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德輝:“行走呂梁”遊記⑧】走近車鳴峪兵工廠遺址

【解德輝:“行走呂梁”遊記⑧】走近車鳴峪兵工廠遺址

【解德輝:“行走呂梁”遊記⑧】走近車鳴峪兵工廠遺址

走近車鳴峪兵工廠遺址

【引言】

一座隱蔽神秘溝深谷幽的國防三線建設兵工廠,

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裡燃燒著歲月滄桑的激情;

一座經周總理批准選址命名的“山西槍彈廠”,

一段洞內製造彈殼彈頭及裝配實測的隱秘歷史;

一座以山為掩體把山洞作廠房的兵工廠舊遺址,

一段非常歷史時期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紅色記憶。

這座神秘的兵工廠,就是如今的車鳴峪兵工廠遺址,也即代號“9141”,當年既為安全起見,也為掩人耳目,美其名曰“山西新建機器廠”,在漫長的26年時間裡,隱蔽於群山環抱、溝深谷幽的密林深中,與世隔絕,鮮為人知。隨著1991年,實施“軍轉民”,被搬遷至晉中市榆次區後,終於揭開其神秘的面紗,逐漸為人所知。

【解德辉:“行走吕梁”游记⑧】走近车鸣峪兵工厂遗址

車鳴峪兵工廠遺址,位於中陽縣城南15公里處車鳴峪村東的水峪溝,這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村莊,再平常不過的山溝,然而就是這個村莊的一條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溝,卻承載過一項特定歷史時期的特殊使命,記載了一段特定歷史時期難以磨滅的紅色記憶。如今,它曾經的輝煌雖已成為過往歷史,大山深處只剩青山依舊在,破舊廠房存,芳草萋萋,一片淒涼,但它卻見證了一段艱苦卓絕的激情燃燒的非凡歲月。

【解德辉:“行走吕梁”游记⑧】走近车鸣峪兵工厂遗址
【解德辉:“行走吕梁”游记⑧】走近车鸣峪兵工厂遗址

說起這車鳴峪兵工廠遺址,我想起了當年熱火朝天的國防三線建設時期。“好人好馬上三線”“革命友誼深過海,五湖四海奔攏來。為了革命同目標,人親難比階級愛。”這是60年代 “國防三線建設”者豪情滿懷、壯志凌雲的真實寫照。據史料記載,所謂“國防三線建設”,是指1964年由毛主席和黨中央決策進行的一場以戰備為中心的經濟建設戰略。上世紀60年代,中國面臨著嚴峻的國際環境和嚴重的戰爭威脅:1960年中蘇關係破裂,蘇聯在中國邊境陳兵百萬,爭端不斷髮生,局勢空前緊張;1964年爆發北部灣事件,美國第七艦隊公然駛進臺灣海峽,造成臺灣局勢異常緊張;中印邊境衝突有所升級,印度不斷蠶食中國領土,並發動大規模武裝進攻。加之,當時日本、南朝鮮等國尚未與中國恢復和建立正常邦交關係。綜上所述,在一段時間內,中國處在四面受敵之困境。國難當頭之時,1964年8月17日至20日,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審時度勢,作出與帝修反爭時間,搶速度,在西南、中南、西北縱深腹地的“三線”地區建立戰略大後方的重大決策,果斷地提出搞國防三線建設和“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備戰備荒為人民”的口號,要求各省建立自己的戰略後方和“大分散、小集中,少數國防尖端項目要靠山、分散、隱蔽”的具體戰略措施,要求把鋼鐵、國防、機械、石油、鐵路、公路基地都搞起來,為新中國建設第二套完備的國防工業和重工業體系,史稱“國防三線建設”。三項建設期間,國家共投入2052億元資金和400百餘萬人力,歷時15年之久,在西南、西北13個省區建設起來的以國防工業、基礎工業為主的近2000個大中型工廠、鐵路、水電站等基礎設施和科研院所。決策之大,動員之廣,規模之大,時間之長,堪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戰略部署。

當時所謂的“三線”,是指由沿海邊疆地區向內地收縮劃分的三道線:“一線”是指位於沿海和邊疆的前線地區;“三線”是指長城以南,廣東韶關以北,甘肅鳥鞘嶺以東,京廣鐵路以西,主要指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甘肅、寧夏、青海等西部省區及山西、河南、湖南、湖北、廣東、廣西等省區的後方地區;“二線”是指介於一線和三線之間的中間地帶。其中,川、貴、雲和陝、甘、寧、青俗稱為“大三線”,一、二線的各省屬軍工企業俗稱“小三線”。

