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臨死留一遺詔,諸葛亮反覆強調;劉禪假裝不懂,40年後亡國

公元222年,一代雄主劉備兵敗夷陵,馮習、張南、傅肜等將領盡皆戰死,糾集四方之精銳損失殆盡。這對63歲的劉備而言,是不能接受的,這意味著漢室中興他是看不到了。

於是第二年,心情沉重的劉備,身體就垮了。這位遲暮的雄主,在白帝城進行了託孤,並留下了一份遺詔。他將兒子劉禪,託付給了謀主諸葛亮,遺詔的內容如下:

劉備臨死留一遺詔,諸葛亮反覆強調;劉禪假裝不懂,40年後亡國

「朕初疾但下痢耳,後轉雜他病,殆不自濟。人五十不稱夭,年已六十有餘,何所復恨,不復自傷,但以卿兄弟為念。射君到,說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脩,過於所望,審能如此,吾復何憂!勉之,勉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讀漢書、禮記,間暇歷觀諸子及六韜、商君書,益人意智。聞丞相為寫申、韓、管子、六韜一通已畢,未送,道亡,可自更求聞達。」

大致意思是這樣的:朕最初只是得了一點痢疾,後來又得了其他疾病,恐怕是活不久了。人活到五十歲就不能稱為夭折了,我已經活到六十多歲了,還有什麼遺憾的呢?朕並不為病死而感傷,惦記的只是你們兄弟。丞相對我說:“你(劉禪)的智慧和氣量,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遠超丞相的預期。”你(劉禪)如果能夠一直這樣進步,我還有什麼需要擔憂的呢?加油,加油吧!

不要因為壞事很小就去做,也不要因為好事很小就不做。只有擁有卓越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別人才會信服你。

你父親我德行淺薄(劉備自謙),你不要和我學。你可以讀讀《漢書》、《禮記》,翻閱先秦諸子和六韜、商君書,學習前人的智慧。聽聞丞相整理申、韓、管子、六韜工作,已經做得差不多了,你要多向丞相學習、請教。

劉備臨死留一遺詔,諸葛亮反覆強調;劉禪假裝不懂,40年後亡國

劉備才能不如曹操,家業不如孫權,就是憑藉仁德,一步步建立蜀漢政權的,這就是他臨終要教劉禪學會的道理。劉備出身貧寒,一生顛沛流離,深知創業的艱險。比如:劉備做平原令的時候,對待普通百姓十分好,他和百姓坐在一起交談,一起吃飯,這對同時代的士族官吏來說,是完全不能想象的事情。一個叫劉平的人,對劉備的管理非常不滿,就派了刺客去刺殺劉備。劉備並不清楚刺客的身份,就一如往常禮遇刺客。刺客對此深為感動,不忍心刺殺劉備,就在告訴他實情後離開了。這就是劉備早年為了民心,所做出過的努力。

可劉備也明白,在蜀地含著金湯勺長大的劉禪,未必可以明白創業的艱辛。於是就在遺詔中,留下了“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警示之言。並讓他多向諸葛亮學習,無論是才華,還是品德。擔心劉禪不成材,就是託孤時,劉備最大的顧慮。當然,大棚下長不出參天大樹這個問題,困擾的也不只是劉備,每一個開國之君晚年,都有這樣的擔憂。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哀痛於桓、靈也。 ——《出師表》節選

劉備臨死留一遺詔,諸葛亮反覆強調;劉禪假裝不懂,40年後亡國

劉備死後,諸葛亮也一直在盡“相父”的責任,他不斷告誡劉禪:先帝創業艱辛,你也要學習先帝的高尚品德,好好治理國家,明辨忠奸,做一位賢明的君主。

可劉備的臨終遺詔,諸葛亮的細心教導,到了劉禪這裡,他始終聽不到心裡,收效甚微。先不說天分,在川蜀長大的劉禪,對民間疾苦,漢室中興就是興趣缺缺。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時,李嚴謊稱蜀中缺糧,害得諸葛亮無功而返,劉禪就沒有做好一個賢君。

諸葛亮死後,徹底沒人能管劉禪了,他更加放飛自我了,甚至到了偏信黃皓讒言的地步。董允活著的時候,黃皓就會投其所好那一套,但是也不敢太過放肆;董允死後,黃皓一步步收攏了權力;羅憲不肯依附黃皓,就被貶到了巴東郡;劉永不喜歡黃皓,黃皓就向劉禪進讒言,劉永十多年都沒再見過哥哥劉禪。宦官黃皓權勢不斷膨脹,官員、皇親許多都栽到了他手中,甚至姜維都非常忌憚這個宦官。

劉備臨死留一遺詔,諸葛亮反覆強調;劉禪假裝不懂,40年後亡國

六年,維表後主:“聞鍾會治兵關中,欲規進取,宜並遣張翼、廖化督諸軍分護陽安關口、陰平橋頭以防未然。”皓徵信鬼巫,謂敵終不自致,啟後主寢其事,而群臣不知。——《三國志.姜維傳》

姜維被黃皓排擠,不敢班師還朝,就在沓中屯田。在魏國進攻之前,姜維給劉禪上奏表:我收到了消息,鍾會在關中整軍,準備攻打我國。應當讓張翼、廖化這些良將,帶兵駐守陽平關、陰平這些要地,防患於未然。但黃皓相信鬼神之說,他告訴劉禪:放心玩,沒事的,魏軍不會來攻打我們。劉禪對姜維,要求派精兵防守陽平關、陰平的請求,也就沒當回事了。

劉備臨死留一遺詔,諸葛亮反覆強調;劉禪假裝不懂,40年後亡國

鄧艾、鍾會雙雙入川,打了蜀軍一個措手不及;鍾會在劍閣牽制住了姜維,鄧艾偷渡陰平;劉備白帝城託孤40年後,蜀漢亡於劉禪之手。歸根結底,含著金湯勺長大的劉禪,比起劉備少的不只是才具,更重要的是進取心和危機感。生於安樂,死於憂患,這也是每個開國之君都擔心,又都沒辦法解決的難題。蜀漢滅亡後,劉禪憑藉張皇后(張飛之女,母親是夏侯氏,司馬師之妻夏侯徽,親連親)關係,混了個“此間樂”的待遇。但張皇后之外的妃嬪宮娥,命運就悲慘多了,她們全部被勝利的魏軍瓜分了,關羽、姜維等家族被連根拔起,成都發生大動亂,這就是亡國的代價。

《三國志》、《魏略》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