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岩:高質量打造「兩山」理念示範區

“兩山”理念在實踐中正不斷彰顯戰略價值和真理力量。新一屆黃巖區委作出“忠實踐行‘兩山’理念”系列部署,全力擘畫橘鄉盛世新圖,走出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的新路。近期,根據省委“大學習大調研大抓落實”活動部署,我深入到我區“兩山”建設主戰場——中西部開展調研,進一步瞭解綠色轉型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對黃岩打造“兩山”理念示範區有了新的啟發和思考。

一、現實基礎

1、生態環境優勢突出。黃岩生態資源豐富,西部地區森林覆蓋率在70%以上,已建成國家級生態鄉鎮5個、省級森林城鎮7個、森林村莊17個,獲得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省級森林城市、省級生態區等稱號。西部長潭水庫是台州唯一的大(Ⅱ)型水庫,被稱為台州300多萬居民的“大水缸”。鑑洋湖是台州最大的內陸河流型溼地,是全國41個“國家城市溼地公園”之一。

黃岩:高質量打造“兩山”理念示範區

2、環境治理成效明顯。黃岩始終把綠色發展作為頭等大事,環境綜合整治成效明顯:“三改一拆”深入推進,去年拆違480萬平方米、“三改”431萬平方米,居全省前列;“五水共治”持續推進,4個省市區控斷面、89條劣Ⅴ類支河、277個劣Ⅴ類小微水體、長潭水庫下游216條支河全部完成消劣;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紮實推進,培育了“古韻今風,和美寧溪”“柔美山川,柔極嶼頭”等一批彰顯特色、宜居宜業宜遊的活力小鎮、風情小鎮。

3、全域旅遊初具規模。以“中華橘源·逸享黃岩”為品牌,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黃岩大旅遊發展格局。去年成立旅遊事業發展集團,成功舉辦首屆台州黃岩旅遊柑橘節,嶼頭鄉柔川景區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今年一季度全區接待國內遊客160萬人次,同比增長29.4%;實現國內旅遊收入17.2億元,同比增長32.7%,增長率居台州市第一。

4、現代農業蓬勃發展。農業基礎不斷夯實,已形成柑橘、東魁楊梅、高山蔬菜、番茄、果蔗等5條農業產業帶。近年來積極推進農業規模化發展,打造了綠沃川、中德農場、藍美莊園等33家現代農場,走出了一條高效生態農業發展道路。同時,積極推進“農業+旅遊”,深度挖掘農業展示、體驗、觀光等新興業態與功能,藍美莊園創成國家3A級景區,北洋鎮成為全省首個特色農業觀光小鎮。

黃岩:高質量打造“兩山”理念示範區

5、美麗鄉村建設成績喜人。黃岩西部有眾多歷史悠久、各具特色的傳統古村落。近五年我們累計投入1.5億元,對6批次、30個歷史文化村落進行保護利用,重點打造西部美麗鄉村風景區、農旅結合示範區、環長潭湖鄉村休閒風情帶等6個精品區塊,成功創建省級美麗鄉村示範鄉鎮2個、省級景區村莊16個,獲省第二批歷史文化村落優秀區稱號,嶼頭鄉沙灘村被列為中國村莊當代發展的浙江樣本。

6、人才建設取得突破。與同濟大學合作創辦了全國首家鄉村振興學院,組建“專家智庫”團隊,設置鄉村生態系統等20多門課程,配置15個現場教學點,為踐行“兩山”理念、實現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我們在實踐中探索總結了“鄉村振興工作十法”,並舉辦培訓研討班8批次,參訓人員600多人,吸引全國各地前來學習調研。

二、面臨問題

1、基礎設施建設滯後。黃岩西部山區經濟較為薄弱,基礎設施不完善,交通短板尤為突出。主城區通往鄉村的幹線公路密度和等級偏低,西部地區與周邊仙居縣、永嘉縣等地的交通仍處於“斷頭”狀態,難以有效互聯互通。西部鄉鎮排汙等基礎設施落後,雨汙串管、生活汙水直排等問題沒有整治到位。

2、旅遊業態層級較低。黃岩中西部旅遊資源豐富,但景點規模偏小、佈局零散,同質化現象嚴重。旅遊業態不夠豐富,缺乏重量級產品。旅遊配套能力不強,缺少高星級酒店,民宿型農家樂檔次不高,吸引客源能力有限。

