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王多尔衮至死也没做皇帝,为什么能称“清成宗”呢?

谈文论史


古往今来,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未曾为任何一位帝王停留。政局更替,改朝换代几乎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建立,皇帝制度自此诞生,始皇帝独揽大权后,更是将皇权推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万人敬仰的位置也让他的子嗣后代们和朝野之上的乱臣贼子为之红眼,从此无休无止的皇权争夺战越演越烈……

无情最是帝王家,生在皇家的院落里,亲情就注定会被熏陶的功利心无情地摧残。大清太祖努尔哈赤毕生骁勇善战,开创大清帝国的同时,也为保全皇位而留下了十六位皇子。但可想而知,在诱惑力如此之大的皇位面前,没有哪位天生自带光环的皇子甘愿放弃。在他们十六人之间,必然会掀起一场腥风血雨,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悲剧或将再次上演。

果然,已行之事,后必再行,为了成为万人仰慕的真龙天子,皇子们终于按捺不住,互相残杀,争权夺位。十四皇子爱新觉罗·多尔衮也不例外,在众多弟兄们脱颖而出,只不过天不遂人愿,在距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这位枭雄却放弃了大业,成为摄政王 "清成宗",今天笔者就带各位探究一番其中的真相。

乱世出枭雄,明末硝烟四起的战场造就了这位不可多得的少年英雄。

多尔衮自小骁勇善战,17岁时便追随八阿哥皇太极出征,并屡次取得卓越的战功。可以说清军能够顺利入关推翻明朝,最大的贡献者就是他;不仅如此,除了武力之外,超越常人的政治卓见也让他在三军中闻名,年纪轻轻的就在众多兄弟中脱颖而出,被赐号"墨尔根戴青",一统正白旗,稳坐旗主之位。

"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这是大清盛世的乾隆皇帝为多尔衮平反时的评价,而就是因为多尔衮对清朝的贡献之大,在八哥皇太极去世后,他才能轻而易举的凭借个人手段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即帝位,为大清坐守江山而出谋划策。

顺治元年,多尔衮指挥清军入关,入主中原,并先后加封叔父、皇叔父、皇父三人为摄政王。或许是厌倦了争权夺利,此时的多尔衮虽集权力于一身,却始终没有逼宫。在人生最后的几年间,即将进入不惑之年的多尔衮或许是真的已经懂得了明辨事理,所以也没在多过问朝政之事,反而心向自然。

公元1650年11月,多尔衮出猎古北口外,不料行猎时坠马跌伤,次月,薨于古北口外喀喇城,享年39岁。对于皇叔的意外去世,顺治帝闻之震悼,依照最高规格追封多尔衮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

多尔衮的一生可以说是极富传奇色彩,明明多次机会握在手中却始终没有迈开那一步。

在皇太极去世后,由于并没有明确表示下一任继承者是谁,造成长子豪格与多尔衮抢皇位争的不可开交。这位豪格也是曾经立下赫赫战功,朝中一时分成两派势力,一派支持嫡长子豪格;但由于十四皇子多尔衮才华出众,早早获得上正白旗,朝中支持他的人也不在少数。所以真的拼起来他也不会吃亏,反而可能更胜一筹。

在争执不休中,多尔衮果断隐忍,选择拥立了还是娃娃的福临当皇帝。而后在执政过程中扳倒了和他共同执政的济尔哈朗。

回到重点,难道多尔衮真的不渴望当皇帝吗?

在笔者看来非也。深知争夺皇位就意味着流血的多尔衮并不想看到兄弟相残,兵刃相向,伤了和气;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懂得保存自己的实力,野心勃勃的八旗蠢蠢欲动,贸然举兵可能引得他人不满。用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来摆平这场兵不血刃的危机,才是劣中择优的最佳方式,让顺治这个小皇帝顺利上位可能也是安排之中的事情。

再者,虽然论武力,豪格与多尔衮几乎不相上下,但论长远政见,多尔衮确实甩豪格几条街。

多尔衮在摄政期间不断南扩疆土,离皇权中心越来越近,这也正是他有勇有谋的体现,得了便宜顺便卖点乖,仗着位高权重的身份,慢慢架空顺治帝,体验一把皇帝的待遇。据史书记载,多尔衮的一个月的俸禄就高达三万两,比其他辅助大臣或亲王多一倍还有余,日常穿着也是足以和顺治龙袍媲美的冠服,相比之下只不过是头冠比少了一颗龙珠,朝服上少了一条龙而已;就连他的府邸也是极尽奢华,堪比当时的皇宫。

那么当时天时地利兼备,就连人和也占据优势的多尔衮为何不选择逼宫称帝呢?

