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和元帥誰的級別大?宰相與丞相有什麼區別,哪個官位大?

黑aiq哥


這是一個很多人都感興趣的話題,草率的說元帥肯定比將軍級別高,宰相和丞相一樣肯定是不準確的,我們要區分不同歷史階段來討論,不可一概而論。

將軍和元帥誰的級別高?

元帥和將軍在古今的意義並不一致,因此需要分別來說。

1,中國古代

在古代,將軍這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十分豐富,既可以是常設官職,也可以是臨時職務;既可以是實職,也可以是榮譽頭銜;既可以是正式職務,也可以是口頭稱呼;既可以是官職,也可以是爵位……情況十分複雜,一篇論文恐怕寫不清楚。

可以說,將軍是歷朝歷代最普遍的武職,每個朝代都有,每個朝代情況都不同。

元帥則不一樣,主要存在個別朝代,而且一般不是常設官職,大多情況下是臨時職務、榮譽頭銜或虛職,所以只能找將軍和元帥並存的朝代進行比較,主要是唐朝。

唐朝疆域廣闊,駐軍廣泛,用兵頻繁,每次大型征討都設“某某元帥”,如左右元帥、某某道行軍元帥、某某西討元帥,某某行營兵馬元帥,有時還會設天下兵馬元帥(大元帥、都元帥)等,這些五花八門的元帥基本上都是臨時職務,出征時任命,回師即罷免,大多是朝廷高官兼任,特別是天下兵馬元帥(大元帥、都元帥),皆由親王領之。

五代及北宋沿襲唐制,也有兵馬元帥、天下兵馬大元帥(都元帥)等職,但沒有唐朝那麼多花樣。遼、金受唐制影響,也多設兵馬大元帥、都元帥、左右副元帥等,同樣多以宗室親王領之,屬於臨時職務,負責指揮軍事作戰,戰事結束即罷。

所以說,中國古代的元帥和將軍無法直接比較誰的級別更高,先不說大部分朝代只設將軍不設元帥,即便是同時設元帥和將軍的朝代比如唐朝,元帥作為臨時職務、榮譽頭銜,沒有官品級別,根本無法與正式職務的將軍比較。

2,中國現代

中國現代軍制下,元帥和將軍都參考國際軍銜制度,作為軍銜存在,二者就有了比較的基礎,但元帥只在開國以後評定了一次,後來沒有再評,所以只能以開國將帥進行比較。

1955年評銜的開國將帥設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五級,其中元帥十名(十大元帥)、大將十名(十大大將),以及上將、中將、少將若干,和大將一起均可稱將軍。

顯而易見,在中國現代軍銜體系中,元帥是最高等級,明顯高於將軍。

元帥作為軍銜,本身不存在排名高下,但授元帥銜的人卻因資歷、職務、軍功等因素排名有先後。1955年首次授銜時,十大元帥的名單次序是: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十大上將的名單次序是: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肖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

當然,元帥與大將、大將與上將之間的評定標準不是那麼涇渭分明,諸如粟裕、陳賡之功足以評元帥、許光達之功不足以評大將,等等之類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息過。

宰相和丞相有什麼區別?

與元帥、將軍古今中外皆設不同,宰相和丞相是具有古代特色的官職。

我們大體可以把宰相和丞相等同起來,但實際上古代歷史從未有過“宰相”這個官職名稱,在不同朝代“宰相”職責是由不同官職履行的。

1,秦漢時期,設有丞相,相當於宰相職權。

2,隋唐時期,開始實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長官中書令、尚書令、門下侍中,都是宰相之任,但後來實行差遣制度,多以他官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銜,履行宰相職權,原本是宰相之任的三省長官,基本變成了虛職。

3,宋朝沿襲唐制,實行官職與差遣分離制度,情況最為複雜,履行宰相職權的官職發生多次變化,但無論如何變化,都沒有“宰相”這個官職,北宋徽宗年間實行的“太宰”“少宰”算是最接近宰相稱呼的官職了。

