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準備2023年建造7萬噸的核動力航母就能重振海上雄威嗎?

史村一男


俄羅斯之前宣稱要建造10萬噸級的暴風級核動力航母,如今又宣稱準備在今後幾年建造7萬噸級別的核動力航母,其想要重振海上雄風的雄心可謂展露無遺,但是由於大型水面艦艇建造技術和建造資金的缺乏,俄羅斯想要達成自己的目的恐怕非常困難。

俄羅斯目前來說是非常缺乏大型水面艦艇設計建造能力的,原因是前蘇聯大型水面艦艇的黑海造船廠等建造基地都在烏克蘭,而且大型水面艦艇所需的大功率燃氣輪機和蒸汽輪機也都分佈在烏克蘭,因此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也就失去了獨立建造大型水面艦艇的能力。


本來和烏克蘭展開合作倒是俄羅斯建造大型水面艦艇一個不錯的做法,一開始實力有所恢復後有了一些錢的俄羅斯確實也和烏克蘭進行了合作,依靠烏克蘭提供的船用燃氣輪機制造了排水量在4000噸作用的護衛艦,只要雙方繼續合作而俄羅斯又有錢的話,想要製造萬噸級水面艦艇甚至航母都不成問題。

然而不曾想烏克蘭新一輪顏色革命後親西方政府再度上臺俄烏關係嚴重惡化,為此俄羅斯出兵佔領了烏克蘭的克里米亞並大力支持烏克蘭東部叛亂武裝,這樣兩個兄弟民族國家幾乎成死敵合作自然也中斷了,於是俄羅斯那排水量不過4000多噸的護衛艦一時間竟也陷入了無心可用的尷尬境地。

現在雖然有傳聞說俄羅斯解決了4000噸級水面艦艇的動力問題,當然了是俄羅斯從別國進口的還是自己研發的就不好說了,不過俄羅斯如果想要獲得萬噸級水面艦艇和其動力系統的製造技術難度就要大多了,而要獲得航母和其動力系統的製造技術就更是難上加難了。


當然了俄羅斯可以選擇從友好國家進口建造航母的設備和其動力系統,只是俄羅由於覺得有失其大國臉面似乎不是很願意向其曾經的最主要武器出口國求助,如果俄羅斯實在拉不下臉倒是可以學習法國將研究如何將自己核潛艇上的動力裝置搬到航母上。

這樣也許俄羅斯還有可能比我們國家先研究出航母核動力裝置,但是這就設計到俄羅斯建造航母的另一個大難題錢的問題了,其實俄羅斯等軍事技術還是非常強大的,只要有充足的錢來研發搞定大型水面艦艇乃至航母的建造技術和其動力系統應該不成問題,但是難就難在俄羅斯相對來說非常缺錢。

本來依靠世界石油價格暴漲的時代俄羅斯積攢了不少的家底,於是提出了建造排水量10萬噸級的暴風級核動力航母和排水量上萬噸的領袖級驅逐艦這樣雄心勃勃的海軍振興計劃,然而好景不長世界石油價格又暴跌加上因俄烏衝突被西方國家制裁等原因俄羅斯經濟又陷入困境拿不出錢來。

於是俄羅斯海軍水面力量只能依靠前蘇聯時期建造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以及幾艘基洛夫級和光榮級巡洋艦等老舊艦艇來撐門面了,但是屋漏偏逢連夜雨現在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又在維修中被砸壞幾乎可以說是報廢了就算修好了估計也用不了幾年了,這大概也是俄羅斯又提出了建造7萬噸級核動力航母的一個很重要的刺激原因,而俄羅斯經濟有所好裝也給俄羅斯人提供了一些畫大餅的底氣。



但是現代航母的建造工程不僅非常複雜難度很大而且其所需資金非常龐大動輒數十億上百億美元,在加上缺乏航母技術的俄羅斯還需要投入高額的研發成本,這對於目前經濟困難的俄羅斯來說是難以承受的起的,所以雖然俄羅斯的航母建造計劃將原來10萬噸的暴風級改為了難度更小的7萬噸級,但是依舊很可能是在畫大餅實現不了除非有一天經濟大有起色。


執斧傳播開天名


俄羅斯要建造風暴級核動力航母的消息,早在2015年就已經傳聞涅瓦設計局和北方設計局在聯合設計俄新一代重型核動力航母,到了2017年的聖彼得堡國際海軍展上,俄羅斯國防部更是展出了新一代風暴級重型核動力航母的模型。