我们将目光转移到一个人身上,此人便是皇太极之妻、顺治帝生母、多尔衮的八嫂——孝庄皇后!

据野史记载(正史中无法查证,史学界褒贬不一,关于皇后是否下嫁也是众说纷纭),"母仪天下"的孝庄皇后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从后宫重重竞选中"杀"出来的她极其善于玩弄政治。她与多尔衮二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多尔衮对其也是爱的无法自拔。

无奈当年皇太极强行把她纳入后宫,并生下顺治帝福临,在重重复杂的关系和狗血的爱情下,多尔衮不仅再次选择隐忍,还顺势将侄子顺治推上皇位。当年的一切就好比是机关算尽的孝庄皇后为了自己的儿子与多尔衮达成的一笔惊天交易。

所以多尔衮长年摄政确又不想拿下这个随手可得的皇位,他在为这位皇后着想。他不想这一场权色交易毁于一旦,再怎么讲这也是他曾经深爱的女人和她的后代……

纵观多尔衮一生,战场上他是将才;朝局上他是政才,三十几岁完成一个王朝的定鼎之基。被评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也确实当之无愧!


历来现实


顺治朝前期的多尔衮,纵使没有皇帝之名,却已然是超越皇帝的存在。

清崇德八年(1643年),清太宗皇太极去世,由于皇太极生前并没有就继位人的问题作出任何的交代,于是当时在朝堂之上掌握着一定权势,并且在八旗中有着各自支持势力的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与皇太极的弟弟、睿亲王多尔衮为了皇位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双方始终僵持不下,甚至眼看八旗内部就要发生火并,最终在郑亲王济尔哈朗的建议下,改立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为皇帝,这一提议得到了包括多尔衮、豪格在内的满洲宗室贵族的一致同意,就这样年仅五岁的福临登上了皇位,这便是顺治皇帝。同时,济尔哈朗和多尔衮也成为了辅政王,辅佐年幼的福临。

然而,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多尔衮开始逐步的排除异己,走向权力的巅峰。

首先,他将矛头指向了与自己同为辅政王的郑亲王济尔哈朗。

实际上,郑亲王济尔哈朗是非常有政治觉悟和先见之明的,早在清朝入关之前,就主动将第一辅政王的位置让给了多尔衮,并且是刻意将权力让渡给了多尔衮,然而,多尔衮对于济尔哈朗仍然采取了打压手段。

顺治四年(1647年)二月,多尔衮以济尔哈朗建筑府第逾制,擅自使用铜狮、铜龟、铜鹤等为由,将其踢出了辅政序列,改由自己的弟弟多铎辅政顺治,并且安排济尔哈朗南下带兵平定南明,彻底将其排除在了中央核心。

其次,就是多尔衮用极为残忍的手段除掉了豪格。

作为多尔衮夺位时竞争对手,豪格自然无法避免的遭到多尔衮的打击。

顺治元年(1644年),豪格就曾被人告发恶语中伤多尔衮,议罪当死,只不过是六岁的顺治皇帝福临站了出来,连哭带闹的救下了豪格,最终豪格被议罪削爵,总算是保全了性命。

之后,豪格领兵南下,在四川平定了张献忠的大西政权,立下了不世之功,然而等待豪格的确实极为悲惨的命运结局。顺治五年(1648年)二月,豪格回京后不久就以隐瞒其部将冒功、起用罪人之弟的罪名被下狱,并于顺治五年(1648年)四月死于狱中,年仅三十九岁。

豪格死后,福晋们也被多尔衮兄弟霸占,同时自己统领的正蓝旗也被多尔衮抢夺。

再次,就是重点打击两黄旗的势力,并且积极扩充两白旗。

当年两黄旗中,支持豪格的索尼、鳌拜、图尔格、图赖等人,受到了多尔衮的残酷打压,其他两黄旗的高级官员、将领也在此期间或被革职、或委身屈服于多尔衮,两黄旗的实力遭到了极大的打击。并且多尔衮将他们兄弟手中的两白旗加以重用,使得一时间朝堂之上的两白旗的官员遍布,多尔衮也就此控制了朝堂上的势力。

