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王朝的时候,四川的版图有多大?

鄧麟是全村的希望


前不久去博物馆,听到解说人员是这样介绍四川的:四川的名字来源于四川境内的四条河流:岷江、沱江、嘉陵江、大渡河四大川,因此而得名。

其实就解释完全错误,那四川又是什么意思呢?

四川的四条河流

四条河的解释来源

四条河的解释所能找到的出处是晚清民国通识课本《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但是这解释明显不靠谱,著名文史家流沙河先生对于这个说法做过明确的否定。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

“省名四川,非谓此省有四条川。长江三峡,古称川峡。元代分为川峡东路、川峡西路、川峡南路、川峡北路,共四个行政区,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而建行省。

我们且不讨论老先生讲得是否全对。四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先秦时期四川称为巴蜀地区,秦灭巴蜀后,分别设立了巴郡、蜀郡。汉朝又将三峡以西的地区称为益州,四川以北的地区称为剑南。到了唐朝中晚期,在原来巴郡、蜀郡的基础上将四川分为川西和川东,分别设立剑南西川节度使、剑南东川节度使。

先秦时期的巴蜀地区

初现于北宋年间的“四川”

宋太宗至道3年(997年),北宋将全国分为十五路,相当于十五个省,而四川地区分为西川路和峡西路,因此也称为川峡地区。峡指三峡,而川却不是指河流,而是指四川盆地平川沃野。

在西川路和峡西路的基础上,宋朝又将其分为四路:夔州路、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

由川峡四路得名的四川

行政中心分别设在今天的重庆奉节、四川成都、四川绵阳三台、四川广元。统称“川峡四路”,四川也因此而得名,“四川”一词也开始在南宋的诗词中出现。

  • 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送丘宗卿帅蜀三首》

人似隆中汉卧龙,韵如江左晋诸公。

四川全国牙旗底,万里长江羽扇中。

玉垒顿清开宿雾,雪山增重起秋风。

近来廊庙多西帅,出相谁言只在东。

四川省的诞生

元朝在宋代的基础上,设置了“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简称四川行省或四川省,这是四川作为省名,第一次出现在历史上。

元朝时期四川第一次以省命名

元朝时期的四川包括现在的四川中东部、重庆大部、甘肃南部、陕西南部,但并不包括今川西高原。

到了明朝时期,四川改名为“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包括今天的四川、重庆、贵州遵义、云南东北部及贵州西北部。

史上最大的四川版图

到了清朝时期,实行改土归流和废除土司制度,许多川西的少数民族也被并入四川境内,包括现在的川西高原、甘孜州西部的巴塘和理塘,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四川,面积近57万平方千米。

清朝时期的四川省

雍正5年,由于政治需要,遵义府被划入了贵州,此后云南东北部及贵州西北部分别划归云南和贵州。1997年重庆成立直辖市,四川也就是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四川了。


雨霁视角


四川是我国西南大省,古称为蜀。自元代首次建省以来,四川就是西南第一大省。元、明、清三代的四川版图各有不同,其中以清代的四川行省最大,从川西高原一直延伸到三峡地区,面积比今天的四川省还大。



(清代四川)

除了四川本部以外,清代四川还包含了今天的直辖市重庆以及贵州、湖北的部分地区。重庆地区在清代分为重庆府、夔州府、酉阳直隶州、忠州直隶州,属四川省管辖。


1646年年11月,清朝为剿灭割据四川的张献忠大西政权,以肃亲王豪格为主帅,从陕西取道南下攻打张献忠。豪格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相继攻克遵义、夔州、茂州、荣昌、隆昌、富顺、内江、宝阳封地,使得四川的局势逐渐安定下来。至此,清朝才开始逐步治理四川。

但由于张献忠的起义军和豪格的清军在四川屠杀过甚,使得四川人口锐减、生产停滞。清军进入四川,由于无法解决粮饷供应,所以只能退回北方,只留下王遵坦、李国英等降将驻守四川。不久后,张献忠的余部继续反扑,使得四川的战乱又延续了一段时间。

