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島戰役爆發在即,山本卻分散了艦隊,是什麼原因讓他這樣做?

作為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中途島戰役,決定了日本和美國之間,強弱力量的對比,也決定了兩國在戰爭中截然不同的命運。而日本的作戰方案,從一開始就精細無比,但是卻沒有集中他們的力量。那麼日本聯合艦隊的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大將,到底是出於什麼原因,而沒有這樣做呢?

一、發動中途島戰役的原因

珍珠港事件後,切斯特·尼米茲擔任了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以僅剩四艘航空母艦為核心,組織了對日本的報復還擊,轟炸東京。1942年4月18日,美軍大黃蜂號航母上起飛了16架B25轟炸機,對東京實施轟炸,然後順風飛往中國。此次事件震驚日本朝野,一方面調集航空隊保護本土,一方面開始尋找究竟是何處起飛了轟炸機轟炸了東京。

中途島戰役爆發在即,山本卻分散了艦隊,是什麼原因讓他這樣做?

此次襲擊,大大刺激了日本海軍,也刺激了山本那緊張的神經。他深知,一旦和美國開戰,要麼取得較好的結果後,逼迫美國與日本議和,要麼就要承受戰敗的命運。

所以山本開始開始籌劃,如何對美國太平洋艦隊進行進一步打擊。5月5日,日本海軍軍令部發布了《大本營海軍部第18號命令》,批准對中途島進行攻擊,並奪取中途島。

而山本選擇中途島並不是沒有原因的,他計劃奪取中途島這個美國海軍的前沿基地後,以此為根基,設立航空基地,打擊所有來往的美國船隻。

此舉不僅可以迫使美軍投降,更可以讓日軍順利的進攻澳大利亞。因此無論從各方面來看,進攻中途島,都是一個必然選擇。

中途島戰役爆發在即,山本卻分散了艦隊,是什麼原因讓他這樣做?

然而計劃剛剛發佈後的兩天,1942年5月7日,珊瑚海海戰爆發。此次海戰本是日本為了進攻莫爾茲比港,不料中途卻遭遇了美國海軍少將弗萊克·弗萊徹率領的航母艦隊。

本次戰役中,日本祥鳳號航空母艦被擊沉,翔鶴號航空母艦被重傷,美軍也失去了自己的航空母艦列剋星敦號,並且約克城號航空母艦也遭到重創。

此次戰役更是讓山本意識到,如果不能擊敗美軍主力艦隊,奪取前沿基地中途島,封鎖美國海軍。那麼之後任何行動,都必然遭到美軍的迎頭痛擊。

二、山本五十六的計劃

然而儘管已經意識到了必須攻佔中途島,但是中途島作為美國的海軍基地,顯然不是那麼容易拿下的。最為致命的一點是,山本原定計劃用六艘航空母艦攻擊中途島,可現在他只剩下四艘航空母艦了。

祥鳳號航空母艦已經戰沉,翔鶴號航空母艦重傷。這樣看來,山本必須更為精密的制定自己的計劃了。

中途島戰役爆發在即,山本卻分散了艦隊,是什麼原因讓他這樣做?

而珊瑚島海戰也證明了,美國海軍仍舊具備相當程度的作戰能力,貿然進攻必然遭到失敗。珊瑚海海戰的損失也讓山本觸目驚心,雖然僅僅是一艘輕型航空母艦和一艘驅逐艦的沉沒,再加上一艘航母受到重創,可日本海軍卻付出了77架飛機,陣亡1074人。

這些人裡不乏優秀的艦載機飛行員,如果計算之前在珍珠港事件等戰鬥的損失,那麼日本積蓄多年的海軍飛行員數量已經在銳減了。

考慮這一切,他都必須避免這個損失。

而最終山本等人拿出了一個較為穩妥的方案,先派遣一支艦隊,對阿留申群島發動攻擊,引誘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轉向去阿留申群島。阿留申群島不管怎麼說都是美國領土,山本寄希望於這個舉動能夠將美國海軍調往那裡,至少他們會晚一點來中途島。

因為是誘餌,所以山本僅僅派出了少量艦船,由兩艘重型巡洋艦,兩艘輕型航空母艦和四艘較為老舊的戰列艦以及三艘運輸船組成。畢竟是誘餌,並不需要很多的力量。

中途島戰役爆發在即,山本卻分散了艦隊,是什麼原因讓他這樣做?

