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又在骗我们,曾经的“门户开放”,就差点让我们信以为真

鸦片战争之后,列强在中国土地上进行势力瓜分,但是当时美国提出了要尊重中国土地和行政的完整,在列强各自势力范围内,必须对其他列强的商品和资本开放,不能独占,不能排他,这就是“

门户开放”。英美更是提出自由贸易的原则,让当时清政府对所有国家一视同仁。

列强瓜分中国

19世纪末,英国、法国、俄国、日本等加强对中国领土的掠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其中最为积极的要数我们的近邻日本。日本在1894年发动了甲午战争,认清当时清帝国的真实实力,于次年逼迫清廷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美国又在骗我们,曾经的“门户开放”,就差点让我们信以为真

这项条约中不但让清政府承认朝鲜的“独立”身份,而且还割让辽东半岛、台湾以及澎湖列岛给日本,并且赔付了两亿两白银巨额赔款。但是割让辽东半岛损害了其他国家在华利益,引起了当时俄国、法国、德国的不满,日本被迫把辽东半岛退还给了中国,但是需要中国向日本缴纳3千万两白银作为补偿。

美国又在骗我们,曾经的“门户开放”,就差点让我们信以为真

而此时的俄国也对中国虎视眈眈,沙皇尼古拉二世趁着加冕典礼中,与当时李鸿章秘密签订了《中俄密约》,密约规定俄国的军舰可以自由行使中国任何一个口岸,俄国也可以在中国东北黑龙江和吉林修建铁路,甚至后来强迫中国租借旅顺大连,至此整个中国东北被俄国势力霸占。此时其他列强也不甘落后,德国租借了胶州湾;法国强占云南,租借广州湾;英国强租九龙新界,山东威海卫,并且把长江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要求清政府不得割让给任何其他国家。

美国又在骗我们,曾经的“门户开放”,就差点让我们信以为真

门户开放”最早提出是英国,英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就一直要求清政府对待所有列强一视同仁,并且要求中国所有市场都要开放,而不主张各国划定势力范围,这就是英国的自由贸易原则。

小弟美国

与其他列强不同,此时美国只是英国的跟班,对英国的政策亦步亦趋,英国舰队去哪儿他们就去哪儿。此时美国对华出口额从1890年到1900年十年间,暴增了200%,销售额由730万美元增长到2300万美元,其中一大半的棉花都出口到中国,不亚于今天大豆的出口额度,美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非常严重。

美国又在骗我们,曾经的“门户开放”,就差点让我们信以为真

美国不甘心这种跟班的角色,在1880年美国国务卿就明确提出,要有自己独立的对华政策,而不是依附于英国。美国政治家亨利.洛奇认为,整个欧洲都在中国扩张,如果现在不在中国建立自己的势力,那么未来美国对华贸易将处于不利地位。到了19世纪中期,国务卿威廉.西沃德认为,当时美国的重心不是大西洋,也不是加勒比,而是太平洋中的中国。

在此之前美国在华投资额却很少,重点在欧洲和拉美。面对这个巨大的市场,美国人不能忽视,因此在1898年成立的亚洲协会上,开始敦促美国政府采取积极的对华政策,对抗日本和沙俄的势力,保护美国商人在华的利益。纽约《先驱报》甚至鼓吹,中国的门户必须自由开放,如果需要,可以用大炮保障它的开放。

美国又在骗我们,曾经的“门户开放”,就差点让我们信以为真

但是此时美国的军事实力却非常弱,当时美国陆军只有10万人,而此时俄国军队人数在75万人。海军实力上也落后于当时英国、法国、俄国、以及德国等,军舰数量只有81艘,一级战舰18艘,相较于当时英国580多艘战舰,可以说实力差距非常大。

虽然美国在军事实力上差距很大,但是此时美国经济实力已经跃居当时世界第一,它完全可以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以竞争的方式对中国进行扩张,不必诉诸于武力,拿当时美孚石油公司为例,当时垄断中国煤油市场达到20年。

美国又在骗我们,曾经的“门户开放”,就差点让我们信以为真

不得不出手

美国不愿意与当时的列强进行直接的军事对抗,而是利用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鼓吹门户开放。各国列强在中国表面上的均势,也使得英美联盟能够提出这种分享权益的政策。

此时有一个关键人物,美国国务卿约翰.海,他曾经当过林肯总统的秘书,27岁就进入外交界,外交经验很丰富。他非常清楚,在中国不比在拉美,美国说了不算,所以想要实现门户开放,只能走一条很小心精细的路线。

美国又在骗我们,曾经的“门户开放”,就差点让我们信以为真

1899年9月,美国国务卿约翰.海向当时英国、法国、俄国、日本、意大利等列强提出了“门户开放”的照会,要求各国列强承认已经在华的各自势力,以及既得利益,承认他国在本国势力范围内可以享有同等的关税、通商、航运利益。美国并不反对各国列强对中国领土割让的既定事实,而是力图挤进列强的势力范围。

美国又在骗我们,曾经的“门户开放”,就差点让我们信以为真

从我们中国人的角度来说,这是一场民族的灾难和耻辱。但从外交史的角度来说,这又是一场特别复杂的国际斗争。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当时所谓八国联军内部矛盾非常大,特别是俄罗斯借机大举派兵侵占中国土地,俄罗斯外交官还直截了当地说,俄国对中国东北的兴趣远远大于解围北京使馆区。这样一来列强在中国的利益格局就要被完全打破,英国这些国家就急了。美国呢?当然也急了,因为好不容易搞起来的“门户开放”可能马上就完了。但是约翰.海此时还是很谨慎,坚决不做“选边站”的事,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走一条“胆小的机会主义”路线。

美国又在骗我们,曾经的“门户开放”,就差点让我们信以为真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各国都担心自己在华势力受到影响,当约翰.海再次发出照会的时候,欧洲列强也没有反对,都闪烁其词地表明了自己态度。但是这项政策绝对不是保护中国的领土完整以及清廷政府的利益,而是美国为了更有力地向中国扩张其政治以及经济利益。

美国国务卿约翰.海在提出门户开放后,就秘密让美国公司,设法在中国福建的三沙湾建立一个海军的加煤站。而且此时美国已经占领了菲律宾,在东亚拥有了不可忽视的力量。

美国又在骗我们,曾经的“门户开放”,就差点让我们信以为真

名存实亡的“门户开放”

当日本察觉到俄国秘密与中国签订协议的时候,询问当时美国是否捍卫他在中国提出的“门户开放”原则。而当时美国回复是,他们无意与任何一个国家为敌,无意在东方强行推动门户开放政策。当这一政策面对战争的时候,就烟消云散了。

1903年俄国与日本因为争夺中国东北问题,爆发了日俄战争,这也导致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名存实亡,无论是俄国还是日本,都无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到了20世纪30年代,日本更是明目张胆地开启了全面侵华的战争。

美国又在骗我们,曾经的“门户开放”,就差点让我们信以为真

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并不是为了维护中国的永久安全与和平,更不是为了保全中国的领土和行政的完整,而是为了维护美国自身的利益。拥有4亿人口的中国市场,是美国重要的市场,他们追求的是对华的商业利益。因此美国总是希望以最小的利益来换取最大的在华利益,当面对列强强势使用武力的时候,美国不愿意冒战争的风险,而“门户开放”也就自然失效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