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論猶太人是如何系統培養孩子成才的?

再論猶太人是如何系統培養孩子成才的?

· 這是第2906篇原創首發文章字數 5k+ ·

·關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今年初,還沒去過以色列,查閱了很多資料,研究了一些人的觀點,結合自己的感想,和王三好合作寫過一篇《猶太人是如何系統培養孩子成才的》,目前在秦朔朋友圈公號上的閱讀量已經十萬加了。

那篇文章總結過猶太人的生存教育(有償生活機制)、情感教育(挫折體驗、延遲滿足)、知識教育(重複、終生學習)、社交教育(傾聽和問問題)、財商教育(識錢、掌錢、賺錢、知識、財商),以及時間管理、選擇能力教育、積極行動教育等等。猶太人對於培養孩子真的有一套完整的體系,一直想去實地調研一番。

後來筆者有機會跟著騰訊的青騰匯裡那些騰訊生態裡的充滿思想碰撞的創業創新者一起去以色列遊學,對於猶太人教育的感想就更直觀、更深刻了。整個遊學過程,充滿了去我、無我、迴歸自我的精神覺醒狀態,那些名人、估值百億的創始人,變得如此樸實謙卑,心靈碰撞出某種堅定、正直和感動,讓我感覺特別自在、平和,由此,這趟旅程充滿了真正美好的回憶和持久的啟發。

其實教育,不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影響、啟發,激活靈魂,輸出創造力和想象力的過程嗎?學習別人的創新和教育,最後自己也知行合一了。

再论犹太人是如何系统培养孩子成才的?

重視對天才的因材施教:每個孩子的潛力都要好好挖掘

猶太人,最重視人本身。怎麼說呢?因為什麼都可以被奪走,財富、地位甚至感情,只有人自己所擁有的整個思維世界奪不走。

在有限的資源和有限預算的條件下,必須最大程度地以理想的方式投入到教育中去。因為人是最大的、最有潛能的礦藏。這個意識滲透到了以色列每個社區的父母身上。我們在歌茨小學實地探訪中,學生家長就是這麼說的。而家長不會盲目投資,如投奔無數的課外培訓班,形成某種隨機的教育組合,而是會選好教育理念,進行群體性、社會性甚至國家層面的努力。

歌茨小學是一所位於特拉維夫市中心的國立社區小學,該學校於1934年在特拉維夫的歌茨街成立。校名取自以色列歷史學家和思想家ZviHeinrich Gertz(歌茨)。在三年級和六年級,他們設立了四個天才部,容納來自特拉維夫各處的天才學生。

在以色列,特別是在小學,老師們認為,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不同的需求,真正好的、公平的教育就是因材施教。他們認為,對於天才兒童,他們有更多的知識和情緒上的要求。1973年,以色列開啟天才教育項目,並且相信這一項目將對個體和社會都有益。

二年級的時候,他們會進行一次天才的發掘工作。第一階段,先由學校自己進行一個測試,選取15%的學生;第二階段,由外部機構(the Karni Insitute)選取1.5~3%的學生。這些學生有兩種方式進行天才項目的教育,其中一種是從三年級到十二年級都在天才班裡,另一種是四天在普通學校,一天送到特別的教育中心去,加速學習,通常有人到了十二年級(高三),順便就完成了大學課程。老師和孩子們,教學相長,共同探知未知的世界。

他們總結了天才學生的特點:非凡的記憶力、聯想能力、不同領域的知識應用能力、豐滿的認知能力、好學和喜歡調研、原創思維、批判思維、強正義感、能不同角度看問題、擁有快速解決問題的能力、喜歡挑戰性和複雜性強的問題等等。

那麼在天才班會強調什麼呢?

第一,教學自主性(pedagogical autonomy),自己用心去體會教學的全過程。老師們重視天才孩子們的認知、情緒和社會能力的同時提升。比如情緒的培養會跟智商師合作,進行創意寫作、戲劇和劇院式沉浸、角色扮演、藝術表達、情緒閱讀等方式方法上的訓練。

第二,強調創造力(Creativity)、批判精神(Criticism)、創業精神(entrepreneurship)、以色列式直來直去(Israel huzpah)、創新(Innovation)。

老師們試著把所有學習的已有參數都顛覆掉,讓學校的氛圍有完全不同的新鮮感和挑戰。

再论犹太人是如何系统培养孩子成才的?

