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雯斐:“兩山”基地建設推動社會轉型發展

11月16日至17日,中國生態文明論壇年會在湖北省十堰市召開。本次會議以“生態文明 和諧共生——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生態環境部對第三批23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和第三批84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進行了授牌命名。年會同時舉辦生態示範創建與“兩山”實踐創新論壇以及14個專題平行分論壇。(11月17日人民網)

生態文明建設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這是我們黨立足“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宏觀視野、量於我國主要社會矛盾的轉變、基於生態系統“共同體”客觀規律作出的重大判斷和遠見卓識。生態文明建設關係人民福祉,關乎人類文明進步。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從黨的十九大十九屆四中全會,黨和國家對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中國在這場偉大變革中勇於擔當歷史使命。十堰年會緊緊圍繞黨中央“五位一體”總體戰略佈局,直面生態環境保護的汙染防治攻堅難題,為著力推進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和社會轉型,為著力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共商大計,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兩山”實踐創新是推動社會轉型的實踐途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理念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內容,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理論創新,是落實生態文明建設實踐的重要指導方針。十堰市力爭高質量發展打造生態城市的變革,通過爭創全國第二批“兩山”實踐基地,為做好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的“守井人”負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責任。十堰以“兩山”實踐創新發展帶動高質量發展,以生產轉變影響生活生態轉變,用綠水青山為人民群眾營造優美生態環境,用金山銀山建設美麗市縣。這次年會又表彰命名了第三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和第三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全國範圍內以“兩山”實踐創新為示範引領的社會轉型發展模式正在奮力推進。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為全球生態文明貢獻中國智慧。“外修生態、內修人文”是十堰市的發展理念。武當道教“天人合一、重人貴生”的理念在荊楚大地源遠流長,這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自信之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將這種中華傳統智慧融入黨的創新理論,提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理念,進而指導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實踐。本屆盛會在武當腳下、漢水之濱召開,恰恰是否對這種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和諧共生文化的高度認同和高度自。

(紅筆:郭雯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