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山”實踐創新:向青山要金山推進竹溪高質量發展

「☝點擊上方藍字微竹溪關注我們吧」

“兩山”實踐創新:向青山要金山推進竹溪高質量發展


“兩山”實踐創新:向青山要金山推進竹溪高質量發展

微竹溪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微信廣告合作:2722699 13733567332

“兩山”實踐創新:向青山要金山推進竹溪高質量發展

向青山要金山推進竹溪高質量發展

——竹溪縣實施“兩山理論”實踐創新的調研報告

縣人大常委會組織調研組就“兩山理論”實踐創新課題,進行了較為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探討和思考。通過調研後認為,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思想,是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行動指南,給竹溪長遠發展指明瞭前進方向、規定了前行路徑、帶來了重大機遇。我們必須抓住機遇,乘勢而為,大力度大手筆實施“兩山理論”實踐創新戰略,推進竹溪經濟社會轉型高質量發展。

“兩山”實踐創新:向青山要金山推進竹溪高質量發展

把青山當金山,用詩意描畫田園竹溪

竹溪,是一個詩情畫意的名字;竹溪,是一個生態資源豐富的地方。把青山綠水當作金山銀山,要準確認識竹溪生態現狀,找準綠色發展中的差距和不足,再度科學謀劃縣域經濟社會戰略定位,找到依靠綠水青山生財致富的路徑和辦法。

(一)滿目青山亮點在哪裡

竹溪動植物資源特別豐富,在全國500個資源富縣中排名213位,是全省生態大縣、全國林業百佳縣、全國首批退耕還林示範縣。境內有維管植物3480多種,其中有120種國家珍稀瀕危植物;有脊椎動物318種,昆蟲365種,藥用動植礦物達3310多種;森林覆蓋率75.7%,植被覆蓋率83.9%,活立木蓄積量1546萬立方米;水資源豐富且優質,大小河流197條,年平均降水1100毫米,年平均水資源為22.5億立方米,水能理論蘊藏量120萬千瓦;礦泉水遍佈各地,資源十分豐富,地表水水質優於Ⅲ類的比例達100%;空氣環境質量優於二級標準天數比例為100%,空氣中富含負氧離子,每立方厘米平均含量超過1000個;氣候環境宜人宜居,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冬少嚴寒,夏無酷署。適宜的氣候,潔淨的環境,優良的生態,構成了藍天白雲碧水綠山、人與自然關係和諧的世外桃園。縣委、縣政府長期堅持植樹造林、消滅荒山,厚植生態底色,抓好生態保護,建設了國家級森林公園、溼地公園、生態保護區,營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大力傳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等理念,實施城區禁鞭、殯葬改革、鄉村整治等行動,人民的文明理念逐步形成、文明素養不斷提升。嚴守生態保護紅線,關閉了一大批有害生態環境的企業、礦山、養殖場、網箱、電站,加強流域治理,生態保護成效顯著。依靠生態發展經濟,實行工農對接,實施鄉村振興計劃和全域旅遊戰略,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思路漸成雛形。

(二)青山之中短板在何處

儘管我縣生態底色十分豐厚、生態建設成果豐碩,但從綠色發展角度分析,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一是綠色發展理念不濃厚不牢固。生態發展意識、環境保護意識還比較淡薄,端綠色碗、吃綠色飯的理念不濃厚不透徹;人民群眾節約資源的意識沒有扎深扎牢,隨意浪費資源、損害資源、汙染環境的現象比較突出;頂層設計不夠,重發展輕保護的現象時有發生,無序開發、粗放經營、資源浪費問題仍然存在。二是生態保護執法不嚴。河道汙染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汙水管網建設進展緩慢,飲水水源汙染問題久治無效,少數企業汙染問題比較嚴重,河湖長制落實不到位,汙水處理廠運轉不力,沒有發揮應有效能,河道生態失衡問題沒有根本解決,臭氣汙染問題群眾反映強烈。三是林木管護質量不高。大量荒蕪、裸露山體和拋荒地塊需要修復補綠;城區和鄉鎮集鎮的綠化率、林蔭覆蓋率不高;“三廊”規劃建設管理任重道遠,林木草果重植輕管問題比較突出;山林的色彩性檔次不高,林相改造任務較重;古樹名木、稀有植物保護力度不大,制度不健全,責任不落實;農戶林權、土地承包權與責任、利益沒能統一,導致拋荒多、效益低;林業經濟沒有得到充分發展,林下經濟沒有得到應有重視,森林效益發揮不夠。

