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國家科學技術獎中的“中關村發展系”點贊!

1月8日,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2018年度共有285個項目(人選)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北京已連續三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醫藥健康、新材料、智能裝備等重點發展領域產生了一批代表性獲獎成果,推動高精尖產業加速發展。其中,多個“中關村發展系”的科技企業和科技項目也有幸獲此殊榮,為科創事業貢獻力量!一起來看看,究竟有哪些“中關村發展系”項目光榮上榜——

一、中關村軟件園

在中關村軟件園(中關村發展集團成員單位)——入駐園區的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薛其坤院士主持完成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驗發現”獲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北京科銳配電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完成的“國產非晶帶材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開發及工程化”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驗發現”

為國家科學技術獎中的“中關村發展系”點贊!

▷12月24日。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在中關村軟件園成立。

2017年12月24日,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在園區宣佈成立,薛其坤院士當選研究院院長。建設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刻領會和把握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大判斷,落實創新是引領發展第一動力的一項重要舉措。

歷經改革開放40年偉大變革,步入創新發展新時代,北京科技創新邁向新的高度,一批在基礎研究、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突破的“硬科技”成果湧現,為創新型國家建設貢獻了北京力量。薛其坤院士主持完成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驗發現”項目獲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項目團隊於2012年底首次實驗觀測到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在不需要強磁場的情況下,實現無能量損耗的電子運動。這是我國科學家從實驗中獨立觀測到的一個重要物理現象,也是世界基礎科學領域的一項重要突破,促成了我國在相關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也為拓撲絕緣體各種量子效應的實現和應用奠定了基礎,使我國在信息技術產業的國際競爭中搶佔了先機。

“國產非晶帶材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開發及工程化”

該項目基於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建成了我國首條、世界上第二家萬噸級鐵基非晶帶材生產線,徹底打破國外的技術封鎖和市場壟斷;並基於國產非晶帶材形成了國際先進、國內領先的非晶配電變壓器和非晶電機產業化技術,促進了我國輸配電網的節能降耗。

為國家科學技術獎中的“中關村發展系”點贊!

作為北京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核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關村軟件園成立於2000年,一直以來,園區高度重視科技創新產業生態建設,持續完善科技服務體系,不斷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在園區2.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聚集國內外680餘家知名科技創新企業,2018年實現總產值逾2500億元,成為我國大信息產業國家隊創新主陣地。截止目前,園區企業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43項,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7項

二、中關村協同投資

在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的名單中,“腦起搏器關鍵技術、系統與臨床應用”項目榜上有名。中關村協同投資公司(中關村發展集團成員單位)投資設立的子基金——南寧水木願景創業投資中心(有限合夥)投資的企業“品馳醫療”作為該項目完成單位之一,共同分享了這份殊榮。

“腦起搏器關鍵技術、系統與臨床應用”

腦起搏器電極植入大腦,進行腦深度刺激,這是一種在國際上被認為頗為有效的治療帕金森病方法,但這種治療方法由於美國技術壟斷,價格高昂,中國許多患者望而卻步。“腦起搏器關鍵技術、系統與臨床應用”項目一舉攻克了這個難題。

2000年,清華大學李路明教授團隊開始研發這一課題,併成功推出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腦起搏器,由北京品馳醫療設備有限公司進行後續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在北京天壇醫院等眾多醫院臨床應用。此舉使我國成為全球除美國以外,唯一能夠研發、生產和大規模臨床應用腦起搏器的國家,為我國該類疾病患者人均降低手術治療費用十餘萬元,使療法迅速普及,更多患者迅速受益,創造了巨大的社會價值。

為國家科學技術獎中的“中關村發展系”點贊!

▷全球首個質保10年可體外充電的變頻腦起搏器系統圖/清華大學

投資該獲獎項目的協同子基金——南寧水木願景創業投資中心(有限合夥)總規模為4.35億元,協同母基金出資6000萬,引導放大規模達到6.25倍。目前,南寧子基金已投資14個科技項目。

除了南寧子基金以外,中關村協同投資公司借鑑行業先進經驗和模式,按照市場化機制管理運營,積極對接知名投資機構,吸收和引導社會資本,放大基金規模,投資設立了多個子基金——目前,中關村協同投資公司已累計完成十三支區域協同子基金立項、十一支區域協同子基金投資決策、實現六支區域協同子基金出資。直投子基金和區域子基金已投資52個科技創新項目,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子基金管理機構北京水木國鼎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系北京清華工業開發研究院下設的科技成果產業化投資管理公司,用市場化手段、專業化管理推進清華大學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轉化。

三、豐臺科技園

此外,豐臺科技園也有3家企業獲獎——

北京漢能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參與的“風電裝備變轉速稀疏診斷技術”項目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北京海鑫科金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參與的“大人群指掌紋高精度識別技術及應用”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上文已經提及的“國產非晶帶材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開發及工程化”項目,豐臺科技園入園企業北京中機聯供非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參與其中。

“風電裝備變轉速稀疏診斷技術”

該項目圍繞風電裝備有效監測的挑戰性難題開展深入研究,提出了“故障模式分離-故障信息提取-故障定量診斷”的三位一體“逐層去擾”的診斷新技術,發明了頻率跟蹤加噪的故障模式分離技術、故障信息匹配稀疏提取技術和加權稀疏定量診斷技術,研發了專用測風儀、葉片聲音傳感器、一體化集成式監測採集器等相關產品和系統,並在風電裝備上投入應用,解決了變轉速診斷難題,避免了重大事故發生,維護成本降低40%,產生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

“大人群指掌紋高精度識別技術及應用”


為國家科學技術獎中的“中關村發展系”點贊!

▷指紋方向場拓撲模型 圖/清華大學

據悉,項目完成人歷時10多年,發明了面向低質量指掌紋的特徵提取、配準、比對等新方法,獲授權發明專利29項(含美國發明專利5項)、軟件著作權58項,形成核心技術專利池,帶來直接經濟效益20.5億;發表論文48篇,谷歌學術引用5024次。指紋識別算法在國際權威在線評測上排名第1。成果在我國電子護照、港澳通行證、身份證登記等重大工程中獲廣泛應用,佔全國刑偵領域使用量的70%,近5年破案40多萬起,其中命案2000多起,產生了重大社會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