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说,好茶都要坐杯吗?其实,无论岩茶、白茶,都是对它的误解

不是说,好茶都要坐杯吗?其实,无论岩茶、白茶,都是对它的误解

《1》

前些天,和一位老友聊天。

泡了杯白牡丹给他喝。

他坐在对面,一边闲聊,一边观察我的泡茶手法。

新买的烧水壶,在水烧开后,发出了清脆的提醒声。

于是,提起水壶,冲入盖碗,迅疾盖上杯盖,将茶汤倒出公道杯里。

一股桂馥兰馨的清扬花香,便弥漫在四周围。

看着不过区区几秒的时间,村姑陈就泡好了一杯茶。

不是说,好茶都要坐杯吗?其实,无论岩茶、白茶,都是对它的误解

老友很是惊讶。

“不是说,好茶都要坐杯吗?”

“这是哪里听来的?现在离坐杯还远着呢!”

聊完,便端起近来新入的妙玉同款小方杯,凑近闻了闻香,再小口慢品下去。

示意老友也同样的做。

他拿起面前的小高杯,闻香过后,将茶汤一饮而下。

“这茶确实够香,茶水喝起来也够柔够清甜。”

那位喝惯岩茶的老友,喝得眯起了眼睛,如此评价到。

看来,好茶都要坐杯的谣言,现如今不攻自破了。

不是说,好茶都要坐杯吗?其实,无论岩茶、白茶,都是对它的误解

《2》

“坐杯”,指的是让茶坐在杯子里。

实际上,就是延长倒出茶汤的时间,等待茶叶内部物质更多的释放。

茶叶里面,不论青红白绿黄黑,能担得起好茶名头的,内质物积累自然不俗。

而内质物丰厚的好茶,在刚一开始冲泡时,最忌讳的就是坐杯!

要是泡茶的时间过长,茶叶里边的茶多酚、咖啡碱等物质就容易提前过多释放。

导致泡出来的茶汤,滋味浓酽苦涩不堪。

试着想象,一锅鲜汤里撒了成倍的盐,会是什么滋味?

一开始就坐杯泡出来的茶汤,里面原本足够支撑同样三、四泡茶的茶味物质,浓缩于一泡茶当中。

喝这样长时间坐杯出来的茶汤,滋味自然浓酽苦涩不堪,体验感不佳。

若不信,亲自试一试就知道了。

不是说,好茶都要坐杯吗?其实,无论岩茶、白茶,都是对它的误解

像今天喝的这款白牡丹,属于今年春白茶里等级比较高的。

芽头饱满,白毫也比较多。

并且,由于是新茶,放到现在不过半年的时光。

整体的茶味物质尚处于较为活跃的状态,没有经过长时间的陈化。

泡茶时,稍稍与水接触,就能释放出不少的茶香和茶味。

第一冲泡茶,快冲快出后,观察叶底,能看到芽头和叶背上密集分布的白毫,依旧有着没有被彻底润湿的痕迹。

再下一冲,按照同样的快出水方式,泡出杯浅黄绿的茶汤,清香四溢。

不是说,好茶都要坐杯吗?其实,无论岩茶、白茶,都是对它的误解

同样的方式下,这冲明显要比上一冲,汤感更加的饱满淳和。

喝起来,要觉得茶汤里更有内容。

这是因为,经过第一回合的热身后,茶叶里面的茶味物质释放通道打通。

等下一冲,再下一冲的泡茶时,茶味物质释放速度更加的快。

按照正常的泡茶方法,茶味物质的释放呈现抛物线状。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沸水冲刷消耗后,剩余的茶味物质含量变少,才需要视情况,稍加坐杯。

通过延缓出汤时间,让茶味物质更好的均匀扩散,以及充足的释放,从而得出浓淡适宜的茶汤滋味。

所以,论泡茶出汤时间,前快后慢,才能更好的利用好茶丰厚的内质!

不是说,好茶都要坐杯吗?其实,无论岩茶、白茶,都是对它的误解

《3》

于好茶而言,一开始就坐杯,并不可取。

一泡好茶,往往等到需要坐杯的时候,已经是七八冲,甚至上十冲之后了。

茶味积累丰厚的好茶,要等到最终茶味泡淡后,才需要适量坐杯。

等茶味泡淡后,好茶内部的精彩风味,已经领略得七七八八。

到那时,颇有千帆阅尽后,闲适淡定的心境。

泡不同的茶,坐杯出现的时机,快慢又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往往越耐泡的茶,坐杯出现得就越迟。