四是管理和考核機制不夠健全完善。生態文明導向不夠,與綠色發展的價值取向一致的政策、法規和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綠色指揮棒”作用發揮不夠,部門齊抓共管生態環境的體系和氛圍沒有完全形成;愛綠護綠用綠知識沒有全面進校園、進機關、進家庭;科技與人才支撐綠色發展的短板明顯。五是產業融合發展處於鬆散狀態。一二三產業對接鬆散,傳統農業根深蒂固,與工業企業連接不緊,農產品缺乏深度開發,農業產業缺乏規模效應,專業大戶、合作社等組織沒有得到充分發展,龍頭加工企業發展不足,產業化程度低、鏈條短;工業與農業對接不夠,依靠農產品深度開發工業品不夠;旅遊業發展滯後,與一二產業結合不緊,全域旅遊起步緩慢,接待能力嚴重不足,沒能集中力量打造核心景區,旅遊業帶動作用沒有得到應有重視和發揮;電商發展仍需加力,倉儲、物流、冷鏈、配送等服務設施不配套;落實優惠政策促進企業發展措施不到位,企業發展存在融資難、貸款難、招工難、用電貴、負擔重問題。

(三)青山變金山出路在何方

青山變金山,方向在綠色,財源在青山,路徑在轉換,關鍵在理念。財從哪裡來?就是從富含青山綠水因子的產業中來,從詩意田園、夢幻山水、鄉愁民宿中來,從有機高質高效的產品中來,一句話,從轉型高質量發展中來。

——落實發展新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落實“兩山理論”,推進實踐創新,抓住戰略轉型機遇,迅速調整戰略思維和工作重點,實行轉型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就是綠色發展、科學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智能化發展;就是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就是寧要青山,不要金山,寧護青山,不動金山。要堅決克服先汙染後治理、先發展後防治的做法,把生態保護、防汙治汙放到發展的首要位置,杜絕一切有害生態環境的發展行為,強化生態優先的戰略思維,厚植“生態決定生死、綠色決定未來”,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就是幸福等理念,把青山當金山看待,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以綠色為導向,轉變發展理念、轉型發展方式、創新發展制度,大力護綠增綠提質,著力打造詩情畫意的全新竹溪。

——優化戰略新佈局。強化綠色發展戰略導向,再度審視和謀劃縣域經濟社會戰略定位,加強頂層設計,高起點規劃、高站位部局、高水平建設、高效率推進。把縣域板塊當作一幅畫來構圖和佈局,構造田園、綠水、青山格局,即打造魅力田園、多彩山水。實施“一核三區三廊”戰略,築實厚植綠色十堰戰略支點,把竹溪建設成為全國綠色山水田園引領區。

“一核”,就是綠色之都的縣城。把縣城建設成為具有秦風楚韻的宜居縣城、綠色縣城。把建築物、道路、橋樑等所有可見物作為特色縣城的元素,使其景觀化、文化化、個性化、故事化,使縣城成為秦巴地區個性鮮明、環境優美、功能完善、管理規範、生活舒適、宜居宜養的特色縣城、旅遊縣城、長壽縣城、活力縣城。發展壯大工業園區,使工業園、物流園成為綠色產品的開發區、集散地;加快老舊棚戶區改造,完善教育、醫療、交通、通訊、科技等服務功能;加強河道治理和美化,把縣城河道建設成為岸綠水碧的風景線;加力實施“六城聯創”工程,重手整治髒亂差和不文明現象,使縣城成為生態文明的示範區。

“三區”,就是三大生態功能區。把縣域劃分為三大生態功能區,即北部生態涵養區、中部生態保持區、南部生物多樣性保護區。在生態涵養區,進行生態建設、生態產品生產、加工和開發,打造人居環境宜居區,描繪優美宜居舒適的田園風光;在生態保持區,進行生態修復、生態產品生產和加工,發展生態旅遊業,開發生態康養產品,建設山水林田湖風光體驗區;在生物多樣性保護區,進行與生物鏈拓展相關的產業開發,如林下產品、生物體驗、考察、觀賞、康養、吸氧旅遊、野外運動等,建設幽美潔淨宜養宜遊的桃花源。

