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理財路,踩了6大坑,我從菜鳥晉升為理財高手

曾經的我日子過得愜意,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一個不大的蝸居,每月工資也夠小日子開銷,似乎對未來生活沒有太多憂慮。

但父親的病卻打破了生活的平靜,父親患了直腸癌,還是中晚期。手術加上化療,用光了家裡全部積蓄,還借了不少外債。

記得找一親戚借錢時,他熱心地安慰說:“好、好,我給你想辦法,明天給你回覆。”結果第二天,電話打不通,接連一週找不到人。

那一刻,我終於明白有時候沒有錢真的是寸步難行。2014年,帶著焦慮和對財富的渴望,我一頭扎進了理財大軍。

從最初的謹小慎微只敢買餘額寶,到後來膽子越來越大,買銀行理財、國債、基金、投網貸P2P。這5年來,踩了不少坑,學費也交了很多。

最大的坑是投網貸,至今還有6萬多在網貸平臺緩慢退出中,有近2萬還在排隊中,有8000徹底雷了,總的說來教訓有以下幾點。

5年理財路,踩了6大坑,我從菜鳥晉升為理財高手

01 投資永遠是用手中的閒置資金

2016年,老媽領了一筆安置金近10萬,她讓我幫她存到銀行去,當時正是我投網貸痴迷的時候,各種平臺的新手羊毛我都想薅一下。

而且這個平臺是我信賴的博主推薦的,平臺用戶主要針對白領階層,所以投資的門檻相對較高,但新手收益率很吸引人。

鬼迷心竅地我把老媽的錢全投了進去,剛好把新手券用完,但最大的一筆要半年後才能出來。

投完我就後悔了,平時我薅新平臺的羊毛都控制在5000以內,這次把老媽的養老金投進去,已經完全超出了可控損失範圍。

萬一這筆錢沒了怎麼辦?我怎麼向老媽和老公交代?惴惴不安卻又不敢說,每天睜開眼第一件事就是看平臺還能不能打開。

那段日子心裡全是煎熬,天天都在關注這個平臺的消息。一個月後,新手期的第一筆回款了,順利提現後才稍微平復了緊張的心。

半年後,投入資金全部回來,我那顆懸著的心才終於恢復正常,因為任何一筆本金都超過收益,回不來還是雞飛蛋打。

這也給了我教訓,必須用閒置資金去理財,如果“每天都擔心”,這樣的理財已經失去了理財的意義,也會影響工作和生活,得不償失。

5年理財路,踩了6大坑,我從菜鳥晉升為理財高手

02 自己不懂的行業一定要謹慎

我是2015年開始接觸基金的,在這之前從沒買過股票和基金,只是在微信上看了很多理財文章後,就決定開始定投基金。

尤其看到巴菲特給股東的信中說:“通過定期投資指數基金,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業餘投資者往往能夠戰勝大部分專業投資者。”

我的心越發活躍了,根本不懂基金組合、持倉輕重、持倉行業比重等配置,就磨刀霍霍地去基金網挑了四支混合型基金開始定投。

結果可想知,有一支基金還是當年的冠軍基金,但從2016年起就開始斷崖式下滑,成為名副其實的垃圾基金,至今還癱著。

看著自己挑的基金虧損得一塌糊塗,心裡也不是滋味,堅持了半年我就徹底放棄了,因為市場上都在熱議一種FOF基金。

FOF基金是指“基金中的基金”,實際就是專業人士、專業機構幫助投資者一次買的“一籃子基金”。

作為一個小白,只要明確目的把錢投進相應組合就行了,不用費心挑,不用考慮止損和止盈,跟著走就行了,感覺很省心,我又心動了。

跟投了三個組合以後才慢慢琢磨出味道來,不是所有的FOF基金都像看上去那麼美,基金管理者必須有足夠的功力才行。

雖然這次沒一下子掉到水坑裡,但也讓我明白:對不熟悉的行業,一定要慎之又慎,永遠不要買自己看不懂的東西。

5年理財路,踩了6大坑,我從菜鳥晉升為理財高手

03 不要把全部雞蛋放在一個籃子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可是隻要經歷過2018年網貸領域集中式暴雷的人都深有體會,分散持有、把雞蛋分開放是多麼重要的事情。

因為對於多數普通人來說,鑑定一個網貸平臺的好壞,平臺背後的資產、資金鍊和交易是否真實可靠,真的很難。

有個北京的雷友是金融單位的管理層,因為職業限制不能投資股票,所以他把大部分錢投到了網貸。

以他的專業水準挑平臺確實比普通人強,而且他投資前還專程到平臺實地觀摩了,平臺也經營好幾年,沒想到他投了一個月後就雷了。

怎樣預防不可預期的黑天鵝事件?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就是分散投資,即使是再好的投資產品,也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