【解德辉:“行走吕梁”游记⑧】走近车鸣峪兵工厂遗址

山西,因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條件,被劃入“三線”的範圍,確定以管涔山區為北京市的戰略後方基地,以長治市為中心的太行山區為天津市戰略後方基地,以呂梁山區為太原市的戰略後方基地。1970年初,又將晉南中條山區作為中國的坦克基地。1965年,山西省委成立了三線建設領導小組,同時組建了3個建設指揮部,1、2、3個指揮部分別設在大同、長治和隰縣交口公社。文革開始時,撤銷了第三建設指揮部,其工作由各軍工企業自行組織完成。

國防三線建設,在特定歷史時期,具有著深遠的歷史意義,書寫了感天動地的精神史詩。當年400萬工人、幹部、知識分子、解放軍官兵和成千萬民工,在中共中央和毛主席一聲令下,打起揹包,跋山涉水,奔赴祖國的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峽谷大漠荒野,風餐露宿、肩扛人挑,用艱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2000個大中型工礦企業、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而山西根據中央關於加強戰備和“省自為戰”精神,從1965年開始,新建了一批“小三線”軍工企業。一個圍繞“三槍兩彈”常規兵器的建設工程在呂梁山區全面展開,時稱“七廠一庫一電廠”:所謂“七廠”,即山西建設機械廠(963廠)、山西新建機器廠(9141廠)、山西金星工具廠(9129廠)、山西晉豐機械廠(9146廠)、山西前進機械廠(9176廠)、山西凌雲機械廠(9151廠)及山西火炬機械廠(9169廠);所謂“一庫、一電廠”,即陽曲物資儲備庫和晉光電廠,這些軍工企業大都分佈於交口、中陽、孝義、隰縣、介休等地。

【解德辉:“行走吕梁”游记⑧】走近车鸣峪兵工厂遗址

車鳴峪兵工廠,就是當時“國防三線建設”的產物,也是“小三線”軍工企業中的一員,還是1965年經周恩來總理親自批准選址,由瀋陽53廠分遷而建的一座兵工廠。該廠於1966年5月12日籌建,1969年8月全面投產,主要生產7.62毫米步槍子彈,被命名“山西槍彈廠”。1991年6月,車鳴峪兵工廠被搬遷到晉中市榆次區,實現了“軍轉民”。這個長達26年的兵工廠遺址,是目前全國保存下來的少有的以山為掩體、把山洞作廠房的兵工廠遺址。

【解德辉:“行走吕梁”游记⑧】走近车鸣峪兵工厂遗址

戊戌之年,孟秋時節,帶著一份好奇之心,懷著一種追憶之情,驅車前往中陽縣。沿著209國道行駛,穿過陳家灣水庫、蜜蜂崖、雙乳洞,沿著河床,在柳枝搖曳和潺潺流水聲中,一排排灰磚黃瓦房映入眼簾,在四周鬱鬱蔥蔥的翠綠環抱下分外耀眼。走進車鳴峪村,這裡有個半圓形山凹口,古時為驛道要地,據說戰國時,齊國商人進奉車隊往返時必經此地,沿途石道上留下了很深的車轍痕跡,故得名“車轍坪”。又因凹中車輪迴聲震耳,故更名“車鳴峪”。這裡四面環山,隱蔽神秘,尤其村後面的水峪溝,如果不是專門尋找,沿途打問,如果還不是看到耀眼的瓦房,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一條小山溝,竟然有著如此獨特的容量和別緻的景觀。

【解德辉:“行走吕梁”游记⑧】走近车鸣峪兵工厂遗址【解德辉:“行走吕梁”游记⑧】走近车鸣峪兵工厂遗址
【解德辉:“行走吕梁”游记⑧】走近车鸣峪兵工厂遗址【解德辉:“行走吕梁”游记⑧】走近车鸣峪兵工厂遗址

走近車鳴峪兵工廠,欣賞著藍天白雲,群山環抱,溝谷幽深,山清水秀大自然美景,目睹著隱蔽神秘的兵工山洞,殘垣斷壁的破舊廠房,穿越時空隧道,追憶當年特定時期的特定產物,回想那一代革命者熱火朝天,幹勁十足,為了革命事業,敢叫日月換新天的豪情壯志,激情燃燒的青春歲月,彷彿之間,我眼前再現出一幅幅真情感人、壯懷激烈的真實畫面,漫步於廠區,或走或拍,走走停停,用心品讀著,回憶著,感悟著......