“三廊”,就是百里綠廊、百里景廊、百里果廊。把“三廊”作為貫穿東西、連接南北、激活全縣的亮點工程、品牌工程,統籌規劃、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加強管理、建出特色,使其綠中是景、景中賞果、果林成景、花果飄香、五光十色、一步一景,經過三五年再努力,織線成景,使其成為三條美麗風景線和亮麗明片。

——謀劃戰略新構架。加快戰略轉型,把第三產業作為戰略主導產業,逐步實現三二一產業格局。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著力建設美麗縣城、特色鄉鎮、民俗鄉村。充分運用現代技術革命成果,嫁接農業、工業和現代服務業,提高產業科技和互聯網含量,提升產業生產效率和效益,實現產業革命。

——確立戰略新目標。著力增強生態質效,開發生態附加值,力爭到2021年,“一核”初顯,“三區”見效,“三廊”基本成型,一二三產業比重達到“2:4:4”;到2026年,風景如畫的田園竹溪全面建成,“一核三區三廊”完全成型,一二三產業比重達到“2:3:5”,實現社會和諧穩定、治理規範有效、文化特色彰顯、人與自然關係和諧。

二、向青山要金山,用理念做活山水文章

青山如何變金山,如何向青山要金山?就是大手筆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行產業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

(一)縣域發展明確一條主線:綠色發展、發展綠色、綠色強縣。

綠色發展,就是發展行為不帶來汙染的、不損害生態的。要大力發展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無汙染產業,堅決否決一切有害生態的產業和項目,大做生態經濟文章,向青山要金山,向生態要財富。

發展綠色,就是保護存量、擴大增量、提高質量。要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建設生態、擴大生態,提高綠色保有量,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實現人在城中、城在林中、林在山中、山在景中、景在村中、村在畫中的目標。

綠色強縣,就是端綠色碗、吃生態飯、賺有機錢。確立生態主導產業,做大做強產業鏈,用強壯的產業鏈帶動其他產業發展,使其生態增值、企業增效、農民增收、財政增量。在綠色主導產業上,要抓大放小、以大帶小、抓大做強,做到一張藍圖畫到底。

(二)農業產業認準一個方向:現代、生態、優質、高效。

重手做強農業這個龍頭,對接工業發展生態高效農業,為工業提供原料,為三產提供互動平臺。

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圍繞美麗鄉村目標,完善鄉村基礎設施,打造各具特色的花園式美麗鄉村、民俗鄉村,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協調發展、美麗發展;規劃和發展一批專業鄉鎮和專業村,強化一鄉一品、一村一業範式,建出特色,形成品牌,抓出效益;實施產能優化提升、科技興農強農、人才強民固本、產業融合發展、田園綠色發展、產業興農扶貧、宜居家園建設、體制機制創新“八大行動”;確立茶葉、藥材、魔芋為農業支柱產業,做大做強農業主導產業,實現規模化生產、系列化開發、品牌化經營;走品質農業之路,瞄準高品質和有機化,生產安全優質糧油和特產;扶強做大農業龍頭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農業專業合作社和農業聯合體,支持發展專業大戶,讓產業龍頭廣泛緊密地聯結農戶,帶領農民興產業、闖市場、增收入;加強生態農業、循環農業體系建設,加粗延長農業產業鏈條,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設施建設,確保農產品安全優質有機;走互聯網+農業之路,大力組織有機農產品生產營銷,做強做好飲食產業,促使農業產業優質高效。

大力推進林下田園戰略實施。把山當田種,把林當糧管;在林上要存量,在林下要財富。把林下經濟作為田園經營一樣對待,利用優良的植被,大力發展藥材、魔芋、苗木、乾果、生漆、食用菌、山野菜,適度發展林下養殖,開發林業產品、有機食品,為人類高品質生活提供優質特色產品。林業管理實現從種山林到種風景、從植樹造林到織畫造景的偉大轉變;從嚴控制林木採伐量,不斷增大林木保有量,努力增強山林色彩魅力,著手開發林下康養長壽產品。實施田園綠化美化淨化工程,加強農村山水林田路湖景觀化佈局,讓林下成銀行,讓田園成美景,讓農村成畫廊。