在1650年至1659年这段时间里,张献忠的余部和清军继续争夺四川,使得四川省人口进一步减少。等到了康熙初年时,全川登记在册的人口居然只有60万。偌大一个四川,几乎成了空荡荡的行政区。为了解决四川生产问题和耕种问题,康雍乾从湖北、江西、福建、广西、湖南等十几个省份大量移民进入四川,这就是有名的“湖广填四川”。

(明代四川)

在明朝末年以前,四川行省只能管理到金川以东。到了清朝时期,由于实行改土归流和废除土司,所以许多川西的少数民族羁縻地也被并入四川境内,大大扩大了四川的行政版图。不过由于统治的需要,一些属于四川的地区也被划分了出去,比如雍正五年就将四川的遵义府划入了贵州。
(现代四川地图)


历史的荒野


四川从来都是个大省,自古因为川峡四路,而得名四川。

历朝历代,行政区域变化很大。咱们先看看川峡四路,是指哪些地方。

川峡四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划,今名”四川“的源头,包括益州路(成都地区)、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也就是当今四川大部、重庆全境、陕西汉中,湖北恩施、贵州的安顺、贵阳、遵义、铜仁等区域,以及甘肃文县。

再看看大清朝的四川地图:

看这个图,就很明白了。

从元朝开始调整行政区域,四川的区域就在做减法。

从以前庞大的川峡四路中,逐步调整出去了:汉中,划归陕西。恩施,划归湖北。安顺、贵阳、遵义、铜仁划归贵州,文县划归甘肃。

这就基本上是重庆没直辖时候的四川版图,也就是大清朝的四川版图。

据阿呆考证,还有一些细小的边缘地区,有差别的。

大清朝四川有:成都府、重庆府、保宁府、顺庆府、叙州府、夔州府、龙安府、宁远府、雅州府、嘉定府、潼川府、绥定府、康定府、巴安府、登科府。

通俗点说就是:成都地区、重庆地区、巴中地区、南充地区、宜宾地区、三峡地区(万州)、绵阳地区、西昌地区、雅安地区、乐山地区、遂宁地区、达州地区、甘孜地区、巴塘地区、阿坝州。

这下基本讲清楚了吧,总体上说,清朝的四川,就是现在的四川加重庆。


阿呆梦话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并西川路和峡西路为川峡路;后又分为益州路(后改成都府路)、梓州路(后改为潼川府路)、利州路和夔州路,称之为川峡四路,总称四川路,四川之名即源于此。

明代朱元璋灭大夏国。四川是全国13个承宣布政使司之一,辖区除今四川、重庆外,还包括今贵州省遵义市和云南东北部及贵州西北部,辖境已达川西高原和凉山地区,布政使司衙门驻成都府。并在川西高原地区设立卫所。

明末张献忠建立过“大西”政权,辖四川盆地大部分地区。明末清初,四川历经连年战乱,人口急剧减少、满目疮痍。《四川通志》载:“蜀自汉唐以来,生齿颇繁,烟火相望,及明末兵燹之后,丁口稀若晨星。”

满清初期全国内地为18行省,四川省为其一,并对川、滇、黔3省省界进行较大调整,遵义改属贵州,东川改属云南,通过“湖广填四川”恢复了生产力,基本确定了今四川的南部省界。

满清中期四川增设5道,即成绵龙茂道、建昌上南道、川南永宁道、川北道、川东道,道辖该地区的府、州、厅、县。在川西高原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改土归流”, 招抚木雅、喇滚,瞻对等土司,将雅碧江以东的地区划归四川行省。将西宁卫(后为西宁府)、河州随地划归甘肃行省,将松潘及阿坝等地划归四川行省。并派四川提督率兵进驻打箭炉,重修铁索桥。

满清王朝的四川的版图与现今四川差不多大,总面积48.5万多平方公里。

(图片、资料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告之,立马删除相关部分)


天宁阁


重庆加上四川再减去西康省部分区域就大概是了。


四川是中国西部重要省份,也是中国重要的大后方,其首府成都更是西部的特大城市。现在的四川省,甘孜到达州东西长1075公里,阿坝州到攀枝花南北宽900余千米,东连渝,南邻滇、黔,西接西藏,北界青、甘、陕三省。面积48.6万平方千米,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和青海,居全国第五位。