4,明清時期,不設丞相,六部尚書職權加重,後來明朝以尚書加內閣大學士,清朝以尚書加軍機大臣被認為最接近宰相職權的官職,但實權遠不如以往的宰相。

所以說,丞相和宰相從職權而言沒有本質區別,主要區別在於丞相是正式官職名稱,而宰相只是約定俗成的稱謂,不是正式官職名稱。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將軍和元帥相比,當然是元帥的級別大了。

新中國成立之後的1955年,國家授予了十位功績卓越的元帥:他們分別是,朱德元帥、彭德懷元帥、林彪元帥、劉伯承元帥、賀龍元帥、陳毅元帥、徐向前元帥、聶榮臻元帥、羅榮桓元帥和葉劍英元帥。

關於這些元帥的故事,我們現在人當然是最清楚的了。因為正是他們在戰場上,佔無不生,攻無不可,帶領千軍萬馬和敵人廝殺的,正是因為他們的英勇無敵,才帶領我們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

朱德有紅軍之父的稱號,井岡山上朱德和毛澤東的會師,八一南昌起義,奔赴華北戰場上抗日......這些都是朱德做的廣為大家都知曉的事情。

彭德懷抗日期間的百團大戰沉重的打擊了日軍,大大的鼓舞了中華民族抗日的士氣,還有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林彪抗日戰爭時期的平型關大捷,還有解放戰爭時期三大戰役之遼瀋戰役,平津戰役的勝利.......

將軍是元帥下面的一個軍銜,其中將軍又分為:大將、上將、中將和少將。

新中國成立之後的1955年,國家授予的大將有10位,上將有55位,中將有175位,少將798位。

其中十位大將分別是: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蕭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和許光達。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粟裕是無冕元帥,因為他本應該是被授銜為元帥的,但是,在備選的時候,他選擇了退出。正是這一舉動,讓粟裕得到了很多人的褒獎。

1955年授予的上將有:蕭克、李達、張宗遜、李克農、王震、許世友、鄧華、彭紹輝、張愛萍、楊成武、韓先楚、李濤、傅秋濤、王平、呂正操、傅鍾、蕭華、甘泗淇、宋任窮......

說完上面的元帥和將軍,我們在說一下宰相和丞相有什麼不同?

丞相早在先秦的時候就已經有了,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因為李斯功勞很大,他就被秦始皇任命為了丞相,也就是說丞相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這麼一個職務。

當時的國家大事,也只有皇帝和丞相一起拍板,這個事情才能定下來,發向全國去執行。

漢朝的時候,劉邦封了蕭何為丞相,漢朝的國家大事也是皇帝和丞相兩個人說了算。到了後來,皇帝覺得丞相的權利太大了,有的時候,都能威脅到自己。

所以,就把丞相給罷免了,然後又設置了宰相。

宰相不像丞相,丞相是一個具體的官職。宰相往往指的是官吏的總稱。比如,宰相又可以分為:太宰、相邦、相國、大司徒、內閣大學士等等具體的官職。他們沒有那麼大的權利,一般也收到其它官員的制約,不想丞相,丞相的上面只有一個皇帝。宰相的話,和自己平級的人,可能就有很多。

也就是說丞相管轄的範圍,要比宰相管的大的多的多。


史學達人


三軍可以奪帥,匹夫不可以奪其志;皇帝額頭可跑馬,宰相肚裡能稱船。將軍跟元帥是軍隊將領的官職,通常元帥大於將軍;宰相與丞相與文官的最高官職,通常宰相包括了丞相,丞相只是宰相在不同時期的稱謂而已。先秦時期千人一將,也就是千夫長以上的軍職人員可以自稱將軍;周王室有天子六軍,每一個軍約一萬二千五百人,一個軍的將軍可以自稱元帥。元帥通常是一支軍隊的最高領導,他下面有將軍多人,元帥負責謀劃決策指揮,將軍負責帶兵打仗。

