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又在騙我們,曾經的“門戶開放”,就差點讓我們信以為真

鴉片戰爭之後,列強在中國土地上進行勢力瓜分,但是當時美國提出了要尊重中國土地和行政的完整,在列強各自勢力範圍內,必須對其他列強的商品和資本開放,不能獨佔,不能排他,這就是“

門戶開放”。英美更是提出自由貿易的原則,讓當時清政府對所有國家一視同仁。

列強瓜分中國

19世紀末,英國、法國、俄國、日本等加強對中國領土的掠奪,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其中最為積極的要數我們的近鄰日本。日本在1894年發動了甲午戰爭,認清當時清帝國的真實實力,於次年逼迫清廷簽訂了《中日馬關條約》。

美國又在騙我們,曾經的“門戶開放”,就差點讓我們信以為真

這項條約中不但讓清政府承認朝鮮的“獨立”身份,而且還割讓遼東半島、臺灣以及澎湖列島給日本,並且賠付了兩億兩白銀鉅額賠款。但是割讓遼東半島損害了其他國家在華利益,引起了當時俄國、法國、德國的不滿,日本被迫把遼東半島退還給了中國,但是需要中國向日本繳納3千萬兩白銀作為補償。

美國又在騙我們,曾經的“門戶開放”,就差點讓我們信以為真

而此時的俄國也對中國虎視眈眈,沙皇尼古拉二世趁著加冕典禮中,與當時李鴻章秘密簽訂了《中俄密約》,密約規定俄國的軍艦可以自由行使中國任何一個口岸,俄國也可以在中國東北黑龍江和吉林修建鐵路,甚至後來強迫中國租借旅順大連,至此整個中國東北被俄國勢力霸佔。此時其他列強也不甘落後,德國租借了膠州灣;法國強佔雲南,租借廣州灣;英國強租九龍新界,山東威海衛,並且把長江視為自己的勢力範圍,要求清政府不得割讓給任何其他國家。

美國又在騙我們,曾經的“門戶開放”,就差點讓我們信以為真

門戶開放”最早提出是英國,英國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就一直要求清政府對待所有列強一視同仁,並且要求中國所有市場都要開放,而不主張各國劃定勢力範圍,這就是英國的自由貿易原則。

小弟美國

與其他列強不同,此時美國只是英國的跟班,對英國的政策亦步亦趨,英國艦隊去哪兒他們就去哪兒。此時美國對華出口額從1890年到1900年十年間,暴增了200%,銷售額由730萬美元增長到2300萬美元,其中一大半的棉花都出口到中國,不亞於今天大豆的出口額度,美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度非常嚴重。

美國又在騙我們,曾經的“門戶開放”,就差點讓我們信以為真

美國不甘心這種跟班的角色,在1880年美國國務卿就明確提出,要有自己獨立的對華政策,而不是依附於英國。美國政治家亨利.洛奇認為,整個歐洲都在中國擴張,如果現在不在中國建立自己的勢力,那麼未來美國對華貿易將處於不利地位。到了19世紀中期,國務卿威廉.西沃德認為,當時美國的重心不是大西洋,也不是加勒比,而是太平洋中的中國。

在此之前美國在華投資額卻很少,重點在歐洲和拉美。面對這個巨大的市場,美國人不能忽視,因此在1898年成立的亞洲協會上,開始敦促美國政府採取積極的對華政策,對抗日本和沙俄的勢力,保護美國商人在華的利益。紐約《先驅報》甚至鼓吹,中國的門戶必須自由開放,如果需要,可以用大炮保障它的開放。

美國又在騙我們,曾經的“門戶開放”,就差點讓我們信以為真

但是此時美國的軍事實力卻非常弱,當時美國陸軍只有10萬人,而此時俄國軍隊人數在75萬人。海軍實力上也落後於當時英國、法國、俄國、以及德國等,軍艦數量只有81艘,一級戰艦18艘,相較於當時英國580多艘戰艦,可以說實力差距非常大。

