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名昭著的地溝油,出口到國外竟成了“香餑餑”

臭名昭著的地沟油,出口到国外竟成了“香饽饽”

“據我所知,目前在江蘇泰興港常駐的地溝油國際經銷商不少於10家,他們大量收購國內的地溝油,然後出口到歐洲,每次的發貨量高達數萬噸。而不少國內生物柴油企業買到地溝油原料後,只是經過簡單處理就將其出口了,這使得本已生存困難的、以地溝油為主要原料的國內生物柴油行業雪上加霜,要麼生產裝置閒置率高,要麼只能加工品質很差的地溝油原料。”近日,在由京津冀廢棄油脂資源化利用產業聯盟舉辦的企業家沙龍活動上,談及生物柴油企業當下面臨的發展窘境,河北隆海生物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韓志廣言語中透露著焦慮。

地溝油是餐飲業的廢棄油脂,我國每年產生的地溝油可達500萬噸左右,其中僅京津冀地區每年的地溝油“產量”就在30萬噸左右。地溝油在我國“臭名昭著”,處理費力,導致與之相關的一系列關聯產業發展在國內舉步維艱。然而國內“人見人嫌”的地溝油在歐洲成了“搶手貨”。

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以生物柴油原料身份向歐洲出口的地溝油量已達30萬噸,預計這一數字在2019年有望進一步攀升至50萬噸。同時,我國以地溝油為原料的生物柴油產品在2018年的出口量也達到31萬噸,約佔全年國內生物柴油總產量的1/3。

(文丨本報記者 仝曉波)

臭名昭著的地沟油,出口到国外竟成了“香饽饽”

地溝油熱銷歐洲

據瞭解,從2017年開始,國內向歐洲地區出口的地溝油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當年歐洲各國從中國進口的地溝油總量超過24萬噸,是2016年的5倍之多,滿足了歐洲近1/3的地溝油需求缺口。

“我們國家的地溝油之所以能熱銷歐洲,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近兩年歐洲國家有進口‘地溝油’的動力,他們強制要求添加使用生物柴油,並將其納入碳減排考核系統;二是目前中國對於‘地溝油’出口有退稅優惠政策,從而吸引了大量歐洲企業駐紮中國港口,專門註冊公司從事地溝油進出口貿易。”北京市市容環境衛生協會有機廢棄物處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宋建國直言。

據介紹,為了最大限度降低交通運輸領域的溫室氣體排放,歐洲現行法規積極支持利用廢料轉化生物燃料,同時為了最大限度減少使用糧食原料(主要為菜籽油)轉化生物燃料,在碳減排值的核算上,廢料轉化的生物柴油碳減排可重複計算,最終計為糧食原料轉化生物柴油的兩倍。這就意味著,

在歐洲,使用地溝油轉化生物柴油相較於糧食轉化生物柴油極具競爭優勢。在此背景下,近兩年歐洲國家對地溝油的需求激增——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歐洲地區對地溝油的需求缺口已高達50%。

與此同時,在中國,根據現行稅制規定,地溝油出口比照“工業級混合油”稅種給予相應退稅優惠。“如此一來,生物柴油在長期遭遇國內銷路不暢,且出口又沒有任何政策鼓勵視同內銷的情況下,直接出口地溝油原料不失為一條出路。事實上,也正是得益於上述國內外多重政策優惠,生物柴油企業拿到地溝油後經過簡單處理直接出口,所獲利潤也要高於地溝油加工成生物柴油產品後再出口的利潤。”韓志廣說。

“從目前情況看,中國的地溝油供應商已經開始從供應緊缺的歐洲市場獲利,且未來仍有巨大的增長空間。”宋建國進一步指出。

機遇還是危機?

據記者瞭解,儘管我國每年有500萬噸的地溝油“產量”,但只有100萬噸成為生物柴油的生產原料,另有30萬噸出口,其他流向不明:有的用於生產動物飼料油,有的則以食用油的身份“迴流”到了餐桌。值得注意的是,地溝油也有品質高低之分,出口歐洲的大多品質較高。

大量地溝油出口無疑將有助於解決地溝油“迴流”餐桌的頑疾。與此同時,歐洲地區為推廣使用生物柴油而出臺的強制添加政策,也使得國內生物柴油產品的出口量自2015年開始出現翻倍增長的態勢,這對於國內生物柴油行業無疑也是極大的利好。

然而在多位生物柴油行業專家與企業人士看來,“出口”雖然是出路,但也可能危及國內生物柴油行業的整體可持續發展。“就生物柴油出口而言,想要出口歐洲,首先產品質量要達到歐洲的26項標準要求,這並非一般生物柴油企業能做到的。因此真正能大批量出口的企業很少。生物柴油產業的發展還是要立足國內。”唐山金利海生物柴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艾軍強調。

而在韓志廣看來,現行的地溝油出口退稅政策實際上是在讓利給國際經銷商。“中國拿自己的錢補貼了老外,反而導致國內生物柴油企業的原料收購價格喪失競爭優勢,這肯定不是我們政策制定的初衷,大量高品質地溝油用於出口,對於原料供應本來就嚴重不足、尚沒有實現正常盈利的國內生物柴油行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如果沒有有效對策,大部分國內生物柴油企業會更難生存。”

“把緊缺的原料儘可能留在國內”

目前,我國生物柴油生產主要以地溝油為原料。據全國生物柴油行業協作組秘書長孫善林介紹,目前,我國地溝油制生物柴油裝置總產能超過250萬噸,由於出口渠道通暢,加之油價處於相對高位,市場需求顯著增加,2018年我國生物柴油產量已增至近97萬噸,預計2019年有望突破100萬噸。

“立足問題導向,在我國,地溝油或者生物柴油產業的發展首先應是基於保障食品安全,進而上升到資源化和綠色產業發展高度。”北京市容環境衛生協會理事長崔建華強調。

從食品安全角度看,相關研究顯示,每生產10萬噸生物柴油就可讓上千萬人免食地溝油,這是我國生物柴油產業發展的最大意義所在。而從環保角度看,經聯合國相關權威機構鑑定,每生產使用1噸生物柴油比生產使用1噸石化柴油,至少可減排2.5噸二氧化碳。與此同時,生物柴油和石化柴油摻混使用還可大幅減少PM2.5、PM10等汙染物的排放。

“也就是說,我國發展生物柴油產業首先是基於社會效益的考量,解決地溝油‘迴流’餐桌的問題,其次才是經濟效益。因此,我國應該借鑑歐洲做法,在政策層面明確鼓勵國內生物柴油產業發展,而不是放任自流,甚至由於政策錯配而制約其發展。不公平的競爭並不利於生物柴油這樣一個利國利民產業的發展。” 崔建華進一步指出。

宋建國指出,經歷了10餘年的發展,國內生物柴油行業迄今仍未實現正常盈利,發展舉步維艱,主要原因在於原料供應嚴重不足。“目前行業面臨的共性問題就是如何保證地溝油原料的供給與價格的可控,需要遏制出口,把緊缺的原料儘可能留在國內。同時要從政策層面給予明確的定位,扶持本國生物柴油產業的發展。”

End

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國能源報(ID:cnenergy)

天然氣開採進展緩慢!

臭名昭著的地沟油,出口到国外竟成了“香饽饽”

“煤改電”怪象頻現:有的村才改了三五戶,同時使用就會跳閘

臭名昭著的地沟油,出口到国外竟成了“香饽饽”

降!降!降!石油巨頭首季表現不理想

臭名昭著的地沟油,出口到国外竟成了“香饽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