大力推進旅遊富民戰略實施。用旅遊的理念規劃建設農村,打造美麗鄉村、宜居鄉村、康養農莊。重視旅遊要素的完善和配套,高水平打造生態背景下的旅遊產業鏈條,通過要素植入和強化,發展壯大體驗式、康養式、參與式、自駕式的農業旅遊載體,著力開發鄉村旅居、戶外休閒、森林運動、康養度假、“十旅融合”產品,把農民變成演員,把農村變成舞臺,把生產變成表演,讓美麗鄉村成為接旅載體,讓農民成為接遊主體,讓農產品成為旅遊商品,達到增收富民目的。集中力量支持發展一兩個龍頭景區,規劃建設一批農事體驗、花草、攝影、房車、戶外遊基地,繼續發展全域旅遊。指導景區走連線開發之路、旅遊鄉村走組團式發展之路、農村發展走花園式之路、林場發展走景區式之路、企業發展走景園式之路、設施建設走景觀式之路,把旅遊理念貫穿到產業發展的各個細節,全力打造全域型深生態旅遊目的地。

(三)工業產業瞄準三個鏈接:嫁接農業、對接市場、鏈接互聯網。

嫁接農業,就是發展資源式工業,圍繞農業、瞄準生態,發展加工工業。依靠農業、林業、畜牧業資源和產品,發展具有地方特色工業,立足田邊建工廠、面向農業搞開發、蹲在農家抓銷售。把礦泉水、藥材、有機食品列為三大工業主導產業,服務VOOS企業做大,做強做深礦泉水產業;系列開發茶葉、藥材和有機食品,支持特色糧油加工,發展壯大水、茶、藥、食、菜、醫化工業。在生態資源中尋找工業項目,大力培植上連市場、下連合作社、廣泛輻射農戶、深度鏈接互聯網的工業企業,帶動生態增值、農戶增收、產業增效、財政增量。加大企業發展的支持力度,改進服務措施,提高服務質效,著力解決企業融資難、貸款難、招工難、用電貴等問題,減輕企業負擔,促進企業發展壯大。

對接市場,就是工業企業與現代市場緊密對接。走產業農業化、產品優質化、資源集約化、產能規模化、經濟循環化、銷售電商化之路;針對不同消費群體精準開發特性商品,圍繞現代高品質生活,精確開發適銷對路的工業產品;著力包裝資源性、地域性、生態性招商項目,推進產業招商,培育壯大企業存量。優化誠信環境,營造寬鬆環境,建設親商和商安商、低成本高效益的樂商土壤,吸引客商投資創業。鼓勵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支持龍頭企業引進高新技術開發新品,帶動農業提效、農民增收、農村脫貧。

鏈接互聯網,就是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發展工業。用互聯網嫁接現代工業,實現萬物互聯,走線上線下推介、銷售之路,降低營銷成本,提高生產效率。精準支持電商發展,完善物流網絡,發展物流、配送、儲藏、託管等新型服務載體,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四)現代服務業抓好四個融合:旅遊業與綠色文化融合、商貿流通與互聯網融合、城市建設與美麗鄉村融合、社會管理與鄉村文明融合。

大力發展文化藝術事業,繁榮文學、演藝、攝影、書法、繪畫等藝術創作,傳承和發展地域傳統文化,促成文化文學與旅遊業的深度廣泛融合,滿足人民群眾現代文化藝術需求。著力推進文學藝術、現代媒體與工業、農業的融合力度,充分運用演藝、視頻、文學創作等大眾樂見的文化娛樂方式,宣傳竹溪文化、農村、企業、美景、工農產品,使竹溪物產和文化深度整合、廣泛走向世界。

加強互聯網、物聯網設施建設,大力發展金融保險、信息服務、旅遊服務、中介服務、商貿餐飲、交通運輸、管理諮詢、倉儲冷鏈和物業管理、科研設計、技術服務、教育培訓、醫療和養老等服務行業,完善服務功能,促進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與受眾的緊密對接。

