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怎樣才能早點發現小兒腦癱呢?

專家王常在


您好,我是南瓜媽媽,專注科學育兒,很高興為您解答。

關於腦癱,太專業的術語我就不說了,下面,我根據自己的理解,通俗的說一下腦癱的一些症狀。

腦癱是嬰兒的腦神經細胞受損導致的疾病,患有腦癱的孩子常有肌張力異常。

  • 肌張力過高的孩子最明顯的表現就是身體總是處於很緊張的狀態,比如手腳很難彎折,穿衣服換尿不溼很困難。

  • 肌張力過低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孩子三個月以後人不能豎立抬頭,豎抱的時候頭總是歪向一邊。

腦癱詩人餘秀華相信大家都看到過,她就是頭總是歪向一邊的。

但是肌張力異常並不是表示孩子就一定是腦癱,這個要專業的醫生綜合孩子各方面的情況進行診斷。

腦癱孩子還有其他的一些症狀。

比如,孩子到四五個月以後仍然緊握拳頭,不會伸手抓東西。還有就是孩子躺著的時候,兩條腿總是交叉著,呈剪刀狀,即剪刀腿。

有一些人說孩子踮腳尖也是腦癱,但是,這個已經經兒科醫生鮑秀蘭闢謠了,她在《0-3歲兒童最佳的人生開端》中曾做過說明,足尖著地的寶寶有不少都是正常兒童。

下面,我再說一下我自己親眼所見的腦癱患兒是什麼情況,供您參考。

1.我在帶我家小南瓜頭去醫院檢查的時候,排在我們前面的一個寶寶被醫生診斷為腦癱了,那個寶寶已經一歲了,當時醫生拿著沙錘給寶寶做追視追聽的時候,那個寶寶都沒有反應,而且一歲了也無法站立。醫生說這個孩子來遲了,現在基本上已經沒救了。 腦癱孩子要干預的話最好在一歲以前,過了一歲是既花費錢,又起不到什麼好效果。最好在寶寶六個月以前干預,越早越好。

2.我見過的第二個腦癱寶寶是在住院見的,當時帶我寶寶去那邊做視頻腦電波檢查,看見一位爺爺推著一個孩子在走廊裡來來去去的散步,那個孩子目測一歲半左右,可是坐著的時候身體一直往前傾,還好推車前面有欄杆攔著孩子才不至於倒下,另外,孩子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徵就是眼睛斜視,非常非常明顯的斜視。 這個斜視應該也是腦癱的症狀之一,後來,我又在住院部見到幾個寶寶,其中就有斜視的。

一般來說,孩子在出生前後,如果沒有高危因素,很少會得腦癱的,家長如果懷疑孩子有腦癱的話,建議去醫院由專業的醫生檢查,另外最好多去幾個醫院,因為不同的醫生專業水平以及醫德都不一樣。 最後,祝天下的寶貝都健康成長!


您好,我是南瓜媽媽,專注科學育兒。歡迎您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資訊。寫文不易,感謝您的點贊,轉發。


南瓜媽媽育兒說


我初中時候,院子裡一個哥哥結婚生孩子了,超級可愛的小男孩,每個人都很喜歡。到了5、6個月的時候,大人就發現孩子老是立不起來,就軟趴趴的趴在你身上,別人都說七坐八爬,但是6個多月了,他連脖子腦袋都立不起來,這才開始著急。後來聽說送去醫院檢查,是腦癱。

腦癱發生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見的是:
腦部缺氧:胎兒在子宮內缺氧或者母親在分娩時缺氧窒息,都會有腦癱風險


腦部受傷:分娩時胎兒腦部受傷、腦血管破裂、顱內感染也會導致腦癱


發育不良:胎兒在出生前生長遲緩、發育不良,腦部組織沒有得到較好的發育,也會導致寶寶腦癱。數據顯示,將近40%的腦癱寶寶在出生時的體重小於2.5kg


孕婦自身:由於孕婦自身原因導致胎盤出現問題,也容易造成寶寶腦癱,還有其它慢性疾病、不良習慣都會有影響。


寶寶出生後,腦癱的症狀也要及時辨別,及時診治:

寶寶柔弱愛哭、智力低下,平時安靜不愛動,吃奶時吸吮無力。

在5個月、6個月依然不能抬頭或頭部不穩,當把寶寶架起來時,寶寶雙腳下垂、交叉、不會支撐。

身體經常出現異常的姿勢,雙手握拳,雙臂向內彎曲,軀幹顯得軟弱無力,行動緩慢。

腦癱患兒一般有很多併發症,例如聽力、語言、智力等直觀的影響,寶寶的情緒也不穩定,愛哭、倔強、脾氣古怪、行為不受控制、癲癇...等!