現在很流行的一種資產配置是“標準普爾家庭資產配置”,它把家庭資產分成四個帳戶,這四個帳戶作用不同,所以投資渠道也各不相同。

5年理財路,踩了6大坑,我從菜鳥晉升為理財高手

俗稱“4321”法:40%用於保本升值,30%用於生錢,20%用於保命,10%用於短期消費。

當然這個比例不一定適合所有人,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調整比例,但總體原則是:不僅要不同種類的分散,在同一種類也要適當分散。

04 不要把手中的子彈全部打光

決定一個投資者能否成功,最重要的是要有自我控制。正如《窮爸爸和富爸爸》中,富爸爸說的:“投資不是冒險,投資者才是冒險。”

記得去年10月份,A股市場持續下跌時,我定投的基金也在持續下跌,那時候定投群裡天天都有人問,今天可不可以加呢?

還有的哭喪著臉說:“我都定投這麼久了,子彈都打光了,怎麼辦?”

5年理財路,踩了6大坑,我從菜鳥晉升為理財高手

看著一日日下跌的股市,我也心癢癢的,總覺得應該到底了吧,基金可以加投了吧,可是又擔心明天繼續跌,總想把利益最大化。

面對經濟大波動,我們很容易忘記一個原則:經濟週期的起落循環就像人類情緒的喜怒哀樂一樣正常,嚴格的律已才是成功的關鍵。

真正的自律是:不貪婪、不跟風、不投機、不加槓桿、不用救命錢,就算繼續跌,也按照自己的節奏慢慢加、慢慢撿。

因為從長期看,經濟永遠向上走;股價也永遠向上走。

5年理財路,踩了6大坑,我從菜鳥晉升為理財高手

05 只有落袋為安的錢才是掙的錢

2015年開始投基金時,市場形勢比較好,隨便選一隻基金漲的可能性都比較大,剛好臨近年底基金公司衝業績,每天打開都是紅紅的。

而我選的四支基金中,有兩支是當年的冠亞軍基金,業績非常喜人,每天看著那持倉收益的數字,我開心的嘴都要笑歪了。

那時也不懂得止盈,每天只會傻傻地看著數字笑,想象著它會沿著這條直線一直往上走,於是還沒賣出,就開始大手大腳地花錢了。

結果2016年春節一過,我想哭的心都有了,不僅綠油油的,持倉收益一直是下降的負數,都快接近一半本金了,而且連波動都沒有。

這次教訓過後,我也明白了基金定投中一定要給自己設定一個預期目標,當它漲到這個目標值時就可以賣出一部分。

只有錢落袋為安了,才算是掙到了錢,否則一切都是紙上富貴,逗自己開心而已,就如人們常說的:“定投不止盈,終究是浮盈。”

5年理財路,踩了6大坑,我從菜鳥晉升為理財高手

06 不要盲目相信理財大咖

說起我的理財之路,最應該感謝的是各路理財大咖,是他們把深奧的經濟理論、經濟常識變成通俗易懂的語言,讓我快速讀懂、讀明白。

但他們對市場的判斷、對平臺的選擇終究是代表個人看法,也有自身的侷限性,也會有判斷失誤的時候。

去年網貸雷潮中,我投資的一個平臺雷了,不少投資人在維權群罵為平臺代言的一位理財博主,因為很多人都是相信他的介紹才跟投的。

有位網友把工作幾年的家當15萬全部投在這個平臺,沒想到投了一年多就全套進去了,辛苦維權幾個月才回來4000多。

幸虧那時我準備買房,網貸裡的錢就逐步回贖了,最後一筆還有7天到期,而且當時平臺正籌劃成都見面會,它竟毫無預兆地雷了。

仔細算了一下在平臺收益和損失成本,我放棄了維權,只能默默地安慰自己全當交學費了。

所以說理財大咖不是不可信,而是要理性決擇,對市場保持敬畏。

5年理財路,踩了6大坑,我從菜鳥晉升為理財高手

理財5年多來,除上述6大教訓,還有一個最大的收穫:不管哪種理財方式,投資自己,專心提高收入,才是最好的投資。

《躺著賺錢:一看就懂的懶人理財盈利技巧》一書中這樣說:按照5%來算,5%除以12得到的是每月自然收益率,將自己看作一種資產,乘以月自然收益率,得到每個月的工資。假如每個月8000工資,那自身的價值就是192萬,如果只有10萬存款,那還如投資自己,專心提高收入,用少量精力學習理財。

究竟怎樣理財,花多少精力理財,相信每個人有會自己的判斷和選擇。

一點小小的謹慎,勝過大大的悔恨。希望我踩過的這些坑能給喜歡投資理財的小夥伴們提供借鑑,儘量少走彎路,實現財富夢想。

個人簡介:心然,沙場客,文藝範,感悟人生、感悟親情,在字裡行間去尋找詩和遠方。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