先秦時代元帥一詞還沒有正式流行起來,全國軍隊的最高指揮官被稱為上將軍,比如秦軍的實際元帥就是大良造爵上將軍職的白起。不過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元帥是晉國名將先軫,他在城濮之戰中擊敗楚軍,在崤之戰中擊敗秦軍,成為了我國曆史上第一位有元帥頭銜並有著元帥戰績的軍事統帥。漢朝最高軍銜是大將軍,大將軍統領其它將軍,其它將軍可以是前,後、左、右將軍,也可以是步兵將軍、騎兵將軍、車騎將軍、弓弩營將軍等;韓信就是漢朝第一位上將軍,他統帥漢軍追亡逐北,所向批靡。

中國從南北朝起,元帥逐漸成為戰時統軍征戰的官職名稱,北周宣政元年(公元578年),周宣帝宇文邕任命其叔父宇文盛和宇文招為"行軍元帥",率軍作戰。唐朝正式立左右元帥統帥全軍,元帥常以皇子或親王擔任,副元帥常以有威望的大臣擔任。法國從16世紀開始採用元帥代表最高軍銜,並很快成為歐洲國家軍隊的最高軍銜,不過元帥也分級別的,前蘇聯設置的級別最多,分軍區,分兵種。新中國的十大元帥為: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 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

《韓非子·顯學》: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起於卒伍。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遂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也。宰相就輔助皇帝、統領群僚、總攬政務的最高行政長官。在不同的時期,宰相有不同的稱謂;在不同的國家,宰相仍有不同的稱謂。秦漢之丞相、相國、三公, 唐宋之中書、門下、尚書三省長官及同平章事, 明清之大學士、軍機大臣等都可以稱為宰相。


大秦鐵鷹劍士


元帥和將軍到底誰更大?這個問題要分情況來說。

在我國古代,有很多官職名稱在發生變化。比如尚書原來就是秘書的同義詞,後來變成了宰相;再比如司馬原來是隻能指揮20人軍隊的基層軍官,後來發展成為掌管全國軍隊的國防部長。

其實,將軍和元帥也有這樣的變化。

從詞源來看,元帥一詞來自於《左傳·僖公二十七年》,晉國名將先軫在城濮之戰打敗楚國軍隊,在崤之戰中打敗秦國軍隊,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元帥。不過,當時的元帥只是臨時性稱呼,表示對多支軍隊的統一領導權。

到南北朝的北周,元帥開始作為正式軍職使用。元帥通常來說都是皇子和皇帝親信擔任,最為拉風的元帥稱號是兩宋之交趙構擔任的“天下兵馬大元帥”。可是到了元朝,元帥成了地方軍隊長官的一種稱呼,元末農民戰爭中,隨便拉起幾百人的農民軍,也敢自稱為“元帥”。比如朱元璋參軍反元時,小小的濠州城就有6個元帥,其實都是草頭王。

與元帥相似的稱號還有一個叫“渠帥”,在東漢末年張角發動農民起義,兄弟三人都是將軍,各地相應的徒子徒孫卻自稱為“渠帥”,可見,當時將和帥相比,地位還是比較高的。

到近代,從法國開始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吧元帥作為一種軍銜使用。20世紀,阿富汗、印度、泰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蒙古、中國、前蘇聯、波蘭、羅馬尼亞、前南斯拉夫、保加利亞、芬蘭、埃及、蘇丹、扎伊爾、烏干達、巴西等國都設有元帥軍銜。

元帥軍銜制度,最有代表性的是蘇聯軍隊,設有蘇聯大元帥、蘇聯元帥 、軍兵種主帥和軍兵種元帥各級。所以,我們發現蘇聯很多將軍頭上都有元帥光環。

1955年,我國實施軍銜制度,設立了大元帥和元帥兩個最高軍銜,大元帥因毛主席堅決推辭沒有授銜,另外有朱德、彭德懷、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等10人被授予元帥軍銜,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十大元帥。