澳優袋鼠媽媽


寶寶出生後,每個寶媽除了勞心勞力照顧他的吃喝拉撒,最關注的還有他的發育問題。寶寶真正發育遲緩,通常會發出這幾個明顯“信號”,寶媽們一定要注意。

反應遲鈍

寶寶出生頭幾個月,雖然視力很微弱,但是能看到眼前比較近的東西。如果,寶媽逗寶寶他會咧嘴笑,寶媽拍手或搖鈴他能跟著聲音搜尋聲源,那就是說明發育沒問題。

如果幾個月大的寶寶對外界反應不敏感,比如逗不笑、也不看眼前的人,對外界的聲音、光線、物品都沒什麼明顯反應,且眼睛無神,那寶媽就要注意了,最好帶寶寶到醫院檢查一下。



吃奶異常,運動發育遲緩

寶寶一出生就會吮吸吃奶,3個月左右會出現吮吸手指、抬頭、扭頭等動作,這對他鍛鍊手眼協調能力有幫助,也是寶寶發育健康的一個重要表現。但是,此時若寶寶出現吮吸障礙,像吃奶吸不緊還總嗆奶,也吮吸不到手指,而且運動有發育異常情況,不會抬頭、扭頭找奶或看手指,那就說明發育可能有問題了。要早帶寶寶做檢查,以免耽誤其發育。



手部精細動作發育異常,拇指內收時間過長

判斷寶寶發育發育遲緩的另一個方式,就是看他的精細動作發育,比如手部的抓握能力。一般來說,寶寶3個月大時,就差不多能夠完全抓起來跟他手掌差不多大小的玩具或零食。隨後,寶寶手部的抓握能力會越好越好,抓的東西也會越來越精細。如果4到6個月後寶寶拇指還是內收狀態,也要排除一下腦癱的情況。

到10個月大的時候,差不多就能用小手指捏起花生大小的東西了。但如果此時,寶寶拿東西還總是掉,握不穩一些東西,那就說明手部動作發育遲緩了。此時,寶媽別傻傻忽略,要注意幫寶寶多做一些手部的精細鍛鍊,比如,讓寶寶玩積木、扔小球、握小搖鈴等等。



寶寶每個階段都有階段性的發育表現,有對外界的反應變化、有小動作、大動作,當然也有語言上的變化。寶媽要細心觀察,千萬別忽略寶寶發育遲緩的一些明顯“信號”,而耽誤了寶寶成長。


淮山育兒


你好,很榮幸來回答你的問題。

從醫學角度來說,腦癱是自受孕開始至嬰兒期非進行性腦損傷和發育缺陷所導致的綜合徵,主要的症狀是運動障礙和姿勢異常。

從中醫角度來說,腦癱可以概括為“五遲”、“五軟”、“五硬”這三個方面:

·“五遲”——站立、行走、頭髮、牙齒、言語的發育遲於正常;

·“五軟”——頭項、口腔、手、腳和肌肉五個部位軟弱無力;

·“五硬”——小兒頭項硬、口硬、手硬、足硬和肌肉硬。

觀察小兒是否腦癱,可以定期到醫院做小兒的發育評估,這種方法是比較準確的,此外也可以和同齡孩子進行對比或者是請有經驗的人(比如自己的父母)來評估。

家長在家中觀察自己孩子的時候,可以上面的“五遲”、“五軟”、“五硬”來作為判斷標準,但並不是有幾項符合就斷定孩子腦癱,還要看看孩子是否早產、出生體重超低,如果都符合,就要注意了,要儘早去醫院檢查。

最後是腦癱高危兒檢測十條,比較簡單,方便家長在家裡使用。

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可以給我點個贊哦(84)


家庭醫生雜誌


帶孩子去兒保體檢過的家長,都對“肌張力高”、“足尖著地”、“頭後仰”、“飛機手”這些字眼並不陌生。


醫生的一句“感覺肌張力有點高”,就讓家長擔心的要死,懷疑寶寶會不會是腦癱?


