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胡人漢化,有沒有漢人胡化的情況?

鐵錘歷史


歷史教科書更多的是強調胡人漢化,很多所謂的民族融合,其實就是指胡人融為漢人,絲毫不提及漢人融化為胡人的情況。


歷史上幾次規模較大的漢人胡化:

1、蒙恬擊敗匈奴,以所攻取的地方為新秦中並設縣,秦始皇大量移民過去開墾。但到了秦亡時,新秦中已經被匈奴所佔領,自然的,這些秦朝的移民也被匈奴化了,成為了南匈奴的一部分。

2,自從張蹇鑿空西域後,河西走廊就成為了漢朝的生命線。早期對於河西走廊,漢朝都是駐軍而已。之後匈奴和西羌聯盟對付漢朝,要攻佔河西走廊。連年的戰爭,帶來高成本的駐軍壓力。因此在東漢時期,東漢在河西走廊大量殖民,意圖通過殖民,將河西走廊的羌人漢化,解除羌人對河西走廊的威脅。

但幾十年過去後,河西走廊非但沒有漢化,反而在當地殖民的漢人胡化,即羌化。東漢末年的西涼反叛,主力就是這些羌化的漢人。以董卓為首的西涼集團,就是羌化的漢人。

這也在袁紹,曹操等反對董卓的根本原因———在他們眼裡,董卓的西涼集團根本不是漢人,而是蠻羌。

這是文化和價值觀之爭,並非僅僅是傳統所認為的董卓奸臣。

3,五胡十六國時期。五胡十六時期最大的特點是漢胡並重的體制。即漢人用漢法治理,胡人用胡法治理。因此十六國的很多國君,除了皇帝這個漢人稱號外,還自稱大單于。河北,山西,陝西等地大量胡人聚居。漢人不可避免的受到影響,進而胡化也是很普遍的事情。

4,北齊。北齊是中國歷史上很另類的漢人胡話政權。在高洋看來,漢人就是懦弱的代名詞。高洋就罵自己的兒子像漢人一樣文弱,絲毫不像自己。

北齊是以高氏為代表的河北胡化漢人的政權,北周則是以漢化鮮卑的正確。一個胡化,一個漢化,方向截然不同。

5,唐朝安史之亂後一直到五代時期,河北地區基本就是胡人天下,原有的漢人基本胡化。

北宋時的漢人,其實就是漢化的胡人。

6,遼東地區。遼東地區在民族融合上非常複雜。戰國末期,就有大量的趙燕兩國人為了躲避戰亂遷移到遼東。秦末漢初時,也有大量秦人逃避戰亂到遼東,甚至到朝鮮半島建立三韓之一的秦韓。西漢時開始高句麗開始建國和崛起,遼東地區開始慢慢成為高句麗文化區。五胡十六國時期鮮卑佔領遼東大部分地區。南北朝時期,高句麗以藩國身份漸漸擴大自己在遼東的地盤。到了隋朝時,遼河以東已經是高句麗的疆域。

到了契丹滅渤海國時,女真人慢慢南下,形成了熟女真。

契丹,女真,滿洲,遼東地區的漢化,胡化很難解釋得清楚。


總結

漢化,還是胡化,是民族融合的兩個方面,不能只講漢化,而對胡化忽略不提。否則就是大漢族主義。

純粹手機原創手打,大家隨意關注,多謝支持!

歷史哨聲


有啊。典型的就是南北朝時期。當時北方對峙的兩個政權,宇文家是漢化的胡人,高家是胡化的漢人……

陳寅恪說:

我國曆史上的民族,如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往往以文化來劃分,而非以血統來劃分。少數民族漢化了,便被視為“雜漢”、“漢兒”、“漢人”。反之,如果有漢人接受某少數民族文化,與之同化,便被視為某少數民族人。南北朝時期,北方便有漢人因為久居鮮卑地區,接受鮮卑的文化,與之同俗,不僅被人們目為鮮卑人,他們自己也把自己視作鮮卑人。在少數民族中間也是這樣。某一少數民族人如果接受另外一個少數民族的文化、風俗習慣,與之同化,便被視為另一個民族的人,他的本民族反而隱蔽不顯。……在研究北朝民族問題的時候,不應過多地去考慮血統的問題,而應注意“化”的問題。

接下來具體舉幾個例子。

(圖文無關)

北齊政權的皇室高氏,就是一個例子。

高歡的祖父高謐,在北魏朝當侍御史,後來因犯法被貶謫到邊境懷朔鎮(北魏六鎮之一)居住。在這裡生下高樹,高樹生高歡。因為高家三代都居住在北邊,因此漸漸被鮮卑風俗同化。

