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當區深入踐行「兩山」理論探索轉型升級之路

乌当区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探索转型升级之路

春種秋收,春華秋實。在這個豐收的季節,走進“黔中秘境·生態烏當”,處處是豐收的景象,綠色經濟正在這裡結出累累碩果。

去年9月21日,烏當區獲評全國第一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一年來,烏當區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貫徹落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堅持環保優先、探索綠色發展,“兩山”理論創新實踐取得豐碩成果,呈現出“發展與生態、富裕與美麗”共建共贏局面。

烏當區將深入踐行“兩山”理論,系統謀劃“兩山”基地建設,從嚴監管保護自然生態、著力構築生態產業體系、強力推進示範項目帶動、大力弘揚生態文明新風等方面,大膽探索綠色發展轉型升級之路。

乌当区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探索转型升级之路

烏當綠色風貌

厚植生態發展根基

生態底色越來越濃

“以前我家旁邊都是養殖場,臭氣熏天,平時家裡連門窗都不敢開。現在養殖場取締了,家裡終於可以開窗了,村裡的環境變得越來越好。”日前,烏當區高新社區阿慄村村民劉秀德高興地說。

乌当区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探索转型升级之路乌当区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探索转型升级之路

今年7月,烏當區僅用8天就完成了阿慄片區畜禽養殖取締工作,涉及95戶村民的5000餘頭生豬順利外運轉移,為保護生態打下堅實基礎。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和城市發展水平的提升,市民對於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而養殖汙染這一歷史遺留問題,與城市發展和市民對生態環境的需求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取締工作勢在必行。”烏當區高新社區黨委書記宋璽說。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自去年以來,烏當區先後取締了南明河河道小谷龍片區、環溪河源頭大龍灘片區、大龍井水源地金字田組等地的生豬養殖,消除了這些片區水環境汙染隱患,有效改善了河道水環境質量。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讓自然生態美景永駐人間,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在“兩山”理論的指引下,烏當區深知保護好綠水青山就是厚植金山銀山的根基。

烏當區始終高舉環保執法利劍,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和環境准入負面清單,深入貫徹全面從嚴整治、依法整治,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引導社會資源投入生態建設,率先在全省探索生態保護大數據監控工作。

乌当区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探索转型升级之路

如今,烏當區全區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源、35條地表水河流長度353.56公里,流域面積633.62平方公里水質均未出現超標現象,水質達標率均達100%;主要汙染物總量控制在市下達的目標範圍內,在“天藍、碧水、綠地”的基礎上實現了“藍天更藍、碧水更清、綠地更幽”目標。

2015年以來,烏當區持續開展執法查處行動,查處生態環境違法案件62起,罰款605.824萬元;深入開展“六個一律”環保利劍行動和“六個嚴禁”森林保護專項執法行動,2017年立案查處了41起行政案件。

構築生態產業體系

經濟形態越來越“綠”

漫山遍野的菊花,緩緩升空的熱氣球……9月22日,羊昌·花畫小鎮第二屆金秋菊展及熱氣球天空旅行節開幕,吸引了大量遊客。

乌当区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探索转型升级之路

遊客乘熱氣球

遊覽花畫小鎮

乌当区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探索转型升级之路

花畫小鎮金秋菊展上的菊花造型

“這裡景色很美,也有很多好玩的活動,每次搞活動我都會帶家人來玩。貴陽周邊能有這樣一個好去處,真的很不錯。”遊客劉敏說。

//////////

近年來,羊昌鎮以產業轉型升級為依託,以重大項目建設為抓手,堅定不移走“農文旅”融合發展道路,努力打造充滿特色的“羊昌·花畫小鎮”,使之成為貴州乃至西南地區花卉產業發展核心區、貴陽北部重要旅遊景區、貴陽北部重要旅遊地產開發區

綠水青山要成為金山銀山,就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探索出適合區域實際的有效路徑,促使產業結構變“輕”、經濟形態變“綠”、發展質量變“優”。為此,烏當區結合發展實際,明確了以大健康產業為主導的產業體系,統籌推進大健康、大旅遊、大數據三大產業發展,走出一條具有烏當特色的綠色發展轉型升級之路。

烏當區以“大健康引領、大數據融合、大旅遊助推”為主線,帶動全區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遊服務業發展,著力實現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將清新空氣、清潔水源、涼爽氣候、綠色農產品等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發展生態利用型、循環高效型、低碳清潔型產業,全業態打造生態健康產業體系,培育綠色發展新動能,實現發展與生態、富裕與美麗雙贏。

乌当区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探索转型升级之路

依託良好生態資源優勢,烏當區圍繞

“著力推動醫養健管融合、康養健遊聯動、種養加銷一體、政產學研結合”,全面加快雲錦洛灣新型醫藥食品工業園、智慧雲錦產業孵化基地建設,全力打造以全產業鏈、示範園區、創新平臺、龍頭企業、金融服務為支撐的全省大健康產業發展引領示範區。

圍繞智慧城管、智慧旅遊、智慧醫療、智慧物流等現代服務業態聚集,烏當區加快推動智慧城市建設,推動生態環境大數據建設試點,在全省率先推動河長雲監管平臺,探索培育以環保物聯網為龍頭的生態環保產業體系。

同時,烏當區大力發展山地旅遊、康體運動、養老養生、民俗休閒、農業觀光、文化體驗等生態特色健康旅遊業態,著力推進“三品一標”農產品“泉湧”,加快推進偏坡原味小鎮、羊昌花畫小鎮等一批農業綜合體建設,加快農村“三變”改革工作。

探索“兩山”轉化路徑

發展動力越來越足

河流信息一目瞭然,排汙口狀態實時更新;管理人員可以進行水質數據分析,河長可以進行巡河指派……烏當區河長雲管理平臺的“智慧”讓人耳目一新。

乌当区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探索转型升级之路

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以來,烏當區將大數據理念引入生態治理體制機制中,通過河長雲平臺,各級河長可實時瞭解河道情況、河流沿岸排汙口、汙染源等情況。

除了河長雲平臺,

烏當區還著力建設智慧生態大數據雲平臺,目前已上線,並與全市實現數據共享。其中,企業管理子系統已接入貴陽市生態平臺中,企業數據每4小時自動採集一次,水源地數據每天採集一次。截至目前,烏當區在線監測聯網平臺已建成,已完成納入環境統計和重點監管對象的28家企業的基礎數據錄入。

此外,烏當區還組織技術團隊精心打造“兩山”智慧雲平臺,利用大數據手段為全省“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和生態治理提供交流、宣傳平臺,更加高效地傳播“兩山”理念、探索轉化路徑、交流生態治理措施,擴大烏當區“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工作的影響力。

“生態就是資源、生態就是生產力。”

烏當區深入實施“一河百山千園”建設,圍繞沿南明河向下延伸的重點開發區域、生態長廊及世界旅遊名城重要景區景點的定位,以及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要求,在守生態的同時,

  • 重點以打造南明河沿線周邊公園及景觀建設為核心,建成了以雙溪溼地公園、大龍灘溼地公園、關山公園等為代表的城市公園,強力推進水東文化公園、可龍杜鵑森林公園、黃連森林公園等項目建設;


  • 著力推動水生態走廊建設,重點打造南明河沿線生態走廊特色空間,進一步優化健康旅遊業態、基礎設施佈局。

來源丨貴陽日報

烏當區深入踐行“兩山”理論探索轉型升級之路

歡迎掃碼 關注我們

黔中秘境 生態烏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