比如,泡荒野冬片,叶片蜡质厚,茶味物质释放慢,哪怕经过上十冲的沸水冲刷,茶味物质依旧充足,远没达到需要坐杯的时机。

又比如,泡慧苑的老丛水仙,树龄资历够高,粗结的条索里,不知藏了多少功力,十分耐泡。

八九冲极醇厚的茶汤喝尽后,再接着快冲快出,茶汤厚度依旧不减,十分耐泡。

不是说,好茶都要坐杯吗?其实,无论岩茶、白茶,都是对它的误解

最后,哪怕是泡全发酵的红茶,桐木村里出来的正山小种,前六七冲用快冲快出的方式,也绝对没问题。

泡出来的茶汤,赤金透亮,闪着琥珀光般的光泽。

高雅的花香、竹子香、甜香、桂圆香,齐齐释放。

……

对这风情各不相同的好茶而言,出汤快慢节奏掌握得当,对于茶味呈现来说,有着重要影响。

快出水,是泡好一杯茶的关键。

好茶哪怕到了后期需要坐杯时,不过是短短增加十几秒的坐杯时间,并不是长达三五分钟的时间里,都久久不倒出茶汤。

一切从实际出发,坐杯需要时间的快与慢,得根据茶汤颜色和个人口味来决定!

不是说,好茶都要坐杯吗?其实,无论岩茶、白茶,都是对它的误解

《4》

既然,好茶一开始并不需要坐杯。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人,觉得茶嘛,就是得闷一闷喝,才够滋味呢?

其实,这样的误解,很多时候来源于,还没有真正喝到过好茶。

觉得茶需要闷着喝,这是没有喝到过好茶的人,共有的认知。

比如,刘姥姥。

能让贾母等一众养尊处优的女眷,喝着觉得不错的茶,必定是极其顶级的了。

而对村妇刘姥姥而言,喝不懂好茶里,极淳和、极绵软的滋味。

囫囵一吞,自然而然,觉得这茶泡出来的滋味不足。

实际上,真正品质好的茶,产区出色,工艺精湛,储存到位。

不是说,好茶都要坐杯吗?其实,无论岩茶、白茶,都是对它的误解

泡茶的时候,用快冲快出的方式,哪怕是5秒出汤,10秒出汤,依然能得出滋味丰富的茶汤。

并且,汤感清新,柔和,还具有层次感。

茶香落水,水中含香,又香又醇的一杯茶汤,再美妙不过。

真正有实力的好茶,从来不怕快出水会没有滋味!

担心快出水没有滋味,需要用闷一闷,才能出来茶味的茶,品质多半堪忧。

毕竟,响鼓不用重锤。

对于不响的鼓,自然需要重重敲打。

不是说,好茶都要坐杯吗?其实,无论岩茶、白茶,都是对它的误解

《5》

到底什么样的茶,一开始就需要用坐杯的方式,才能出来滋味呢?

通常,这类的劣茶,有几大典型特征。

一来,是茶叶本身的产地不好。

像直接种在平地的茶园,离人类生活聚居区近,容易受到汽车尾气及其他人类活动影响。

再加上,地势平坦的地区,往往土壤透气性不佳。

遇上连日的雨天,很容易排水不畅,对茶树根系造成致命影响。

再加上,不论从温度、光照、云雾、空气洁净度等层面看,平地茶园都存在着种种缺陷处。

这类产地不佳的茶园,出产出来的茶叶原料,不论后期遇上再好的制茶工艺,自身茶味物质积累依旧平平。

先天产区出生要矮上一截的平地茶,自然后期经不起快出水的考验,需要闷一闷才能喝。

不是说,好茶都要坐杯吗?其实,无论岩茶、白茶,都是对它的误解

二来,是茶叶的制茶工艺差劲。

原本,不同的茶叶有着不同的制茶要求。

但这其中,存在着一条共同准则。

那便是将茶叶内部的养分物质最大程度保留时,将茶叶的含水量做干。

若是制茶过程中出现了缺陷,对于白茶风味而言,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如,红茶在发酵时,发酵程度过头;岩茶在焙火过程中,不留神将茶焙坏;白茶在制茶过程中,直接用高温烘干,导致内质大量受损。

……

这类工艺不当的茶,茶味物质有限,自然得需要多闷一闷,才能出来零星滋味。

不是说,好茶都要坐杯吗?其实,无论岩茶、白茶,都是对它的误解

三来,储存没有到位。

特别是没有储存好的老白茶、老普洱、甚至于老红茶、老岩茶而言。

在存茶过程中,没有做好严实密封。

导致外界水汽侵入,让内部茶味物质受到损坏。

这样被存坏的茶,汤水薄,杂味多,哪怕是长久的坐杯,也无法改变本身的劣质定局!

不是说,好茶都要坐杯吗?其实,无论岩茶、白茶,都是对它的误解

《6》

坐杯,其实从来不是神秘的泡茶方法。

只不过是让茶待在茶具里,暂时不出汤罢了。

对于好茶来说,若非是等到内部茶味泡淡,否则根本不需要坐杯。

刚一开始冲泡,就将茶叶拿来坐杯。

这对好茶的风味而言,是一大伤害。

更何况,相较于一味的坐杯,快出水更能考验一款好茶的实力。

坐杯闷泡,并非是领略好茶滋味的正确方式!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