就这样,多尔衮从最开始的“叔辅政王”,成为了“皇叔父摄政王”,最后又强迫顺治皇帝册封其为“皇父摄政王”,不仅见了顺治皇帝不用行礼,就连皇帝的玉玺印信,也被他带回府中,名义上顺治是皇帝,但是此时的大清王朝的实际统治者,却是多尔衮。


册封多尔衮为“成宗义皇帝”,可以说是顺治皇帝所忍受的最后“屈辱”。

顺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年仅三十九岁的多尔衮在死于古北口外喀喇城,一代权臣就此陨落。

然而,此时朝堂之上,多尔衮的党羽旧部依旧势力强大,把持着朝政。于是这些之前依附于多尔衮的两白旗官员们,开始借着多尔衮的去世,大作文章。

他们先是要求顺治皇帝亲自出城迎接多尔衮的灵柩。要知道明末清初是小冰河时期,冬天是异常的寒冷,顺治皇帝就在这些两白旗官员的胁迫下载寒风中苦等数个时辰,迎接多尔衮的灵柩。

此后,这些多尔衮的旧部们开始用尽各种方式让顺治皇帝为多尔衮累加封赏,最终有人提议加封多尔衮为皇帝。

此时的顺治皇帝尚未亲政,并且在朝堂上也处于被包围、控制的境地,也就只能同意了追封多尔衮的皇帝的请求。

于是就这样,多尔衮成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清成宗,顺治皇帝还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但是,仅仅两个月之后,“清成宗”的庙号就被彻底的废黜了。

就在多尔衮的旧部们以为可以依靠着这个“清成宗”,打着多尔衮的旗号把持朝政的时候,不曾想,郑亲王济尔哈朗在沉积了多年之后,终于彻底爆发了。

济尔哈朗趁着两白旗群龙无首、相互政权夺势之际,直接闯入多尔衮府邸,抢回了被多尔衮带回家中的皇帝玉玺和印信,并主动拥立顺治皇帝亲政。

此时,济尔哈朗又联合在多尔衮专政时期同样受到打击的巽亲王满达海、端重亲王博洛、敬谨亲王尼堪联合向顺治皇帝上奏,控诉多尔衮的十六大罪状。

“昔太宗文皇帝龙驭上宾,诸王大臣共矢忠诚,翊戴皇上。方在冲年,令臣济尔哈朗与睿亲王多尔衮同辅政。逮后多尔衮独擅威权,不令济尔哈朗预政,遂以母弟多铎为辅政叔王。背誓肆行,妄自尊大,自称皇父摄政王。凡批票本章,一以皇父摄政王行之。仪仗、音乐、侍从、府第,僣拟至尊。擅称太宗文皇帝序不当立,以挟制皇上。构陷威逼,使肃亲王不得其死,遂纳其妃,且收其财产。更悖理入生母于太庙。僣妄不可枚举。”

“以此思之,多尔衮显有悖逆之心,臣等从前俱畏威吞声,不敢出言,是以此等情形,未曾入告。今谨冒死奏闻,伏愿皇上速加乾断,列其罪状,宣示中外,并将臣等重加处分。”

早已对多尔衮心存不满多年的顺治皇帝,终于等到了肯为自己出头,为自己说话的人,马上安排济尔哈朗、满达海的人对多尔衮集团进行清算,并且两白旗内部的以苏克萨哈为首众多官员看到风声不对,立马投靠了济尔哈朗,开始揭发检举多尔衮及其旧部的行为,这也使得多尔衮的旧部势力被迅速的瓦解。

最终,顺治皇帝亲自下令将多尔衮“削爵、撤庙享、罢宗室、籍财产入宫”,并将仅仅下葬两个月的多尔衮扒坟掘墓、挫骨扬灰,其党羽也尽数被清除。

就这样,仅仅做了两个月“成宗义皇帝”的多尔衮,不仅被废黜的庙号,自己都被剥夺了宗室资格。直到一百多年后的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皇帝为多尔衮平反,恢复期宗室身份,以及他的和硕睿亲王的家族世系爵位,而他那个曾经的“成宗义皇帝”的庙号与谥号,也彻底尘封于历史了。


雍亲王府


顺治七年,多尔衮狩猎时不慎坠马身亡,这让清世祖猝不及防,喜忧参半!喜的是自己终于可以一言九鼎了,担忧的是多尔衮专政多年,在朝廷到处安插亲信,关系网盘根错节,自己怎么实现大权在握还有个复杂的过程!

