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苏区半壁江山在福建,4.2万八闽儿郎血沃中华「共和国从这里走来-43」

闽西地区,山峦起伏、丘陵密布、江河纵横、山区辽阔,正好符合

毛泽东所提出的“在四周白色政权中间的红色割据,利用山险是必要”的条件。这片热土的民众有着强烈的革命愿望,正如红四军前委在给中共中央的信中所说的,“长汀的民众,听我们宣传员的演讲,非常高兴,欢呼的声音,常常打断演讲的进行”;“夺取土劣谷子的群众,一聚就有几千”。

江山占半壁 群众基础好

红四军下井冈山后的主要活动区域,就在赣南和闽西。建国后授衔的十大元帅中除徐向前外有九大元帅都在福建战斗过。

1931年11月,中央苏区正式建立,到1933年秋,中央苏区进入鼎盛时期,总面积8.4万平方公里,人口500万。其中,福建苏区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人口200万,占据中央苏区的半壁江山。

中央苏区半壁江山在福建,4.2万八闽儿郎血沃中华「共和国从这里走来-43」
中央苏区半壁江山在福建,4.2万八闽儿郎血沃中华「共和国从这里走来-43」

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副巡视员 钟健英

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之下,福建先后成立了两个省直机构,就是福建省和闽赣省,尤其是第二次反围剿斗争胜利后,毛泽东认为中央苏区西南北三面都不方便,只有东方是好区域,所以福建的广大区域,成为中央苏区进一步拓展的主要方向,得到迅猛的发展,从而铸就了中央苏区的半壁江山。

千里红旗飘 分田建政忙

福建苏区物产丰富,为红军提供了足够的给养保障。汀州的手工业、公营工业占了整个中央苏区的一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首府虽然设在瑞金,但长汀实际上起着中央苏区经济中心的作用,被誉为“红色小上海”。

1929年3月到1933年11月,毛泽东七次入闽,为福建苏维埃政权的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随着苏维埃区域的不断扩展,福建苏区广大农民实现了拥有土地的梦想。正如

毛泽东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所指出的,“现在农民的生活比较国民党时代是至少改良了一倍”。一直到新中国成立,闽西约有20多万亩的土地一直保留在农民手中,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

中央苏区半壁江山在福建,4.2万八闽儿郎血沃中华「共和国从这里走来-43」

(红军被服厂旧址)

在“前方炮火连天响,扩大红军莫迟延;快快扩大我红军,巩固红色我政权”的歌声中,福建苏区的青壮年源源不断地加入红军,

从1932年春到1934年9月,福建苏区参加红军的达15万之多,牺牲烈士4.2万多人。

作为中央苏区的半壁江山、反围剿的主战场、长征的出发点之一,福建为中央苏区的发展、红军的壮大乃至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巨大的奉献和牺牲。正如彭德怀所称赞的,先烈之血,浇成了革命之花。

中央苏区半壁江山在福建,4.2万八闽儿郎血沃中华「共和国从这里走来-43」

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福建新闻广播

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联合推出百集革命历史印象志

——《共和国从这里走来》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中央苏区半壁江山在福建,4.2万八闽儿郎血沃中华「共和国从这里走来-43」

如何收听

关注FM1036福建新闻广播

调频FM103.6每晚23:00

通过蜻蜓FM、喜马拉雅、海博TV APP收听

中央苏区半壁江山在福建,4.2万八闽儿郎血沃中华「共和国从这里走来-43」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