而對中途島,山本則派出了太多力量,首先先遣潛艇部隊會分成三線巡邏,如果情況准許則對美軍援救中途島的艦隊發動先期攻擊,遲滯或是削弱對方,至少也可以彙報情況。

然後一支登陸部隊由近藤信竹中將指揮,率領十二艘運輸船,搭載5000名士兵組成的登陸部隊登陸中途島,四艘重型巡洋艦進行近距離支援。而遠距離支援則由兩艘戰列艦,一艘輕型航空母艦和四艘重型巡洋艦組成。

其後是南雲忠一中將所率領的第一航空戰隊,擁有四艘重型航空母艦,搭載飛機250架以上,配備兩艘巡洋艦和十二艘驅逐艦擔任護航任務。他們要負責應付美軍艦隊和轟炸中途島,為登陸部隊提供航空掩護。

但這個任務較為繁重,因為隨時可能遭到美國太平洋艦隊的襲擊,所以南雲忠一的擔子並不輕鬆。

中途島戰役爆發在即,山本卻分散了艦隊,是什麼原因讓他這樣做?

最後是山本五十六直接指揮的主力艦隊,擁有三艘戰列艦,一艘輕型航母,兩艘水上飛機母艦和八艘驅逐艦。他們部署在較遠的位置,防止美軍因為實力過於懸殊而拒絕交戰,這樣他們可以及時過去攔截美軍。當然,也正是這個原因,最後造成了他無法及時支援南雲的第一航空戰隊。

如果乍一看,山本的計劃環環相扣,也算是精密無比。但是正是這個計劃,大幅度分散了他們的作戰力量,以至於南雲的第一航空戰隊遭到突襲後,山本艦隊無力增援。而南雲也在這種孤軍作戰的情況下,遭到覆滅。

那麼山本為什麼不在一開始,就集中力量,猛攻中途島呢?畢竟這樣的話,他還能聚集優勢力量。但山本最終卻選擇了一條最為困難的路線,這是為什麼呢?

三、進退兩難的山本

事實上,這固然是一個很好的辦法,集中優勢兵力攻擊美軍。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日本承受不起這個損失了,山本也已經進退兩難。

從珍珠港事件開始,到珊瑚海海戰,日本海軍損失已經不小了。數百名海軍飛行員戰死,艦隊也開始出現損失,這還不算為此犧牲的水兵。而這正是山本不願意看到的情況,因為這意味著日本的國力日漸損耗。

中途島戰役爆發在即,山本卻分散了艦隊,是什麼原因讓他這樣做?

這就是山本五十六不願意和美國開戰的原因,因為山本是知道日本和美國的國力差距的。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1941年一年裡,美國在戰爭機器沒有完全開動的情況下,生產了2591輛輕型坦克、1430輛中型坦克。面對一個如此強大的國家,山本五十六根本不敢與其死戰,因為這根本毫無勝算。

也正因如此,山本五十六從沒想過徹底打敗美國,他所考慮的僅僅是迫使美國與日本議和,從而讓日本體面的結束戰爭,保存既得利益。

因為山本知道,如果和美國拼命戰鬥,最後死的一定是日本自己。所以山本五十六在本質上,不僅要逼迫美國和他議和,還要保證日本聯合艦隊的主力不會損失巨大。

中途島戰役爆發在即,山本卻分散了艦隊,是什麼原因讓他這樣做?

這就是國家體量所決定的,如果日本聯合艦隊消滅了美國太平洋艦隊,但自身卻損失慘重。那麼美國只需要短暫的議和,就能夠喘過氣來,而日本卻根本來不及恢復自己損失慘重的海軍。到時候議和就毫無價值,畢竟美國終究要打過來的。考慮到這一點,山本就必須去追求一場完勝。

中途島戰役爆發在即,山本卻分散了艦隊,是什麼原因讓他這樣做?

也正因為如此,聚集所有艦隊,與美國海軍死戰,就完全不可取了。因為那樣的話,雖然勝算增加了,但也可能變成一場慘勝。如果沒有取得勝利,而是一場失敗的話,那麼日本聯合艦隊恐怕就會徹底失去和美軍作戰的能力。

反過來說不聚集所有力量,雖然可能會失敗,但卻不至於被美軍一棒子打死。那麼考慮之後,山本註定了,就不會聚集優勢兵力,去聚殲美國太平洋艦隊。一句話,無論是日本還是他山本,在這場戰爭中根本輸不起。

結語

或許從後人的角度看,山本的做法非常的不可取。畢竟海軍本身就是為了決戰用的,戰爭的命運就取決於海戰那短短的五分鐘內。但是作為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不能如此草率的去考慮事情。

事實上,也正是因為他的安排,日本海軍才多折騰了幾年。不得不說,山本五十六雖然是個可惡的敵人,但是卻做出了最明智的決定。如果讓小澤治三郎這些不穩重的人來,那麼日本海軍可能早早就損失殆盡了。

參考文獻:《太平洋戰爭和十位提督》

《太平洋戰爭-美日對決》

《中途島奇蹟》

《尼米茲傳》

《機動部隊》

《航母艦隊司令》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