除了十大元帥,在擔任過指揮過某一方面軍的戰爭帥才,就只有粟裕大將了,所以很多人說,粟裕其實是被遺漏的元帥。

不過,在英美法系大部分國家,沒有元帥這個軍銜,那麼高於上將的軍銜會如何授予呢?他們會在上面繼續加星星,於是三星的上將上面,又有了四星上將,五星上將。

四星上將中,最有名的便是巴頓將軍,五星上將中有馬歇爾和艾森豪威爾、麥克阿瑟及布萊德雷等人。

如果一個人軍功實在太高,五星上將不足以表達他們的功績,有可能被授予“特級上將”,比如美國曆史上的特級上將有潘興、杜威、華盛頓三人。

所以,對照英美國家,元帥和上將的對應關係大約是:

四星上將=大將;

五星上將=元帥;

特級上將=大元帥。

元帥和將軍到底哪個大?貌似現在都已經沒有討論價值了,因為我國解放軍現行軍銜制度只有三等十級,取消了大元帥和元帥軍銜,當年的十大元帥和十大大將,已經成為絕唱!

我國的軍銜制度目前是:

  1. 將官:上將、中將、少將;
  2. 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3.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現在我們對外進行軍事交流,見到對方國家的元帥,我們的上將也夠格,也可以實現無縫對接。


歷史知事


將軍之職自古就有,像春秋戰國時期,孫武、白起、韓信等人,這些都是古代的名將。一般將軍在古代又分為大將軍和將軍,像韓信當初就是被劉邦授予的大將軍之職,其他的曹參了,周勃了,都是將軍,他們聽從於大將軍的指令。

但是,新中國成立之後的1955年,我國又把將軍給細化了一下。這時候的將軍一般分為:大將、上將、中將和少將四個級別。

當然大將自新中國成立之後,也僅僅是授銜了十個人:他們分別是: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蕭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和徐光達。

上將和少將,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是常見的一個軍銜。

新中國成立之初的1955年,國家總過授予的開國將軍中,上將有55位,中將有175位,少將798位。

元帥是比將軍軍銜中的大將更高一級的軍銜,新中國成立之後,被授予元帥之職的人,總共也就是十個,他們分別是: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徐向前、聶榮臻、羅榮桓和葉劍英。

通過上面的對比,我們可以得出,元帥的軍銜是比將軍要大一個級別的。

當然了古代的時候,元帥的職務也是高於將軍的。他們既可以管理軍事,又可以管理政務,就如同漢朝時的劉邦和韓信,劉邦就是統帥,韓信就是大將軍。

劉邦的職務是高於韓信的。

我們接著說宰相和丞相,又有什麼區別。

丞相相對來說,誕生的時期更早一些。秦始皇統一天下的時候,就用丞相這個職務了、李斯就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丞相。

那時候的李斯,他的權利只在秦始皇一人的下面,可以說是真正的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

當然了漢朝的蕭何,也是丞相中能和皇帝劉邦相抗衡的這麼一個職務。在一定的程度上,丞相的權利是能威脅到皇權的。

也就是說,一件事只有丞相和皇帝,一起同意,才可以下發到全國去執行。只要有一個人,不同意就必須要再商量。

這種關係的存在,皇帝肯定就感覺到不爽了。畢竟江山是他們家的,他想自己說了算。所以,他就把丞相的職務給取消了,然後就誕生了宰相。

一個朝廷之中,宰相可以是有多位的,不像丞相,整個朝中除了皇帝,就是丞相。但是宰相把丞相的權利給分了,本來有一個人擔當的丞相的職務,現在是分給了幾個宰相來擔任。

這就大大的削弱了宰相的權利,宰相權利削弱的同時,皇權就加強了。皇帝也不用受宰相的制約了。


漢史趣聞


元帥級別高,這是肯定的。古今中外的軍隊將領中,元帥應該是最高軍銜了,再望上沒有上升的空間了。不過也有例外的情況,如前蘇聯為斯大林專設高於元帥的大元帥一職;民國年間,孫中山、張作霖和蔣介石分別就任過中華民國海陸軍大元帥,不過民國時的海陸軍大元帥不是軍銜,實際是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的象徵。


