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第二人口大國並且發展很快,美國為什麼不擔心印度的崛起威脅美國呢?

歐陽建高


印度發展再快,發展再好,也是排名第二的新興國家,對美國的威脅還十分有限。面對迅速發展的我國,美國才會感到擔心。特朗普擔任美國總統以後,為何要拉攏印度、打壓我國?就是為了保住美國世界第一的寶座!所以,並不是美國不擔心印度崛起,而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美國更擔心我國崛起的威脅。


印度洋總理莫迪與特朗普

印度人口突破了13億,是僅次於我國的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印度GDP總量達到了2.73萬億美元,是世界第七大經濟體,也是僅次於我國的第二大發展中國家。近年來,印度經濟增長年均超過7%,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可以說,印度近些年來發展的非常快。在2019年,印度就有可能超過英國與法國,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再加上龐大的人口基數,印度在未來也有成為超級強國的可能性。那麼。為什麼美國不擔心迅速崛起的印度呢?特別是,美國總統特朗普還在極力的拉攏印度總理莫迪。
印度孟買


這就要從美國維護霸權的戰略思維談起,美國不是不擔心印度崛起後產生的威脅,而是更擔心比印度更強的我國。美國的霸權繼承自英國,戰略思維也受到英國的影響。英國能夠稱霸世界最關鍵的戰略是“大陸均衡”,也就是聯合其他國家一起打壓歐洲大陸最強的國家,這樣就能保證英國的霸主地位。例如,拿破崙時期的法國最強,英國就組織了7次反法同盟,將拿破崙打敗;拿破崙垮臺以後,沙皇俄國成為歐洲最強的國家,英國又聯合法國在克里米亞戰爭中狠狠揍了俄羅斯。

其實,美國人採取的是升級版的“大陸均衡”戰略,也就是“全球均衡”戰略。當哪一個國家擁有威脅美國霸氣實力的時候,一定會遭到美國不遺餘力的打壓!當二戰結束以後,蘇聯擁有了世界第二的實力,美蘇之間就爆發了持續40多年的冷戰;當日本GDP總量達到美國69%的時候,美國人感到了危機,就通過逼迫日本簽署“廣場協議”,最終將日本經濟泡沫化。現如今,當我國成為了世界第二強國,美國當然要不遺餘力的進行打壓。美國拉攏印度,也是為了打壓我國。


歡迎大家討論,你覺得印度能否成為超級強國?


美國觀察室


美國不擔心印度,因為中國真的會崛起,而印度不會。

1990年,美國GDP 5.96萬億美元,中國和印度都是3000多億美元。

2000年,美國GDP 10.25萬億美元,中國1.2萬億美元,印度 4680億美元。

2018年,美國GDP20.49萬億美元,中國13.6萬億美元,印度2.73萬億美元。

中國這麼龐大的經濟體量,發展還這麼快,美國不盯著中國,還盯誰呢?再加上中國有全球最齊全的工業體系,最龐大的熟練的產業工人群體,再加上在科技等領域的飛速發展,美國真的是殫精竭慮,急的不得了。

其實,不管在什麼社會條件下,一個世界,一個大洲,一個國家,哪怕一個企業,老大總是隨時提防著自己的位置被人“惦記”和“超越”。

就看最近30年的經濟變遷,美國對印度就真的沒什麼好擔心的,就沖印度在30年內的發展速度,至少在二三十年內,印度不可能有大的作為,即使最近幾年GDP增速起來了,也就幾年的光景,這2年又下來了,更何況印度的GDP是怎麼增長的,這裡的水分有多大,大家心裡有數,反正印度的GDP增速放到國際上就是個笑話。

當然很多人本著“政治正確”的態度,覺得應該對印度保持足夠的尊重,哪怕對方是一個對手,不要低估他們的發展潛力,其實,我們從來沒有不尊重印度,只是,印度在各個方面都要拿自己和中國對標,甚至是無理取鬧的程度,什麼都要和你比,還不講道理,對於這麼一個印度式的“迷之自信”的國家,真的沒什麼好誇的地方。

現在的印度,對於美國來說是一個很不錯的戰略合作對象,是實施印太戰略的最佳合作伙伴,只要把印度納入自己的安全體系,就能進一步對於中國形成有效的遏制,而印度顯然也很願意配合美國的節奏,一方面是歷史因素,一方面也是為了想做世界老二,在印度眼裡,印度遲早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現在,只是還沒成功罷了。

只要是能遏制中國的事情,印度都很樂意去摻和。

不過,印度的強國夢,至少目前來說,想想就好,別當真。

莫迪其實是一個很能幹事的領導人,只要時間足夠,他是能在印度幹大事的,只可惜,他好像70多了吧,他還能幹幾年?

