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屏蔽門,到底危險在哪裡?

轉:曾經,一名年輕女子在乘坐北京地鐵時,意外被夾在了地鐵屏蔽門與車體之間,不幸罹難。這個消息很嚇人,大家天天乘坐的地鐵,居然還會有潛伏的奪命陷阱,這個屏蔽門,究竟有多危險呢?




有何不同?

地鐵屏蔽門,到底危險在哪裡?


地鐵的運行速度很快,絲毫不遜於普通鐵軌上呼嘯而過的火車。同時,和鐵路列車相比,地鐵又有幾個特別之處:

地鐵在每一站停留時間很短,停車、開門、下客、上客、關門、開車這一套流程走完,也不過一兩分鐘,乘客們必須抓緊時間上下車,否則只好等到下一班;而火車在站臺的停留時間通常都會在幾分鐘左右,較大的站點甚至長達十幾分鍾,乘客上下車的時間要充裕得多,可以不緊不慢的先下後上。

地鐵的乘客數量眾多,特別是在上下班高峰時段,儘管運營方增大了發車頻率,但囿於列車運行的安全間隔,能開出的班次依然是有限的,所以地鐵裡有時會非常擁擠(這一點在上海的地鐵上尤為突出),或者說超出設計的運載人數。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設施的安全係數就會大打折扣。相比之下,除了春運,列車通常還不至於到人擠人的地步,特別是動車與高鐵,對於站票比例有嚴格限制,其目的也是為了保證安全。

地鐵停留的站點多,通常每運行幾分鐘就會停車一次,而普通列車在一小時之內通常只會停車兩三次,甚至幾個小時才會停車一次。因此,地鐵就會更頻繁的面對乘客上下車的考驗。

地鐵站的工作人員比普通列車少,很難做到每一節車廂都有工作人員疏導乘客上下車、維護秩序,只能依靠乘客們的自律和輿論壓力,一旦遇到個別乘客蠻幹(比如,站臺上的乘客不等車上的乘客下車就硬往上擠),上下車秩序就會發生混亂。

有了這幾個特點,就不難明白,很多城市的地鐵實際上是承受著極大的壓力在運行,既要努力讓大家都能順利上下班,又要保證乘客們的安全。

為何而設?

地鐵屏蔽門,到底危險在哪裡?


因此,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會有屏蔽門的出現了。

地鐵屏蔽門,通常分為全封閉(從天到地完全遮蔽的玻璃門)和半封閉(屏蔽門直到普通人頸部的高度,上端不封閉)兩種,材質基本上都是使用透明的玻璃門,便於乘客和工作人員觀察。

而屏蔽門的作用,就是為了安全。通常,列車上都會裝有電/磁裝置,只有當列車準確的停留在站臺的指定位置時,才會通過電磁感應啟動傳感器,屏蔽門方才能夠打開。如果列車還沒有到達,或是已經啟動離開,屏蔽門就會自動鎖閉,強制性的阻止乘客有意無意的進入軌道,避免危險發生。

當然,實際上屏蔽門還有一項作用:阻止站臺上的乘客在車廂已經擠滿了的情況下還往車上硬擠,或者在地鐵即將啟動發車的最後一秒鐘還要飛奔上車。總之,屏蔽門的作用,就是針對地鐵的特點而保障安全的。

世界各國,對於屏蔽門的態度普遍比較積極。美國紐約、英國倫敦、加拿大米西索加、法國巴黎、日本國東京、我國香港地區等城市的地鐵站臺,都部分或全部安裝了屏蔽門,對其評價還是相當正面的。倘若沒有屏蔽門,則可能出現更多的乘客掉落軌道、乘客跳下軌道撿東西等等事故,其負面影響遠大於這種偶然發生的屏蔽門致死事故。

咋出事的?

地鐵屏蔽門,到底危險在哪裡?


從查到的資料來看,地鐵屏蔽門發生致死事故的事例極少,有案可查的就是2007年上海的一起事故,一名男子不幸罹難。

那起事故,和本次事故類似:乘客通過了屏蔽門,還沒來得及上車,列車的車門就關閉了;同時,身後的屏蔽門也已經關閉,人體就像是三明治一樣被夾在車門與屏蔽門中間,開車之後被列車強大的推力揉搓致死。

這種事故之所以非常罕見,原因是在於設計有好幾重安全措施:與電梯門類似,如果地鐵的車門或屏蔽門,夾住了較大的物體而無法正常關閉,通常就會觸發傳感器主動開門;屏蔽門內側通常都設有緊急開關(比如一對黃色的小扳手),乘客只要能觸動也會立即開門;更重要的是,地鐵車長與站臺監控人員,都會通過目視與監控探頭注意各車廂車門的情況,確認無誤之後方才開車。

然而,這些安全措施,如果遇到非常、非常巧合的情況,也就是屏蔽門、安全門都正常關閉,乘客卻被夾在兩道門之間,兩道門的安全措施就都失效了;如果車長又沒有看到的話,列車就會照常發車而造成事故。

北京地鐵遇難的女乘客,恰好是在整個列車的中部,也就是監控的薄弱地點。只能說,這是一起非常偶然也非常不幸的事故。

遇到咋辦?

地鐵屏蔽門,到底危險在哪裡?


雖說這種事故幾年也出不了一起,但一旦碰到就是個人與家庭的不幸,肯定是應該努力預防的。

從乘客這一方面來說,雖然上班遲到是一件很不愉快的事情,但命是自己的,在生死攸關的事情上就不要太拼了。

通常,地鐵的車門關閉前,車門上方的警示燈都會快速閃爍,並伴有“滴滴”的警告音,這種時候,退一步海闊天空,就不要硬往上擠了,以免重蹈覆轍。

從地鐵運營方來說,顯然必須在技術上補上這種漏洞。也就是說,除了車門、屏蔽門上的壓力傳感器之外,還要考慮到兩層門的空間中有人的情形。實際上,一個簡單的光電裝置,就能感知到這種“三明治”危險的存在,阻止列車啟動並通知工作人員處理。在上海、北京都出了此類事故的背景下,各地地鐵的運營方都應該認真考慮這種風險了。

另外,如果真的不幸被擠在兩層門中間了,請盡力轉身去拉動屏蔽門上的開關,或者反手伸到背後去拉動開關,力圖自救;站臺上其他乘客看到這種情況,請找到最近的緊急停車按鈕(通常是設在站臺上的柱子、牆壁上的一個紅色小盒子),拉開安全盒按下按鈕,阻止列車啟動;實在找不到,也可以立即沿著站臺,朝著車頭的方向奔跑、喊叫、揮手,提醒車長有異常情況。

一句話,屏蔽門夾死人的事故,應該說是非常罕見的,我們不應該因噎廢食而撤掉屏蔽門;

同時,事故也暴露出了乘客、運營方在安全意識上都有漏洞,亡羊補牢,猶未為晚。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