新中國成立後,1955年我軍首次實行的軍銜制,曾仿照蘇聯的模式也準備設大元帥軍銜。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第二章第九條的規定:“對創建全國人民武裝力量和領導全國人民武裝力量進行革命戰爭,立有卓越功勳的最高統帥,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元帥軍銜”。也就是說大元帥軍銜只能授予一個人,那就是全國武裝力量的最高統帥。毛澤東當時是中共中央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既是黨的領袖,又是政府首腦,還是全國武裝力量最高統帥。而且,毛澤東是全國人民武裝力量的創建者,在領導全國武裝力量進行20餘年的革命戰爭中,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雄才大略,居功至偉。所以,按照《軍官服役條例》規定的這個標準來衡量,只有毛澤東一人能夠享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元帥軍銜這項殊榮。這也是眾望所歸。在最初的授銜方案中,準備授予毛澤東大元帥軍銜。但毛澤東堅辭不授大元帥軍銜,也不要勳章。最後大元帥只能空缺。設元帥10名,大將10名、上將55名,中將175名,少將798名。我們平時說的朱德,彭德懷,林彪等十大元帥,準確的應該是十元帥。

丞相和宰相的區別在於,丞相的相權在封建社會是除皇權外的最高行政權,丞相的府和皇帝的宮幾乎並列,如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有:"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宮中減否,不宜異同。"正因為相權屢屢對皇權構成威脅,丞相制度存在的時間並不是很長。歷史上秦朝建立了大一統的國家後,第一個丞相是李斯,最後一個丞相是漢未三國蜀漢的諸葛亮。自晉以後再未設過丞相,而是用宰相來取代丞相,宰相有多個人擔認,實際就是因為相權過於集中,而進行分權。我覺得用日本的行政體制更能說明這個問題,因歷史上日本一直以中國為師,包括行政機構、國家機器的設置,在君主立憲制之前,天皇親政,內閣中的外相,農業相,防衛相等成員直接對天皇負責,首相則亦可以設,亦可以不設,即使設也只是內閣招集人的角色,在天皇和內閣間上傳下達。到了清朝更是用上書房來取代相權,進一步加強了皇權對國家的控制。


王洪濤6807


①將軍和元帥都是高級軍事將領的統稱。

將軍最早出現在《墨子·非攻》中:“昔者晉有六將軍。” 六將軍就是以六卿為軍將的人,春秋時期通稱軍將為將軍。所以,將軍就是軍隊的將領,率領軍隊的人。


漢代時期,有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前將軍、後將軍、左將軍、右將軍等常設將軍;臨時出征加稱號的將軍,樓船將軍、材官將軍等。

魏晉南北朝,有中軍將軍、龍驤將軍等,為臨時設置而有實權;驍騎將軍、遊擊將軍等,僅為稱號。

唐朝時期,十六衛、羽林、龍武、神武、神策等軍,均於大將軍下設將軍之官。

宋 、元 、明時期,將軍多為武散官,殿廷武士也稱呼為將軍,但是明代的總兵官有掛印帶將軍號的。

清朝時期,將軍分三種,一是宗室爵號,如鎮國將軍、輔國將軍等;二是地方軍政實職長官,如江寧、廣州、成都等將軍,黑龍江、吉林、伊犁等將軍;三是臨時出征的統帥,如揚威將軍、靖逆將軍等。

元帥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二十七年》中晉文公的“謀元帥”,就是考慮中軍主帥人選。所以,春秋時期就出現元帥的稱呼,元帥就是軍隊的主帥。元帥早期只是“將帥之長”,就是所屬將軍也歸元帥節制,後來演變成為官職名稱。


北周時期,宣帝宇文邕任命其叔父宇文盛和宇文招為“行軍元帥”,率軍作戰。

唐朝時期,李淵入關後,設有左右元帥及元帥、副元帥等戰時統帥,元帥常以皇子或親王擔任,副元帥常以有威望的大臣擔任。李世民曾擔任過“西討元帥”。

宋金時期,宋高宗趙構為康王時曾任天下兵馬大元帥以拒金兵;金亦設都元帥、左右副元帥,多由親王任職,權位極重。

元明時期,元帥職權較前減輕,僅為二、三品官職。元朝外省和邊疆常設都元帥、元帥府或分元帥府及置達魯花赤、元帥等,為地區軍事長官;元末地主武裝首領多稱元帥;明代樞密院之下設諸翼元帥府,任命元帥、同知元帥等官職,統軍征戰。