當然,從國家利益角度出發,我個人希望莫迪早點回家養老就好,多讓國大黨那些“講究政治正確”領導人上臺。

莫迪已經完成貨幣改革、稅改、金融改革等等,他的目的就是一步步地強化中央集團,弱化地方的權限,集權高效的中央政府,這是實現印度國家強大的最核心基礎。

現在的莫迪政府可以說是印度歷史上最強勢的政府,只要給莫迪足夠的時間,印度把民眾教育、基礎設施等等搞起來,那印度就有希望加快發展進度。

只是,莫迪時間不多了,即使給他十幾年,也遠遠不夠,印度要達到中國今天的水平,非得老老實實地幹個三五十年,而且是老老實實地,學習我們幾億件襯衫換一架打飛機的老實程度。

不過,印度不僅天分不足,更要命的是—懶,這個幾乎沒人會反駁,熱帶地區的人可能確實要相對懶的多的多,工作效率也奇差,這樣的資質,難以成事。

當然,如果哪天印度真的靠自己的努力成為潛在的世界大國,那美國必然會提前送上之前送給中國的系列“遏制大禮包”,所有中俄受到過的對待,印度一樣不少,都會享受到。

不管什麼國家,無關什麼制度,只要威脅到老大的地位了。美國下手絕對不會手軟。


雲中史記


印度雖然體量大而且發展勢頭強勁,但印度的實力還沒強大到威脅美國的地步。2018年印度GDP是2.726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七,與美國20.494萬億美元相比,差距是幾個量級的。



在美國國際交往邏輯裡存在一個“60%定律”:當另一個國家經濟規模達到美國的60%,並保持強勁增長勢頭之時,美國就會將其定位為對手,進而千方百計地遏制其發展。

印度目前的GDP僅相當於美國的13.3%,與60%相去甚遠,再發展個二三十年印度也未必達到美國經濟規模的60%。而且印度經濟是否表現的那麼好?這些年來對印度修改GDP統計方法的質疑聲從未停止過,印度GDP水分有多大,大家心裡有數。



相比印度,美國有一個更強大的戰略競爭對手,不說大家也知道。從中美關係近年來的表現來看,顯然這個“60%”的定律再次得到驗證。

中國崛起是21世紀最重大的事件,2018年中國GDP達到13.6萬億美元,相當於美國的2/3左右。目前我們國家每年仍然保持著6%以上的強勁增長勢頭,GDP超過美國似乎只是時間問題。中國不僅是在經濟領域向美國發起挑戰,而是全方位的,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擁有完整產業鏈的國家,也擁有獨立自主的國防工業體系,科技等領域也在飛速發展,國際地位和影響力與日俱增,以中國的體量和發展勢頭,未來的世界格局中,中國將會是其中重要的一極。

因此,對於美國來說,中國和印度,誰的份量更大,不言自明!


錦繡中源


其實,美國和印度的關係還算平等,並非一些網文說的那種“跪舔”的主僕關係或者任憑大國擺佈的“棋子”。

印度從獨立伊始就開始搞“不結盟運動”,外交政策非常靈活,說不好聽點,就是“見風使舵”,並未過度親近過任何一個大國,反而利用大國之間的矛盾,佔盡了便宜。印度的外交,一直搞得“牛氣十足”。

像前一陣子,印度揚言要採購俄羅斯的S-400、蘇-57等,實際用意更多是在要挾美國考慮按自己的訴求出售F-35(插隊買、帶生產線),擺出一副———“要麼我直接倒向俄製軍備,要麼就接著談F-35的計劃”的姿態。

拿兩個軍售大戶做幌子,互相施壓這方面,印度可算是玩的爐火純青,精明的很,並不是咱們通常印象中那種,等著美俄挖好坑,自己往裡跳的純二傻子形象。

此外,印度也並非就被縱容和為所欲為,因為,它本身就自帶一個致命的定時炸彈——克什米爾問題,巴基斯坦已經充當了長期限制印度發展的主角,美國沒太大必要多此一舉。

相反,來點“小縱容”到可以很奏效的遏制中國,畢竟,在美國的思維方式中,目前全方位對自己構成潛在威脅主要對象就是中國,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所以印度耍點小脾氣什麼的,美國基本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印度雖說是個大國,人口巨多,發展快,但跟中國的體量比,差距還是太大。

