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最後的韭菜?起底支付寶上的隱祕放貸模式

誰是最後的韭菜?起底支付寶上的隱秘放貸模式 | 特稿

支付通道被砍、數據供應商關停,還有頭部貸超平臺的查封,流量獲客受到了限制。看起來,現金貸這門淨利潤率極其高的生意,前景逐漸黯淡。

但用戶的借款需求不會因為監管的嚴厲打擊而變少,仍舊有一批人,企圖用其他方式繞過監管,在行業玩家大都因監管而萬籟俱寂之時,逆流而上。

這一次,他們選擇了巨頭庇護,試圖利用支付寶信用租賃商城,繼續違規開展現金貸業務。

可誰又能想到,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曾和714高炮們一起被監管打壓的系統商們,盯上了這些捲土重來的甲方玩家們。

這些意圖在風口浪尖割韭菜的人,又哪曾會想過,自己也變成了別人眼中的韭菜。

更讓他們料想不及的是,還沒有來得及長大,這些平臺就慘遭清理,特別是“兩高兩部”發文之後,據一位業內人士透露,支付寶開始嚴查自家體系內的非法玩家。

“必須要真實發貨,商家不能聯繫用戶,不能催收。不符合要求的玩家一刀切。”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消金界也發現,多家支付寶上的違規信用租賃商城已遭到清理。

這場試圖繞過監管,捲土重來的新玩法,被監管、平臺,扼殺在了搖籃裡。

誰是最後的韭菜?起底支付寶上的隱秘放貸模式 | 特稿

隱藏在信用租賃之下

他們究竟是怎麼玩的呢?

先看下正規的信用租賃,它是租賃+信用分期的雜交體。比如手機信用租賃,一部新的iPhone X,如果分期購買,最終支付本金加利息近萬元。

但如果是信用租賃,每月只需要付399元租金費。使用一年的費用,不到5000元。一年之後,你可以考慮支付尾款,將手機買下來,也可以選擇不租了,再換一部新手機。

精明的商人,用信用租賃玩起了高利貸。監管還未收緊之際,他們往往選擇自建APP商城,在自家商城裡完成一系列放貸、發貨、回購業務。

舉個例子,一個借款用戶從信用租賃平臺借取了一部3000元手機,付了500元首款後,他立刻將該手機返售給平臺,套現了2000元。但此時,該名用戶仍舊需要照常還完剩餘的2500元分期款。

所以最終的結果是,用戶到手2000元,卻需要在半年內付給平臺3000元以上的費用。年化利率遠遠高於法律規定的36%。

誰是最後的韭菜?起底支付寶上的隱秘放貸模式 | 特稿

“很多被查封的714商人都轉來幹這個。”某頭部金融平臺從業者李陽這樣對消金界說道。

和一般信用租賃平臺不同的是,現金貸商人們一定會想盡辦法收回這部已經分期售出的手機。他們的目標就是放款,需要把這部手機交到下一個借款人手上,再進行一次循環。

這批“偽信用租賃”平臺的目標人群和714高炮目標人群高度重合,他們中有人拿到實物後快速套現;有人圖新鮮,把玩了2-3個月後,才把手機或者其他3C物品返還給平臺,平臺會以“折舊”名義,壓低給用戶的現金。

此時用戶最多隻能到手1500元的現金,卻仍需正常還3000元的分期款項。

這種自建商城由於淨利潤率過高而被監管盯上並喊停。

平臺被監管砍掉之後,很多玩家進駐支付寶,繼續開展這種“偽信用租賃業務”,抱起了巨頭的大腿。

具體來說,這批玩家此前主要依託支付寶小程序,開展名義上信用租賃,實則現金貸業務。

“支付寶模式”和之前通過自建商城開展現金貸業務唯一的區別是,他們不能在支付寶體系內直接回購物品後給用戶放款,必須依託第三方回購,方能給用戶變相放貸。

“就像P2P,支付寶裡的偽信用租賃只做了前面一個P,後面一個P必須依賴第三方做。”李陽這樣比喻道。

違規現金貸玩家選擇支付寶的原因,除了不易被監管察覺外,和支付寶自身戰略也有很多關係。

也許是為了打造信用租賃這種全新經濟模式,支付寶給第三方信用租賃商開放了大流量入口,打開芝麻信用,在“信用購”和“租物”頁面,一大批打著“信用免押”、“先享受後付款”的第三方信用租賃提供商在此活躍。

2018年1月支付寶宣佈不再與現金貸公司有任何業務往來,不引流,不給其品牌增信,不用芝麻分給其提供風控。可誰又能想到,這塊支付寶夢想孕育出新經濟模式的信用租賃平臺,被非法現金貸玩家利用,試圖成為躲避監管的一處避難所。

