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渺渺世道渾渾人間茫茫之千古散文名篇《湖心亭看雪》

天地渺渺世道渾渾人間茫茫之千古散文名篇《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

(張岱 公元1632年)

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是日更定矣,餘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天地渺渺世道渾渾人間茫茫之千古散文名篇《湖心亭看雪》

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邊。大雪接連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這一天晚上八點左右,我撐著一葉小舟,穿著毛皮衣,帶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瀰漫,天和雲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皚皚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見有兩個人鋪好氈子,相對而坐,一個小孩正把酒爐裡的酒燒得滾沸。(他們)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想不到在湖中還會有您這樣的人!”他們拉著我一同飲酒。我盡

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後和他們道別。我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時候,船伕喃喃地說:“不要說相公您痴,還有像相公您一樣痴的人啊!”

天地渺渺世道渾渾人間茫茫之千古散文名篇《湖心亭看雪》

張岱,生於公元1597年(明萬曆二十五年),卒於公元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名維城,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天孫,別號蝶庵居士,晚號六休居士,浙江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明末清初著名文學家、史學家,公認成就最高的明代文學家之一,時人李長祥以為“當今史學,無逾陶庵”。

張岱出生於浙江紹興城內一個累世顯宦之家。他的高祖張天覆,是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進士,官至雲南按察副使,甘肅行太僕卿。曾祖張元忭,隆慶五年(公元1571年)狀元及第,官至翰林院侍讀,詹事府左諭德。祖父張汝霖,萬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進士,官至廣西參議。父張耀芳,副榜出身,為魯藩右長史。張岱的出身,是書香門第,家學淵源。先輩均是飽學之儒,精通史學、經學、理學、文學、小學和輿地學。被舅父誇為“今之江淹”。天覆、元汴父子曾撰修《紹興府志》《會稽志》及《山陰志》。

張氏三世藏書,岱“自垂髫聚書四張岱十年,不下三萬卷。”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避兵入山,僅攜帶數篋書籍而行。

張岱祖孫幾代都工詩擅文,鹹有著述。天覆有《鳴玉堂稿》,元忭有《不二齋稿》,汝霖有《石介園文集》,耀芳“善歌詩,聲出金石。”張氏從汝霖起,自蓄聲伎,講究此道。張岱耳濡目染,亦自手眼不低,所作種種文物古玩之題銘,諸多磁窯銅器之品評,確為行家裡手。

天地渺渺世道渾渾人間茫茫之千古散文名篇《湖心亭看雪》

張岱生活於明朝末年。明中葉以後,宦官擅權,佞臣當道,特務橫行,黨爭酷烈,內憂外患,愈演愈烈。賢能忠直,或被貶逐,或遭刑戮。與此同時,思想界湧現了一股反理學、叛禮教的思潮。以王艮、李贄為代表的王學左派,公開標榜利慾、欲為人之本性,反對理學家的矯情飾性,主張童心本真,率性而行。這無疑是對傳統禮教的反叛,對程朱“存天理,滅人慾”的理學的挑戰。在這種思潮的推動下,文人士子在對社會不滿之餘,紛紛追求個性解放:縱慾於聲色,縱情于山水,最大程度地追求物質和精神的滿足。他們一方面標榜高雅清逸,悠閒脫俗,在風花雪月、山水園林、亭臺樓榭、花鳥魚蟲、文房四寶、書畫絲竹、飲食茶道、古玩珍異、戲曲雜耍、博弈遊冶之中,著意營造賞心悅目、休閒遣興的藝術品味,在玩賞流連中獲得生活的意趣和藝術的詩情;另一方面他們在反叛名教禮法的旗號下,放浪形骸,縱情於感官聲色之好,窮奢極欲,焚膏繼晷,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前者主要表現他們的避世玩世的話,那麼後者主要發洩他們的傲世憤世。在張氏祖孫的交遊中,不乏這樣的文人名士。如徐渭、黃汝亨、陳繼儒、陶望齡、王思任、陳洪綬、祁彪佳兄弟等,正是這樣的家庭出身,這樣的社會思潮、人文氛圍,造就了張岱的紈絝習氣和名士風度,決定了他的《陶庵夢憶》《西湖夢尋》和《琅嬛文集》的主要內容。

張岱博洽多通,經史子集,無不該悉;天文地理,靡不涉獵。雖無緣功名,卻有志撰述。一生筆耕不輟,老而不衰。所著除《自為墓誌銘》中所列十五種之外,還有《王郎詩集》《有明於越三不朽圖贊》《石匱書後集》《奇字問》《老饕集》《陶庵肘後方》《茶史》《桃源歷》《曆書眼》《涫朗乞巧錄》《柱銘對》《夜航船》,雜劇《喬坐衙》,傳奇《冰山記》等共三十餘種。其中《夜航船》一書,內容殆同百科全書,包羅萬有,共計二十大類,四千多條目。張岱涉獵之廣泛,著述之宏富,用力之勤奮,於此可見。