中國和美國一個是DGP的一把手,一個是二把手,美國處處針對中國,並不稀奇。別的不說,就看DGP的排名,印度的第六名說起來挺靠前,但跟咱們比,光看數字,就很說明問題。

客觀看,印度主打的“人力資源優勢”,實際上,叫做“人口負擔”還差不多,所謂的“人口紅利”,含金量低。

雖然印度人口量大還年輕化,並不完全等同於能創造價值的“人力資源”,光憑藉著量大,質跟不上去,那屬於巨大的負擔。

印度的主打的廉價勞動力們,大多集中在文化程度低、生產技術低、自制能力低的“三低”人群,明顯稀釋了所謂的“人口紅利”。

這裡舉個生動的例子。

本世紀初,印度與俄羅斯簽訂了生產蘇-30MKI的合同。在合同中,印度特意強調,引進全套生產線,進行本土組裝,飛機零部件要進口和自產混合使用,在過程中爭取不斷提高國產化率,顯得很有志氣。

結果呢,原本進口一架蘇-30只要4000萬美元,而印度自產的開始要6000萬美元,之後,隨著國產化率的不斷提升,成本越來越高,據估計,當達到8成時,一架蘇-30MKI可能會漲到了8500萬美元,跟作為五代機的F-35價格差不多了。

很顯然,在“三低”勞動力的“共同努力下”,印度自產的各種零部件加工精度非常差,“良品率”很低,費大勁,在一堆次品裡面只能選出零星的高質量可用,其餘的多數成了廢品。這種生產模式,成本能不高嗎?

然而,即便是這種精挑細選後的“優質部件”,裝配後還是故障頻發,蘇-30MKI各種墜機事件屢見不鮮,堪稱繼米格-21之後的,新一代“飛行棺材”。

更尷尬的是,別說是故障檢修,連蘇-30MKI的一些日常維護工作,印度自己應對著都費勁,需要經常請蘇霍伊的專家們來出現場。這麼一來二去的,成本又增加了。

相對於中國遠處“瞄一眼”就能仿製的逆向工程而言,印度軍工總是被戲稱“手把手教”都不一定能學會。

當然,除了軍工行業,其他領域也好不到哪去。比如,印度汽車業唯一的國產品牌——塔塔汽車,跟紙糊的一般,甚至印度製造往往被諷刺——“做個米口袋都能從經緯縫中漏米”。

還有印度的政治制度、世界觀等方面,都比較合乎美國的口味。印度沿用的是英國爸爸留下的那套所謂民主選舉制度,算是比較符合美國的價值理念,甚至一度還成了西方吹噓為民主典範。

加之,印度的精英階層幾乎都有在西方學習生活的經歷。因此,印度的精英階層非但對西方沒有什麼怨恨,反而對其文化和觀念十分認同,在大多數情形下,步調是與西方保持一致的,只是偶爾耍點“小脾氣”,美國哄一鬨就好了。

不過,近年來,倒是美國民間對印度多了些看法。因為,他們總覺得印度人在把美國人自己工作機會給搶走了。這個現象又被叫做outsourcing and offshoring. 出於降低成本的考慮,很多美國本土公司會通過H1B簽證(發放給外國籍有專業技能的員工,屬於非移民簽證的一種)把工作機會給薪水較低的印度員工,甚至遷出整個部門,去印度搞“服務外包”。

總之,當今的印度,實力還不足以去搶佔美國的傳統市場和優勢領域,兩國三觀還比較契合,加上週邊地緣戰略的考慮,美國和印度的經濟和政治利益上並沒有明顯衝突,實在沒必要著急去遏制什麼。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印度人口那麼多,它的領土面積也那麼大,並且最近幾十年印度的經濟還發展得非常快,面對擁有雄心壯志的印度,為什麼美國不擔心印度的崛起會威脅到自己的利益呢?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印度的崛起確實不會威脅到美國的利益,所以美國自然就不用擔心印度。


(印度總理莫迪和美國總統特朗普)