这是个危险而艰难的工程,在鱼目混珠、良莠不分的情况下,清世祖不动声色,以稳住局面为第一要务!出于这种考虑,清世祖不遗余力,大张旗鼓地彰显多尔衮的功绩,并不拘一格,追尊多尔滚为清成宗——就是皇帝。



英亲王阿济格企图接替多尔衮出任摄政王,继续架空清世祖,他用武力逼迫两白旗将领跟自己走,结果适得其反,两白旗将领都投向了郑献亲王济尔哈朗,并告发了阿济格谋逆之举,清世祖命济尔哈朗逮捕了阿济格;阿济格是粗鲁的武夫,在狱中不好好改造,还私藏兵器,偷挖地道,并扬言烧了监狱。

这个时候,满清宗室的王公贵族纷纷站出来,要求清世祖砍了阿济格;清世祖才懂得,多尔衮主政期间,不少宗室王公表面上尊重多尔衮,其实是迫于压力,才选择了委屈求全的态度;于是清世祖有意贬低多尔衮为政的些许弊端作一番试探,随后,揭露多尔衮专权、跋扈、僭越的奏折如雪片一般飞来。

如此,清世祖敌、我立判,也弄清了多尔衮的虚实,顺治八年,清世祖以“僭越、擅权、谋逆”等等多项罪名废黜了多尔衮的“皇帝”之位,还毁掉了多尔衮的“帝陵”;自此,多尔衮由皇父、摄政王、“成宗义皇帝”变成了大清的“乱臣贼子”!而清世祖也借废黜“皇位”之举收回了权力,建立了帝王威严。


希望星晨58298869


崇德八年,清太宗皇太极去世,作为清太祖嫡子之一的睿忠亲王多尔衮与清太宗的嫡长子肃武亲王豪格争位,经过一系列权力斗争,最终双方妥协,由清太宗庶出第九子福临继承皇位,即后来的清世祖。而多尔衮以虚位换实权,成为了摄政王。之后,多尔衮虽然没有皇帝的名分,却俨然是清王朝的“太上皇”,几乎完全架空了清世祖。



顺治七年,多尔衮在古北口狩猎时不慎坠马身亡。这让清世祖有些措手不及、既喜且忧。喜的是自己终于可以掌握实权了,忧的是多尔衮经过多年经营,在朝堂之上的关系网盘根错节,自己如何收回皇权是不得不面临的重大问题。在还没有摸清虚实的情况下,清世祖选择了“稳”,先稳住局面再作打算。于是,多尔衮被清世祖追尊为了皇帝,上庙号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



就在这个时候,意外还是发生了。多尔衮一母同胞的亲哥哥——英亲王阿济格首先跳了出来,企图接替已故的多尔衮出任摄政王,继续架空清世祖。只可惜,阿济格这个人属于典型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本来可以通过利益拉拢将两白旗为己所用的阿济格,居然耍起了横,用大刀片子逼两白旗将领听命于己。结果直接把这些人逼向了对立面,两白旗将领向郑献亲王济尔哈朗告发阿济格谋逆之事。之后,清世祖命济尔哈朗以逸待劳,在阿济格回京途中一举将其拿下。



直到这个时候,清世宗依然没有完全摸清多尔衮的底,并没有轻举妄动,仅仅是将阿济格幽禁而已。但是,阿济格在狱中又是私藏大刀片子,又是挖地道,甚至扬言要一把火烧了监舍。这个时候,宗室王公们已经嗅出了些味道,开始纷纷要求清世祖处决阿济格。同时,清世祖也意识到,多尔衮主政期间也并不是铁板一块,不少宗室王公实际上只是迫于压力选择了暂时隐忍,而这些人恰恰是自己需要的。而自己由于多尔衮的长期压制,毫无权威可言,这也正是阿济格敢于伸手索要摄政王之位,企图继续架空自己的原因所在,清除朝中多尔衮的势力和立威势在必行。



于是,一番新的试探开始了,清世祖放出了准备处置多尔衮的风向标。一时间,各种弹劾多尔衮专权、僭越的上书如同雪片一般飞来。而这,最终让清世祖摸清了多尔衮的虚实,下定了处置多尔衮立威的决心!顺治八年阴历二月,清世祖以僭越、擅权、企图谋逆等多罪名废黜了多尔衮的皇帝之位,还一并废黜了由多尔衮过继嗣子多尔博承袭的睿亲王爵位,强令多尔博归宗。同时,又下令毁掉了多尔衮的“帝陵”!自此,多尔衮由皇父摄政王、成宗义皇帝变成了“乱臣贼子”!而清世祖利用处置多尔衮达到了收回权力和立威的目的,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真皇帝。