這是一個公立小學,校舍非常普通,但孩子們本身就是最好的景色,熱情洋溢,充滿了微笑和好奇心。我們去的時候,被包圍住,每個孩子都來擊掌。有青騰匯的團員問,天才教育會不會對其他孩子不公平?老師們的回答是,如果對天才孩子沒有特別的教育方法,才是對上天的辜負,也是另一種不公平。大家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得到的答案是不一樣的。

以色列人強調每個人都有可以發掘的無限的潛力,在這個前提條件下,發現自己,找到自己,然後努力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一定會有成果。

有團員請教,近半個世紀過去,對天才項目有什麼評估嗎?對社會創新有什麼具體貢獻嗎?老師們說,沒有評估過結果,只是做應該做的事情,不追求具體的結果,因為培養人,按照他們的天性發展和引導,這件事本身就是意義所在。他們只讓孩子們談自己在天才項目感受,重視他們內在的感受。不那麼結果導向,可能輸出的結果會更好。不那麼在意成功,而重視失敗和試錯,可能更容易成功。在會場外,孩子們雖然也在自由奔跑,但一直在玻璃門外跟會場內的我們揮手,一點都不顯得吵鬧。

猶太新年來了,孩子們為我們唱了歌——It’s a small world,送了石榴和新年卡。在歌茨小學,以色列領導人的孩子也在學生中間,校方提醒我們不能拍孩子的合照。但一下子,我們覺得平等和愛瞬間溢了出來。

It's a world of laughter, a world of tears. It's a world of hopes, and a world of fear. There's so much that we share, that its time we're aware. It's a small world after all.

你看他們,即便是強調天才教育,背後的理念,還是尊重每個人的潛力、才能和天賦。有個天才孩子,不怎麼會說話,他在座談會上很緊張,這樣的孩子,若不是被發現,肯定會孤獨地度過整個童年,有時候天才也弱勢,也被看不起,並不是天生就能被尊重的。

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因材施教是中外的共識,但真正能夠執行好的,真的不多,很多人的才能沒有被看到。尊重每個人的天性,又有多少人能夠發現天性並能將其發揚光大。如何讓倖存者偏差,小概率事件哪怕擴大幾倍影響,都是功德無量的好事。他們,就是努力做好這件事的人。

再论犹太人是如何系统培养孩子成才的?
再论犹太人是如何系统培养孩子成才的?

來自長輩平等關愛的成人禮

青騰匯行程的第一天就安排了諾貝爾獎得主羅伯特·奧曼教授的課程——《以色列最具智慧的人:用博弈論指導商業與生活》。

羅伯特·奧曼是以色列最為傑出的經濟學家,他曾使用博弈論分析猶太法典中的塔木德難題,解決了長期懸而未決的遺產分割問題。在課程中,他主要講了博弈工程,但在問答環節,他回答了很多涉及教育的話題。

奧曼教授說,在大多數的社會當中,最受尊重最受肯定的是有錢、有權、有地位的人。人們都想要非富即貴,但在猶太社會不一樣,兩千年以來,最受尊敬的人是學者和研究人員,是學習聖經、律法,研究猶太教的人,歷史上都是這樣的。在絕大多數社會,有錢人都會聯姻,但猶太人有錢人的女兒,都會嫁給學霸,嫁給那個智慧更多的人,比如拉比。知識和智慧就這樣進入了遺傳系統。人生,智慧可能沒有,知識一定能獲得。

奧曼教授說,人要成為自己,把潛能完全發展出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你喜歡的事情,通常就能做得好,正反饋之後,就會越來越喜歡。

奧曼教授有5個孩子,一個孩子戰死了,有21個孫子女,26個曾孫子女(還有兩個即將降生)。他說這麼多孩子,他都爭取每週見一面,一起旅行、生活、登山。有時候去摘鮮花、看動物。猶太人13歲成年,他會帶著進行一次兩個人的旅行,平等交往,言傳身教。他生於1930年,虛歲都90了,一個月之前,還跟其中一個孫子去了意大利北部登山。

家庭教育不僅注重我們常提煉的讓孩子不斷幹家務,自己爭取自己的生存資源,也會有很多愛和溫情真實地存在。情感教育,不僅僅書面上總結的挫折教育和延遲滿足,還有家人之間真正的愛。

除了因材施教外,言傳身教,面對面地在平常的生活中注入那些難忘的“時刻”,也是教育儀式感的一部分。

再论犹太人是如何系统培养孩子成才的?再论犹太人是如何系统培养孩子成才的?