我們都知道,根據各國人口和領土面積來看,目前全世界只有兩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具備撼動美國的條件,其中一個就是印度。然而無論印度怎麼發展,我們在國際上似乎很少聽到所謂“印度威脅論”,作為全球老大的美國也從來不把印度的崛起視為自己的威脅,其中的原因更是讓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有些人認為美國之所以不把印度視為自己的威脅,這一方面是因為印度還不具備威脅美國的能力,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美國需要印度來牽制其它國家。然而實際上這些解釋都是錯誤的,因為這樣的解釋會跟很多現實的情況相矛盾,下面李姓先生就給讀者朋友們做出儘可能客觀的分析。

首先,所謂美國不擔心印度崛起會威脅自己是因為印度實力還不夠,這種說法肯定是錯誤的,因為如果論實力,美國的大多數對手都不如印度,如果說印度的實力都不夠威脅美國,那麼請問難道古巴、委內瑞拉和伊朗這些國家比印度還要強大嗎?既然美國會把古巴、委內瑞拉和伊朗這樣的小國視為自己的安全威脅,這就說明在美國的觀念當中,一個國家對它有沒有威脅,這不在於它的實力強弱而在於其它的東西。
(特朗普)

而且我們都知道,美國如果真的會擔心印度的崛起會威脅到自己的安全,那它肯定要在印度還不能對它構成威脅的時候就把對方給遏制住,等印度足以對美國構成威脅美國政府再來遏制它,這不是有點晚嗎?另外那些美國認為可以對它構成威脅的國家,難道它們就沒有經過印度現在的這個發展階段嗎,那些國家在二十年前有現在的印度強大嗎?事實上只要美國認為一個國家會對它構成威脅,那美國從一開始就會遏制它,美國不會等自己的對手強大到足以跟它叫板再把它視為對手。

實際上如果我們分析歷史上的一個事例就會明白很多事情,在兩次世界大戰之前英國是世界老大,兩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英國的國力迅速衰落,有兩個國家取代英國成為了新的超級大國,一個是蘇聯另一個則是美國。同樣是新興的超級大國,英國面對蘇聯感到極度恐懼,然而在這樣的情況下英國卻能夠在美國身上找到安全感,所以它會拉美國和歐洲國家一起組建了北約。英國並沒有把美國的崛起視為自己的威脅,它反而希望美國能夠接手自己曾經的很多工作,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這就是價值觀在其中發揮作用,對於這一點,我們身邊的大多數人是無法理解的。
(英國首相約翰遜和美國總統特朗普)


最後我們再回到印度和美國的問題,如果說印度將來可以擁有和美國比肩的實力甚至超越美國,那現在印度和美國的關係就像曾經美國和英國的關係。無論印度多麼強大,它都不至於給美國造成什麼威脅,因為印度再怎麼強大也不會尋求改變美國。對於美國而言,印度的強大對它是有很多好處的,因為印度擁有龐大的國內市場,其經濟的發展會讓全球受益,而且印度強大之後會和美國走得越來越近,所以我們看到最近美國和印度交往頻繁,美國一點也沒有對印度表現出擔憂,甚至美國政府還準備把F-16戰機的生產線直接搬到印度。


李姓先生


美國的那些朋友,在一些領域發展超過美國,美國擔心了嗎?比如英法的協和超音速客機,以色列的武器、德國的機械、日本韓國的電子等等。

但人家確實有擔心,擔心的是不講公理,不按普世價值觀辦事,而是以個人意志行事,胡作非為。這種情況下哪怕國家再小,也根本就沒崛起什麼事,恐怕還是得采取一些措施,以防止出現一些危害世界的大災難。


用戶7684197950373


因為中國和俄羅斯對美國的威脅,遠遠比印度大的多。

先說我國。

在過去三十年的時間中,印度的經濟一直都是非常穩健的,從1990年到現在,印度的GDP翻了將近8.5倍,這個數據增長量在世界經濟20強國家中,排名第二,遠超所有的西方國家。

雖然去年印度的GDP只有27263億美元,與美國20.5萬億差距巨大。但是如果按照近30年的發展軌跡來看,印度只要不亂,它在2050年會威脅到美國的經濟地位。

所以說,印度對美國,對西方國家經濟地位的威脅是存在的,而且還不小。

但是,由於有中國的存在。中國逆天的經濟增長倍數,讓印度人取得的傲人數據,印度給西方的威脅,完全蕩然無存了。因為從1990年至今,中國的GDP增長了47.7倍!