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協調發展。打造內暢外聯的美麗經濟路網走廊,賦予公路新功能,建設多彩多功能公路,打造公路風景線,讓公路成為觀光走廊、休閒驛站、健身廊道。深入推進農村路網建設,建設“四好農村路”,推進村莊支路、岔路建設和斷頭路的貫通,提升村莊路網等級,完善安全保障設施;合理佈局村莊停車場、公路休閒驛站、觀景臺、服務站。健全城鄉一體化公交網,加強公交智能化信息系統建設,推動綠色出行、低碳出行、安全出行。

完善和優化行政和公共服務,促進公共服務與鄉村文明融合。合理佈局和規劃鄉村建設,全面推進產業、村鎮、人居融合,農村生產、生活、生態與文化融合,促使社會管理更科學、更便捷、更高效。

(五)社會治理提高五個能力:提高特色縣城建設能力、人居環境治理能力、社會服務能力、法治自治德治結合能力、綠色文化供給能力。

縣城是綠色竹溪的核心,在規劃和建設中要突出特色化、個性化、現代化、旅遊性,避免短期行為,切忌雜亂無章。人居環境是生態文明的標誌,要強化長遠發展的理念,用旅遊的眼光建設人居基礎設施,用文明、生態、美麗、和諧、法治的理念規範居民行為;社會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誌和需要,要加強科技、信息、金融、保險、司法、養老、托幼、教育、健康等各方面服務,健全和完善社會服務功能,讓社會沿著“一低一高”(低碳行為、高品生活)前行;治理有效是生態文明、綠色發展的基礎,要著眼於“抓基層、打基礎”要求,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管理、法治保障、村民自治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重視發揮村民自治的基礎性作用,發揮村規民約的約束性作用,構建法治、自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打造充滿活力、安定有序的善治鄉村;精神文明是生態文明的前提和基礎,要堅持生態建設和文化建設一起抓,用綠色文化引領生態文明,多形式全方位發展鄉村文化文藝事業,著力培育以善待生態為基礎的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推動綠色文化振興,提振全民精氣神。

三、護青山造金山,用機制繪製美麗畫卷

實施“兩山理論”實踐創新戰略,要有全新的機制、全新的舉措。做足規劃引領、科技支撐、人才強縣、制度保障文章,用風清氣正的社會生態,繪製山青水綠的美麗畫卷。

(一)為綠水青山精心描繪“規劃圖”

實施“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實現轉型高質量發展,是一個全新的發展理念,也是一個全新的實踐命題,是社會進步、生態文明的必然要求。全新的高質量發展,需要營造全新的生活生存理念,需要推進領導思維、行政方式、社會管理的深刻革命,需要推動發展方式、生活方式的深刻轉變。要儘快出臺推進“兩山理論”實踐創新的實施意見,抓好頂層設計,加強制度保障;要編制和完善綠色發展規劃,強化科技支撐,抓好自然資產監管,建立與“兩山理論”實踐創新相適應的行政體制和運行機制;採用獎扶辦法,開展森林鄉鎮、園林鄉村、生態大戶建設活動;要科學編制生態建設項目,做足做強生態建設項目庫,大力申報生態保護和生態建設的特色項目,爭取足夠的生態補償和財政轉移支付資金;要走出去、請進來,與發達地區的大型企業進行對接,主動開展碳匯交易;要站出來、沉下去,幫助鄉村謀劃生態建設項目,指導鄉村振興、特色村院規劃建設,多舉措開展生態項目招商引資,加快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二)為綠水青山量身定做“護身符”