【解德辉:“行走吕梁”游记⑧】走近车鸣峪兵工厂遗址

車鳴峪兵工廠,就地而建,依山傍勢,規劃科學,設計精巧,整座工廠佈局於車鳴峪水峪溝內3公里有餘,三面依山為屏障,構成自然封閉之守勢,廠房巧妙地利用木弧溝、長嶺溝及水溝子等3條支溝,茂密的灌木叢林覆蓋及三圍封閉的自然條件做隱蔽。廠房建築面積49853.8㎡,由生產區和生活區組成,其中,生產區建築面積28312.3㎡,生活區建築面積21541㎡,總投資達1344萬元。廠區設有三道大門:第一、二道大門之間為生活區,分佈有學校、食堂、澡堂和醫院,道路北側為工人宿舍及糧站和銀行辦事處。當時職工總數1884人,最高峰時達5000餘人;第二道大門後為辦公區,建有三層磚砌辦公樓,正面牆體上寫有“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萬歲”,背面牆體標有“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等具有時代特色的隱約可見的標語;第三道大門為生產區,分地上和地下兩部分建築,主要生產廠房在地下。地面建有鍋爐房和靶場,地下建有1、2、3號車間,共有3組8個石洞隱蔽于山體內及200米長的4條邃道組成的試彈靶場。兵工洞是兵工廠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最核心的槍彈生產車間,主要生產7.62毫米機槍、步槍子彈,據說當時每年這裡生產的子彈有1億發。兵工洞大小不一,長約75-90米,寬約4-6米,共由8個洞構成了洞體相連的3個車間,1號車間生產槍彈彈殼,2號車間生產槍彈彈頭,3號車間負責槍彈裝配,經過這3個車間全部流程後,由專人護送到距200米的地下靶場進行實測,經檢驗合格,一顆子彈最後才算合格。每個車間洞口處都建有一排二層樓房,一是為車間辦公和工人休息使用,更主要是為了隱蔽兵工洞。這些房子正面牆體上寫有“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旗幟奮勇前進”“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標語,記載了那段非常歷史時期不可磨滅的紅色記憶。

走近兵工廠大門,三道門仍顯森嚴,層層遞進,雖說無人把守,但矗立的崗臺依然不減雄風,隱約感覺像有衛士值守,全副武裝,荷槍實彈的身影,筆挺的綠軍裝,在紅領章紅帽徽的映襯下,更顯莊嚴肅穆,讓人敬而生畏。看著山洞口光芒四射的紅五星,好似在高歌著義勇軍進行曲,凝聚著五湖四海的愛國力量。走進兵工洞口內,彷彿傳來機聲隆隆之聲,洞外是鳥語花香的風光無限。真可謂“談笑間,檣櫓飛灰湮滅”那感天動地“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站在洞口,環顧四周,山清水秀,森林茂密,溝谷內巖崖矗立,曲徑通幽,美景一派。據當地一位老者講,這山溝裡,還有修真觀、九蓮洞、仙佛洞等巖洞石窟,褐馬雞、金錢豹、香麝生息繁衍,野羊肚、野木耳、野蘑菇等野味山珍可隨處採摘,白皮松、水曲柳、五葉楓等稀有樹種遍佈林間,山谷間百鳥爭鳴,群芳吐豔,清流潺潺。如今,這兵工洞已與山水林草融為一體,兵工遺址寄託著數千兵工人難以割捨的鄉愁,激勵一代又一代人砥礪奮進。由是,我在想:在老兵工人眼中,兵工廠是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在青年人眼中,兵工廠是一座陶冶情操的熔爐;在投資者眼中,兵工廠是一座極具發展價值的寶庫。