3、人力資源較為匱乏。黃岩西部山區受區位等因素制約,引進高端人才較難,要留住更難。外出務工經商人員逐年增加,特別是青壯年勞動力大量轉移,導致農村勞動力結構不合理、數量不足,制約了當地的進一步發展。

4、資本投入嚴重不足。受基礎設施和土地等資源要素的限制,社會資本參與黃岩美麗鄉村建設、旅遊開發的熱度不足,大企業大項目引進困難,體制機制仍需健全,開發模式有待突破。

三、對策思路

1、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優化西部區位條件。重點推進黃岩西部連接仙居朱溪和溫州永嘉的兩條一級公路建設,實現與周邊地區交通的互聯互通。深入推進西部“八字成環、四縱四橫六線”建設,加快形成“環線帶網”的美麗公路新格局。加快推進現有農村公路等級提升和“斷頭路”改造,優化農村客運公交化運營模式,通過新增公交線路、延伸線路和出租車巡遊等方式,解決西部村居出行“最後一公里”問題。

黃岩:高質量打造“兩山”理念示範區

2、加快整合“美麗”資源,全面推進“全域旅遊”。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按照“兩軸三區”總體佈局,統籌推進82省道延伸線南軸、沙茅線北軸和環庫、中部、南部重點區域建設,實施“十村精品、百村景區”工程,五年內創建50個鄉村振興精品村和100個A級景區村。加快打造三大田園綜合體品牌,其中中華橘源綜合體以貢橘園和沿江蜜橘產業帶建設為重點,重新擦亮“黃岩蜜橘”金名片;詩畫長潭田園綜合體,以農旅為特色,培育和扶持現代生態農業項目,實現三產融合發展;鑑洋湖田園綜合體突出農耕文明特色,計劃投資36.5億元,打造全國獨特的集田園生產、生活、景觀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3、加快環境綜合整治,全面提升城鄉宜居品質。實施“美麗黃岩2020”計劃,紮實開展八大專項行動,推進20項工程、100個項目建設。加強長潭庫區水環境整治,創建“汙水零直排區”,系統推進水庫二級保護區內生態移民工作,確保治水長效。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對鄉村生態農業建設空間進行全域優化佈局、對“田水路林村”進行全要素綜合整治,三年內完成開發土地5500畝,盤活低效用地4000畝。

4、加快傳統農業轉型,全面激發農業發展活力。大力發展生態型農業,特別是利用長潭水庫獨特的氣候、土壤條件,規劃在庫區周邊流轉近萬畝土地,發展原生態純有機的綠色中藥材產業,打造全國最大的中藥材種植基地。深入推進“一體型”產品銷售,強化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建設,加快破解“小農戶與大市場”對接難題。深入推進“現代型”主體培育,積極促進農業規模經營,逐步形成“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的運行機制,提高農業組織化和產業化水平。

黃岩:高質量打造“兩山”理念示範區

5、加快健全長效幫扶機制,全面打贏低收入群眾增收攻堅戰。持續鞏固216個經濟薄弱村消除成果,把增強村集體“造血”功能放在首位。充分挖掘區域自然資源、特色產業、地理條件等優勢,精準實施“一村一策”。突出多元扶持,打好“村企結對、鄉賢幫村、校地合作”三張牌。積極招引浙商、臺商和國內外高校共同參與開發,以重大項目、創新技術、前沿理念,帶動村集體和村民創業致富。強化要素保障,發揮2.17億元專項基金作用,進一步完善34條扶持政策、優化幫扶項目資源庫。

6、加快鄉村振興學院建設,全面夯實鄉村振興人才基礎。充分發揮同濟·黃岩鄉村振興學院作用,藉助大學“智庫”力量,構建集鄉村振興理論研究、實踐指導及人才培養“三位一體”的綜合性學習教育平臺。進一步拓展鄉村生態系統、鄉村產業提升、全域旅遊發展等培訓內容,加快南、北兩個校區建設,全力打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幹部隊伍,培育一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集聚一批高端人才資源和專家團隊,激勵他們在農村廣闊天地大顯身手。

【作者為台州市委常委、黃巖區委書記】

監製:吳曄

黃岩:高質量打造“兩山”理念示範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