神武(高歡)既累世北邊,故習其俗,遂同鮮卑。
——《北齊書·神武紀》

高歡的妻子就是鮮卑人。在外族風俗的影響下,高氏一族把自己的身份認同定義為鮮卑,而不是漢人。有例為證:

高洋曾經問杜弼:“治國應該用什麼樣的人?”杜弼回答:“鮮卑人是車馬客,治國還是應該用中國人。”高洋聽了很不高興,認為這是在譏諷自己。

高家人自認為是鮮卑人,所以杜弼說鮮卑人不能治國,高洋才會覺得是在譏諷自己。

顯祖(高洋)嘗問(杜)弼雲:“治國當用何人?”對曰:“鮮卑車馬客,會須用中國人。”顯祖以為此言譏我。
——《北齊書·杜弼傳》

又比如說韓長鸞(韓鳳,字長鸞),昌黎人,血統上是漢人。但他卻經常罵:“狗漢人都該殺光。”活脫一個反向皇漢,可見已經不把自己當做漢人看了。

鳳於權要之中,尤嫉人士,崔季舒等□酷,皆鳳所為。每朝士諮事,莫敢仰視,動致呵叱,輒詈雲:"狗漢大不可耐,唯須殺卻。"
——《北齊書·恩幸傳》

不過反過來的例子也有。比方說和韓鳳一同並列在恩幸傳的和士開,這位老兄的祖先是西域胡人,但自己卻被認為是漢人。和士開後來被琅邪王高儼所殺。高儼是皇上的弟弟,所以斛律光表示:“天子的弟弟殺一個區區漢人,有什麼關係。”(天子弟殺一漢,何所苦。)可見他已經被定義成漢人了。

總而言之,當時有血統是胡人卻自以為漢人的,有血統是漢人卻自以為胡人的,所以民族身份的判定,不能根據血統,而是根據文化認同。


北門猿


漢人的胡化,古已有之。廣義的說,從漢語文化圈移民到歐美,後代變成“香蕉人”,也是一種胡化;狹義的說,胡僅指中國北方少數民族,這種胡化也是歷史悠久。胡化,也有深淺之別,像唐朝武惠妃試穿胡服,楊貴妃跳一支胡人舞蹈,這些很淺,甚至都算不得胡化;深度的胡化,除了語言、生活習慣、服飾的胡化,還伴之以民族心理認同的變化。我以清朝的例子說一說。


清太祖努爾哈赤建立的八旗組織,從一開始就是多民族的。《八旗通志》記載,在創業時期的400個牛錄中,就有漢人牛錄16個,有滿洲蒙古牛錄308個,蒙古牛錄76個。308個滿洲蒙古牛錄中,也有編入了少量的漢人。

隨著後金、清朝的不斷壯大,旗下的漢人也逐漸增多。從崇禎二年到崇禎十一年(1629~1638,天聰三~崇德三),十年中四次破關而入,擄掠漢人約二三十萬。入關後,畿輔一帶被迫投充旗下的漢民大約5萬人。這些淪為奴僕的人,絕大多數被編入了滿洲旗下。

《廣陽雜記》中記載:“滿洲擄去漢人子女年幼者,習滿語純熟,與真女直(指滿洲人)無別。” 被擄漢人女子,無論為奴為妾,衣服穿戴均改滿洲式樣。這些漢人子女,自幼在滿洲人家庭內生活,最易被同化。何況當時滿洲人正處盛朝時代,依仿滿俗是一種時尚。他們在講滿語、著旗裝的同時,生活起居無不率同滿俗,男子剃髮,女子天足,放棄漢姓,改稱滿名。

滿洲旗下一部分漢人,原來是遼東地方的平民,因為在關外時期曾與滿人一同戍守邊臺,被稱作“臺尼堪“。入關後,他們的子孫仍與滿洲人同編一佐領,享受同等的待遇。隨之,陸陸續續的將漢姓隱去,改用滿姓滿名。取“臺尼堪”中的“臺”字的諧音,改姓“臺”或者相近的“唐”、“談”。化到這種地步,說明在心理上認同滿人,而不是漢人。

乾隆五年曾經有過一個諭令,特准蒙古、高麗、尼堪(漢人)、臺尼堪、撫順尼堪等在清朝興起初期加入八旗的族群,附於滿洲姓氏之後。這些人與滿洲人長期共處,感情深厚,生活習俗和精神面貌,甚至心理狀態都已經滿化。所以清政府放心的批准他們載入《八旗滿洲氏族通譜》。法國傳教士白晉稱八旗中的漢人為“韃靼化的漢人”。