由于清世祖与多尔衮本身并没有太多私人恩怨,清世祖本人对当初多尔衮主动退出使得自己得以上位多少还是心存感激的,而且对多尔衮的历史功绩也是认可的,清世祖处置多尔衮完全是政治需要。因此,在达到夺权和立威的目的之后,清世祖并没有对多尔衮赶尽杀绝。除了企图谋逆的阿济格之外,多铎一脉并没有受到太多牵连,已故的多铎仅仅被由亲王降为了郡王,而多铎的儿子兼继承人多尼,也仅仅是降为了信郡王,并且仍然保留了世袭罔替的铁帽子待遇。多尔衮的过继嗣子多尔博在归宗之后,又于顺治十四年被封为了贝勒。但是,多尔衮本人却一直被钉在了耻辱柱上。直到一百多年之后,乾隆四十三年,清高宗(乾隆帝)才正式为多尔衮平反,重修园寝、配享太庙,并且恢复了多尔衮世袭罔替的睿亲王爵位,仍然由多尔博的后代承袭。由于时过境迁,恢复多尔衮皇帝的身份已经没有实际政治意义,清高宗点到为止,并没有恢复多尔衮成宗义皇帝的身份。换言之,终清王朝二百余年,多尔衮只当了两个多月的挂名皇帝!而且,这个“皇帝”的谥号字数还是缩水了的,没有某天某运的开头……


农民工老杨歪说历史



多尔衮死之前,在大清已经是太上皇的存在了,都已经不能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了,应该是皇帝之上了!

毕竟从摄政王到皇叔父摄政王,再到皇父摄政王,一步步升级成为顺治帝的父亲,跟太上皇一般,而且还是独揽大权的太上皇,所以光凭这点,多尔衮被追封为皇帝,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而且说完这个法统上的合理之处,再说说多尔衮的功劳,更是有资格成为皇帝的。

首先1643年皇太极猝死,到了1644年明朝亡于李自成以后,是当时的实际统治者摄政王多尔衮决定清军入关的,可以说做出了一个影响清朝二百多年的决定,使清朝从割据政权过渡成为大一统政权。

入关以后,清朝又在多尔衮的实际统治下,先后亡大顺之李自成、大西之张献忠、南明的弘光、隆武、绍武三个政权。等到顺治帝在顺治八年亲政以后,清朝在全国范围之内,也就剩下南明永历政权这个对手,而永历政权当时连长江之险都已丢失,都不存在划江而治的基础,可以说多尔衮的一系列作为,已经彻底奠定清朝的大一统格局,以这个来看,多尔衮是当之无愧可以被追封为皇帝。

当然多尔衮猝死以后,顺治帝亲政以后,追封他为皇帝只是权宜之计,只是为了稳住多尔衮的党羽罢了,毕竟多尔衮架空顺治帝多年,不是人家爸爸非要当人家爸爸,顺治帝是恨死了多尔衮,等到顺治帝亲政成功以后,自然就开始了对多尔衮的疯狂清算,包括剥夺了之前追封的皇帝称号。


宋安之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喜欢的话可以关注我哦。

首先题主的说法有问题,多尔衮并不是自称“清成宗”的,而是在他死后由清世祖顺治皇帝福临追封的,另外清成宗并不是多尔衮的最终封号,多尔衮被追为清成宗的时间也仅仅只有两个月。

先来看谥号里“成”字的意思,安民立政曰成;刑民克服曰成。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推翻明朝,逼死崇祯皇帝,清摄政王多尔衮抓住机会,果断率领全国之兵出击,招降吴三桂,在山海关击败李自成,清朝就此入主中原,定鼎天下,可以说多尔衮为清朝统一中国立下了不世之功,而入关后,多尔衮的封号也从摄政王,一路跃升为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从功绩上来讲,用“成”字为谥号恰如其分。

公元1650年,顺治七年,多尔衮在狩猎途中暴毙,据《清史稿》记载,得知多尔衮死讯后,顺治帝悲痛异常,亲自率文武百官穿孝服在东直门外迎接灵柩回京,并追封他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