從外觀而言,其有著比俄現役庫茲涅佐夫號更大的體型和不一樣的雙艦島設計,此前英國最新的女王級航母就採用了雙艦島設計,據說雙艦島在軍艦航行指揮和艦載機指揮上更有優勢,而且其對艦載機的降落影響更小。全艦共設計有4個起飛點,其中兩個還是面向艦艏的滑躍式起飛甲板,而另外兩個則面向更偏右舷的斜角甲板,且斜角甲板還設計有2部彈射器;在艦載機搭載數量和類型上,也是有包括現役的米格29K和計劃中的蘇57艦載版和鰩魚無人機,以及未知型號的固定翼預警機和一定數量的直升機,總數超過90架逼近100架的載機數量。且計劃最早在2023年開工建造,2030年正式裝備服役。








其次在動力系統上也計劃採用此前在俄最新建造的北極級核動力破冰船採用的RITM-200核反應堆。這種做法也很正常,通過提前建造其他大型核動力水面艦艇的方式來為後續建造核動力航母驗證動力系統也不是第一次了,美國在建造企業號核動力航母前,就建造了一艘搭載S2W核反應堆的破冰船,蘇聯在計劃建造蘇聯歷史上第一艘烏里揚諾夫號核動力航母之前,也曾建造過多艘核動力破冰船。所以通過提前為航母驗證核心的動力系統,也能降低航母首艦建造過程中的複雜性和後續的不確定因素,同期也能大幅度縮減航母建造時間和海試時間。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俄羅斯這艘計劃中的核動力航母能不能在2023年開始建造,未來能不能在2030年服役都是未知數。首先建造航母只需要同時具備兩個實力即可,一個是建造航母個航母上所搭載的包括艦載機、彈射器、動力系統在內的技術實力,另外一個就是建造航母所需要的資金實力了。


從航母這類大型軍艦的建造歷程來說,航母建造屬於一個體系建設,因為除了這個外形特殊的空殼子外,航母內部的各種設備才是決定航母戰鬥力的關鍵,也可以說一個能夠建造大型航母的國家,就必須具備一個完整的國內產業鏈體系。所以反過來從配套設施的供應能力來說也間接考驗著一個國家的工業發展水平高低和產業鏈的擴展範圍大小。雖然在蘇聯時期有過建造航母的經驗,但是那畢竟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了。經過三十年時間的洗禮,蘇聯時期的那批建造航母的技術人員早已消失殆盡,配套的系統廠商也經歷了破產或者改型,所以光是在建造航母以前,俄羅斯國內就要建立起一套完整且全面的系統配套產業鏈。但是從俄羅斯此前建造亞森級核潛艇用了18年時間來看,建造攻擊核潛艇都這麼費時,噸位更大、技術更復雜的重型航母就不知得多少年了,還能趕在2023年正式開工建造前建立起完整的產業鏈嗎?



再一個從建造航母所需要的大型船廠來說,不光船廠的硬件設施要跟得上,而且船廠還得有建造這種噸位更大、技術更復雜的大型船舶的經驗。從這兩點來說,雖然此前俄羅斯為印度改裝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系統配套廠商,但是改裝航母的北方造船廠在硬件設施上並不足以建造更大的重型航母,而俄遠東新建造的紅星造船廠從硬件設施上來看初步具備建造重型航母的資格,但是要想直接建造風暴級航母還需要很多的硬件設施補充和此前一直沒有過的大型軍艦建造經驗。


再一個從資金上來說,以美國最新的布什號航母70億美元的造價來看,風暴級航母只多不少,畢竟尼米茲級航母無論是從船廠建造經驗還是系統的配套廠商匹配度等方面來說,都是一切從零開始的風暴級航母不具備的。再一個看看俄海軍近幾年的軍費預算,建造一艘核動力航母的費用可以將俄太平洋艦隊所有的軍艦全部換新,或者是再為俄海軍裝備至少4個黑海艦隊。所以在各個艦隊急缺水面艦艇和一切得從零開始核動力航母面前,核動力航母的優勢和需求並不明顯。


其次航母建造不只有一艘航母就可以了事,還得有一套完整的水面護航艦艇才行,但是在俄海軍急缺大型軍艦的情況下,想直接從現役海軍艦艇中為其配套一套完整的護航編隊幾乎不可能。新建造的話,按照一個航母戰鬥群需要至少6艘水面軍艦和1艘核動力潛艇以及一艘補給船來看,光是水面艦艇的造價就能新建造一艘風暴級航母了。

再加上航母戰鬥群的戰鬥力——艦載機的費用,按照90架總載機數量中,至少有60架固定翼戰鬥機來算,這部分造價至少得50億美元,再算上其他的艦載機總的費用超過60億美元妥妥的。所以整個航母戰鬥群的建造費用差不多得300億美元,這對於俄羅斯來說就是一年的軍費預算啊。當然這些只是建造費用,再算上至少一倍的研發成本,總成本得俄羅斯幾年的軍費開支。

所以看起來模型參數很豐滿迷人,但是從實際角度來說卻是骨瘦如柴。畢竟俄現役庫茲涅佐夫號航母被砸壞後,過去一年時間了俄海軍還沒為其找到合適的修理船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