雖然美國在軍事實力上差距很大,但是此時美國經濟實力已經躍居當時世界第一,它完全可以憑藉其強大的經濟實力,以競爭的方式對中國進行擴張,不必訴諸於武力,拿當時美孚石油公司為例,當時壟斷中國煤油市場達到20年。

美國又在騙我們,曾經的“門戶開放”,就差點讓我們信以為真

不得不出手

美國不願意與當時的列強進行直接的軍事對抗,而是利用歐洲列強之間的矛盾,鼓吹門戶開放。各國列強在中國表面上的均勢,也使得英美聯盟能夠提出這種分享權益的政策。

此時有一個關鍵人物,美國國務卿約翰.海,他曾經當過林肯總統的秘書,27歲就進入外交界,外交經驗很豐富。他非常清楚,在中國不比在拉美,美國說了不算,所以想要實現門戶開放,只能走一條很小心精細的路線。

美國又在騙我們,曾經的“門戶開放”,就差點讓我們信以為真

1899年9月,美國國務卿約翰.海向當時英國、法國、俄國、日本、意大利等列強提出了“門戶開放”的照會,要求各國列強承認已經在華的各自勢力,以及既得利益,承認他國在本國勢力範圍內可以享有同等的關稅、通商、航運利益。美國並不反對各國列強對中國領土割讓的既定事實,而是力圖擠進列強的勢力範圍。

美國又在騙我們,曾經的“門戶開放”,就差點讓我們信以為真

從我們中國人的角度來說,這是一場民族的災難和恥辱。但從外交史的角度來說,這又是一場特別複雜的國際鬥爭。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當時所謂八國聯軍內部矛盾非常大,特別是俄羅斯藉機大舉派兵侵佔中國土地,俄羅斯外交官還直截了當地說,俄國對中國東北的興趣遠遠大於解圍北京使館區。這樣一來列強在中國的利益格局就要被完全打破,英國這些國家就急了。美國呢?當然也急了,因為好不容易搞起來的“門戶開放”可能馬上就完了。但是約翰.海此時還是很謹慎,堅決不做“選邊站”的事,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走一條“膽小的機會主義”路線。

美國又在騙我們,曾經的“門戶開放”,就差點讓我們信以為真

1900年義和團運動爆發,各國都擔心自己在華勢力受到影響,當約翰.海再次發出照會的時候,歐洲列強也沒有反對,都閃爍其詞地表明瞭自己態度。但是這項政策絕對不是保護中國的領土完整以及清廷政府的利益,而是美國為了更有力地向中國擴張其政治以及經濟利益。

美國國務卿約翰.海在提出門戶開放後,就秘密讓美國公司,設法在中國福建的三沙灣建立一個海軍的加煤站。而且此時美國已經佔領了菲律賓,在東亞擁有了不可忽視的力量。

美國又在騙我們,曾經的“門戶開放”,就差點讓我們信以為真

名存實亡的“門戶開放”

當日本察覺到俄國秘密與中國簽訂協議的時候,詢問當時美國是否捍衛他在中國提出的“門戶開放”原則。而當時美國回覆是,他們無意與任何一個國家為敵,無意在東方強行推動門戶開放政策。當這一政策面對戰爭的時候,就煙消雲散了。

1903年俄國與日本因為爭奪中國東北問題,爆發了日俄戰爭,這也導致了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名存實亡,無論是俄國還是日本,都無視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到了20世紀30年代,日本更是明目張膽地開啟了全面侵華的戰爭。

美國又在騙我們,曾經的“門戶開放”,就差點讓我們信以為真

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並不是為了維護中國的永久安全與和平,更不是為了保全中國的領土和行政的完整,而是為了維護美國自身的利益。擁有4億人口的中國市場,是美國重要的市場,他們追求的是對華的商業利益。因此美國總是希望以最小的利益來換取最大的在華利益,當面對列強強勢使用武力的時候,美國不願意冒戰爭的風險,而“門戶開放”也就自然失效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