2018年,中國的GDP為13.46億美元,是美國的65%。而如果按購買力平均計算,中國已經超過美國了。

從這一直觀數據來看:如果說印度要等到2050年才能威脅到美國,那中國最近十年就能威脅到美國了。


一個是“遠火”,一個是近憂,美國自然是要先打擊中國這個近憂了。而印度,只能排在後面再修理。畢竟它暫時還威脅不到美國的經濟霸主地位。



再說大毛子。

美國在歷史上曾經跟印度結過仇,而且樑子結的還不小。

印度1947年獨立後,由於其工業基礎十分的薄弱,印度總理尼赫魯為了彎道超車,就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仿效蘇聯模式,大搞國營經濟,無視西方國家倡導的市場經濟和自由貿易,與西方國家背道而馳。(印度是當時世界上除社會主義國家以外,政府對社會經濟干預最多的西式民主體制國家)

美國見印度這個民主國家居然如此離經叛道,就公開批判印度的國策,並且還拒絕向印度提供經濟援助。

印度見美國製裁自己,其高層也不服軟,所幸就徹底倒向了蘇聯,向蘇聯爭取外援。

截止到蘇聯解體前,印度一共獲得了蘇聯援助的102個項目,其中投產的有80個。 在這些項目的促進下,蘇聯與印度的關係非常之密切。



上世紀七十年代,蘇聯趁熱打鐵,就著與印度關係好,於1971年8月9日,同印度在簽訂了《蘇印和平、友好合作條約》,有效期為20年。

這個條約中有一個條款非常重要:締約國任何一方受到進攻或進攻威脅時,雙方應立即共同協商以消除這種威脅,並採取適當的相應措施以保障和平與兩國安全。

這個條約簽署後,蘇聯打誰,印度有義務出兵幫忙;印度打誰,蘇聯也要幫忙。

不誇張的說,當時印度除了沒加入華約,它跟華約國家沒區別。因為它跟蘇聯簽訂的條約是一個具有“軍事同盟”性質的條約。而它們要對付的國家,除了中國外,顯然還有美國。



為了報復印度的行為。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戰爭時,美國就派出企業號戰鬥群進入印度洋海域進行威懾,聲稱要滅了印度海軍。

結果,蘇聯立即出兵,派出了核潛艇赴印度洋助戰。印度有大國撐腰,遂即把所有的艦艇派出軍港與美軍對峙。美國不想得罪蘇聯人,不想打核戰爭,因此在對峙了幾個小時後,企業號航母編隊調轉方向,然後就開足馬力跑了。

是的,堂堂的美軍居然倉惶而逃了……

懟天懟地的美軍在印度洋居然翻了船,丟了大臉。鬧出這種國際笑話,而且還是被蘇聯人笑話。美國跟印度的這個仇,能小嗎?

很顯然,不小!美國恨印度入骨。

但是儘管如此,由於俄羅斯的存在,自蘇聯解體後,美國並沒有像懲治俄羅斯一樣懲治印度,對它非常的容忍。

因為,在美國看來,即便是拔了牙的俄羅斯,威脅也比印度大。


核武器、工業等方面就不用多說了,俄羅斯即便銷燬了大量核武器,工業停滯不前,它目前對美國的威脅依然遠大於印度。

什麼時候印度真正具有“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能獨立自主的製造工業製成品,而不是買買買,美國才會真正重視它的威脅。

並且最關鍵的是,印度對美國有利用價值,它的“優點”遠大於缺點。

美國的右派,比如特朗普這類人,並不喜歡美籍印度裔,因為印度人的進攻性很強,破壞力大,抱團問題嚴重。當印度人佔領一片社區後,印度小孩在學校做作威作福欺負亞裔和白人,這樣表現在美國極右白人看來是非常討嫌的。

但是,印度人的政治敏感性差,容易被輿論帶節奏,思維簡單,做事沒底線,很容易被大環境操控。這個特點在美國人看來,是個非常優秀的工具。它這個工具利用好了,用於遏制中國,是非常合適的棋子。

也就是說:在美國看來,印度雖然討嫌,但印度易於控制的優點要大於它對美國威脅的這個缺點。

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美國目前自然是不會把遏制印度當做它的首要工作了。


Mer86


印度與美、歐、日、俄等國家交好,並非始於今日,這是由於印度在歷史、語言、價值觀、社會制度、經濟形態、文化藝術、融入世界大家庭等方面,與美、英、歐等西方國家相似相同,有很多共同語言。