但是你知道吗?在大清王朝的时候,四川的地盘可是大不一样


大清是满族入主中原建立的政权,武力很强大,但是社会文化的先进程度并不是很好,于是大清很多制度都是沿袭大明,于是大清的四川行省也就和明朝的四川行省类似。其疆域大概是今天的四川省(除去甘孜阿坝等部分地区)加上重庆市,比起今天的四川来说地理位置更为靠右且很发达,清朝九大总督,只有四川总督只管辖四川一个省,这也侧面说明了大清对四川的看重。



以上就是小编得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四川,在我国历史上,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

不论何时,在整个国家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自古以来,四川便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唐朝时,更有“扬一益二”的说法,可见四川在整个唐朝时的经济及社会地位!



既然问题中问的是清朝时期,四川的版图,那么这里就不再做其他的阐述!

行省制度建立于元朝,明清时期,对该制度进行不断完善,清朝入关之后,在传统的汉地,设立了18个行省!

后,清政府在1884年新置新疆省,1887年置台湾省,1905年置江淮省(后取消)!

而四川,则是这最开始的18个行省之一!


如今的四川省,大体与当初清朝时期所划定的四川省行政区划无二,只不过少了一个后来的重庆市!

清朝时期,四川省就是一个大省,其南接贵州,云南;西接西藏,北连陕西,甘肃,青海;东接湖北省!

当时的四川,面积近57万平方千米!

后来,四川省历经民国时期,到如今,除了与重庆分家以外,其所辖其他地域并无太大变化!
直到今天,四川省人就有着48.6平方千米的面积,在全国来看,也是一个版图排在前列的大省!


Mr与川


大领域,乱分治

清朝时四川,则是因为辖区面积辽阔。所以没有再添加其他的省份,也没有被交给其他总督管理。所以在清朝统治的前期,出现了一个非常尴尬的情况,四川总督和四川巡抚同时存在,而且都在成都办公。总督基本上是负责军事,而巡抚这是负责政事和民生,两人分管不同的领域。



这样的情况可能在当时没大事的时候可能还能和睦相处,但是当叛乱出现的时候,两位大佬官位平级,大家都互不相让,导致经常内斗而不干实事。而当时四川也因为有各种少数民族部落的存在,中央的管理也十分松散,所以当时的四川虽然面积广大,但实际上更像是各地区分治。



到底有多大?

其实在清朝的时候四川省的辖区比现在大得多,辖区包括现在的四川、重庆以及西藏的东部地区。但是在此后的二百多年之后四川辖区不断缩小,直至今天。



以上便是我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蘑菇雅说


清朝对四川的统治最早要追溯到明朝末年,当时张献忠在清军的追击之下,不得不逃入四川,并且在四川建立了大西政权。

顺治三年,张献忠战死,但是四川境内反抗清军的地方武装并没有因此停止抵抗。从顺治三年一直到康熙二十年,清军与四川军民的较量一直在持续,川人被大肆屠杀,十室九空。

直到康熙二十后以后,四川才逐渐被清政府全部占领,随后,清军逐渐剿灭四川各地的反抗力量,实现了对四川的完全统一管理。

那么此时,大清王朝治下的四川省版图有多大呢?

当时四川版图的西部疆域已经达到了川西高原,也就是今天甘孜州西部的巴塘和理塘,这一边界线和今天四川省西部边界线大致相等,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而在川南,自明末以来,镇雄、乌蒙、东川三个原本是属于云南的地区一直被四川管理,清政府对此进行了调整,将三地重新归还云南省,同时还把遵义返还给了贵州,这样一来,南部地区的版图基本上划定,和现在也没有什么区别。

而为了加强对川东和川西南统治,清朝政府在原有行政区划的基础上,又在全川新增了一个新的行政机构——道,全川分五道。

管理川西北地区的是成绵道,也叫川西道。辖成都府和龙安府,绵、茂二直隶州,松潘、理番、懋功三个直隶厅。

管理川东的叫川东道,所辖地区包括了今天的重庆市及其周边大部分县区。管理川北的叫川北道,辖区大致包括今天南充、广安、遂宁、巴中、广元五个市的大部分地区及中江、安岳、乐至等县。

