

青州井塘村:小山楂“剪”出大產業

走在井塘村莊裡,滿眼則是加工晾曬的忙碌身影,有的手持剪刀在剪山楂片,有的用機器在切片,房前屋頂,向陽山坡,紅彤彤的一片,成了村裡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在村主任孫世德家中,只見切片機正在“嗡嗡”的轉個不停,有人負責切片,有人負責包裝,有人負責烘烤……一派繁忙景象。孫世德介紹說,自2003年起,井塘村開始有規模地發展山楂片加工,從最初的手工剪片轉變成機器切片,創新加工方式的轉變促進了產品效率的提升。以前一天最多剪出200斤左右山楂片,現在通過切片機一天至少剪出800斤。現在的井塘村家家戶戶都有切片機,全村的切片機器有3000多臺,大戶家多則20臺,小戶也有1-2臺,村裡加工大戶配有烤房的也有80多戶。做山楂片對山楂質量要求很高,為保證質量,都選個頭大的山楂果收購,一般是選35個山楂一斤的,加工前看到成色不好的,不達標的次品山楂必須篩選出去。“我們村家家都種山楂樹,自己種的不夠加工的,每年9月20日以後我們就開始到外地收購山楂,省內到臨朐、平邑、萊蕪等地,省外到山西、河北等地,收購回來以後放入冷庫統一儲存保鮮。”

青州井塘村:小山楂“剪”出大產業

“零”添加,純天然的加工方式,不僅僅是市場的需求,更是健康理念的轉變,經過剪切的山楂片,通過晾曬風乾,綠色無汙染,易保存,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孫世德告訴記者,井塘村的支柱產業就是山楂片加工,全村有503戶做山楂片加工,少的一年加工十幾萬斤,多的則能加工一二百萬斤,每年村裡加工鮮山楂可達4000多萬斤,收入3000萬元左右。

“我們村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山楂加工基地,村裡的加工大戶都有固定客戶,全國各地都有銷售,銷量最大的是北京、天津、上海這三個地方。”孫世德說。隨著消費觀念的轉變,保健意識的增強,人們更喜歡未經過任何處理的原山楂片,井塘村民積極抓住這一機遇,由“精”加工向“粗”加工的轉變,小山楂“剪”出了大產業,小小的山楂果成為井塘村村民增收致富的“黃金果”。(記者 張悅 報道)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