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某人重大败因:用人不重才,只重“忠”,重用一众庸将

蒋某人一生,曾经也抓到几手好牌,可是因为其堕落和平庸无能,结果一败涂地。其中蒋某人的用人之道就可见一斑,他用人的首要标准并不是才能,而是所谓“忠”,他所看重的“忠”,并非对于国家、对于民族高度负责的那种真正的忠诚品格,而是那种为一己私利而“抱大腿、傍高枝”的马屁伎俩。

蒋某人重大败因:用人不重才,只重“忠”,重用一众庸将

其次,蒋某人一再情调“精诚团结”,可是他又深惧部下抱成一团结党营私,甚至做大后出现“赵匡胤”那样的人物图谋自己,所以他真正做的,却是破坏部下将领的精诚团结,千方百计使他们分成不同派别,相互倾轧,各方都需要他居中斡旋,于是他就成为各方平衡必须的“共主”。这也是一种封建帝王庸俗的“御人权术”,蒋某人深谙此道。今天就用一个事例来看看蒋某人的用人之道,是多么的陈腐。

蒋某人重大败因:用人不重才,只重“忠”,重用一众庸将

国军将领石觉,黄埔军校第三期生,毕业后一直在蒋某人嫡系部队汤恩伯手下当差,禀赋平庸,战绩平平,只是熟练军阀部队那一套潜规则,所以一路从连长做起,历经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稳步高升。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他被授予少将军长之衔。此人在抗战中并没有什么像样的出色战绩,甚至没有独立指挥过什么重大战役,却留下不少恶迹和污点。

众所周知,抗战时期汤恩伯的部队驻扎于河南,不积极抗战,却竭力鱼肉奴役乡民,于是有了“水旱蝗汤”四大灾害之称。石觉的部队助纣为虐,1944年,日军为打通纵惯中国南北的“大陆交通线”,发动“豫湘桂战役”,只会鱼肉搜刮百姓的汤恩伯部队,与日军一触既溃,部队溃不成军,不堪忍受汤恩伯害兵蹂躏的河南百姓,纷纷成立民团如“红枪会”,四处出击,痛击汤恩伯石觉的部队,石觉不少官兵的枪械就被“红枪会”民团缴获。

蒋某人重大败因:用人不重才,只重“忠”,重用一众庸将

遍布河南的“红枪会”

就这样的败军殃民的庸将,不但没有受到军规的制裁,相反因为傍紧汤恩伯这个“天子门生”,跟着汤恩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最终在抗战胜利后,做到中将的高位。

解放战争爆发后,已成为蒋某人嫡系的石觉,任华北“剿总”第九兵团中将司令官,调往北平,参加了决定华北战局的平津战役。

蒋某人重大败因:用人不重才,只重“忠”,重用一众庸将

汤恩伯

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在我党的频繁接触劝说下,萌生了和平接受改编的想法,但是同在北平的蒋嫡系势力远远大于傅作义,傅作义其实被裹挟在蒋氏嫡系之中,处境非常困难。

如果石觉这样的嫡系将领真的对蒋一片“赤忱”,傅作义的确是很难成功的。可是在解放战争大势所趋之下,这些所谓嫡系,其实也都首鼠两端,不少嫡系部队其实另外也在和我军接触,谋划起义之事。最可笑的是,就连最顽固的军统北平站,都暗中向我军投诚。

最后,傅作义召集“开会”,将这些嫡系将领一窝端,中央军顿时群龙无首,傅作义终于可以放心大胆地组织北平和平解放的一系列事宜。

蒋某人重大败因:用人不重才,只重“忠”,重用一众庸将

石觉这些“忠诚之士”,知道自己罪行累累,害怕我军找他们算账,所以不愿意跟着傅作义起义。傅作义仁至义尽,特意安排了一架飞机,将石觉和其他一批不愿起义的国军将领,一同送回南京。

蒋当局风雨飘摇之际,石觉人生的好运却渐入佳境,一生迷信“危局识英雄、板荡见忠臣”的蒋某人,此刻觉得捡了个“宝”,对石觉分外器重起来。立即任命他出任京沪杭警备副总司令兼凇沪防卫司令官。随后担任浙江主席、浙江绥靖总司令,地位直追老上司汤恩伯。

退守孤岛后,蒋某人为稳定自己地位,不断进行清洗,汤恩伯、胡宗南、白崇禧、孙立人等旧将纷纷被削去兵权,而石觉这样的庸将,却出任陆军第2军团司令、金门防卫司令官、副总长、联合勤务总司令等要职,并授予国军二级上将,达到人生的巅峰。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