軍隊裡的師徒,未來創業的合作

教育一定是啟發人,影響人,開發人的過程。它肯定不限於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在全民皆兵的以色列,軍隊裡的教育顯得更加重要。以色列社會中,70%以上是猶太人,21%是阿拉伯人,大部分當兵的是猶太人(極端正統猶太人除外,佔比約猶太人的10%左右)。

青騰匯帶我們參觀了一家自動駕駛激光雷達公司Innoviz,它是全球首個量產固態激光雷達公司,是寶馬、克萊斯勒的解決方案提供商。它的四個創始人都來自以色列8100部隊,8100部隊的創始人是Zohar Zisapel,這四位都曾在他領導下服役7年。

說起Zohar Zisapel,他不是一般人,被稱為“以色列高科技之父”,有時也被稱為“以色列的比爾·蓋茨”。與他的兄弟耶胡達共同創立的RAD集團公司被Business 2.0雜誌稱為“世界上最成功的電信相關初創企業孵化器”。

Omer Kailaf、Oren Rosenzweig等四位創始人原先離開部隊都去了大公司工作,隨後他們要一起創業

,Zohar Zisapel就給了天使投資。

全世界1400萬猶太人,650萬左右在以色列,極端正統猶太人大約佔10%左右,也就是說,580萬猶太人需要接受軍事教育。我們在Friday Miltary訓練場體驗,18歲的孩子們,要訓練鎖喉格鬥、射擊、營救等等任務。在這個戰鬥隨時會發生的國度,他們強調不僅訓練體能,而且要訓練直覺,某種應對危險,應對那些真刀真槍的即刻反應的直覺。雖然猶太教的成人禮是13歲,但軍隊對18歲的成年人,又給了真正的成人教育,為了捍衛生死存亡而拼命搏鬥。實際上,以色列建國後大半個世紀的戰爭中,猶太人犧牲的數量僅有2萬人。

我認識幾個運動員退役創業的人,他們跟我強調過一個概念,叫“體育的遷移價值”,就是那些奮鬥不息,不怕苦累,咬牙切齒使命必達,克服極限的精神遷移到了創業等其他事業中。我想軍隊的生死訓練就更是如此了,拿命去搏,軍事教育的遷移價值更大,這是一個人意志品質訓練的最好結果。以色列重視軍事教育到什麼程度?從童子軍開始,他們必須承擔責任,發揮領導力。到了真正的服役時間,再繼續加強。猶太人的軍事教育,就是領導力、直覺、和身心武裝教育,是硬核教育。

再论犹太人是如何系统培养孩子成才的?再论犹太人是如何系统培养孩子成才的?

猶太教的教育

青騰匯此次還很珍貴地請到了猶太教的總拉比大衛·拉烏(David Lau)。他自2013年7月24日起,任總拉比,即猶太教的最高宗教領袖,其父曾任同一職位。他是以色列第一位通過互聯網傳授問答的拉比。

他父親Yisrael Meir Lau的《問答集》,起始於《塔木德》中信徒對拉比的提問,數量至今有數萬條,可稱為猶太教的“習慣法”,這本書對法規與宗教儀式意義重大。某種意義上,它記錄了猶太人的歷史。

總拉比說,因為二戰中對猶太人的屠殺,猶太教和猶太人的歷史出現了空白和斷檔。比如他的祖父在他父親5歲的時候就去世了。如何讓猶太教的故事,猶太人的精神可以傳承?首席拉比,就是幫助人們瞭解他們的根源。猶太民族是書的民族,必須有人記錄、回答問題。

總拉比說,自從30年前當上拉比之後,沒有周末,沒有休息日,每天都必須讀書,讀書使思維更加銳利。在所有規則、律法、經典裡,總能找到想要的答案。書中都是智慧的人留下的經典,全世界最聰明的人,督促我們堅持去思考。但他也說,如果我們堅持自己是對的,那就是犯錯的開始。

青騰匯團員問生命的意義是什麼?總拉比回答,“我們信神,神創造了這個世界。生命的意義,讓你開心,讓你身邊的人也開心。”

猶太教是生活的宗教,想要理順生活中的所有細節,比如裁決紛爭時候,即便輸的人內心也不難過,他們總想要讓世界和生活更加美好。這也會反應在猶太人改變世界,創新創業的價值觀裡。在安息日晚餐的體驗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歡唱的、跳舞的拉比,和妻子很相愛的拉比。你有什麼問題,都可以請教拉比,也可以請教猶太人,他們鼓勵問問題,他們直來直去,都會盡力回答,他們用心在生活。