天地渺渺世道渾渾人間茫茫之千古散文名篇《湖心亭看雪》

張岱對於自己的才高命蹇,是不勝其憤的,並將其憤世嫉俗之情,寓於山水,如《黃琢山》、《峨眉山》兩篇散文。

張岱的小品,萃於《兩夢》和《文集》中,《文集》的文體,則傳、記、序、跋、書、檄、銘、贊均有;內容則以傳人、論詩、品文、評史為主,集中體現了張岱的詩文創作原則和主張,反映了他的審美理想和追求。

張岱論傳人,以有癖、有疵,為有深情,有真氣,為有與眾不同的個性,為有傲世刺世的鋒芒,這正是晚明文人名士狂狷不羈,玩物玩世的突出表現。正因為他能抓住傳主的癖和疵來著力刻畫,所以筆下的人物,個個鮮活,人人傳神。

在這樣的審美追求和創作原則指導下,張岱在《王郎文集》《夢憶》中,塑造了不少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官吏文士,工匠伶優,也有醫生僧侶,妓女牙婆,各色人等,構成社會眾生相。無論是專傳,還是兼記,一經作者刻畫點染,人物便聲口畢肖,鬚眉皆動。張岱筆下的人物,千人千面,個個靈動活現。傳人、敘事、撰史,深得小品三昧。

張岱有泉石膏肓,痴于山水,癖於園林。這正是晚明文人名士標榜清高,避世脫俗的一種方式。無論山水,還是園林,張岱都崇尚清幽、淡遠、自然、真樸。這種審美意趣和追求,反映在他的小品中。一亭一榭,一丘一壑,佈置命名,既要體現主人的儒雅學問,又要體現他的藝術個性和意趣情韻。這正是張岱的山水小品所追求的美學品位,也是他品詩論文的標準。

張岱品詩平文論藝,以冰雪為喻,崇尚生氣、真氣。他品評詩文,還崇尚空靈,他所崇尚的空靈,並非“率意頑空者”,而是必須“以堅實為空靈”的基礎,所以他又推崇真實切近,這樣的美學追求,體現在他的創作實踐中,使他的小品“有一種空靈晶映之氣,尋其筆墨,又一無所有。”是一種既世俗又儒雅,既真切又空靈的境界。

天地渺渺世道渾渾人間茫茫之千古散文名篇《湖心亭看雪》

張岱認為詩文書畫的創作,均不能有作意,不能刻意為之,強求其好,應該是“瓜落蒂熟,水到渠成。其論選詩,則批評其族弟張毅儒的《明詩選》“胸無定識,目無定見,口無定評。”主張“撇卻鍾譚,推開王李”,自出手眼,自具特色。他的創作能在廣泛師承、博採眾長的基礎上,自成風格,能兼取諸君之長,所以他的山水小品,“筆具化工,其所記遊,有酈道元之博奧,有劉同人之生辣,有袁中郎之倩麗,有王季重之詼諧。”

與前輩小品文作家不同,年屆知命的張岱經歷了天地鉅變:滿清入主,社稷傾覆,民生塗炭,家道破敗,只能“避跡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幾,折鼎病琴,與殘書數帙,缺硯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斷炊。”張岱不得不在垂暮之年,以羸弱之身,親自舂米擔糞,在極其艱難的物質條件和十分痛苦矛盾的精神狀態下,前後歷時二十七年(其中明亡後十年),五易其稿,九正其訛,撰成《石匱書》這部二百二十卷紀傳體明史的煌煌鉅著,後又續撰成《後集》以紀傳體補記明崇禎及南明朝史事,抒發亡國之痛、黍離之悲。

張岱流傳於世比較有名的小品文有《自為墓誌銘》、《五異人傳》、《陶庵夢憶祁止祥癖》、《王謔庵先生傳》、《魯雲谷傳》、《跋寓山注二則》、《跋謔庵五帖》、《跋張子省試牘三則》、《周宛委墓誌銘》、《與李硯翁》、《石匱書序》、《史闕序》、《古今義烈傳序》、《廉書小序》、《柳敬亭說書》、《西湖七月半》、《西湖夢尋·西溪》、《陶庵夢憶·筠芝亭》、《陶庵夢憶·獻花閣》、《陶庵夢憶·範長白》、《一卷冰雪文後序》、《與何紫翔》、《一卷冰雪文序》、《跋可上人大米畫》、《與包嚴介》、《張子說鈴序》、《與毅儒弟》、《自為墓誌銘》、《自題小像》等等。

天地渺渺世道渾渾人間茫茫之千古散文名篇《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作品介紹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學家張岱的代表作,選自《陶庵夢憶》卷三。

《湖心亭看雪》以精煉的筆墨,記敘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經過,描繪了所看到的幽靜深遠、潔白廣闊的雪景圖,表現了作者孤獨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緒。突出了作者遺世獨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達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悅與分別時的惋惜,體現出作者的故國之思,同時也反映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汙、不隨波逐流的品質以及遠離世俗,孤芳自賞的情懷,同時也寄託人生渺茫的慨嘆。

天地渺渺世道渾渾人間茫茫之千古散文名篇《湖心亭看雪》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