②丞相和宰相都是對中國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長官的稱呼。

丞相是古代官職名稱。宰相是中國古代對於輔佐君主並掌握國家最高權力的官員的一種俗稱、統稱,不是具體的官名。


宰相歷朝歷代職務的不同,被稱呼為宰相的職務不同。有太宰、相、相邦、相國、丞相、大司徒、尚書令、中書令、侍中、尚書左右僕射、同平章事、內閣大學士、軍機大臣、總理等等。

丞相是具體職務,歷朝歷代丞相的權利也不相同。先秦時期,相國與丞相併存,左右丞相為相國的副手,秦朝正式增加設置中丞相。漢朝時期,漢承秦制,依然設置相國,同時設置丞相作為相國的副手。西漢設丞相,後改丞相為大司徒,直到曹操復設並任丞相。唐宋時期,基本不置丞相,唐玄宗改尚書左右僕射為左右丞相,南宋乾道8年改尚書左右僕射為左右丞相。元明時期,元中書省置丞相,明朝朱元璋廢丞相,從此丞相在沒有出現過。


蘇紀龍讀史


這個問題分兩部分來回答,只介紹我國的情況。

將軍和元帥

當將軍和元帥同作為軍銜的時候,元帥的級別當然要大於將軍。但在我國古代,元帥並不是軍銜,而且元帥一開始也不是官職,只是代指全軍的主將。各朝各代的制度又不盡相同,比如漢朝統領全軍的主將稱為大將軍或者大司馬,漢武帝時候驃騎將軍霍去病也是等同大將軍。這些可以用“元帥”代稱,這樣不能比較其級別。

在唐朝之後,元帥成為了正式的官名,有兵馬元帥、副元帥以及行軍元帥。當元帥作為官職的時候,通常情況下是比普通將軍要大一點的。基於我國古代制度而言,皇帝擁有最高的軍事權力,而最高軍事行政長官的官名隨朝代變遷會有所不同,元帥作為官名也只是某些朝代而已,故而要做比較也只能在有元帥做官名的朝代下來比較。


丞相和宰相

宰相在我國古代從來就不是一種具體的官職,宰相只是古代國家最高行政首腦的代稱而已,而且不僅指一個人,也可以是一批人。不同的朝代,其具體的官職也有所不同。像是漢代的三公,唐朝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等等這些都是宰相。總之在有宰相制度的前提下,只要成為了當時的國家最高行政長官,都可以被稱為宰相。

而丞相則是一個具體的官職,漢朝的三公之一就是丞相,元朝和明朱元璋時期有左右丞相。但丞相這個官職不一定是所有朝代都有,丞相算是宰相之一。一個具體官職,一個代指,也就沒有什麼可比性。



總的來說,依照我國古代的情況而言,元帥和將軍,它們在同為官職或者同為其他東西的時候才有可比性,不然是沒有可比性的。特別是丞相和宰相,一個是具體的官職,一個只是代稱,根本就沒有比較誰大誰小的可比性。


淡看天上月


太家都比較瞭解《楊家將》,裡面有一出《穆桂英掛帥》。穆桂英就是元帥。其餘都是麾下兵將。即為將軍聽令。沒說元帥聽令的。所以,元帥一掌了帥印,諸將只有被安排的份。元帥無論哪方面都比將軍大。古書有云"元首明哉,肱股良哉"。可以理解成元帥(元首)與將軍(肱股)的關係。是"頭部與"手腳″的關係。這就非常通俗了。