加快構建綠色發展政策體系,推動綠色發展、科學發展。要樹立生態優先的管理導向和價值取向,充分發揮“綠色指揮棒”作用,為綠色增量撐腰,努力給生態保護加力;要建立健全生態否決制度,關停治汙不力的企業,否決有汙染的建設項目,促進綠色增量與經濟增值相一致相協調;加強農村面源點源汙染治理,有效減少農藥、化肥、塑料、除草劑使用量;完善生態建設和保護考評考核機制,落實生態建設的領導責任,建立實踐創新領導體制,推動綠色發展的規劃、措施、任務和目標落實;要創新生態建設的社會組織,發展林業企業、林業合作社、碳匯合作體、城林聯合體等多種新型社會組織,促使社會力量聚焦聚力生態發展和綠色開發;廣泛開展森林認養活動,推行團體栽植紀念林、機關單位和企業認植認管山林等做法,落實山林建管護責任,提高人造林管理水平,促進人樹更親密地結合;加強市民特別是中小學生的生態文明教育,培養新一代愛綠護綠用綠市民,讓綠色走進每個市民心中,實現綠色福利共建共享目標。

(三)為綠水青山強力構建“保障網”

堅決打贏打好“藍天、碧水、淨土”守衛戰,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相互適應。加力實施汙染防治攻堅戰,重手治理汙染水源、汙染河段,儘快消除生命安全隱患;加大工業汙染防治力度,堅決取締汙染廠礦;加強施工揚塵、道路揚塵綜合整治,嚴禁秸稈、生活垃圾露天焚燒;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關停嚴重損害生態系統的小電站,適時調節生態用水,統籌保護河溪庫塘水生系統;嚴格落實河湖長制,加強河道生態保護和綜合治理,推進堤岸綠化美化建設,把河道打造成美麗的風景線、休閒區;加強農村點源面源汙染治理,加大汙水垃圾收集處理力度,加強汙水管網建設,確保所有汙水和垃圾得到收集、所有汙水處理廠正常運行;加快推進實施“南北水調”工程,從根本上提高城區供水質量;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嚴守“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汙”三條紅線;持續改善空氣環境質量,深化能源結構調整,加快淘汰“兩高”產能;深入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加強石漠化和礦山治理工作,科學治理畜禽水產養殖汙染問題,持續推進“廁所革命”工程,著力培育生態文明新風,努力打造美麗家園。加強生態保護法治建設,健全和完善與綠色發展相協調的規章制度,保障“兩山理論”實踐創新沿著法治的軌道前行;認真落實《十堰市生態文明條例》,加大生態文明普法用法守法力度,依法從嚴處理破壞生態環境案例,促成“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濃厚氛圍;著力提高社會治理能力,精準治理農村髒亂差,理順民眾文明行為,化解社會矛盾,打造鄉村治理現代化先行區;建立單位生態環保責任制,落實監察、司法、檢察、公安、環保、自然資源、水利等部門生態環境監督和管理的職能職責,促進綠色環保知識進機關、進課堂、進社區、進農家,全方位營造青山綠水保障網。

(四)為綠水青山科學建設“人才庫”

科技與人才是綠色發展的支撐。要深入推進科技興縣、創新強縣、人才立縣戰略,把科技創新作為生態文明的第一動力,著力構建綠色發展、生態文明科技創新體系,加快完善生態建設人才培育體系,暢通智力、技術、資金、管理進山下水入村通道,激發滿目青山的創業創新活力。著眼“兩山理論”實踐創新需要,多舉措多形式培養“帶土”人才,多辦法激活大眾發展生態智慧;要加大投入,有重點地培養引進林木花草管理、生物開發利用、高新產品研發、高端策劃設計、現代管理等關鍵人才,讓人才智庫支撐和引領實踐創新;要鼓勵支持科技人員到鄉村和企業掛職,建立以知識產權和服務業績為導向的分配激勵機制;要實施農民素質提升工程,著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要加強實踐創新的組織保障,深化基層黨組織職能建設,探索推行工作清單管理,擴大先進支部增量,探索幹部聯村制度,引導機關幹部智力下移,有重點地幫村級組織開展工作,全面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要加強對農民的宣傳教育工作,用好農村能人,發揮農村黨員作用,精確打好農村掃黑除惡戰役,打造活力有序文明的新農村;要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開展“百企聯百村”活動,探索龍頭企業帶村發展模式,推進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農創客集聚地、農合聯等新業態與農村組織聯合融合,加速田園鄉村振興。(

明揚

-END-

社論:“兩山”實踐創新要著力在“變”字上下功夫

@竹溪人,炎夏這個地方“害人不淺”,做這件事一定要小心!

@竹溪人,明天請讓她們成為最幸福快樂的女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