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為什麼會是省會城市?有人說即便濟南不是省會,青島也不會是



在齊魯大地的歷史上,古九州青州、齊國古都臨淄、魯國古都曲阜,這3座城市在齊魯大地上稱過中心城市。但為什麼在元末明初的時候,濟南會成為山東區域中心城市?

綜合網絡資料顯示,雖然濟南的經濟實力不是全省最強,但只要山東這個省份的地理概念不變,選擇濟南當省會就是一個必然的選擇,即便不是濟南,也不會是省內其他城市。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濟南為什麼會是省會城市?有人說即便濟南不是省會,青島也不會是

濟南為什麼會是省會城市?有人說即便濟南不是省會,青島也不會是

濟南為什麼會是省會城市?有人說即便濟南不是省會,青島也不會是

據新浪山東的報道稱,山東內部地緣格局塑造作用最大的地理單元是著名的泰沂山脈。這座馬蹄形的山脈,位於現代山東的正中央,讓山東人口稠密的平原地區,正好位於山脈的周邊。再加上一些河流的阻隔,差不多就把山東劃分成了三個主要的部分。山東丘陵站在中間,把山東分為了西北、西南、膠東三大區域。這個地理區分在政治上最明顯的時代,還要數春秋戰國時期的山東地區。由周王室的大功臣姜子牙後代執掌的齊國、周公後代統治的魯國、和東夷蠻族活動的膠東地區,是那個時候山東最重要的地理單元。放在現代,這也正是山東最主要的三個組成部分:魯西北、魯西南和膠東。由於泰沂山脈位於整個山東的正中心,如果要沿襲過去的選擇方法,那麼省城就會跑到山裡。以泰沂山脈險峻的山勢來說,這顯然不會是一個好選擇。位於過去齊國故地和魯國故地中間的平原城市濟南就成為了一個很好的選擇。

濟南為什麼會是省會城市?有人說即便濟南不是省會,青島也不會是

濟南為什麼會是省會城市?有人說即便濟南不是省會,青島也不會是

其實呢,濟南自古就是富庶之地,遠在9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距今4000至4500年前以磨光黑陶為特徵的“龍山文化”,系因1928年首次發現於濟南東郊龍山鎮而被命名。在金代,濟南就已經成為了北方最大的鹽集散地,成為了山東地區首屈一指的經濟發達城市,自古就是“文學之國”、“富饒之地”,為宋朝賦稅最多的地區之一。明朝遷都北京之後,魯西北在山東內部的重要性得到了提高,偏西北的濟南靠近全國的行政中心。

有資料顯示濟南豐富的水資源,也濟南能脫穎而出的重要原因。在近代水利工程大躍進之前,山東除京杭大運河範圍以外的廣大東部地區沒有任何一條足以供養大人口城市用水需求的河流,因此整個山東沿海地區的人口都不多,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現在的青島市區為什麼沒有輝煌歷史的原因了。青州亦不例外,水資源困擾著青州,也困擾著當時的整個山東。濟南城當時所擁有的水源是全山東人民所無比歆羨的,彼時的濟南單靠趵突泉就撐起了一條大河濼河,更何況泉城大大小小的泉脈。此外,隋朝開鑿京杭大運河,讓東南地區的資本得以順利抵京,雖然大運河不經過濟南,但大運河山東段是進入京城前最重要的一段,商貿往來非常繁密。在靠近大運河的濟南,便於地方官管理這條中國南北經濟的大動脈。

濟南為什麼會是省會城市?有人說即便濟南不是省會,青島也不會是

還有黃河。黃河的南北改道又極大影響了大運河南北運輸的路線,濟南離得稍遠,反而免於水患。更重要的是,濟南,則是這一條線的中間點,是銜接江南與華北的唯一的大型中繼站,這在修津浦鐵路與京滬高鐵時也能看得出來。狹長的運輸必須保證不能中斷,而這條運輸線北有北京天津、南有南京鎮江,唯有中間沒有大城市,而遷山東首府與濟南無疑是最佳選擇。

放在現在來說,濟南北連首都經濟圈,南接長三角經濟圈,東西連通山東半島與華中地區,是環渤海經濟區和京滬經濟軸上的重要交匯點,環渤海地區和黃河中下游地區中心城市之一,這成為濟南的重要區位優勢。

綜上所述,濟南是交通樞紐,歷史上也是兵家必爭之地。在山東版圖不變的情況下,即便濟南不當省會城市,也不會是其他城市。因為自從山東是現在的這個版圖開始,濟南就是省會700多年了。

有人說青島經濟發達。的確,青島各方面優勢也很突出,不然當年也不會被外國列強蹂躪,但也是這種沿海原因,青島經濟會發達但不會是省會。

如今的濟南,作為山東行政和文化中心的位置仍然十分穩固。在山東省境內,雖然青島的經濟總量超越了濟南,但是在區位,教育、文化、交通等方面,濟南仍擁有不可替代的優勢。文章綜合來源於網絡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