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迟迟无法建立垃圾分类制度的难点在哪里?

雪鹰365


在解答这个问题前,就想说说在这方面走得更远的加拿大在这个问题上的几次风波和反复,希望大家能多少有点耐心。

最初加拿大各城市推行垃圾分类时几乎得到一边倒的支持,一开始是两个桶,一个大桶装不可回收垃圾,另一个小桶装可回收垃圾,大家都自觉遵行,小孩子在学校学到这方面知识后也会纠正不规范行为;后来一些城市调整为黑(有机垃圾)、绿(后院垃圾)、蓝(可回收垃圾)三类,并分发了三种颜色桶盖的垃圾桶,大家也很配合,在此期间又出现了不少小的调整,如大件垃圾一年只免费收一次或两次(且每次还有件数限制),可回收垃圾中的电池等不再上门回收,而要居民自己拿到商场超市门口的回收点上交……

开始有人觉得不方便,但还是忍了。一两年前几个环保人士集中的城市又推行“厨余垃圾分开”,要求每家每户将厨余垃圾倒在一个统一的小桶里,不能和普通有机垃圾混杂,而且有些城市还规定厨余垃圾不能装袋,不能放入大垃圾桶,甚至不能加盖,更多人觉得不便,但仍然硬着头皮执行。但问题接踵而至:市政府为了省人手,将原本一周收一次垃圾改为隔周,盛夏时节,厨余垃圾隔周后基本上成了天然苍蝇养殖场——偏偏一些城市还规定厨余垃圾只能在回收垃圾当天放到户外,其余时间都要放在室内,你们想像一下吧。

接下来就更好玩了:有部分城市的好事者暗访发现,垃圾回收部门将各家各户分类的垃圾又集中混杂到一起焚烧或填埋,也就是说,在这些城市里把千家万户折腾得鸡飞狗跳的“细化垃圾分类”只是“逗你玩”,你这边费力气付代价分好,他那边照样“一勺烩”。

于是市民找到民代和媒体开始反弹,一些“细化分类”的城市迫于压力,又走了“粗化、减少细分”的回头路。

写到这,能看出我究竟想表达什么意思?

首先,垃圾分类有利环保,是大势所趋,但过犹不及,到了一定程度就必须适可而止,否则花费的力气、代价和效果会越来越不成比例,甚至可能蜕变为一种形式主义的穷折腾。

其次,分类的本意是为市民和城市共同、长远利益,市民和市政管理部门都会因此牺牲一些便利,这大家都能理解,但如果给市民造成过多不便,就会给推广带来极大阻力,倘若这种过多不便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市政管理部门转嫁自己本应承担的那一部分不便所致,问题就会变本加厉,或遭抵制,或阳奉阴违让分类变得毫无意义。

第三,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居民是上游,是毛细血管,是入口,市政管理部门是下游,是动静脉,是出口,如果下游、动静脉和出口不能真正尽到分类的责任,却一味施压上游,不仅会令分类变成毫无意义却劳民伤财的一场戏,还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陶短房


关键是实际上没有必要 你们都拿国外的垃圾分类做例子 那你们知道具体为什么要分类吗?

因为要把可回收的卖给发展中国家 比如中国!

实际上正常的垃圾只需要分两类 填埋或者焚烧

国外因为地少人多所以才会精细分类 把大量本来需要处理的垃圾挑出来再加工一下卖给发展中国家!

实际上国内的垃圾分类一直在做 不过在新闻中这些都是黑心商贩的典型

比如回收塑料再利用 你们会说这些塑料是哪来的 安全不安全?难道你垃圾分类之后就是为了再埋进去?


神天天无聊


教育问题。垃圾分类做的最好的是日本,但那是几代人的教育换来的成果。没有教育的支撑,你的规矩再好,垃圾桶再牛,也无法推进。因为问题的根本在这几代人你都没教会,更没有把教育转为家风。顺便问一句,文明是几代人养出来的?还是短期创建的?


editme


难度很大啊,我随便找找几个难点:第一垃圾分类需要每个家庭多出至少3个垃圾袋,无形中多出了家庭开支;第二如果有人依旧混装,对垃圾不分类抛投的处罚由谁、如何执行?第三白天也许有人监督,那晚上是不是也有人监督呢;第四对于乱抛投如何定位到某户某人?


咸肉爱菜饭


世界上没有一个发展中国家搞拉圾分类。中国得先花钱治理环境再搞这也不迟。而且人的总体素质也没达到这一层, 这要求家里每个人自觉把拉圾分开扔才行。


DamNit


欧美垃圾回收,是因为有实际的利益驱使。可以处理的垃圾,二次处理,省钱,不能二次处理的垃圾,就卖给中国,能赚钱。现在中国不收垃圾了,外国人急了


用户3507153968872


垃圾分类容易,但是后续处理技术以及终端再生技术那就难了,我个人估计我们的垃圾分类之所以始终没有贯彻就是卡在了以上两个技术环节


快乐的道理


个人的观点是国民的整体素质较低,从父辈就没有养成很好的习惯,加上我国现在还没有一套完整的运输及处理的体系。在一些一线城市,即使大家有这种垃圾分类的意识,等垃圾回收运输的时候又都混在一起,就失去了垃圾分类的一种了


熊二欧巴


人口密集,国土辽阔,经济发展过快,垃圾桶有分类,但有时候确实不知道该丢哪边


人生在勤丶不索何获


不舍得花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