近10年來,印裔在美國的表現極度搶眼,在硅谷的 1/3 工程師是印度裔,硅谷高科技公司裡 7% 的 CEO 是印度人,印度人創建的工程和科技公司比英國人、華人和日本人所創建的總和還多。硅谷三巨頭——蘋果、谷歌和微軟,印裔已經收割後兩個的CEO寶座。此外,摩托羅拉、諾基亞、軟銀、Adobe、SanDisk、百事可樂、聯合利華、萬事達卡、標準普爾等等這些知名行業巨擘,全部選擇聘用印度人擔任CEO。

在英國人離開了印度之後,印度人才發現,英國在這將近200年的時間裡雖然使用殘酷的殖民統治壓迫過印度人,但凡事都有個利弊,英國的統治對印度還是有不小的好處的——慢慢的,印度也在一直蛻變發展,英國在帶來災難的同時,帶來了統一,更帶來了先進的文明與認知,用一個常見名詞概括,那就是近代化。


用戶3945390008811


美國為什麼不擔心印度的崛起威脅到美國?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印度的崛起雖然很迅速,而且綜合國力也不弱,但是我認為印度的強大在目前來看,其實是一個偽概念,因此美國根本沒有把印度當做對手。

例如現在的印度,經濟發展快,但也是吃了人口紅利,平均到每個人身上,印度簡直和非洲國家一個水平。其次印度軍事依賴性太強,自身軍工能力一般,只能大量購買美俄軍火,而一個國家最重要的兩個因素,便是經濟和軍事,但印度同美國相比根本沒有在一個檔次上,所以印度連給美國當對手的資格都沒有。



換句話來說,印度都沒有實現軍事自主,他拿什麼讓美國恐懼。所以美國根本不會擔心印度的崛起,相反美國對於印度的崛起是大力支持的,畢竟美國現在採取的措施,都是親印度的。而美國之所以這樣做,其實不是為了幫助印度,相反,他是為了讓印度限制東方大國的崛起,並且在整個世界上面,能威脅到美國地位的,也只有這個東方大國。

畢竟這個東方大國,有著強大的軍事打擊能力,有著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高科技行業也絲毫不遜於美國,這才是讓美國害怕的國家,這個東方大國便是我國。



而印度做為亞洲一個重要的國家,他的崛起,勢必會帶有一定的野心,這對於美國來說,其實是一個渾水摸魚的機會,但對於我國來說,一定要小心敬慎,妥善處理和印度的關係。

總的來說,印度對於美國而言,只會成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一個盟友,不可能成為對手,除非印度快速騰飛,率先超越我國,成為世界第二大國,那麼它才具備了和美國抗衡的條件。



但是這種情況,明顯是不可能出現的,並且在我看來,未來的一個世紀,那是屬於東方大國的一個世紀,東方大國會再次創造輝煌於整個世界。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西北老張看世界


前段時間,印度總理莫迪訪問美國,特朗普攜莫迪在幾萬人的歡呼聲中誓言“讓印度再次偉大”。時隔幾日,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就將久富勝名的F-15戰機生產線準備全部遷移至印度,此事件標誌著美印兩國的關係進入了新的里程碑,兩國從政治、經濟和軍事領域展開了全方位的合作,其深度和廣度甚至超過美國對盟友的待遇!

美國為什麼不擔心印度的崛起威脅美國的全球霸主地位?反而要“讓印度再次偉大”?是因為美國和印度都是民主國家,共同的價值觀是維繫美印兩國信任的基礎。

印度是全球最大的民主國家,也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政治觀察家稱印度為“溫和的巨人”。但長期以來印度奉行的“不結盟”國策導致該國在全球利益博弈中籌碼不夠,也缺乏美國的強力支持,經濟發展緩慢。

莫迪顯然意識到了這一點!失去了世界頭號強國美國的支持,莫迪雄心勃勃振興印度的壯志只有可能是難於上青天。與此同時,特朗普的美國優先的戰略與莫迪不謀而合。美印兩國的合作有天然的優勢,對美國來說,印度有龐大的市場;對印度來說,美國有先進的技術、充足的資金等等。兩國的合作是珠聯璧合,有著廣闊的前景和無限的想象力。

但更重要的是,民主國家之間很難產生直接的衝突。印度和美國一樣政治制度相同,尊重人權、尊重市場規律、遵守普世價值是民主國家的基本特徵。這才是美國準備全力扶持印度富民強國,而並不擔憂印度的崛起威脅美國全球老大地位的根本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