然而就在两个月后,多尔衮的亲信苏克沙哈、詹岱讦就告发说,多尔衮在生前曾经秘制龙袍,并作为陪葬物放在棺椁里,意图谋反,受尽了多尔衮欺负的顺治帝此时借势立威,下旨“削爵,撤庙享,黜宗室,籍财产入官”,不仅把多尔衮所有的荣誉称号都撤销了,还把他的家给抄了。或许真的是对多尔衮恨之入骨吧,顺治十二年,吏科副理事官彭长庚等人上疏,请求恢复多尔衮的爵号,顺治帝不仅是不予理睬,反而还把彭长庚等人流放宁古塔。

一百年多,到了乾隆四十三年,多尔衮的封号事件终于是迎来了转机。乾隆皇帝下旨说:“睿亲王多尔衮扫荡贼氛,肃清宫禁。分遣诸王,追歼流寇,抚定疆陲。创制规模,皆所经画。寻奉世祖车驾入都,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殁后为苏克萨哈所构,首告诬以谋逆。其时世祖尚在冲龄,未尝亲政,经诸王定罪除封。朕念王果萌异志,兵权在握,何事不可为?乃不於彼时因利乘便,直至身后始以敛服僣用龙衮,证为觊觎,有是理乎?”

这里乾隆帝是说了一句大实话,以多尔衮的权势,想要篡位易如反掌,而他却一直尽心尽力辅佐顺治,可见多尔衮并没有某逆的野心,所以乾隆帝断定,苏克沙哈等人是受人指使诬告多尔衮,多尔衮死后被剥夺封号实属冤狱。

随后乾隆帝下旨,恢复了多尔衮睿亲王的封号,世袭罔替,并追谥他为“忠”,配享太庙。依照亲王的规制,修建他的陵寝,太常寺春秋前往致祭。并令多尔博的的五世孙淳颖继承了王位。

然而虽然乾隆帝为多尔衮平反,恢复了爵位,但却没有恢复他清成宗的追谥,所以从时长看,多尔衮被追谥清成宗的时间不过短短两个月。


杨过的大仙


顺治突然从御座上站起来,厉声吼道:睿王多尔衮逆谋之罪证确凿,神人共愤。速将其妻子妾所得封典,悉行追夺。诏令削爵,抄家没籍,其子多尔博与其女东莪与多尼为奴!削夺摄政王:《诚敬义皇帝》尊号,平毁墓葬与府第!一个字一个字从顺治牙缝里吐出。顺治越说越气,他不由走下御阶,来至众臣面前,边走边道:朕实不幸,年方五岁,先父太宗驾崩,皇太后只生朕一身,娇生惯养,无人教训,坐失蒙学。年至十四,睿王死,方始亲政,批阅诸臣奏章,不识汉文,茫然不解其意,今日思之,均因睿王意欲愚玩朕,让朕成为一个白痴昏君,其用心何其歹毒!!顺治越说越怒:睿王实在罪大恶极,矬尸鞭笞!砍头示众,焚骨扬灰!!………因母后下嫁之故,顺治被迫追谥睿王多尔衮为《诚敬义皇帝》,却至多尔衮死后也末能如愿以偿。尽管多尔衮连登基做皇帝所用的印玺,龙袍,都早已预备就绪。死后也未能实现。其间最有力的阻碍者便是孝庄太后。顺治对多尔衮的处置,几乎用尽一切手段发泄仇恨!这也暗含着对母后的怨恨和不满情绪。孝庄太后对儿子的恣意举动,始终不置一词,反映出她当时既为儿子亲政,仇人获罪的胜利而欣慰,同时对儿子的不理解而伤心,心情是十分复杂的。


茹叔敬


多尔衮,全名爱新觉罗,多尔衮,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亦为清太宗皇太极兄弟,公元162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去世,多尔衮年仅十四岁,继承努尔哈赤皇位的人便是皇太极,十七岁,多尔衮跟随皇太极出征,1643年,皇太极去世,多尔衮与皇太极长子豪格争夺皇位,皇太极第九子爱新觉罗福临渔翁得利,登基成为顺治帝,年仅六岁,多尔衮这一年也成为了叔父摄政王,代为掌管全国朝政。<strong>

虽说多尔衮并非皇帝,到死都没有登上帝位,但多尔衮的成就却是不可计量的,皇太极去世的第二年,清军入关,明朝灭亡,如果没有皇太极,仅凭一个七岁的小娃娃,如何指导满清八旗,蒙八旗,汉八旗入关?