鄧海春


漢人胡化也是民族融合背景下正常的歷史現象,北齊政權就是胡化很明顯的政權。

漢人胡化,泛指漢族人或者漢族政權由於長期受到異族的影響而在姓氏稱呼、思維方式、行為特徵、生產模式、風俗文化等諸多方面產生與異族趨同的現象。

歷史上漢族人曾經以屯兵、流亡等方式進入到胡人聚居區,比如古代的西域。當中原政權衰落後,留居當地的漢族人因為失去了中原在政治軍事上的支持,久而久之就融入到當地人中去,幾代人之後,其族屬也就自然成了異族。

而胡化漢人中功勳最著者,乃是東魏的建立者、北齊的奠基人——高歡,其祖高謐曾為北魏侍御史,後因犯法舉家徙於懷朔,此後三代遂世居於此。懷朔是鮮卑人居住和活動的地方,高歡就生長在這裡,史稱他“累世北邊,故習其俗,遵同鮮卑”。

高歡是鮮卑化非常深的漢人,他拉攏的大多是舊鮮卑貴族,所以政策也偏向胡化。

高歡死後,高洋稱帝,取代東魏建立北齊。北齊一共有六位皇帝,歷經文宣帝高洋、廢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後主高緯、幼主高恆,共六帝。577年被宿敵北周消滅,享國二十八年。北齊統治時間不長,但皇帝們卻個個荒淫殘暴,暴君昏君層出不窮以至於北齊在中國歷史上,有“禽獸王朝”的別稱。

“禽獸王朝”裡特立獨行的統治者們,除了高歡以外,沒有人能活過四十歲。而高家皇帝身為漢人,卻有比胡人更加殘忍的一面,不得不說,與世代胡化不無關係。


生說


我們都是胡化後的漢人,漢人是不做椅子跪著的,吃飯是分餐制的,穿裙子不穿褲子的。不論是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還是我們學習使用椅子,甚至磨面發麵這些事情都是胡化。只是凡事闡述都有角度,因為漢文化發達,所以稱為漢化,而我們學習借鑑少數北方遊牧民族。就像明明在我們西面,我們稱為中東,明明在我們腳下我們稱為遠東,只是因為我們站在率先探索世界的歐洲人的角度。


逗鬥豆


歷史上胡人的漢化是主流,漢人的胡化是非主流,漢人的胡化數量少、程度輕、水平低。而胡人的漢化恰恰相反,數量多,程度重,水平高。要說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胡化,什麼是漢化?

所以謂漢化,是指北方遊牧民族放棄自己的生產生活方式,接受漢人的生產生活方式,最基本的就是由遊牧生活轉變為農耕的定居生活,這基本上是所有的入主中原的北方遊牧民族的宿命,有了這一點,遊牧民族要麼不來中原,只要有入主中原的心,來了就最終必然被漢化,因為民族的風俗習慣、精神氣質,都是附加在生產生活方式上面的一些“軟件”,是生產生活方式決定了一個民族的風俗習慣和精神氣質。

因此胡人的漢化,主要表現在兩個檔次上,初級的一檔,是改說漢語,改穿漢服等等所謂的改從漢俗上,高級的一檔,是全面認同漢人創造的思想文化,如接受儒學教化等,成為精神上的漢人。達到這一步,漢化基本上就完成了。歷史上的鮮卑人、女真人、滿人的漢化都是走的這條路,而從這個角度,我們也可以理解為什麼蒙古人漢化不成功,因為他們始終沒有放棄遊牧生活。

那麼所謂的胡化呢,按漢化的標準,最基本的應該是漢人放棄農業生產轉而從事遊牧生活,這是所謂的胡化的最根本的東西,這在歷史上基本上是不存在的,但漢人不一定非要去過遊牧生活才算胡化,事實上只要漢人放棄了農業生產,就會使漢人失去本身的精氣神,而染上強烈的胡化色彩。

舉例來說,從漢朝一直到唐朝,河北、山西北部邊境地區的漢人,因為遠離農業核心區,農業經濟不佔主導地位,逐漸從農業生產中脫離出來,成為“遊民”,他們雖然不一定從事遊牧生產,但卻不過定居的農業生活,而是以當遊俠和職業軍人為生,這些人就是漢人胡化的主體人群。

這方面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南北朝時代的“六鎮漢人”,這個群體世代居住在代北邊境,是世世代代都是職業軍人,他們的職業就是打仗,這跟遊牧民族的職業是打獵一樣,所以生產生活方式跟胡人很像,因此出身六鎮的北齊皇室高氏家族,完全不把自己當漢人,而是認同鮮卑人。