教育最後就是處理人與人之間、人與世界之間的各種問題。這個過程持續一生。

青騰匯的以色列創新體系探索,不光是組織的活動、邀請的嘉賓的高大上,而是本身團員就懷著理想和思想,而且項目管理團隊也異乎尋常地有實力,懂非常多的猶太教文化和猶太人歷史;翻譯人員也竟是做國際投資的,並且有很深厚的旅遊文化知識。人才是這個世界上最有魅力的存在。教育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的終生事業。

再论犹太人是如何系统培养孩子成才的?再论犹太人是如何系统培养孩子成才的?

遵從自己的內心,努力解決好自己的、他人的問題

這裡有必要再強調的是青騰匯請的一個重量級嘉賓,“以色列的埃隆·馬斯克”——奧德·肖斯耶夫,希伯來大學農學院的資深教授,高產的發明家,以色列頂尖科學家。

說起這個介紹,你就會說,哦!是他呀!小番茄(聖女果)就是他發明的。他這次還談到了各種有意思的探索和發明,比如納米纖維、節肢彈性蛋白、轉基因菸草植物、用於3D組織和器官印刷的rhCollagen生物墨水(治療糖尿病的足部潰瘍)、注射式的膠原蛋白(韌帶治療)。他關注的都是如何用便宜的價格提供好的藥物,讓大部分人受益。

奧德·肖斯耶夫有一句名言,他說,“如果你想獲得一個新想法,請打開一本舊書。”他指出互聯網發展起來後,上網的大部分資料是1970年之後的,其實1970年,很多偉大的技術和假設都已經存在了。他尋找新的領域的突破,都會去圖書館翻看1970年之前的材料。這個崇拜書的民族,又可見一斑。

奧德·肖斯耶夫教授也談了對於教育的看法,他說高中時候他成績不好。當時他家族有葡萄園,家人對他的希望是讀農學院,好繼承家業。但沒有考上大學。後來他還是想上,就開始找其他進入大學的方法,後來得到了很特別的機會,讀化學,後來轉念農業。此後,他就離不開實驗室了,他覺得實驗室就是他的迪士尼樂園。

他講到失敗教育,認為,最重要的是要理解科研大部分時候就是失敗,但怎麼站起來,怎麼重新開始,怎麼努力不懈,堅持下去才是重要的事,因為失敗是常常遇到的事,但一旦你有了科學發現之後,所有的失敗和痛苦都值得。失敗教育是猶太人一項重要的教育,可以說是最重要的教育形式,他們鼓勵試錯,覺得失敗是寶藏,覺得失敗能歷練人。

奧德·肖斯耶夫教授反思說,他在孩子教育上也犯過錯誤,他逼大女兒學化學,女兒對他說,“爸爸,我不是你,我是我,我想追求別的東西。”所以,她本科念化學,後來念大腦科學,最後做的卻是慈善事業。有了大女兒的經驗,他對兩個兒子都放養,隨便他們去做什麼,大兒子現在是工程師,學機械工程。小兒子,開始學計算機工程,覺得很無聊,就中斷了,想學音樂,他覺得孩子們開心就好,到頭來都是得自給自足。每個人都必須找到自己喜歡的事,必須很努力才能得到你要的成果。

好的教育,從來就是遵從內心,努力解決好自己的、他人的問題。

總結一下,真正的因材施教、言傳身教是因為尊重人與人之間最美好的關係,只有真心才能培養真心;而軍事教育和宗教教育是他們的硬核特色,每個人都需要實力;但最終,他們都會遵從自己的內心,發掘自己的潛力和愛好,努力解決好自己的、他人的、世界的問題。

再论犹太人是如何系统培养孩子成才的?
  • 耶路撒冷和希伯來大學的空氣裡飄著什麼?

  • 索爾·辛格專訪:以色列何以成為創新永動機?

  • 以色列桃源:最富基布茲探訪錄

再论犹太人是如何系统培养孩子成才的?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 圖片 | 視覺中國 」

再论犹太人是如何系统培养孩子成才的?
再论犹太人是如何系统培养孩子成才的?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眾號:qspyq2015

商務合作[email protected]

投稿交流:yingdaughter、開白名單:duanyu_H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