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焦慮、“勤奮幻象”,“好好學習”會嗎?

在如今這個快節奏生活與高競爭壓力之下,我們的生存危機感不斷增強,為自己“充電”也成為當今社會人的一種選擇!在“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的恐慌之下,你我如飢似渴學習身邊各類知識,美其名曰:知識儲備,總會用得上的,難免成為了能力焦慮中的一員。

能力焦慮、“勤奮幻象”,“好好學習”會嗎?

其實能力焦慮並不是當今獨有的,在《山月記》有這樣一段話,“因為害怕自己並非明珠而不敢刻苦琢磨,又因心存一絲希冀,而不願與瓦礫碌碌為伍,遂遠離時間疏避人群,結果在內心不斷地用憤懣和羞恥飼育著懦弱的自尊心。世上每個人都是馴獸師,而那匹猛獸,就是每人各自的性情。”

其實我們常說的知識焦慮,歸根結底還是能力焦慮,我們對自身能力還不夠自信,認為自己能力還不足以應對社會上的各種挑戰,於是我們努力的學習,實行“拿來主義”。

能力焦慮、“勤奮幻象”,“好好學習”會嗎?

但是我們所學的知識能立馬轉化我們的能力嗎?

當前無論做什麼我們都要求越快越好,多多益善,然而碎片化、快餐化的知識,學習的越多,我們反而越焦慮。因為沒有系統學習,沒有經過認真思考,知識不成體系,支離破碎的知識,看起來學了很多,真正能運用到實際的卻微乎其微,轉化為自身能力得更是寥寥無幾,也就無從用工作和生活了。

其實我們發多少隻是被“勤奮學習”的幻象所迷惑,滿足於每天都能學到新知識,每天都能進步一點點的假象之中,不願醒來。因為一醒來,就會發現,我們以為我們足夠努力去學習了,結果自身的能力還沒得到提高,現狀還沒得到改善。殊不知我們認為自己學到的知識只是各類信息而已,我們過於去追求新知識的數量,追求用最快的時間獲取最多的知識,我們瞭解的信息經過自身思考、梳理、提煉、昇華後才能稱之為知識,然後合理應用於工作生活中才能稱之為能力。

能力焦慮、“勤奮幻象”,“好好學習”會嗎?

這是近日學習《好好讀書》一書的感悟,深感自己學了近二十年還不會“好好學習”,學習效率還在低層次徘徊,在老鼠賽道上奮力奔跑,陷入“低水平勤奮陷阱”。

能力焦慮、“勤奮幻象”,“好好學習”會嗎?

你有陷入過“低水平勤奮陷阱”嗎?談談是怎麼擺脫這種境地,真正把所學轉化為所用,學以致用,知行合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