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可承受"必要"之苦難 ——《活出生命的意義》

如果說生是偶然,死是必然,活是孑然,那麼人存在的意義是什麼,遭受苦難的意義又是什麼,有的人終其一生都在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而有的人則用他的一生回答了這個問題:"如果說生命有意義,那麼遭受苦難也有意義。苦難、厄運和死亡是生活不可剝離的組成部分。沒有苦難和死亡,人的生命就不完整。"如果當下的你,正為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而糾結,或許你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一絲頭緒。如果當下的你,正為該怎麼擺脫苦難的折騰而煩惱,或許這本書可以讓你改變對苦難的態度。

生命可承受

書的前半部分寫弗蘭克爾在集中營的經歷。他對眾所周知的集中營慘狀著墨不多,卻把裡面各色囚徒,包括他自己的內心世界的真相呈現出來。身份、地位、自由、快樂、休息、尊嚴、人權,乃至最基本的生活物資…在這一切都被剝奪的環境中,弗蘭克爾並沒有向大部分囚徒一樣,喪失活下去的信念,他仍保持一顆樂觀的心,對待此時遭受的莫大的苦難:"一個人的苦難就好比毒氣。如果向空蕩蕩的毒氣室灌入一定量的毒氣,氣體將完全均勻地瀰漫開來,不管房間有多大。人的苦難也是這樣,他完全佔據了你的靈魂和意識,不管苦難是大是小。因此,人苦難的'量'完全是相對的"。或許就是靠著這股強大的信念支撐著他,成為少數從集中營活著出來中的一個。

生命可承受

書中有兩個片段令我印象十分深刻:第一個片段是弗蘭克爾在鏟冰的時候,想起了同在集中營的妻子不知道是否還活著,於是明白了:愛一個人可以遠遠超過愛她的肉體本身。這份超越生死的感情,令我十分感動,或許這就是愛情最美好的模樣;第二個片段是弗蘭克爾向待在那裡時間較長的囚徒詢問他的被分到左邊的朋友P被送到哪裡了,那位囚徒隨手指向幾百碼外的煙囪,說到;"你的朋友正慢慢地飄向天空"。那句話的背後,是血淋淋的殘酷事實,是對隨意踐踏的殘忍,令我久久不能平息心中的憤慨。

生命可承受

書的後半部分集中寫"意義療法"。其中不乏見解深刻的觀點,比如在為悲劇性的樂觀主義的辯護中,弗蘭克爾寫到:"在過去,沒有任何事情是不可逆轉地失去了的,恰恰相反,每樣事情都被珍藏得很好。當然,人們一般只看到生命的短暫,而忽略和忘記了過去的輝煌,在那裡他們收穫過自己的諾言、付出的愛及勇敢而有尊嚴地忍受過的磨難"。而對於生命的意義,弗蘭克爾在"存在之本質"章節中寫到我們可以用三種不同的方式來發現生命的意義:1.通過創立某項工作或從事某種事業;2.通過體驗某種事情或面對某個人;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難時採取某種態度。這些見解都值得我們去吸收借鑑。

生命可承受

在人的一生,成功必不可少,苦難同樣也必不可少,如果你發現經受磨難是命中註定的,那你就應該把經受作為自己獨特的任務。你必須承認,即使在經受磨難時,你也是獨特的、孤獨的一個人。沒有人能解除你的磨難,代替你的痛苦。你獨特的機會依存於自己所承受重負的方式之中。沒有什麼比經歷過磨難的人生更加值得被敬仰了。但必須強調,這裡說的苦難是指"必要"的苦難,承受不必要的苦難與其說是英雄行為,毋寧說是自虐。

生命可承受

陀思妥耶夫斯基說過:"我只害怕一樣——那就是配不上我所受的痛苦"。你要相信沒有到不了的明天,風雨多經人未老,關山初度路尤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