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桑鎮橋口的樣子,你還記得嗎?

30年前的桑鎮橋口,這裡塵土飛揚,黃沙漫天。東有五豐村,西有三解村,南有何耳村,北有是宋莊村。說到宋莊村,桑鎮橋口有一群值得點讚的父輩們……


30年前桑鎮橋口的樣子,你還記得嗎?


到了90年代初,桑鎮橋僅僅只有4米多寬,卻是通往桑鎮老街的唯一主道。那個年代交通代步工具貧乏,許多人在桑鎮橋口乘車,這裡成了大家等車駐步歇息的交匯點。桑鎮橋西邊有兩家現炸現賣的油餅攤子,油餅又大又厚相當實惠。橋東邊賣橘子的架子車上插了幾根甘蔗,只要不下大雨一年四季都停在那兒。橋東邊賣肉加饃的大媽熱情似火,肉加饃,肉嫩汁多咬一口滿嘴流油,遠遠就能味到一股香味。渭惠渠的兩邊每逢蔬菜瓜果下來,賣西瓜,賣葡萄,賣西紅柿的這裡一堆,那裡一堆,吸引了無數週邊的村民前來購買。許多閒暇人士,有事沒事都喜歡在桑鎮橋口轉游(閒逛的意思)。


30年前桑鎮橋口的樣子,你還記得嗎?


桑鎮橋口的東北角上燒茶的大爺,3角錢可以給你燒一壺尚好濃茶。老伴寄自行車,老倆口相依為命就靠燒茶,存車子過日子。他們的小瓦房後面有一間不起眼的小賣部,因為挨著隔壁的飯館生意還算紅火。這家飯館是我同學李衛剛家裡開的,我把他父親叫六伯,雖說六伯開的是羊肉泡饃館,但我記憶猶新的是他家的手工掛麵,當時一元錢一碗量大味鮮,掛麵不調鹽有鹽在先,我連湯都喝地一乾二淨。

桑鎮橋口西北角修理自行車的大伯,手藝遠近聞名,靠修自行車養活著一家大小。給車胎補一個疤3角錢,便宜關鍵我伯手腳快,不耽擱大家的正事。後面的小商店因為位置響亮,買菸買水的人絡繹不絕。商店旁邊的位置常年有人擺攤子,不是收蒜薹,就是收辣子。因地理位置好,人人都給這塊地方打主意……


30年前桑鎮橋口的樣子,你還記得嗎?


翻過桑鎮橋,西南角上的“西南飯館”老闆是宋莊四隊人。啤酒肚一副大廚的模樣,做的扯麵,棍棍面勁道有嚼勁,迎來不少回頭客。緊挨南邊是我智鮮哥家開的商店,我伯是宋莊出了名的能行人,村裡誰家發生糾糾紛我伯便會出面調解。我黨顯哥開的理髮館可能很多人還都記得,小小的一間房子前面理髮,後面放我三媽炸油餅的鍋鍋盆盆。周邊村子的人都愛來桑鎮橋口理髮,一剪一洗1元錢。我六伯不僅在橋北開了飯館,還在橋南開了加油站,當時的蹦蹦車都來這裡加油價格實惠,那時的機油,柴油還都比較便宜。

橋口東南角的便民旅社,為來自五湖四海的客商提供休息。讓客戶們可以在這家獨一無二的旅館裡帶著現金安心的休息。代客收購點就在旅館北邊,常年收購辣椒大蒜。“呂氏飯館”的炒麵1.5元一盤,還可以挑選自己喜歡吃的菜,味道讓我終生難忘。最邊上一個小商店裡專賣各種學生用品,它和河梁之間有一條通往桑鎮二中的小路。


30年前桑鎮橋口的樣子,你還記得嗎?


到90年代 ,桑鎮橋口已經有50多戶人在此居住,大多以李姓為主。宋莊人在橋口開飯館,修車子,開商店,辦旅社,燒茶寄車子,炸油餅賣包子等等……人們蜂擁而來在桑鎮橋口這塊寶地上謀生,聚來不少人氣。


30年前桑鎮橋口的樣子,你還記得嗎?

(張耳坡下十字)

每年到了蒜薹成熟的季節,桑鎮橋口人山人海。來自各地的商販紛紛前來收購蒜薹,客商眾多,買賣公平。大大小小裝載蒜薹的車輛隨處可見,有的邊收邊裝車,有的尋找貨源。賣蒜薹的架子車南轅北轍,橫七豎八到處都是,有拉的有推的。賣蒜薹的人東瞅瞅,西望望在人群裡焦急的尋找著買家。有的手腳麻利價一說好,三二下就將自家的蒜薹抱到的稱上,生怕客戶變了價。大多數門面代客收購蒜薹,掙點過稱費和手續費,這樣掙的少但沒有風險穩賺不賠。有的自收自藏攤本大有風險,當然賺了的話也賺的多。每逢蒜薹月桑鎮橋口如同集市,這裡堵的水洩不通,賣冰棍的女娃一天就賣幾箱子。飯館裡隨時都是賓朋滿坐,收蒜薹的,驗蒜薹的,裝蒜薹的,一片片吵雜聲在桑鎮橋口上越演越烈……

30年前桑鎮橋口的樣子,你還記得嗎?

桑鎮人以種辣椒、大蒜為主,勇於面對現實,敢於擺脫貧窮。無數的前輩們為了打開市場,他們跑西安,上楊凌,一步一個腳印把桑鎮的辣椒大蒜帶出桑鎮,帶出陝西。他們走南闖北,四處奔波,把桑鎮的辣椒大蒜帶到湖南湖北,帶到山東山西。桑鎮無數的父輩們在那個充滿風險的商販年代裡,承受著精神和毅力的考驗。有時碰到好客源一年賺到不少錢,有的遇到不守信譽的商販,被騙一次好幾年都翻不過身來。桑鎮橋口的父輩們!感謝你們把桑鎮辣椒大蒜推廣出去。感謝你們在那個信息落後的時代裡,把桑鎮辣椒大蒜帶出興平,帶出陝西。讓桑鎮辣椒大蒜在中國遍地開花……


30年前桑鎮橋口的樣子,你還記得嗎?

2019.9.22~李小軍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