至於丞相與宰相。這恐怕也是在政務上全部與局部的關係。丞相顯然要比宰相的權利和職責範圍要大得多。比如,秦漢時有丞相,後來政務多了才設左右丞相。而宰相在魏晉以後,南北朝至隋唐,就開始多了起來,幾乎隨便撈一把,也撈得出幾個來。宰,主宰的意思,專管某一方面的事務。這是皇帝分丞相之權的直接後果。皇帝怕丞相集權,相權大過皇權,所以"分化"丞相"而成"宰相"。

總之,軍隊上,元帥比將軍威風;政務上丞相比宰相風光。





劉一千五


將軍和元帥誰的級別大,當然是元帥大了

在古代要打仗時,都會進行選帥,從眾將裡挑一個出來當總指揮,元帥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晉文公“謀元帥”,找中軍主帥之人,晉國的先軫成為了我國曆史上第一位有元帥頭銜的人,當時還不是官職名稱,到南北朝時,元帥逐漸成為戰時統軍征戰的官職名稱,唐宋時也都設有元帥,大都是皇子或親王擔任,一般都是征戰天下或抵禦入侵時,設有元帥。

新中國成立後,級別更是明瞭,1955年授元帥、大將銜,元帥是國家級別,肩上是國徽,大將是解放軍內部級別,肩上是金星。中國十大元帥與十大將軍都為新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們分別是:朱德元帥、彭德懷元帥、林彪元帥、劉伯承元帥、賀龍元帥、陳毅元帥、羅榮恆元帥、徐向前元帥、聶榮臻元帥、葉劍英元帥!十大將: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蕭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

對於開國第一元帥、紅軍之父、全軍總司令朱德,感覺是最被忽視的一個人,某些影視片和文藝作品,把朱德塑造成一個平平庸庸、唯唯諾諾、人云亦云的一個軍中擺設,不知道誤導了多少人,難免給人疑惑!

十大元帥中,彭德懷的指揮風格是勇猛、敏銳、頑強而應變快,善打進攻戰和遭遇戰。林彪的指揮風格是算度深、靈巧機敏、不願行險,善於打伏擊戰和追殲戰。劉伯承的指揮風格是判斷準確、有奇思有氣魄,在確定作戰方向、把握預備隊投入和集中兵力上有獨到之處,是標準的參謀型統帥。還有別的元帥大將就不在這介紹了,都是為了新中國拋頭顱灑熱血立有卓越功勳的人。在評選十大元帥時的提議是:創建和領導人民武裝力量,領導戰役軍團作戰,立有卓越功勳的高級將領。這也很好的說明了元帥與將軍的級別!

宰相與丞相的區別

秦丞相李斯

宰相的意思是指那些輔佐天子,總領百官的最重要的官員的總稱,宰相與丞相最大的區別就是丞相是官職,宰相是統稱,比如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設了三公列卿制,設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是最高行政長官,職責是掌承天子、助理萬機,幫皇帝處理各種國家大事,御史大夫是負責幫皇帝監察百官,太尉就是皇帝之下最高軍事長官,掌管全國軍事。這三公都是皇帝之下、百官之上的最高行政與軍政長官,只是負責東西不一樣,都可以稱為宰相。

到西漢時,三公的名稱都被改了,丞相改為大司徒,御史大夫改為大司空,太尉改為大司馬,漢武帝后大司馬的權力超過了大司徒,到了三國時,曹操廢三公之位,恢復丞相之職,獨攬朝政,這時候丞相就是宰相,宰相就是丞相。到了隋唐時以尚書省、門下省、內史省三省長官為宰相。北宋初期,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宰相,樞密院的長官掌管全國軍事地位等同宰相,宋時宰相制還有多種變化。到了元朝,中書省一家獨大,宰相的實權落到中書令的左丞相、右丞相身上。明初延元制,到朱元璋殺胡惟庸,撤中書省,就沒有了丞相一職。只是後來宰相制度又以內閣形勢出現,內閣首輔形同宰相。到了清朝,宰相制實質上已被廢除。


劇照:三國屬漢丞相諸葛亮

從以上可以看出,中國歷史上沒有宰相這一職位,丞相可以稱宰相,宰相卻泛指每個朝代具有輔佐天子、監督百官的職責,是皇帝之下、百官之上的最高行政長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