同樣的是唐朝的河北三鎮的漢人,基本上也是人高馬大,但就是不喜歡種田,寧願世代當職業軍人,或是四處遊蕩,做生意也好,做豪俠也罷,就是不肯好好種田。安史之亂的基本盤,除了他自己帶的胡人以外,就是這群漢人。所以那怕安史兩家被唐朝滅了以後,唐朝仍然管不了河北三鎮,只能維持藩鎮割據的狀態,從這裡可以理解到,後來幽、雲十六州被契丹拿去,絕不是偶然的,這些地區本來就有接受胡人統治的經濟基礎。

說句題外話,為什麼現在我們會覺得當今漢人越來越不像漢人了,就是因為今天的漢人已經進入工業經濟時代,過去建立在農業生產生活方式上的漢人的文化傳統基本上被現代漢人所拋棄了。

漢人確實有可能被胡化,但漢人胡化的程度事實上完全無法和胡人漢化的程度相比,因為漢人除了成為“遊民”以外,基本上不可能真的在中原地區過上“遊牧生活”,所以無論是哪個北方遊牧民族入主了中原,漢人的農業經濟的根本是不會變的,這就決定了漢人的胡化最多是一些皮毛的東西,比如強迫漢人改穿胡服,以及漢人主動去學學胡語,這些都不算真正意義上的胡化,因為不是根本的轉變,只是一些表皮的東西。

像北魏時的漢人士大夫讓小孩學點鮮卑語,元朝的漢人跟著蒙古人學點蒙古語等等,都是方便混官場用的,並不表明他們真的覺得鮮卑語、蒙古語更高級,反倒是今天,考大學,評職稱,都要英語,英語似乎就是比漢語高級喲!

更重要的是,遊牧經濟基礎差,社會財富集中程度低,遊牧文化很難世代積累,更難像漢文化那樣發展出高級的精神、思想出來,像諸子百家、漢唐經學、宋明理學這些高深的思想,塑造了漢人的精神氣質,這是漢文化的精髓啊,遊牧民族,不管軍事上有多厲害,像諸子百家、漢唐經學、宋明理學這些高深的思想,絕對創造不出來,所以漢人就算想去胡化,也找不到可以值得他們去被“化”的精神內涵。所以漢人的胡化最多就是一些低水平的內容。清朝強迫漢人剃髮易服,但漢人還是漢人,滿人雖然佔統治地位,但還是得學孔孟之道,讀四書五經,凡是有文化的滿人,都是精神上的漢人。

最後,我想說的是,看歷史要透過現象看本質,要看到根本的東西,不要被一些細枝末節的東西給搞暈了,見到穿胡服就是胡化,看到穿漢服就是漢化,全是扯蛋,現在我們平時穿T恤,重要場合裝西裝,但還是中國人嘛!


只愛潘多拉


答:融合是雙向的。

語言:從前說古漢語(現在沿海地區的語言),現在說胡語;

飲食:從前分歺制,現在圍一桌在一個碗是夾萊;

衣著:從前以漢服為主,現在百花齊放,唯獨沒有漢服;

房屋:從前的房屋就跟現在曰本老百姓的房屋差不多,現在也是百花齊放,唯獨少了古風格;

社交和政治:從前是家族式,現在是部落式一一經營圈子和裙帶。

………………………。


XyE


以回族為代表的十幾個西北少數民族都是被伊斯蘭化的民族,這其中就有相當一部分是伊斯蘭化的漢人!歷史上真正來到中國的阿拉伯人數量極少,相距甚遠,無論是海路陸路都不方便,況且這些阿拉伯人來了又走,只是把把伊斯蘭教就在了世界各地。


普羅米修斯58345201


問到點子上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民族融合的過程,主要是周邊有血緣關係的,沒有血緣關係的氏族部落融合的過程形成古代華夏族即漢民族的祖先,之後與周邊地區古代民族融合發展成了今天的漢民族。網上討論的首先沒有搞清楚堯舜禹時代是沒有民族的,其次漢民族是很多部落融合發展成的,可能原本就有血緣關係,民族與氏族部落是有區別的,論血緣是氏族部落,論民族是以區域等為標準的。第三,現代漢民族也是一個與周邊民族融合的過程中形成的,世界上沒有哪個民族是完全所謂的純種的。因此,網噴子的觀點,呵呵,只看一點不及其餘,違背基本的歷史發展常識


曹建民907


有!三國裡的西涼軍!就是漢人胡化的樣子!漢胡混居!最終,胡人學會了農業生產!漢人也學會了騎射!

第二:李唐朝,李世民的祖母鮮卑人 母親鮮卑人!李唐皇帝有胡人血統 所以十分開放!大唐朝 :胡華共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