上川南道也叫建昌道,辖雅州、嘉定、宁远三府,眉、邛二个直隶州。下川南道也叫永宁道,辖叙州府,泸、资两直隶州,大致相今天四川大凉山以东,仁寿、资阳以南,隆昌、合江以西地区。

从以上设置可以看出,实际上清朝年间的四川省版图和现在的四川省几乎没有太大的区别。

到了民国时期,蒋介石出于战争的需要,全川被重新划分为若干个行政督查区,并于1939年将其中靠近西康的几个督查区进行了合并,成立了所谓的“西康省”,1955年10月,西康省撤销,省内以金沙江为界,以东划归四川,以西划归西藏自治区。

到了1997年3月,重庆市作为中央直辖市被从四川省划了出来,所以现在的四川省是没有重庆的四川省。

所以综上所述,清朝的四川省版图应该是这样的:东北连接着湖北省,东南接贵州和湖南,西南接云南,西边靠近青海和西藏,北边连着陕西、甘肃。全省面积巨大,但是地广人稀。由于经历了明末清初的战乱,四川人口损失极为巨大,后来才了“湖广填四川”的说法。也就是将湖南湖北的人口大量强制迁移到蜀地,慢慢的经过几代人的休养生息,四川才开始恢复了元气。


小小嬴政


北宋时,四川地区分为益州路(今成都),梓州路(今三台),利州路(今广元),夔州路(今奉节),统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或“四川”,四川得名之始。

元朝时,元世祖忽必烈在公元1281年正式在各地行中书省,建置“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简称四川省。

到清朝时,四川省的辖区比现在大的多,辖区包括现在的四川,重庆以及西藏的东部地区。

清时,将四川行政区划分为:府,州,厅,县。有13府,8个直隶州,5个直隶厅分别是:

十三个府:成都府 重庆府 保宁府

顺庆府 叙州府 夔州府 龙安府 宁远府

雅州府 潼川府 康定府 巴安府 登科府

五个直隶厅是为少数民族地区特殊增设的,是为了和内地州县有区别。

松潘直隶厅 石砫直隶厅 理番直隶厅

懋功屯务厅 阿尔古直隶厅。

八个直隶州为:邛州直隶州 绵州直隶州

资州直隶州 茂州直隶州 忠州直隶州

酉阳直隶州 眉州直隶州 泸州直隶州

附 清朝四川区域图:


高楼望月影音


四川是我国西南大省,古称为蜀。自元代首次建省以来,四川就是西南第一大省。

元、明、清三代的四川版图各有不同,其中以清代的四川行省最大,从川西高原一直延伸到三峡地区,面积比今天的四川省还大。

(清代四川)

除了四川本部以外,清代四川还包含了今天的直辖市重庆以及贵州、湖北的部分地区。重庆地区在清代分为重庆府、夔州府、酉阳直隶州、忠州直隶州,属四川省管辖。

1646年年11月,清朝为剿灭割据四川的张献忠大西政权,以肃亲王豪格为主帅,从陕西取道南下攻打张献忠。豪格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相继攻克遵义、夔州、茂州、荣昌、隆昌、富顺、内江、宝阳封地,使得四川的局势逐渐安定下来。至此,清朝才开始逐步治理四川。

但由于张献忠的起义军和豪格的清军在四川屠杀过甚,使得四川人口锐减、生产停滞。清军进入四川,由于无法解决粮饷供应,所以只能退回北方,只留下王遵坦、李国英等降将驻守四川。不久后,张献忠的余部继续反扑,使得四川的战乱又延续了一段时间。

在1650年至1659年这段时间里,张献忠的余部和清军继续争夺四川,使得四川省人口进一步减少。等到了康熙初年时,全川登记在册的人口居然只有60万。偌大一个四川,几乎成了空荡荡的行政区。为了解决四川生产问题和耕种问题,康雍乾从湖北、江西、福建、广西、湖南等十几个省份大量移民进入四川,这就是有名的“湖广填四川”。


(明代四川)

在明朝末年以前,四川行省只能管理到金川以东。到了清朝时期,由于实行改土归流和废除土司,所以许多川西的少数民族羁縻地也被并入四川境内,大大扩大了四川的行政版图。不过由于统治的需要,一些属于四川的地区也被划分了出去,比如雍正五年就将四川的遵义府划入了贵州。

(现代四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