據當地知情人介紹,由於車鳴峪兵工廠特殊歷史和人文特點,當下適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機遇期,打造田園經濟綜合體的發展期,社會各界都抱以青睞的目光,規劃佈局未來發展正當時。在此,我提出幾點不成熟的建議:一是打造影視基地。利用車鳴峪現存工廠遺址,打造軍事文化主題的拍攝基地,可在此建造軍事文化背景的建築和設施,將美景與軍事文化背景有機整合呈現;二是建設一個射擊場。以兵工廠生產7.62毫米步槍子彈的歷史淵源為依託,科學利用廢棄廠房,結合軍事文化主題,打造一個高級別的射擊場,提供各種類型槍械模型,讓遊客親身體驗射擊的樂趣。同時,舉辦射擊比賽,逐步提兵工廠的知曉度和吸引力;三是開闢畫家村。根據現遺存遺建就地取材,依託周邊秀美景色,修建避暑度假村,開闢繪畫寫生,尋古探幽,旅遊觀光新景點;四是開闢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車鳴峪兵工廠遺址作為山西建設三線史上的一座豐碑,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既體現了國防軍工歷史,又反映兵工人成長的軌跡,既凸顯三線軍工建設歷史,又融入軍工人文精神,打造獨具特色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解德辉:“行走吕梁”游记⑧】走近车鸣峪兵工厂遗址

走近車鳴峪兵工廠遺址,透過那些殘垣斷壁的廠房,回望那段曾經滄桑的歷史,感悟那種激情燃燒的歲月,不僅看到其曾經的輝煌,也啟迪著未來的展望。儘管熱火朝天的三線建設已離我們漸行漸遠,儘管這裡破舊的廠房久已關閉,儘管兵工人的歡聲笑語早已消失,儘管車轍軋跡日漸恍惚,車鳴峪又把寧靜和神秘交還給了大山,但兵工人那無私奉獻的大無畏革命熱情,充滿愛國主義的革命情懷不曾遠去,國防三線建設中所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團結協作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永遠是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財富,永遠值得我們珍藏和銘記。

【解德辉:“行走吕梁”游记⑧】走近车鸣峪兵工厂遗址

站在車鳴峪兵工廠遺址旁,靜靜地回望這段輝煌歷史,我自認為,“國防三線建設”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經濟建設戰略的偉大決策和英勇壯舉,它所取得的成績和作出的歷史貢獻是不容忽視的:它改變了中國經濟建設的佈局,在西部地區建成了一批新興工業城市,加強了戰備和國防力量,培育了建設時期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可以說,如果沒有“國防三線建設”縮小了東西部地區的經濟差距,那麼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們要實施優先發展東部沿海地區的大戰略,將會遇到原材料、動力供應和社會矛盾等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三線建設為改革開放提供了安全保障和物質條件。儘管國防三線建設取得了這麼大的成績,但有的人依然持懷疑態度,有的人認為戰爭並沒有爆發,把形勢估計錯了;有的人認為把企業建在高山深谷之中造成了浪費等等。我認為這種觀點是片面的,也是錯誤的。譬如,1994年,美國一批機密檔案解密,證實1964年美國確實制定了對中國進行突然襲擊的計劃。再看看,三線建設的兩次高潮,都是在面臨美國、蘇聯襲擊的威脅之下進行的。55年過去了,“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歷史已經證明,毛澤東主席當年劃分一、二、三線,把國防建設與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結合起來,既是一個偉大的戰略決策,又是一個深謀遠慮的科學構想。當然,毛主席他老人家也對三線建設具體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一些失誤事先還作出過提醒。

【解德辉:“行走吕梁”游记⑧】走近车鸣峪兵工厂遗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黨史國史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最好的教科書。三線建設是我們黨史國史研究的一座寶庫,而且是剛剛開發不久的寶庫。近年來,三線建設研究者積極搶救了一大批珍貴資料,出版了許多著作、資料和回憶錄,從多方面為國家的精神和物質建設提供了歷史經驗,較好地發揮了黨史國史的鑑今與資政作用。行走在這片靜謐的土地上,感悟著那一排排熾熱的遺存、四周封閉的洞堂、林濤陣陣的綠意和色彩斑斕的山花野莖,彷彿還在演湊著兵工廠與兵工人新的和聲。走進新時代,開啟新徵程,展現新作為,我們就是要弘揚三線建設中形成的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愛國主義精神;就是要提倡三線建設中形成的全國協作和講紀律、講規矩的作風;就是要切實加強黨的建設,進行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在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和“一帶一路”的經濟發展戰略中,發揚三線建設的創新精神。隨著三線建設研究和三線精神深入而廣泛的宣傳,我堅信三線建設精神一定能夠發揚光大,也一定能夠在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即可關注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