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一个亲王府内几百或上千人庞大的开支来自何处

清朝的一个亲王府内几百或上千人庞大的开支来自何处

清朝的组织结构,官爵分12个等级,待遇有高低的区别,一律实行的是俸禄制,就是发工资。

清朝这也是接受历代的覆亡的教训,亲王有藩属领地,易尾大不掉,一旦有实力足够就和朝廷分庭抗礼,毕竟皇帝人人想坐。

在这种俸禄制体制下,那些亲王及以下的官员,一个大家庭除了本家庭成员外,主人有成群的妻妾,还有大量的服务、当差人员都要吃饭。

一般王府人员从几十、几百到上千的都有,这些庞大的开支,以一个亲王的俸禄收入是绝对无法支撑的,那么他们又是如何生存的?

答案是他们不但能够生存,而且生活的很奢侈。

先看清朝一个亲王的俸禄待遇,约每年1万两的俸银外还有禄米1万斛,折算成人民币大约为535万,当时一品文官的俸禄也就是俸银180两,禄米180斛,加上养廉银1.6万两,折算成人民币也就是290万元,与国家一品文官相比,清朝亲王的俸禄还是挺高的。

一个亲王年收入500多万,看起来不少,如果单独一个家庭生活,可以过很奢侈的生活,但他的府上几十上百、上千的服务人员、当差的都要他来养活,朝廷是不会给这些亲王以外的人发工资的。

清朝的一个亲王府内几百或上千人庞大的开支来自何处

要养活这个庞大的群体,亲王必须有自己另外的收入,这另外的收入就来自庄田和地租。

不论是“八大家”世袭罔替的亲王家也好,更不论是由皇子分封出宫后的亲王家也好,在他们府里都有庄园处这一组织。

以肃亲王府为例,来说明这个庄园处的运作过程。

肃亲王府的第一代,就是曾以靖远大将军的名义出兵四川,杀死了张献忠的豪格,他的亲王爵位从是皇太极的天聪六年到福临的顺治元年,共经过了四次加封、三次降夺的不平坦道路,终于在多尔衮的诬陷下,结束了杀人放火的一生。最后则是在顺治八年得以平反,在乾隆四十三年又恢复一切荣典和世袭罔替的原封。

肃亲王府的土地比其他的王府多有一倍。至于地租的多少,也应该和土地的多少成正比,但是确切数字现在已无可查考。

据善耆的儿子宪均说:“虽然说不出土地面积究竟有多少,但概略记得每年的地租收入约有两万多两银子,”

王府的土地来源,大部分是在明末清初豪格带兵入关时,把驻扎过地方的肥沃土地,用武力从百姓手中强夺过来据为己有,因此在当时,就把这种不法的收获取名叫:跑马占地。其他七家“铁帽子王”的土地也是从跑马占地而来。

清朝的一个亲王府内几百或上千人庞大的开支来自何处

除了上述的跑马占地之外,还有一种所谓带地投宠(又叫带地投龙)

的土地,从这一名词的字面来看,仿佛是有某些农民,自愿带着自己的土地投奔王府似的。

形成这种带地投靠的原因,就是当时的广大农民,因为受不了当地贪官劣绅的压制盘剥,所以才在无从选择的心情下,对于王府庄园所制造的“一不增租,二不夺佃”的骗人幌子,产生了幻想,而把自己多年用心血养肥了的土地,白白地送到王府的名下。

结果是王府可以不费一文钱和一点力,就把多少土地规入自己名下,同时所谓带地投靠的农民,则是不但年年须向毫无关系的王府去交地租,还得把自己的身子以及自己的后代子孙,都绑到这块土地上,成为世袭罔替王爷驾下的世袭农奴。

除农田收入之外还有牧地收益,肃王府除在辽宁和河北两省有年收两万多两的地租外,还在察哈尔一带有成片的大牧场。虽然也不知道它的面积如何,但据说是一片水草丰盈的好牧地,在当时,肃王府的庄园处虽然从那里收不到像地租那样的固定收入,但是也以变相的地租方式,定出了每隔几年须向王府送来一些毛皮和乳制品的惯例。

清朝的一个亲王府内几百或上千人庞大的开支来自何处

以上就是关于肃王府的土地、地租等的概略情形。

土地财富的多寡和有无,取决于力量的强弱对比,天地间不变的道理是,强者一方永远是占据公理的一方。

王爷手里原来没有土地,后来变得有很多土地,只须在举手投足间。

下边的例子就说明这个问题。

在1900年(庚子年),八国联军侵人北京,位置在东交民巷附近的肃王府。被烧成一片焦土。连带府上祖传的记载土地契约或债务的账本也化为灰烬,王府名下的土地一时失去了凭据和清单。王府的地亩册子被烧,成为王府的一个致命巨大的创伤。

于是他们采取了这样一个办法:由王府派出几名“精明强于”的管家,各带几名专管记录的写字先生,分赴有地亩的各县,堂而皇之地把当地各家佃户找来之后,逐个个别谈话,写字的先生们就在内屋偷偷用笔记录下来。

管事官大声问佃户的姓名,如回答是“张三”,里屋就把张三的姓名记入新账,再问承租的地亩共有多少,如果回答是18亩,那么账上就给记上18亩,一直样持续了两、三年,才把王府的新地册重新制定出来。有无差错,没无凭据,这些都不重要,你佃户必须认账。

和平年代,没有“跑马圈地”的机会,这样的亲王土地收入从何而来?

在举个后来成为皇子,从宫中分封出来,因为有功而成为世袭网替亲王的酵亲王府作为例子。

在这样的王府内,由于没有打江山的所谓汗马功劳,因此也就没有跑马占地的土地和牧地,而只能拥有分封的土地和带地投靠的土地。可是他们对于农奴的欺压欺骗、剥削和奴役,则是比“八大家”有过之而无不及。

清朝的一个亲王府内几百或上千人庞大的开支来自何处

这里的分封不是前朝诸侯那样的分封,而是分给他一个庄园,居住地面积稍大,内有部分土地。

原因是总揽军政大权达40余年之久的恭忠亲王奕訢,和以光绪生身父的资格备受朝廷优遇的醇贤亲王奕譞,加上摄政王载沣。以他们的权势和当时的声望,是远远超过了过去的八家亲王的,就是专从这一点来说,这三个王府中的管事处、庄园处的官员,对于分封地的佃户和带地投靠的农民,利用王爷的势力进行残酷的威逼欺弄,不用细说了,随便找个借口,说你有罪,治你佃户的罪,没收你的土地,那就是举手之劳。

这就是权势的力量,权势具有可以呼风唤雨的力量。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