我們都看過腦癱患兒的照片和視頻,想到孩子還有很長很長的未來,只要家長一觸碰到這個詞,似乎就像被電擊一樣。


如果孩子確實有很嚴重的問題,比如頭圍過大,發育遲緩,吃奶困難,相信所有家長都會及時就醫。

但是,如果孩子生長髮育階段一切都看上去挺正常的,該如何判斷呢?


懷疑“腦癱”的常見誤區

芭蕾足:7-8月齡的寶寶,扶著站立位時,會有足尖著地的現象。其實大多數寶寶都是從足尖過度到整個腳掌走路。有些寶寶在1歲以內出現了足尖著地的現象,但只要寶寶的足尖可以正常彎曲一般就問題不大。


頭後仰:出生幾個月的寶寶在側臥位時有頭後仰的現象,在仰臥位和扶坐位時卻沒有頭後仰,這屬於正常現象。


飛機手、飛機腳:5 個月內的寶寶只有在俯趴的時候,間斷性短時出現飛機手和飛機腳,如果每次不超過 1 分鐘,可能是寶寶情緒較愉快,屬於正常的原始反射現象。有些 6~12 個月的寶寶仍然一趴就飛機手和飛機腳。


肌張力是不是真的高?

有一個比較簡單的檢測方法就是觀察孩子的內收肌角。

內收肌角正常值:

1~3個月40°~80°;

4~6個月70°~110°;

7~9個月100°~140°;

10~12個月130°~150°。


有些家長會從網上學著檢測寶寶的肌張力,覺得寶寶雙腿內收的時候,肌肉真的有些緊張。

其實,這個時候不能急著認定寶寶就是肌張力高。可以試著讓寶寶坐起來,分散一下寶寶的注意力,這時候看到的內收肌角範圍,才是比較客觀的。


有時候兒保醫生會讓家長給孩子做被動操,對於0-3月齡的小寶寶來說,他們的身體沒有發育完全,還有他們的性格特徵,太過頻繁做被動操反而會引起寶寶的抵抗,以至於在正常檢查時寶寶就會出現抵抗強的狀態。如果寶寶不願意做被動操,那就不要做了。如果家長還是懷疑寶寶肌張力高,一定要去正規醫院讓兒科醫生檢查。



綜合診斷

其實腦癱的診斷還需要綜合判斷,單一的肌張力有點高,一般問題不大,但以下的因素更需要重視:

1. 出生因素:

包括胚胎期腦發育畸形、先天性腦積水、腦炎、早產、新生兒腦出血。

母親的放射暴露、吸菸、飲酒、濫用藥物等。

2. 性格影響:

寶寶固執、任性、易怒、孤僻,情緒波動大,有時出現強迫、自傷、侵襲行為。

3. 營養障礙:

腦癱患兒一般身高比正常兒童矮,營養吸收差,常有呼吸障礙,易患呼吸道感染疾病,還有咀嚼、吸吮、吞嚥障礙和流涎。

4. 視覺和聽覺問題:

比如斜視、弱視。腦癱患兒還會伴有聽力缺損,部分聽力喪失,部分患兒會完全失聰。

5. 認知障礙:

比如2個月時不能微笑,4個月時不能大聲笑,6個月時叫名無反應。

對於腦癱既不要反應過度,也不能不當回事。

有的家長雖然發現孩子在半歲前有不明原因的哭鬧、吃奶差、過於安靜,以及受驚嚇時出現身體打挺等現象,但只是簡單地認為孩子是年齡小,身體弱。早產兒的家長則會簡單地認為是早產原因造成的,常常採取“觀望、等待”的態度。


一旦經過醫生的確診孩子為腦性癱瘓時,家長往往最先採取的措施是盲目地四處求醫,盼望通過常規的“打針、吃藥”來解除患兒的運動功能不良狀態。


其實對於這種疾病,最重要的是早期發現、早期干預、綜合治療。首先了解病因,然後綜合康復療法為主,藥物治療為輔。


只要能長期堅持配合,腦癱的預後已經大為改善。


DrX健康科普


腦癱——腦性癱瘓,是由於各種原因造成的發育期胎兒或者嬰兒非進行性腦損傷,臨床主要表現為運動發育和姿勢異常,運動功能受限。

腦癱兒常伴有智力、感覺和行為異常。發病率國內為2‰左右。

由於新生兒出生後,除了一部分原始反射之外,自身並沒有多少自主運動,大腦、視聽覺尚待外界刺激發育完善,因此,小嬰兒很難發現明顯異常。

那麼有沒有一些成熟的方法早一點觀察到孩子的異常呢?

