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創新“兩山”轉化的制度和行動實踐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刻回答了為什麼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麼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其中,“兩山”理論不但對指導生態扶貧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而且對促進綠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深刻領會“兩山”理論的科學內涵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深刻領會“兩山”理論的科學內涵。
  深刻領會“兩山”理論的“新系統觀”。“兩山”理論是一個實踐體系,包括統一佈局,構建科學優化合理的生態空間體系;轉型升級,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的生態經濟體系;標本兼治,維護清潔安全穩定的生態環境體系;規劃先行,建設優美舒適宜居的生態人居體系;文化育人,培育和諧文明多元的生態文化體系;城鄉統籌,健全高效民主完善的生態制度體系。生態空間、生態經濟、生態環境、生態人居、生態文化與生態制度六大體系相互聯繫、相互支撐。
  深刻領會“兩山”理論的“新矛盾觀”。正確處理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發展的關係,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決不是矛盾的,而是對立統一的。綠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斷地帶來金山銀山,綠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藍天白雲、青山綠水是長遠發展的最大本錢。讓綠水青山的生態優勢變成經濟優勢,才能因地制宜發展產業,切實做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同步提升,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
  深刻領會“兩山”理論的“新生態觀”。人類源於自然、對抗自然、駕馭自然,最終必然融合迴歸於自然。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係貫穿人類由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的全過程。工業文明後期尤其是快速城市化以來,人類不得不在自己建設的家園內與自己造成的生態破壞與環境汙染對抗,這顯然不是我們追求的生態環境新秩序。綠水青山才是生態文明的終極福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人與自然生態價值的雙重體現。

  深刻領會“兩山”理論的“新發展觀”。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綠水青山”指的是良好的生態環境與自然資源資產,“金山銀山”指的是經濟發展與物質財富,“兩山”理論的本質就是指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終極目標是實現經濟與環境的統一協調發展,努力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保護綠水青山,又不失金山銀山。同時,對具有綠水青山的欠發達地區,大力發展以生態農業、生態工業和生態旅遊業為主的生態經濟體系,把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讓綠水青山源源不斷地變成金山銀山。
  持續創建“兩山”實踐創新基地
  生態環境部(原環境保護部)自2017年啟動了“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創建,迄今為止,已經完成了三批共52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的表彰命名。通過梳理總結這項工作所取得的經驗和成效,筆者認為,必須積極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持續創建“兩山”實踐創新基地。
  一是積極打造生態家園,保值增值生態資產。獲得第二批“兩山”實踐創新基地的江西省婺源縣,被譽為“中國最美鄉村”,生態是其最大底色,鄉村是其最美的風景。全縣森林覆蓋率達82.64%,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擁有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60多種,古樹名木1.3萬多株,是世界珍稀瀕危鳥種藍冠噪鶥春夏棲息地和世界最大野生鴛鴦越冬棲息地。空氣質量達國家二級標準,地表水達國家二類水標準,負氧離子濃度達7萬-13萬個/立方米。婺源發展“旅遊+”戰略,將生態家園轉化成發展優勢。直接從事旅遊人員達8萬人,間接受益者超25萬人,佔全縣總人口的70%。依託旅遊產業脫貧1500餘戶,全縣人均居民存款餘額達3萬元以上。通過生態旅遊產業打通“兩山”轉換通道,既實現生態資產的保值增值,也帶動居民致富。

  二是大力發展生態經濟,綠色產業富民惠民。獲得第二批“兩山”實踐創新基地的山東省蒙陰縣,高質量做大“金山銀山”,致力推進經濟生態化。堅持“生態建設與生態工業同步走”思路,通過提高傳統工業生態門檻,改革生態產業鏈條,構建以生態為本、農業為基、農商文互促互融的“大健康產業”。利用“果”“兔”兩個優勢產業,堅持產業鏈條生態化,做好全鏈條增值、全環節提升、全產業融合,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目前,全縣蜜桃種植面積達65萬畝,年產量24億斤,“蒙陰蜜桃”品牌價值達266億元,兔業收入突破10億元。以“生態﹢”“旅遊﹢”“文化﹢”“互聯網﹢”等方式,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康養旅遊、運動休閒和健康食品等新興產業,推進生態價值轉化。在綠色產業、生態經濟發展的同時,百姓增收,人均儲蓄存款突破3萬元,實現了財富富民、環境惠民。
  三是不斷創新體制機制,長效保障“兩山”轉化。獲得第一批“兩山”實踐創新基地的浙江省衢州市,建立起一套源頭嚴管、過程嚴控、結果嚴懲的生態環境保護機制。嚴格產業准入,建立空間准入、總量准入、項目准入“三位一體”和專家評價、公眾評價“兩評結合”的環境准入制度。實施常態化制度化管控,構建政績考核和環境問責的責任體系,實行水質監測每月考核、環境保護每年考核、環境問題溯源追責。率先建立智慧環保平臺,實現水氣固廢全領域、交接斷面全流域、重點單位全過程、24小時全天候的實時預警監控,為環境執法添磚加瓦。此外,衢州市率先在全省簽訂錢塘江流域(衢州區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專款專項致力於流域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佈局優化、流域綜合整治、水汙染防治、生態保護等方面。建立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用途管制制度、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等生態資源環境市場制度。建立多渠道、多層次、多元化的投入體系,鼓勵不同經濟成分和各類投資主體積極參與生態環境建設和生態經濟項目開發,為生態文明建設與“兩山”轉化提供有力保障。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是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實踐平臺,必須科學創新“兩山”轉化的制度實踐和行動實踐,積極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典型模式,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創新機制,示範推廣”的基本原則,持續推進“兩山”實踐創新基地的創建。作者:張修玉 裴金鈴
  作者單位: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