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淄博書壇早期奠基者、長青樹”,他就是著名書法家侯宇爽

融匯貫通 自成一體

——侯宇爽“侯體”書法的審美內核

□劉小龍

提起楷書,人們必稱“顏、柳、歐、趙”和“鍾、虞、褚、薛”,中國書法史中的楷書一頁正是由這些領導時代潮流的書法大家所構建的。楷書自元趙孟頫以後數百年間幾乎就沒有出現過真正嚴格意義上的楷書大家。至當代,雖然湧現出不少寫楷名家,但都被“法度”籠罩著,基本都是在傳統上走著復古之路。歷史證明,哪怕你做了一點點成功的突破和改造,就會被書法史所銘記。侯宇爽先生就是當代書壇上的一位代表性人物,其革新精神在書壇佔有著異常重要的位置。他以深厚的功力和卓越的智慧,在充分學習前賢傳統精髓的基礎上,對楷書的用筆、結體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熔鑄和劃時代意義的組合,從而誕生了被大家譽為獨具自家風貌的“侯體”楷書,且影響深遠,追隨者甚眾。侯先生不僅是一位書法家,而且是一位對書法教育身體力行的傳播者,是淄博書法教育早期的奠基人之一。多年來,他培養了一批卓有成就的中青年書法家。如今這批學生已成為淄博書壇的中流砥柱,領導和帶動著書法事業的蓬勃發展,成為書壇引人關注的“淄博現象”。

他是“淄博書壇早期奠基者、長青樹”,他就是著名書法家侯宇爽

侯宇爽先生生於山東章丘,成長且成就於齊國故都淄博。他長期供職於文化館,從事音樂、曲藝等工作,尤其在聊齋俚曲的演唱方面頗有造詣。他在書法上的藝術修養是在齊魯文化的薰陶和良好的工作環境,以及個人努力下,日積月累,積澱而成。數十年來,他醉心於書法氣韻的表現,精心於中側鋒順勢而行,汲汲於將神力貫注線條之中,他對古人“筆筆用意,翰不虛動”的用筆理論深得三昧。故其在下筆、行筆、收筆過程中筆筆用意,筆到意到。其筆力遒勁爽利,出規入矩,深得古人用筆之意。結字俊朗圓腴,灑落超然,體勢縱逸,行間疏朗,富有一種自然秀媚的趣味。其字意態飽滿,風骨內柔,神明外朗,在挺拔的骨體內部筆畫之間傳出一種堅貞的力量,透出清健出俗的氣韻。他的書法字裡行間氣息貫通,韻律流暢,節奏感強,富有一種音樂般的美感。這是與他的審美情趣、學識、修養密切相關的,是他長期錘鍊的結果。

他是“淄博書壇早期奠基者、長青樹”,他就是著名書法家侯宇爽

侯宇爽的書法取法很廣泛,不囿於一家一帖;不泥古,亦不慕時。他在追取古人的法度中,無論師法哪一家,皆以“中和”態度取之、化之、變之,依次繼承、發展和完善了楷書的結構、章法和風格。鍾繇之質樸沉穩,羲之之蘊藉瀟灑,獻之之流麗恣肆,歐陽詢之峻利挺拔,虞世南之溫潤中和,褚遂良之浪漫唯美,趙孟頫之雅緻婉媚,文徵明之精整俊雅,都在他的筆下得以表現。他將歷代各家楷書的精髓兼收幷蓄,將歐、趙兩體進行了巧妙的融合,一方面吸納了歐體撇、提的勁利用筆,又在橫折、彎鉤處吸取了趙體的圓潤;並用虞世南的端莊平靜和褚遂良的妍麗空靈來做補充和調劑。此外,在結構上也進行了重建,避開了歐體險絕的“側身”形象,但保留其挺拔風姿,適當加大上緊下松的比例,使之更加符合黃金分割率的審美要求。另一方面他為避免用筆鋒芒畢露和結體的僵硬死板,達到楷書的“氣韻生動”,而直探魏晉,溯根求源,從二王中汲取營養。並結合自己的體悟將書法所具有的抒情特點納入自己的楷書創作中,故其筆法變得華美而不乏骨力,流麗而不落甜俗,瀟灑中見高雅,秀逸中吐清氣。於是,內斂外拓、健勁舒展、乾淨利落、不側不正、又四面周到的以“氣韻取勝”的“侯體”脫穎而出。“侯體”楷書是一種集眾家之美的中和藝術,不偏不倚,不激不厲,完全符合中國正統的儒家哲學思想和審美觀念。

他是“淄博書壇早期奠基者、長青樹”,他就是著名書法家侯宇爽

“侯體”的表現特徵主要集中在楷書面貌上。其小楷精細整飭,質樸細膩,筆勢輕靈飛動,如金聲玉潤,令人玩味悠長;大楷則俊偉挺拔,英氣逼人,似瀟灑儒雅的謙謙君子,又若玉樹臨風的大丈夫;但侯宇爽的中楷成就尤為突出,點畫工整勁健,似鐵鉤銀劃,結構疏密勻稱,神朗氣清,體勢清麗古雅,婀娜娟秀,風姿綽約,頗有魏晉楷書虛和氣息。

他是“淄博書壇早期奠基者、長青樹”,他就是著名書法家侯宇爽

侯宇爽行草書從王羲之《蘭亭序》、《聖教序》等法帖出。用筆提按豐富,中側互用,並以楷破行,形聚而神逸,流暢綿延,婉轉綽約,秀美瀟灑,宛若魏晉名士,風流倜儻,形神鹹備。線條粗細變化自然,線之引帶、轉換,輕巧細膩,顯示出駕馭線條一流的水準。整體輕盈飄灑,簡捷婉美,似瘠而腴,似肉而剛,體現了侯宇爽的優美書風。

侯宇爽先生的書法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藝術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能在中華書法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大發展時期,抓住書法之本,溯源清流,匯融百家,窮研精核,潛心修煉,銳意創新,遂把楷書打造成一代韻格高逸的典範,自己也因之成為當代以楷名世的書法名家為世人所景仰。

他是“淄博書壇早期奠基者、長青樹”,他就是著名書法家侯宇爽

侯宇爽藝術簡介:

侯宇爽,1934年生,山東章丘人,1952年畢業於淄博聯立師範,從事教育、文化工作40餘年,1994年由淄博市張店區文化館退休,副研究館員。在職期間,於音樂、曲藝等業務工作以外,潛心書法數十年,形成了自己“內涵筋骨,外展風華”的書法風貌,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重大書法賽展活動,被多家報刊、辭書發表收錄,並被全國人大辦公廳、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山東省圖書館等單位收藏。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淄博市書法家協會顧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