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才能練出內勁?

內家拳練功首要目的就是要練出內勁。不修煉“勁道”的武術是毫無內涵的、殘缺不全的。武術技擊的高層次,就是互相“較勁”的過程,並非單純的拳來腳往。如我國一代武學巨匠王薌齋先生,之所以以其羸弱的身軀縱橫武林數十年而罕逢敵手,就是因為他領悟了前人勁法勁意真諦。形意大家尚雲祥先生的弟子也說,尚先生教人,講究練功,找勁,很少講招法。認為招法會因人而異,不切實用。故強調找勁,發勁。

但武林中素有“寧教十趟拳,不授一種勁”之說,對練勁過於保守,故“練拳容易得勁難,靈勁上身天地翻。六合相聚人難躲,遇敵好似弓斷絃。”

其實,練勁是有專門的訓練方法的,基本方法就是六合(於一)。

什麼是六合(於一)?就是能在任何時候能在一點上能把所有的勁力打出去,現代說法叫做神意氣形高度協調統一。練功夫的目標就是出手瞬間能產生最大的勁力,這個越強,功力越大。一切功夫都是圍繞著這一目標設計和練習。長期練功(包括練拳套)就是練出這麼一個習慣。成習慣了,功力就強了。不過是練武比日常生活行為要精細,精研細節,力求合一,故有要領之要求,以求功夫精湛。不關注細節,照樣也能出功夫。好比打球,誰不能打,不講求細節長期練也能打的不錯,只不過用專業的姿勢打才能練出高水平。這就是形意拳的本質,形意形意,有形有意,形與意合於一才能產生最大合力,擊打出最強勁的效果。這是從合力而論。單一而論,形合在於規矩對,在於全體無滯,內外如一。意合在於固住神氣不使散亂,在於極處意亦真。六合只是一個代表,六合無一不合。六合做到了就是整勁,內勁與整勁是一個東西的兩個不同說法。

所以,拳法萬千,六合為宗。為什麼?因為做到了六合,才有了內勁,才算入了內家拳的門,有了內家拳的東西。

能合一,式式能合,不在於什麼形,甚至不動中一用意就合上。練合最重要,既是初步,也是結束。核心的核心是神意合,就是劉奇蘭講的 固住神氣不使散亂之意。

曾有人問,內勁是什麼樣的?其實前人早有說明,六合內勁產生後,有一定的表現形式,這在《內功經》中總結為通、透、穿、貼、松、悍、合、堅。曰通,勁之順也;曰透,勁之速也;曰穿,勁之連也;曰貼,勁之絡也;曰松,勁之渙也;曰悍,勁之萃也;曰合,勁之一也;曰堅,勁之轉也。

有內勁和沒內勁在實作上的表現為:如果必須靠手腳的衝撞力或者推力把人打飛,或者沒有準備動作,手到對方身上,想打打不動,說明他沒內勁。如果不鑽不翻,接觸到任何一點只需要微小的距離就能把人發出去,這個是內勁。

六合基本練法是站樁。形意拳科學,入門三年樁,加上其他基本功,練出功夫後才開始練拳,這時的拳才有了靈魂。形意上都沒練出功夫而練拳套者,很難出功夫,多見眾多功夫愛好者都屬此類,練功多年還是體操,或者一身蠻力。

練法的基本內容形與意合一(就是六合,一碼事)。練意,就是把意放遠(頭手腳三梢聚中入地,見《內家拳用意之我見》;為什麼入地,見《一橫一豎說勁力》),無論做何動作,都要做到固住神意不散亂,如意在遠方寫字一般,長期習之,自能練出意的功夫,不用力,觸人人跌,隨意而走。練形,就是以形配意,在不同的間架下找到最合理的合力,就是所謂的虛領頂勁,沉肩墜肘,含胸拔背,斂臀提肛,五指抓地都基本的東西。

六合都合雖說不易,卻也不難。如果方法正確,堅持站樁與摸手,認真練上一年,不用衝撞力,僅通過接觸點把人腳離地打起來(但打不遠,隨時間功力會越來越好)應該是可以做到的。

從生活體驗說,推車,搬物,投擲,甚或吃飯寫字無一不合,都是意到身體各部自動就調整到位,甚或不用意就自動做到了,所謂習慣成自然,這也是所謂拳無拳,意無意階段。這時不會想著頭手腳身如何配合的問題,真如此,反而有問題了。

要注意的是,練功找勁就是練功找勁,只要在六合上用功就可以了,不要摻雜其它的東西。尚式形意大家李文彬說:僅就找勁來說,還不是什麼特高神妙的東西,可是儘管你千錘百煉地苦練,尚難求得“一錘定音”之效,哪還顧得什麼周天與經絡?如果把形意拳之道和丹道之術揉合到一起,確會影響後學們的思想和技術進程,實不可取。一語中的。在電影《劍雨》中黑石對神仙索說:“你要練戲法就練戲法,要練武功就練武功,非要兩樣一起來,能活到今天真是奇蹟。”

總結起來一句話:得勁在凝神聚意,六合歸一。

後話,樁功靜練,五行動練,由靜到動,練的都是不丟規矩下的六合於一,都是自練。然後才是搏擊,自有一套新的章法。只會打幾套拳,還談不上博擊,至多是具有了搏擊的強大功力而已,練的好的,亦能對付一般人,硬打硬進就行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