多尔衮不是皇帝,却胜似皇帝,小皇帝顺治帝这时候只能匍匐在多尔衮的阴影之下,多尔衮对小皇帝不必行礼,朝中大臣对小皇帝也只当吉祥物,清军真正的主心骨正是多尔衮。

努尔哈赤去世的时候,多尔衮年仅十四岁,若不是年纪尚小,心智未成,在军中毫无威信地位可言,多尔衮如何不能成为皇位的有力争夺者?

对于多尔衮而言,皇位确实是其最想得到的东西之一,但已经成为了叔父摄政王,名义上并非皇帝,但实际上却已经掌握了皇帝的权力,多尔衮也成为了最接近皇位,但却不是皇帝的人。

顺治帝在位期间,可以说,如果没有多尔衮为其征战四方,讨伐南明,大顺,张献忠等势力,大清的政权未必能够那般稳固。

当然了,多尔衮亦为一个心狠手辣之人,攻陷扬州城后,展开了一场大屠杀,满地白骨,满目血腥。

多尔衮在顺治五年,同样成为了皇父摄政王,权力进一步扩大,只可惜,两年以后,多尔衮的光辉岁月也便到了头。

顺治七年,多尔衮从马背上摔落,造成重伤,不治身亡,同年,多尔衮被追封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

多尔衮戎马半生,为大清打下了整个关内江山,受此殊荣实在不算过分,但多尔衮功高盖主,死后没多久就被顺治帝废除了清成宗封号,甚至将多尔衮鞭尸,可以说年纪不大的顺治帝,似乎已经对多尔衮忍无可忍了。

并非是多尔衮的能力不足,若是论能力,满朝文武,皇亲国戚,能否有一人可以与其并肩而立?换个人,或许山海关都拿不下来,更别提建立满清王朝了,但多尔衮却是不知心软了,还是错过了最佳时机,明明只要自己一声令下,就可夺得皇位,最终却是没有真正坐上皇帝的宝座。


魏青衣


摄政王多尔衮虽然至死也没有做皇帝,但是多尔衮对满清王朝的建立居功至伟,所以能称“清成宗”。


多尔衮主持满清大局,不断进取。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在满清政权的政治斗争中取得胜利,主持满清大局,不断发展壮大,不断进取,延续了满清贵族的发展,为后来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摄政王多尔衮虽然至死也没有做皇帝,但是多尔衮对满清王朝的建立,居功至伟,所以能称“清成宗”。



扶持了顺治皇帝继位。

皇太极死后,留下孤儿寡母的福临和孝庄,多尔衮长期作为满清权利中心的一把手,有机会,有实力可以取而代之,当满清皇帝,但是多尔衮至死没有这样做,反而忠心耿耿,兢兢业业辅佐顺治继位,所以摄政王多尔衮虽然至死也没有做皇帝,但是多尔衮对满清王朝的建立居功至伟,所以能称“清成宗”。

带领满清入主中原。

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自缢于煤山,中原大乱,多尔衮看准时机,勾结吴三桂打开山海关,带领满清入主中原,浑水摸鱼,打败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建立了清朝,所以摄政王多尔衮虽然至死也没有做皇帝,但是多尔衮对满清王朝的建立居功至伟,所以能称“清成宗”。


花开花落缓行客


应该是,多尔衮做过皇帝,因为当时顺治年纪很小,只有5、6岁,一个这么小的孩子能做什么?所以,只要多尔衮和孝庄达成默契,他就是实际上的皇帝,而且孝庄还可以同意多尔衮对自己直接所辖的几个旗宣布自己是皇帝。

但他们之间的默契应该还包括,多尔衮的这种称帝只能对内部、并且只能对内部的一部分势力,但决不能对关内的原明朝汉族臣民。因为相对于多尔衮一介武夫来说,把一个幼小的顺治推到前台当皇帝,更有利于使得在满清与汉族臣民之间有一个较大的回旋余地,有利于满清统治者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始终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自如境地。

所以,对于满清自己人来说,多尔衮做过皇帝,并且死后还得到了谥号,但对于更广大的汉族人来说,满清始终没有正式宣布过他是皇帝。

既然始终没有正式宣布过,后来修史的人也就不可能把多尔衮列入皇帝名单了。因为相对来说,满清自己也更加重视入关后逐渐趋于正统,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统治整个中国的王朝,而多尔衮是不是一个正式皇帝这个问题也就不重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