腦癱的症狀和體徵有很大的個體差異性,運動系統和智力與同月齡孩子之間的發育異常是可能患有腦癱兒的一個主要跡象。

1、對於2個月以上的孩子。

a當他仰面平躺,你試圖抱孩子起來的時候,他的頭會向後仰。

b孩子全身僵硬,不靈活;或者渾身無力,孩子癱軟;

C抱著孩子時,孩子呈現一種僵硬的姿勢——背部和頸部持續過分後仰,是一種似乎要掙脫被抱著的姿勢;

2、和同月齡正常嬰兒相比較,身體運動發育落後、肌張力異常、姿勢異常。

2個月的嬰兒可以抬起頭了,3-4個月,會翻身了;5-6個月,會做起來了;8-10個月,會爬了,同時大多數孩子在10個月的時候,會發出baba-mama的音節了。

如果孩子出現發育明顯的落後於同月齡孩子,家長要留點心了。

3、觀察孩子的頭圍。

孩子的大腦出生後第一年迅速生長,頭圍從出生時的30.9--37.9cm(男嬰)、30.4-37.5cm(女嬰);到孩子滿一週歲時的42.6--50.5cm(男嬰)、41.5-49.3cm(女嬰);

如果孩子腦癱的原因與圍產期間的缺氧相關,大腦受損的可能性會增加。這種情況下,孩子的預後會比較差,不僅僅是運動系統功能的異常,還有中樞神經系統的異常。

我見過一個腦癱的孩子,當時那個孩子接近二歲。

完全不會站立,頭圍與身體的比例異常——通常孩子給人感覺總是頭大,和身體的整體比例而言,頭顯得很大;這個孩子頭顱明顯的小。

全程躁狂狀態,四肢狂亂的揮舞,會發聲,但是毫無規律。

她的媽媽抱她的時候,她的頸部僵硬,手攥的緊緊的。

與人沒有任何交流,不會笑,不會說話、不會站立更不可能會走。

孩子的父母超級有耐心,媽媽全程默默流淚。


這個孩子是先天性溶血病。剛出生時非常健康,新生兒評分有10分,出生後當天下午出現異常,缺氧時間比較長。最後醫院還是把孩子命救了回來,但是,大腦缺氧缺血的時間太長了,孩子腦癱還是比較嚴重的。

輕症的孩子,智力正常,有運動系統的一些異常,但是不影響孩子正常生活。

國內有一個詩人,女性,名字叫餘秀華。出生時缺氧,後遺留有肢體殘疾,口齒不清,但是顯然智力上面沒有異常。

她的詩歌極具才華。高中畢業後,因身體不便,她賦閒在家,開始寫詩。

她的詩詞在多家著名文學刊物上發表。

因為孩子的年齡緣故,更多的治療可能會在家中進行,所以家長也會學會成為孩子的老師和治療幫手。

2、家長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幫助孩子培養技能,樹立信心和良好的自尊心。

鼓勵孩子進行可以勝任的活動,同時給孩子一些具有挑戰性的任務,請孩子獨立完成。

家長把孩子看成一個正常的個體,給孩子希望,但不要讓孩子過度的依賴。

這種情況下,身體的殘疾不可治癒,培養孩子獨立自主自尊的生活態度變得異常重要。

3、配合專業的康復醫生,進行體能運動訓練、技能訓練、語言訓練,早期發現的孩子還可以通過高壓氧的治療,輔助功能訓練。


————————————————————————————————————

我是芯媽,與孩子共同成長;與您共同探索孕育養兒之道。每日遇到新問題,每日解答新問題;互幫互助,敬請關注[芯媽心語]。


芯媽心語


因此家長應該引起重視,首先家長如果存在小兒腦癱高風險因素,他們必須瞭解兒童腦癱的知識和兒童腦癱的早期症狀。他們應該及時去特殊醫院的專科醫生檢查。大多數腦癱兒童為了獲得正確的早期診斷率,醫生會詢問孩子的出生史和母親的懷孕情況,仔細評估兒童神經系統的功能,對存在早期小兒腦性癱瘓的患兒早期干預。

其次家長對2個月及以下的小兒有易激惹、煩躁、哭吵、餵養困難等。不應習慣的認為是佝僂病或低鈣、低鎂血癥。應進行必要的詳細實驗室測試。在此期間,上述幾種症狀同時出現,並且存在高危因素,因此可以及時治療,定期隨訪或臨時診斷可暫時診斷為中樞性協調障礙,給予早期干預。