不過目前監管高壓之下,尤其是“兩高兩部”出臺的《關於辦理非法放貸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給予行業震懾,支付寶主動出清不合規業務,這些非法現金貸玩家註定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誰是最後的韭菜?起底支付寶上的隱秘放貸模式 | 特稿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這個生態裡的另一群體——系統服務商,也嗅到了商機。他們清楚,非法現金貸玩家們想要接入支付寶的端口,需要幫助。

他們重新開發了所謂的“支付寶現金貸系統”。一套系統的價格從10萬元到50萬元不等,普遍在20-30萬元左右。

“新瓶裝舊酒而已,支付寶現金貸系統商和以前的現金貸系統商沒什麼區別,APP還是同一套源碼、UI甚至都差不多。”一位從業者這樣告訴消金界。

只是這次的口號格外吸引人。

“3萬元逾期2457元,逾期率不到一個點;100萬遠逾期2.2萬元 ,逾期率2.2%;支付寶信用租系統保底回款95%,還剩餘20套,需要的老闆抓緊。”

“貸前阿里雲風控、貸中支付寶代扣、貸後芝麻信用分以及徵信控制。”

這些標語給人的感覺是,好像躺著就能把錢賺了,但事實卻要打個疑問。

誰是最後的韭菜?起底支付寶上的隱秘放貸模式 | 特稿

“如果回款率真的達到95%,輕鬆躺賺,為何這些系統商不親自用他們的系統放貸賺錢呢?”一位剛剛逃離現金貸的從業者反問道。

特別是,支付寶體系內不允許催收,單單被芝麻信用分那點風控體系吸引來的玩家,如何保障95%的回款率呢?

誰是最後的韭菜?起底支付寶上的隱秘放貸模式 | 特稿

難題依舊重重

事實上,超利貸的現金貸玩家們躲進巨頭懷抱,從一開始,就註定走不通。該面臨的難題,如獲客引流、風控、成本控制,一個不少。

最先考慮的問題是獲客。

這些“偽信用租賃平臺”是上不了貸超的,因為習慣了對接簡單粗暴直接借錢的用戶,但對方壓根看不懂這一模式。

所以要想獲客就只有通過電銷、短信及支付寶自有流量。

“量太少,根本不夠用。”李陽說道。

據悉,行業最高峰時,在芝麻信用上提供租賃服務的品牌,達到了173家。這還不包括通過小程序開展信用租賃的第三方提供商。

其次是合規問題。畢竟支付寶明確對現金貸說“不”,萬一有惡意欠款的客戶,向支付寶舉報此小程序變相放貸,該小程序有極大可能會被查封。

到時放貸者可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風控也是一大難題。只有芝麻信用分是抗不住的,必須要和以前的一系列風控措施聯合起來使用。因為芝麻信用評定的兩項核心數據,來自用戶的淘寶交易行為和支付寶支付行為。這些數據和一個人的信用關聯多大,目前來看,還有待觀察。

“即使是700分的客戶,也不見得是好客戶,我們是吃過苦頭的。”機蜜創始人奚孟記得,機蜜曾被黃牛盯上,一天被套了100臺,50~60萬就沒了。

可要說最讓放貸者頭疼的,還是他們單純放貸時,從來不曾涉及的選品、物流、倉儲、維修等一系列問題

以相機為例,一臺佳能EOS R的市場價約為1.5萬元。如果要滿足高峰期需求,一家租賃平臺至少需要5臺同類型的相機。而一家相機租賃平臺要正常運行,至少要覆蓋市面上的大多數高端品牌,機量至少需要2000臺左右。均價1萬元,初期投入就是2000萬元。

手機雖然單價要低一些,但品類更多,商家要想覆蓋多數用戶需求,初期投入的成本其實差不多。

選品更是如此,萬一選到的是用戶不喜歡的,或者性價比不划算,前期投入也極有可能打水漂。

此外,對於信用租賃平臺來說,物品回收後的檢修非常重要。鏡頭的刮碰、液晶屏的劃損、電池的破損,都關係到3C產品的二次使用和回收。

特別是,這些人還指望屢次回收3C產品,多次循環放貸。

誰是最後的韭菜?起底支付寶上的隱秘放貸模式 | 特稿

而3C產品的保養和維修,則需要專業人士。獵聘網數據顯示,數碼相機工程師月薪約1.5萬元。小米相機工程師的年薪,最高已經開到了36萬元。

“營收確實不錯,但成本過高,淨利潤很長時間都是負數。”一位“偽信用租賃平臺”負責人已準備逃離。

事實證明,在監管強壓下,打著信用租賃幌子放貸的投機者,想要在支付寶“變種”生存也極其不易。支付寶在合規加碼後,也不是他們的容身之地。這些從業者還是認清形勢,哪裡都不是避風港,也切莫成為別人的韭菜,好自為之吧。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