醫院應選擇兒童醫院或相關專業醫院。相對而言,專家可以掌握兒童的發育神經學知識和Vojta姿勢的反映。如果孩子達到一定年齡並且沒有達到相應的運動水平,原件應該消失。反射(如擁抱反射,不對稱頸部反射等)不會消失。不會出現應發生的垂直反射和平衡反射。你應該保持警惕。如果伴有異常姿勢,肌肉緊張變化,智能落後,則應考慮腦癱的可能性,及時康復治療,而父母不應滿足於頭顱影像學及腦電圖正常,其檢查均不能作為診斷腦性癱瘓的必備條件。

早期發現小兒腦癱,治療效果相對較好,所以家長應警惕小兒腦癱的早期症狀,1年內小兒腦癱,特別是6個月內開始治療最好,因為小兒神經系統是快速生長和分化的階段,而腦損傷仍處於早期階段,其異常的姿勢和運動不固定,它具有較大的可塑性,其補償和恢復能力較強。如果你錯過了這個最好的時期,它往往會留下運動發展。向後,異常步態和其他永久性神經系統受損,需要通過外科骨科治療,手術難度和手術不可避免的罷工。但是,父母也應該注意這樣一個事實,即如果孩子在新生兒期只有1-2種症狀且一般情況良好,不一定就是小兒腦性癱瘓,也有可能為正常兒的一過性表現,此時則需要觀察、定期隨診。

【希望此回答能幫到您,有疑問請諮詢我們醫師,將免費為您解答】


平安好醫生官方號


你好!這個問題北京天使兒童醫院兒科主任王東記來回答,期待您的關注~

腦癱是臨床常見的小兒神經系統疾病之一,是指孩子出生前後1個月以內由於胎盤異常、胎位不正、出生時窒息、宮內窘迫、早產、多胎、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核黃疸、感染、外傷、腦出血、腦部畸形等多種原因導致的非進行性腦損傷綜合徵。

判斷寶寶是否患有腦癱,可以從兩大方面初步判斷。

1.發育是否落後。

如孩子2~3個月時還不會笑,表情呆滯,逗弄無反應,表情單一、冷漠,過分安靜;寶寶過百天還不能抬頭或4~5個月挺腰時頭仍搖擺不定;4個月仍有拇指內收,手張不開;4~5個月還不會翻身或過早翻身;5個月還不能伸手抓握;8個月還不會坐;智力還落後於同齡正常兒童等。

2.姿勢是否異常。

如全身發軟,無力或四肢發緊、打挺易驚,早期餵養、進食咀嚼、飲水、吞嚥困難,經常嗆、噎、吐奶;流口水、四肢不自主地徐動和顫抖;頭歪向一側而不能保持正中位等。

專家有話說:腦癱的確診還需去醫院對兒童進行全面的評估,需要經專業醫護人員通過智力測試、腦幹聽覺誘發電位測定等檢查。治療小兒腦癱要達到最好的效果,就要做到“三早”,即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而且腦癱康復程度受很多因素影響,如治療方法、腦癱的嚴重程度等。腦癱孩子的最佳干預時機是出生後6個月內。


兒科醫生王東記


你好,小兒腦癱是指小兒腦癱是生後一個月以內,因某種因素損害了未成熟腦組織,造成運動障礙的器質性疾病,造成小兒腦癱的因素較多,大致如下;

如胎盤異常、胎位不正、宮內窘迫、早產、多胎、出生時窒息,以及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核黃疸、感染、外傷、腦出血、腦部畸形等圍產因素都會加大腦癱的發生幾率。

腦癱主要會造成人體的造成運動障礙,包括大運動和精細運動的障礙;

大運動主要是指抬頭、坐、翻身、爬、走路等等,精細運動主要是手功能不靈活。大部分腦癱的孩子還可能合併語言障礙、智力低下、癲癇、視覺障礙等;

這些障礙最終會造成腦癱孩子生活質量下降,對今後的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目前治療腦癱的方法包括藥物治療,高壓氧治療,外科治療也就是手術矯正治療,治療小兒腦癱還可以通過康復訓練。



出生幾個月的寶寶在側臥位時有頭後仰的現象,在仰臥位和扶坐位時卻沒有頭後仰,這屬於正常現象。

祛癱醒腦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